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解剖型跟骨钛板并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25例(33足)Sandersl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男性20例(26足),女性5例(7足);年龄15~65岁,平均(36.16±14.63)岁。单足17例,双足8例,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跟骨钛板内固定并植骨进行治疗,术中恢复跟骨解剖形态,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术后功能评分,评价手术效果,进行系统的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25例(33足)术后均获12~36个月随访(平均19.3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17足、良12足、可4足,差0足;优良率为87.88%。结论解剖型跟骨钛板并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够恢复跟骨距下关节面平整,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联合外固定器治疗移位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随访2005~2008年采用闭合复位联合外固定器治疗移位跟骨骨折17例(21足),男性14例(18足),女性3例(3足);年龄19~56岁,平均34.2岁。按Sanders分类:Ⅱ型7足,Ⅲ型10足,Ⅳ型4足。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跟骨结节关节角(Bohier角),术后根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结果本组随访时间3~42个月,平均23.2个月。术前Bohler角-31°~20°,平均-0.6°,术后拆除外固定后Bohler角18°~40°,平均33.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1);术后踝-后足评分,平均得分85.6分(67~95分),优7足,良11足,可2足,差1足;优良率85.7%。结论闭合复位联合外固定器治疗移位跟骨骨折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相当,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望运灿 《放射学实践》2003,18(9):661-661
病例资料 患者 ,男 ,47岁。诉左内踝下方一包块 2 0余年 ,行走或久立后隐痛 3年余。 2 0多年前该足曾疼痛 (未就诊 )。查体 :左内踝下方可扪及约 3cm× 3cm骨性包块 ,边界清晰 ,无活动 ,无压痛 ,足内翻活动受限。X线正位片示左跟骨载距突及距骨内结节明显向内凸出 ,二者之间见一窄缝。侧位片示跟骨载距突及距骨内结节密度增高 ,跟距关节面增浓 ,后关节间隙变窄 ,距骨头变扁 ,距骨后端呈鸟喙状 (图 1)。跟骨轴位片示跟骨载距突向内凸出 ,边缘清晰 (图 2 )。讨论 跟骨距骨桥是跟骨载距突向后上方增大及距骨内结节向下增大所致的一种畸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有限内固定(克氏针、空心钉)治疗GustiloⅠ~Ⅲ型开放性跟骨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17例(男性15例,女性2例;年龄23~64岁,平均43.5岁) GustiloⅠ~Ⅲ型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应用有限内固定治疗,观察伤口愈合及治疗前后B?hler角、Gissane角恢复情况。结果17例创面均愈合,有4例发生创面软组织缺损,经过皮瓣修复覆盖伤口愈合。全部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10个月,复位无丢失,骨折均愈合。按Maryland足功能评价优11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88.2%。术后患者的B?hler角、Gissane角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治疗Gustilo Ⅰ~Ⅲ型开放性跟骨骨折方法简便,既能有效地复位固定,而且对开放性创面的处理有明显优势,大大降低皮肤感染或坏死的概率,减少创伤,是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的特点、骨折分型,分析手术方法及创伤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自1998年7月至2003年11月,共收治跟骨骨折58例,按Essex—Lopresti系统分型,其中关节外骨折16例;关节内骨折42例,包括关节压缩性骨折24例和舌形骨折18例。关节外骨折为稳定性骨折,采取闭合复位,非负重石膏管型固定;涉及后关节面明显移位骨折采取手术治疗,跟骨后关节面解剖复位,跟骨解剖接骨板内固定;后关节面严重粉碎骨折,同时行距下关节Ⅰ期融合。结果 本组手术治疗的患者随访2~7年,平均3.6年。根据患者的主诉、后跟的外形及距骨下关节的功能及X线征象,尤其是Bohler角的恢复来评价临床疗效。其中优16例(38%),良17例(40%),可6例(14%),差3例(7%),优良率为79%。本组患者术后无感染;后跟变宽,足底扁平6例;7例距骨下关节炎,其中3例因跟骨后关节面塌陷出现严重疼痛性关节炎,行距骨下关节融合手术。1例切口皮瓣顶端坏死、缺损。结论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非手术治疗并发症多而且后果严重,手术切开复位尤其是后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对患者功能的恢复及并发症的防治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跟骨骨折临床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的分型与临床治疗措施的选择。方法:自2002年1月-2008年1月,选择我科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中的100例,分为手术组与非手术组,其中非手术组50例,手术组50例;男85例,女15例。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术后跟部疼痛不适、行走受限较非手术组明显轻。结论:手术治疗能大限度恢复跟骨的解剖结构,减少跟骨骨折所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钛质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可塑形钛质跟骨钢板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4例30足跟骨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钛质跟骨铜板内固定加一期植骨术。按Sanders分型:II型10例,III型12例,IV型8例。结果:全部病例均随访6~15个月,平均12个月,按Marg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优10足,良13足,中5足,差2足,优良率76.7%。结论:切开复位可塑钛质跟骨钢板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疗效肯定,治疗结果与软组织的损伤程序、骨折类型、复位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王伟  范时雨 《人民军医》1998,41(8):456-457
