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证实脑脉通促进老年脑缺血再灌注(I/R)脑微血管再生的作用。方法将SD雄性的老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脑脉通组,测定各组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梗死面积、脑组织病理改变、细胞凋亡和脑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场面积变化。结果脑脉通组I/R3d微血管超微结构改善明显,仅见毛细血管周围轻度水肿,吞饮泡减少,微绒毛减少,线粒体水肿减轻,基底膜仅有轻度缺损,局部水肿,到I/R12d血管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脑脉通组I/R3、6、12d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1)。脑脉通组I/R6、12d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尼莫地平组(P〈0.05),脑脉通组I/R6、12d神经功能评分低于I3h、1、3d(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脑脉通组I/R 1、3、6、12d凋亡细胞数减少(P〈0.01);与尼莫地平组比较,脑脉通组I/R3、6d凋亡细胞数减少(P(0.01)。脑脉通组I/R3d细胞凋亡数多于I/Rld(P〈0.05)。与模型组比较,脑脉通组I3h、I/R1、3、12dMVD增多(P〈0.01);脑脉通组I/R12dMVD增多较尼莫地平组显著(P〈0.01);脑脉通组I/R6d微血管数低于脑脉通组I3h、I/R1、3d(P〈0.01,P〈0.05),脑脉通组I/R12dMVD高于脑脉通组I/R6d(P〈0.01)。与模型组比较,脑脉通组I3h、I/R3、6、12d血管场面积增加(P〈0.01,P〈0.05);与尼莫地平组比较,脑脉通组I3h血管场面积增多(P〈0.01)。结论脑脉通对老年脑I/R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抑制细胞凋亡和促进脑微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为临床脑缺血患者亚低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大鼠大脑中动脉I/R模型,将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36.0℃~37.0℃)缺血组、亚低温(32.0℃~33.℃0)缺血组,其中后两组又根据观察时间点不同分为缺血2h再灌注2、4、6h三个亚组,观察各时间点大鼠缺血侧脑海马区线粒体钙含量([MCa])及胞浆游离钙含量([Ca^2+].)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各观察时间点缺血侧脑海马区[MCa]显著降低,而[Ca^2+];明显增高(P〈0.05);与常温组比较,亚低温缺血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MCa]显著增高,[Ca^2+];明显降低(P〈0.05)。结论亚低温能有效抑制I/R损伤后海马区神经元细胞的钙超载.恢复线粒体能量代谢,从而稳定线粒体贮钙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C)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IKI)和动作电位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实验分IPC组、缺血/再灌注(I/R)组、单纯灌流(SP)组,利用大鼠心脏建立离体灌注模型,采用胶原酶酶解法分离得到大鼠单心室肌细胞,采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分别记录三组心室肌细胞电流和动作电位的变化。结果在-120mV和-30mV刺激电压水平,IKI电流密度:IPC组低于I/R组,I/R组高于SP组(P均〈0.05),IPC组同SP组无差异(P〉0.05)。与SP组和IPC组比较,I/R组静息电位明显升高(P〈0.05);而动作电位幅度、20%动作电位时程、50%动作电位时程、90%动作电位时程均明显下降(P〈0.05)。而IPC组各值与SP组无差异(P〉0.05)。结论IPC可以降低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IKI延长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APD。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病变侧缺血至再灌注期亚低温(32~33℃)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和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两个缺血组各分为5个亚组:分别于缺血后2、3、6、8、12h进行再灌注4h后处死,其中亚低温组于缺血后30min实施病灶侧脑部亚低温并持续至再灌注期。处死大鼠前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TTC染色及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β表达,末端脱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常温缺血组比较,亚低温缺血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Aβ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凋亡的神经细胞明显减少(P〈0.05)。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亚低温缺血组明显低于相应时间点常温缺血组(P〈0.05或P〈0.01)。结论病变侧亚低温对脑缺血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亚低温抑制Aβ表达,进而抑制神经元凋亡,减少脑梗死体积,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后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Langendroff离体灌流装置,采用完全停灌复灌方法制作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32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对照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和苯那普利后处理组。测定各组稳灌20min和再灌60min时的冠脉流量,改良亮绿变色酸法(GCA)观察心肌损害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I/R组,再灌注60min时的冠脉流量减少(P〈0.01),心肌损害程度增加(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NF—κB蛋白表达显著增强且主要表达在心肌细胞核(P〈0.01),TNF—α主要表达在心肌细胞胞质,呈强阳性。与I/R组相比,苯那普利后处理组再灌注60min时的冠脉流量增多[(4.3±0.4)ml/min和(3.5±0.5)ml/min,P〈0.05],GCA染色心肌变性减轻,阳性率减低(14%±7%和40%±7%,P〈0.01),NF—κB表达减少(34.8%±4.7%和49.3%±9.7%,P〈0.05),TNF—α表达为弱阳性。苯那普利后处理组和预处理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苯那普利后处理抑制NF—κB活性,减少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神经细胞DNA损伤及海风藤干预作用。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单细胞凝胶实验技术分别观察假手术组、模型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海风藤提取物治疗组缺血灶周神经细胞DNA损伤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DMSO组DNA损伤率6~72h明显增加,但海风藤组DNA损伤率与其他组比较24、72h有明显下降(P〈0.01,P〈0.05)。结论海风藤可以减轻I/R后神经细胞DNA损伤,对缺血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小时后再灌注损伤模型;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F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黄芪多糖预处理组(AP组),每组20只;通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神经细胞损伤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Bax的阳性表达。