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灾难后心理创伤是临床心理学领域和精神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灾难后急性应激障碍(AS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ASD预测PTSD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回顾了ASD诊断预测PTSD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综述了ASD各种症状(分离、再体验、回避、唤起水平增高症状)对PTSD的预测作用,以及认知模式和叙事特点等因素对PTSD的预测作用。总之,作者认为,以ASD诊断和ASD各种症状预测PTSD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创伤后截肢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ASD)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进行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21年1月106例创伤后截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ASD将其分为ASD组和非ASD组。通过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心理弹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评测,分析影响ASD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ASD发病率为58.49%(62/106)。与非ASD组比较,ASD组SASRQ及各维度得分更高,而心理弹性量表得分及各维度得分,以及社会支持量表得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经济收入、HAMA和VAS、心理弹性水平和社会支持水平是创伤后截肢患者发生ASD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创伤后截肢患者ASD发生率较高,应及时干预、有效疏导。  相似文献   

3.
武沛佩  徐爱晖 《安徽医学》2013,(11):1708-1711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经历某种灾难性创伤性事件后人们持续存在的无助、害怕、恐惧等情绪及出现重复性创伤性体验、情感麻木与回避创伤性事件及警觉性增高等三大症状,并持续超过一个月以上的精神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尿毒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对2016年1~4月在成都市华西医院肾脏内科就诊的103例尿毒症患者的PTSD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尿毒症患者PTSD-SS的平均得分为(34.29±15.31)分,其中,阳性症状者(≥50分)19例(占18.4%);病程≤2年PTSD发生率为14.5%,病程>2年PTSD发生率为24.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和医保类型是尿毒症患者PTSD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PTSD症状;对于尿毒症患者存在的PTSD危险因素,低学历和无医保患者,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从衡阳市5个城区中各随机抽取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的健康档案信息库中符合要求的2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平均得分为(39.96±4.88)分。单因素分析表明不同性别、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发病时间、合并慢性病数量、心功能分级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有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和心功能分级(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心理弹性水平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负相关(r=-0.781,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处于中等水平,临床上应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尤其是文化程度低、心功能分级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降低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改善疾病恢复与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从衡阳市5个城区中各随机抽取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的健康档案信息库中符合要求的2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平均得分为(39.96±4.88)分.单...  相似文献   

7.
创伤后应急障碍是地震震后暴露者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而青少年是易罹患该障碍的高危人群。以文献复习方法归纳地震灾害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并展望该问题下一步的研究趋势将有助于为青少年的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测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综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预测因素,以便能在创伤性事件后早期发现PTSD高危人群。分析结果表明,PTSD的预测因素主要包括创伤性事件、早期症状、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等。预测PTSD的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测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综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预测因素,以便能在创伤性事件后早期发现PTSD高危人群&#65377;分析结果表明,PTSD的预测因素主要包括创伤性事件&#65380;早期症状&#65380;遗传因素&#65380;生物学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等&#65377;预测PTSD的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65377;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震暴露因素对汶川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地震暴露因素问卷、创伤后成长量表中文版(C-PTGI)和事件影响量表(IES-R)对汶川地震极重灾区4所中学共1526位学生进行调查,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IES在所有8个暴露因素的不同水平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5~89.10, P<0.05),暴露程度高者[(26.68±14.66)分,(26.80±15.56)分,(27.83±14.62)分,(29.02±15.36)分,(27.77±15.74)分,(26.74±15.63)分,(25.43±14.32)分,(29.51±14.36)分]得分显著高于暴露程度低的学生[(22.84±13.96)分,(23.98±13.99)分,(23.63±14.21)分,(23.53±13.96)分,(23.64±13.83)分,(24.24±14.15)分,(21.27±14.35)分,(17.54±13.34)分]。 PTGI仅在目睹受伤、好友伤亡两个暴露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1.82, P=0.001;F=6.23, P=0.013)。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年级、震时恐惧、至亲丧生、目睹受伤、好友伤亡五个因素对IES影响显著(ΔR 2=0.141),其中震时恐惧影响最大;PTG仅与目睹受伤有微弱关系(ΔR 2=0.007)。结论暴露因素对四年后灾区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有预测作用,其中震时恐惧感是最主要因素;暴露因素对创伤后成长无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汶川地震后转移到重庆治疗的伤员,在不同暴露因素下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的严重程度.方法 按多级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转移到重庆市11所医院治疗的386名灾区伤员,采用PTSD-17项筛查问卷(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 ,PCL-C)于地震后1个月对其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4份,分析不同暴露因素对PTSD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 暴露于目睹地震中有人被掩埋、死亡及地震中被掩埋,接受手术因素下的伤员PTSD严重度总分分别为(44.64±11.86)分,(44.67±12.49)分,(45.96±12.1)分,(44.80±12.92)分,较未暴露者高,差异有显著性( 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暴露因素中地震中被掩埋(OR=2.171,95%CI1.088~4.333)为PTSD严重程度的高危因素.结论 暴露因素程度重者PTSD症状严重,被掩埋是PTSD症状严重程度的高危因素,更长时间内患PTSD可能性大;应对此类伤员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区居民心理应激影响因素,为旅游区居民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PCL-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艾森人格量表(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对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区居民5114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阳性率为69.73%(3566/5114);②有无创伤后应激障碍两组间SCL-90总分、EPQ各因子得分和SSRS总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模型的因素有SCL-90总分、E量表分、N量表分、P量表分、SSRS总分;④通径分析结果表明,N量表分对PCL-C总分的总效应最强(0.838),其次是SCL-90总分(0.200),在直接效应中SSRS总分的效应为(-0.260),位居第二。结论影响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心理症状、艾森克人格,PTSD的保护因素有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3.