我科1992年起采用跟距关节成形术治疗跟距骨桥症14例18足,经近期随访,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14例均为男战士,平均年龄19.5岁,病程5~23个月。病变部位均为内侧跟距关节,单纯左足4例,单纯右足6例,双足4例。临床表现:跟距关节内侧局部突起、疼痛,足内翻受限,以足跟行走及走不平路时足踝部痛,X线片示内侧跟距关节骨质唇样增生,少数(2/18)骨突形成骨性连接(正位)。后跟距关节内侧模糊,间隙变窄。有时伴有距舟关节(距骨)唇样增生,本组发生2例(侧位)。1.2 手术方法与结果 于内踝下后侧做弧形切口止于踝尖下2cm。切断部分韧…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45岁.右跟骨下端疼痛不适半年,加重1月.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跟骨下端疼痛不适,能忍受,未治疗.1月前,因疼痛加剧,影响行走而就诊.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右跟骨结节处压痛明显,局部软组织无肿胀,肤色正常,皮温不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均为2008-07~2010-07我院治疗的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30例38足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进行随访,时间为8~24个月。Bohler角测量,恢复正常28足,30°~40°者8足,25°~30°2足;AOFAS评分,优18足,良16足,可2足,差2足,优良率达89.47%。所有患者骨折均全部愈合。结论: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ilon骨折合并同侧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 方法 本组坠落伤7例,交通伤2例,重物砸伤1例,ISS评分为5~22分.开放性损伤7例,闭合性损伤3例.9例骨折达AO/OTA各分型中的2~3度,6例跟骨为关节内塌陷粉碎骨折.6例Pilon骨折行切开复位空心钉、螺钉或克氏针同定,其中4例加外固定架固定,跟骨骨折行撬拨复位克氏针或空心钉同定;2例单纯行跟骨骨折克氏针固定,2例两处骨折保守治疗. 结果 6例胫骨远端和跟骨骨折手术治疗者骨折对位改善;保守治疗者出现骨折成角畸形,关节面塌陷.7例伤几愈合良好,3例软组织愈合不良.4例随访患者踝-后足评分为82~94分. 结论 Pilon骨折合并同侧跟骨骨折为高能量暴力所致,局部软组织及骨组织损伤严重,有限内固定加外同定是比较适宜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2.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4年3月~2006年12月,手术治疗23例28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术中斯氏针撬拨复位恢复跟骨长度、高度和跟骨结节关节角,采用外侧入路重建跟骨距下关节面,行跟骨钢板内固定.按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13足,Ⅲ型12足,Ⅳ型3足.结果 术后随访9~25个月,平均12个月.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学会之足踝临床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优良率为85.71%.术后发生切口皮肤裂开4足,浅部感染2足.结论 手术内固定是治疗跟骨骨折有效方法,骨折类型的评估,关节面的复位质量,手术时机的选择,移植骨的填充等,对提高疗效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距下关节截骨牵伸融合对陈旧性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6例(单足5例,双足1例)陈旧性跟骨关节内骨折,年龄17~52岁,平均31岁.6例(7足)均采用距下关节截骨牵伸融合新方法治疗.术中行距下关节截骨、Orthofix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10天开始距下关节缓慢牵伸延长,至距下关节间隙牵开1~2cm结束,距下关节骨性融合后取出外固定支架开始负重行走.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6例距下关节平均在术后9个月得到骨性融合.采用AOFAS后足评分,7足平均评分由术前的26.6分提高到术后随访时的74.2分.结论 距下关节截骨牵伸融合对陈旧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跟骨骨折外侧入路内固定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经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笔者回顾分析2007年7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2例(107足)跟骨骨折患者资料,男性88例,女性14例;年龄17~65岁,平均35.7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43足,Ⅲ型47足,Ⅳ型17足。采用跟骨外侧切口复位及跟骨解剖型钢板固定,27例(28足)进行髂骨取骨植骨治疗,75例(79足)仅用钢板固定而不植骨。对术后出现切口感染、腓骨长短肌腱损伤、慢性疼痛等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102例跟骨骨折有93例(98足)术后获得13~38个月随访,平均19个月。末次随访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53足,良34足,可8足,差3足;术后Maryland足部评分平均为87.8分,整体优良率为88.8%。发生并发症19足,占19.4%,其中切口愈合不良6足,切口感染2足,腓骨长短肌肌腱损伤2足,腓肠神经损伤2足,慢性疼痛7足。结论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多,充分认识术后并发症并重视预防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正确的手术时机、合理的围手术期管理及手术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并发症处理较为棘手,出现并发症后可根据情况作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5.