结果:光镜和电镜下,HE染色F各组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改变,黄芪多糖预处理组(AP组)和缺血再灌注组(m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黄芪多糖预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损伤轻;假手术组Bax蛋白表达极弱,缺血再灌注组和黄芪多糖预处理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h出现在接近缺血核心区,6h后表达增多,24h达到高峰,72h开始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黄芪多糖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黄芪多糖预处理组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黄芪多糖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黄芪多糖可通过下调Bax蛋白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后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VEGF对脑缺血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结果在局灶性脑I/R早期既有VEGF的阳性表达,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强,于脑I/R48h达到最强。结论在局灶性脑缺血早期,VEGF既有明显的表达增强,说明VEGF的表达具有可诱导性,缺血损伤可诱导其表达增加。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在缺血灶的周边有明显免疫阳性着色增多的小血管,进一步说明VEGF可以促进毛细血管的增生,从而起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和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DM大鼠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血糖缺血再灌注(nlR)和DM缺血再灌注(dIR)后Oh、6h、12h、24hlCAM-1和COX-2的表达。结果dlR组和nlR组ICAM-1和COX-2主要表达于缺血周边区。与nlR组同一时间点比较,dlR组再灌注Oh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6h、12h、24h有统计学差异(P〈O.05);Oh、6h、12h和24h各时间点COX-2阳性细胞百分率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O.05)。缺血区脑组织ICAM-1和COX-2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DM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ICAM-1和COX-2表达增加和表达时间提前可能是DM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刘丽平  刘健  郭鸿  尹超  朱磊  李斌 《胃肠病学》2013,18(5):281-285
背景:小肠缺血再灌注(I/R)是危重症过程中常见的病理改变,研究其损伤发生机制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COX-2在小肠I/R损伤中对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I/R模型组(n=20)和COX-2选择性抑制剂尼美舒利干预组(n=20),干预组于造模前1h予尼美舒利80mg/kg灌胃。各组分别于再灌注3、6、12、24h后采集标本,行小肠组织COX-2mRNA、血清D-乳酸、血清促炎(IL-6、TNF-a)和抗炎(IL-10)细胞因子以及全血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I/R模型组小肠组织COX-2mRNA表达、血清D-乳酸水平在再灌注后3h即明显增高,6h时达峰值,各时点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同时血清IL-6、TNF-a、IL-10水平显著增高(P〈0.05),全血CD4+/CD8+比值持续降低(P〈0.05)。与同时点I/R模型组相比,尼美舒利干预组COX-2mRNA表达、D哥L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0水平、CD4+/CD8+比值显著增高(P〈0.05),IL-6、TNF-a水平略有降低。结论:COX-2在小肠I/R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改变促炎/抗炎细胞因子之间以及CD4+/CD8+细胞之间的动态平衡,即同时作用于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系统,导致严重的机体免疫状态紊乱。COX-2选择性抑制剂可能系通过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改善小肠I/R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血白蛋白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和骨髓分化因子88(MyD88)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成年昆明小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只)、生理盐水组(20只)和白蛋白组(20只),每组又均分为再灌后6、24 h 2个时间点。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RT-PCR法检测左侧脑组织TLR4、MyD88 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生理盐水组和白蛋白组脑缺血再灌注后6、24 h TLR4、MyD88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且24 h表达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但白蛋白组6、24 h TLR4、MyD88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24 h白蛋白组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24 h TLR4、MyD88 mRNA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92,r=0.85,P<0.05)。结论白蛋白治疗可以下调脑缺血早期脑组织高表达的TLR4、MyD88 mRNA的水平,改善脑缺血后小鼠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组、预处理(BIP)组,每组按照再灌注后12 h、1、2、3 d四个时间点平均分为4个亚组,制备缺血预处理模型,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率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12 h,MCAO组细胞凋亡发生率及血清中NSE的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1 d时达到高峰,以后时间点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BIP组各个时间点神经元凋亡发生率及血清NSE较MCAO组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Kellen的方法制备实验性高血压大鼠,采用栓线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阻断血流2 h后进行再灌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高血压大鼠与非高血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肾上腺髓质素阳性细胞百分率并进行比较,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肾上腺髓质素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正常大鼠脑内有肾上腺髓质素mRNA表达,假手术后肾上腺髓质素mRNA表达略有增加,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肾上腺髓质素mRNA过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及缺血对侧肾上腺髓质素mRNA均有高表达,但以缺血侧最显著(P<0.05)。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大脑组织中均有肾上腺髓质素阳性细胞表达,肾上腺髓质素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87%±0.78%和2.47%±0.59%(P>0.05)。缺血再灌注非高血压组肾上腺髓质素阳性细胞高表达,以缺血侧为明显,阳性细胞百分率为59.42%±3.71%,缺血对侧亦明显,阳性细胞百分率为36.87%±5.28%,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比较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肾上腺髓质素阳性细胞百分率发现,高血压组肾上腺髓质素阳性细胞百分率(缺血侧为78.60%±4.82%,缺血对侧为57.52%±5.22%)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肾上腺髓质素及其mRNA高表达。高血压组肾上腺髓质素的高表达更显著。肾上腺髓质素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与高血压血管内皮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brain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BI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生长停滞与DNA损害可诱导基因34(GADD34)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BIP组,每组40只,后2组行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模后,各组于再缺血后12 h、1、2和3 d 4个时间点观察,每个时间点10只。