百色市妇女生殖道感染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百色市妇女生殖道感染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妇产科门诊8398例就诊患者(门诊组)和8309例健康体检者(体检组)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1)患病率:门诊组生殖道感染患病率82.6%(6939/8398),其中31.8%(2670/8398)的妇女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殖道感染疾病;体检组患病率为19.93%(1656/8309),患两种以上感染疾病仅占2.1%(176/8309),两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感染的特点:门诊组以≤35岁妇女感染率最高,占50.4%(4230/8398),其余依次为36~45岁妇女(20.3%)和>45岁妇女(11.9%),≤35岁妇女宫颈炎、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炎、附件炎的患病率明显高于36~45岁及>45岁的妇女(P均<0.01);不同职业的患病率以农民居多,占31.0%(2603/8398),其中外出打工农民占患病率的70.4%(1832/2603)。(3)影响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职业、生殖道感染史、人流次数、清洗外阴的时间间隔等成为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百色妇女人群生殖道感染患病率较高,应积极开展生殖健康普查和普治工作,针对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4.
氟西汀对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氟西汀对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单一延长应激(SPS)动物模型,以溶剂(蒸馏水)为对照组,以应激后用2种不同浓度的氟西汀干预为实验组.在SPS结束后第15~21天,测试旷场实验、高架十字实验、MWM水迷宫实验,分别评定大鼠对环境的恐惧反应,高警觉性,焦虑/抑郁行为以及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在旷场实验中,大鼠水平活动度、中央活动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两指标[(4678.85±495.33)mm,(22.15±3.43)s]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9276.74±805.35)mm,(35.66 ±3.17)s,P<0.05],氟西汀干预组显著高于模型组[F1(8895.85±599.78)mm,(40.23±4.32)s;F2(8654.07±866.05)mm,(41.57±4.34)8,P<0.05].在高架十字测试中,大鼠开臂进入次数的百分比和停留时间存在组间差异(P<0.05).模型组[(23.67±2.87)%,(12.46±2.55)%]2指标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37.21±2.34)%,(18.08±2.22)%,P<0.05],氟西汀干预组[F1(32.62±4.57)%,(17.58±3.23)%;F2(39.75±4.46)%,(019.74 ±4.44)%]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在MWM水迷宫实验中,上台潜伏期存在组间差异,模型组潜伏期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氟西汀干预组.模型组在靶象限活动时间百分比和穿越站台次数显著低于其他组.结论 早期给予氟西汀可以明显改善大鼠对环境的恐惧反应,高警觉性,焦虑/抑郁以及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家庭关怀度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对明确诊断的67例癌症患者,依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评分分为家庭功能障碍组、家庭功能良好组,尔后分别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的测评及分析.结果 67例患者APGAR评分为0~6分者28例;7~10分39例.家庭功能良好组评分为(4.52±1.27)分,家庭功能障碍组评分为(3.86±1.23)分,两者差异显著( t=2.13,P<0.05).家庭功能良好者PTSD-SS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家庭功能障碍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癌症患者APGAR与PTSD-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或<0.05).结论 家庭关怀度与癌症患者的心理应激状况密切相关,家庭功能良好者,其心理应激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6.
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失配性负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患者失配性负波 (MMN)的特点。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Bravo脑电生理仪 ,对 2 3例PTSD和 2 4例适应障碍 (AD)及 3 0名健康军人 (NC)的MMN作了检测。结果与NC组比较 ,PTSD组MMN的潜伏期延迟、波幅增高 ;AD组与NC组MMN的潜伏期和波幅均无显著性差异 ;与AD组比较 ,PTSD组MMN的潜伏期延迟、波幅增高 ;PTSD组P3 0 0 波幅 ,较NC组和AD组均低。结论MMN技术可作为P3 0 0 检测的一种补充手段 ,而用于PTS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自我心理弹性的关系,为早期预测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舟曲县的592名学生进行儿童自我心理弹性量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17项筛查问卷调查.结果 PTSD筛查阳性组共有45人,占总人数的7.60%,其中男生15人(占2.53%),女生30人(占5.07%);男女生在心理弹性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TSD筛查阳性组的心理弹性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PTSD总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454,P=0.000).结论 心理弹性可作为PTSD发生率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由严重创伤性事件引起的一种精神障碍。神经影像学技术为揭示PTSD的异常神经环路,提供了一种无创的研究手段,有助于寻找诊断和疗效评估相关的有效生物学指标。文中综述PTSD脑结构磁共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2、IL-6、IL-8、TNF-α及血浆皮质醇含量及其意义. 方法 收集50例PTSD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放射免疫的方法对PTSD患者血清IL-2、IL-6、IL-8、TNF-α及血浆皮质醇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PTSD组血清IL-2、IL-6、IL-8、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皮质醇含量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PTSD患者存在广泛的免疫异常,IL-2、IL-6、IL-8、TNF-α及血清皮质醇可能在PTSD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