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为临床特征的儿科常见病,属中医"泄泻"范畴.急性腹泻可导致脱水,腹泻迁延不愈,可引起消化吸收障碍、免疫功能低下,造成小儿发育不良,甚至危及生命.在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常见病.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笔者应用自拟温肾扶脾汤配合针刺治疗小儿脾肾阳虚型腹泻疗效满意,现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儿腹泻(diarrhea)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1].研究发现,小儿腹泻的治疗中护理干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为探索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笔者对2012年6月至2012年11月于我所住院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74例患儿采取了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小儿腹泻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好发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1岁以内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应高度重视本病的防治。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家长对于小儿腹泻的认知存在不少误区,常常不顾大便性状如何便急于止泻,往往延误治疗甚至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4.
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我们查阅临床资料经氟哌酸、庆大霉素、丁胺卡那、PPA 治疗迅速好转或恢复作为细菌性腹泻的判断标准,对门诊及住院急性腹泻儿童粪便中病原菌的分离培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凡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大便次数每日4次以上,大便呈稀水样,粘液样,脓血样等,年龄1岁至学龄儿童不等,在未经治疗之前将其大便进行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5.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1岁以内小儿造成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儿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6.
王小平  陈侠 《职业与健康》1999,15(11):52-52
我院在1996~1998年秋冬季腹泻流行期间;用思密达与病毒唑联用治疗小儿急性腹泻6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128例患儿均为住院病人,按入院先后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0例,年龄均在4至36个月之间,发病多在72小时内,大便外观呈水样、蛋花样或粘液样便,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1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其中,3%-20%小儿急性腹泻转成迁延性、慢性腹泻,造成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本文对近两年本院消化科住院的121例迁延性腹泻及慢性腹泻患儿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儿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尤以夏秋季节多见。自1999年9月~2002年11月 ,我们运用捏脊结合止泻散敷脐治疗小儿腹泻 ,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患儿均有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 ,大便呈稀糊状或稀水样 ,内容为不消化物。常规检查有脂肪或少许白细胞。所有患儿均为腹泻3d的门诊和住院患儿 ,共280例 ,年龄为3个月~3岁。随机分两组 ,治疗组180例 ,男120例、女60例 ,平均年龄为1 23岁 ;对照组为100例 ,男62例 ,女38例 ,平均年龄1 18岁。全部病例均为首诊 ,未作任何不规范治疗。1 2临床分型1 2 1寒湿泻泻下完谷…  相似文献   

9.
屈霜红 《中国校医》2013,27(7):532-532
感染性腹泻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黏液便、脓血便为主,多伴发热,常可危及小儿生命[1]。2011年11月-2012年6月,本科采用思密达和黄连素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并配合严格的护理措施,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儿急性腹泻又称肠炎,好发于夏秋季,大多数急性腹泻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病儿每天的大便次数超过3次,大便呈稀水样,粘液样或脓血样,有时还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由于频繁腹泻和呕吐,病儿体内丢失了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因而可发生脱水。要知道.及时补充体液是治疗小儿腹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小儿腹泻120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职业与健康》2007,23(20):1900-1901
小儿腹泻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是由多因素、多病原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1],遵照医嘱精心护理对于小儿腹泻患者的治疗康复相当重要。笔者就本院儿科1988—2006年经治的小儿腹泻120例进行回顾性小结,旨在总结交流经验,提高护理质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其中男72例,女48例,男女比例为1.5∶1;年龄<1岁54例,<2岁81例,2~10岁39例;发病季节1~3月份41例,4~6月份15例,7~9月份52例,10~12月份12例。1.2临床症状与体征食欲不振86例,有溢乳53例,呕吐87例,吐出咖啡样液体19例,大便每日10余次者76例,每日大便10至数10次者44例;发热16例,…  相似文献   

12.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加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系统临床综合征[1].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其中1岁以下者约占5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最高.小儿由于体液中水含量比例较成人高,故在腹泻过程中容易出现电解质平衡紊乱,严重者可引起酸中毒而危及患儿生命.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至关重要,现对我院近3年的136例腹泻患儿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第十单元消化系统疾病 1.答案:E 考点:小儿腹泻病的定义 分析: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婴幼儿常见病.  相似文献   

14.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发病者约占半数。引起小儿腹泻病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和非感染性(饮食性、过敏性、先天酶缺陷及气候等)。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常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临床过程,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应询问病程、严重程度及估计可能的病因。连续病程在2周以内者为急性腹泻;2周~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2个月为慢性腹泻。本病临床以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根据惠儿是否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分为轻型腹泻及重型腹泻。本刊特组织小儿腹泻相关内容的专题笔谈,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王会杰 《工企医刊》2014,(3):821-822
目的分析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6例小儿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患儿呕吐停止时间、体温下降时间、大便次数与性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79.07%。结论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确切,患儿症状消失快。  相似文献   

16.
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无论内伤乳食、感受外邪或脾肾虚寒等均可引起本病。我们采取针刺“四灵穴”治疗小儿腹泻48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朱本浩 《健康生活》2012,(11):44-44,48
小儿秋季腹泻是指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儿腹泻,因多在秋季发病和流行,故称为"秋季腹泻"。临床多表现为腹泻、发热、不同程度的脱水体征。血常规检验一般无明显异常,大便镜检以脂肪球为主。本病属祖国医学"泻泄"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腹泻病患儿8 054例次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小儿腹泻发病与季节,年龄等的关系,各年龄组患儿腹泻发病情况的差别。方法:详细询问患儿的疾病史,根据临床表现,饮食史,流行病学资料,治疗史,大便性状,实验室检查等分析腹泻的原因。结果:春季末和夏季细菌性肠炎常见,5月和6月达到高峰。冬季轮状病毒肠炎常见。腹泻患儿多为婴幼儿,小于2岁占86.7%。6个月以内的婴儿非感染性腹泻多见。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性腹泻的比例也增加,1岁以上的患儿感染性腹泻多见。结论:根据小儿腹泻发病的特点进行干预,对降低小儿腹泻的发病率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腹泻为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腹泻研究中心资料报道,在发展中国家,腹泻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很高。在我国,据河北、福建、广东三省1980~1982年对7岁以下小儿腹泻进行了回顾性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小儿腹泻的发病率占儿科总发病率的27.3~41.1%,是引起小儿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集各家所长,应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取得满意效果。下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鞣酸蛋白片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腹泻患儿6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0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给予鞣酸蛋白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33%)高于对照组(9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2.91±0.64)、(3.12±0.85)、(4.04±1.23)d]均短于对照组[(3.95±0.83)、(4.05±0.97)、(5.18±1.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与对照组(1.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鞣酸蛋白片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