采用2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用原位杂交法检测GADD34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观察各组GADD34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组12 h GADD34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达高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但1、2和3 d时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1);BIP组GADD34 mRNA及蛋白表达各时间点均较脑缺血组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BIP可诱导GADD34mRNA及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活化转录因子6(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每组40只,每组又按照再缺血后12h,1、2、3d分为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采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再缺血后各个时间点ATF6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于缺血再灌注后12h开始明显上升,1d达高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但仍保持较高表达水平(P<0.05,P<0.01);缺血预处理组各时间点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诱导ATF6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表达,探讨I/R脑区AIF变化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TTC染色观察梗死灶的形成,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观察大鼠假手术组、MCAO90min再灌注0、3、6、12、24、48、72h时额顶叶皮层缺血脑区AIF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程度的变化。结果脑I/R24h,TTC染色见明显的梗死灶形成。除缺血90min凋亡细胞数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指标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6与12h以及24与48hAIF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与48h凋亡细胞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R可诱导AIF阳性细胞表达增加,并引起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神经元蛋白表达和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又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分为6、24、48 h和3、5 d 5个时间点,各时间点8只。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Bcl-2及Bax蛋白表达,TUNEL法观察相应区域神经元凋亡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再灌注6 h Bcl-2、Bax阳性细胞明显增加,随时间延长,Bcl-2阳性细胞逐渐下降,48 h最低;而Bax阳性细胞则逐渐增加,于48 h达到高峰;Bcl- 2/Bax比值变化趋势与Bcl-2阳性细胞相一致;各时间点均可见神经元凋亡,48 h达高峰(P<0.01)。相关分析显示,神经元凋亡与Bax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52,P<0.05),与Bcl -2和Bcl-2/Bax比值呈负相关(r=-0.517,r=-0.529,P<0.01)。结论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存在大量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cl-2/Bax比值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西地那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增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单纯缺血组)35只及局灶性脑缺血+西地那非组(西地那非组)35只。西地那非组在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模型再灌注后2 h喂服西地那非3 d。单纯缺血组和西地那非组在术后2 h、1 d、3 d、5 d、7 d、10 d和14 d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时间点海马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阳性细胞及梗死灶周围VEGF的吸光度值。结果假手术组几乎无微管相关蛋白表达。与单纯缺血组比较,西地那非组7 d、10 d、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地那非组5 d、7 d、10 d、14 d微管相关蛋白明显高于单纯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西地那非组3 d、5 d、7 d、10 d VEGF明显高于单纯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西地那非能够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急性期神经及血管再生,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海马区Survivin的表达规律及艾芬地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相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艾芬地尔干预组,采用线拴法制作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于术后,模型组和艾芬地尔干预组于脑缺血2 h分别再灌注3 h、24 h、72 h及7天后处死取材,免疫荧光法测量不同时相缺血侧海马神经元Survivin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Survivin呈现少基础量表达,模型组和艾芬地尔干预组Survivin表达规律基本一致,即在再灌注3 h时表达即有升高,至72 h达到高峰,7天表达有所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艾芬地尔干预组荧光强度值明显高于对应模型组(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Survivin的表达升高,72 h达高峰;艾芬地尔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及苦碟子注射液对此变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苦碟子注射液8.4 g/(kg·d),1次/d],每组42只,另24只备用。后2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 h再灌注大鼠模型。3组于造模后1、3、6、24、72 h和7 d取材,每个时间点7只,分别于24、72 h和7 d采用Longa等评分法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于1、3、6、24、72 h和7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皮质神经元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皮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24、72 h和7 d神经行为学评分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2.40±0.54)分和(1.60±0.54)分vs 0分,(2.70±0.75)分和(1.40±0.54)分vs 0分,(2.30±0.49)分和(1.30±0.49)分vs 0分,P<0.05],而且治疗组上述3个时间点神经行为学评分较模型组明显减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1、3、6、24、72 h和7 d的病理形态学及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损伤严重,神经元细胞及细胞器形态明显呈缺血改变,细胞器数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1、3、6、24、72 h和7 d的病理形态学及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皮质神经元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