小蝶形钛钢板的研制及其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小蝶形钛钢板的研制及其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并探讨其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2001年2月-2004年4月,采用小切口和小蝶形钢板对22例26侧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男16例19足,女6例7足;年龄23~61岁,平均36.8岁。单侧跟骨18例18足,双侧跟骨4例8足;左足11侧,右足15侧。损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0例24足,交通伤2例2足。骨折分型按Sanders方法,Ⅱ型12足(Ha3足,Hb7足,Hc2足),Ⅲ型14足(Ⅲab5足,Ⅲac7足,Ⅲbc2足)。结果 17例21足获得随访,时间为12~34个月,平均19.2个月。按Maryland足评分方法(Maryland Foot Score)评价术后功能:Ⅱ型骨折9足,优7足,良2足;Ⅲ型12足,优6足,良5足,可1足。所有的足外形恢复正常,能够穿正常鞋,无跛行。X线检查示Boehler角、Gissane角、距骨倾斜、跟骨宽度及丘部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小蝶形钛钢板适用于Sanders Ⅱ和Ⅲ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和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2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28例徐能杨丰真陆晨照章承修张晓剑金小平李建强蒋富贵朱晓东笔者对自1995年3月~1997年3月收治且有随访记录的28例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病人作了总结。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21~61岁,平均35岁。受伤...  相似文献   

17.
对19例21足跟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经过10~18个月随访,按照张铁良等跟骨关节内骨折评分标准,本组治疗优良率81%。  相似文献   

18.
病人,女,62岁。高处摔落致右足肿痛、活动受限3h入院。入院后患者自诉右足疼痛难忍,余无不适主诉。行右下肢全长片及右髋部正位片示:右跟骨粉碎性骨折。入院后第3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切开复位跟骨板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3D打印结合Masquelet膜诱导技术在治疗跟骨骨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4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采用3D打印结合Masquelet膜诱导技术治疗的跟骨骨缺损患者4例,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22~52岁,平均36.0岁;道路交通伤2例,高处坠落伤1例,挤压伤1例.CT扫描重建双侧跟骨,根据镜像技术构建骨缺损区,利用3-Matic软件设计跟骨塑型器模具,3D打印模具.术中利用模具将骨水泥塑型并填充骨缺损,第二阶段手术取出骨水泥,植入自体骨修复骨缺损.观察患者骨料愈合情况,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评价足部和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4.0个月.利用3D打印的模具将骨水泥塑型,术中发现与跟骨断端匹配度高,无需再次调整,一期术后伤口愈合良好.第二阶段手术发现,形成的诱导膜完整,大小适当;术中骨水泥取出顺利.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0个月.末次随访时无疼痛,可完全负重行走.Maryland足部评分88~98分,平均94.0分,其中优3例、良1例;AOFAS评分86~98分,平均92.8分,优3例,良1例.结论 3D打印骨水泥塑型器制作个性化骨水泥与骨缺损匹配度高,形成大小可控的诱导膜,骨水泥取出方便,保证诱导膜质量,对于跟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并发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总结跟骨骨折的手术并发症,为提高手术疗效、改进手术方法提供借鉴。方法对1997年10月~2003年6月因跟骨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66例患者进行随访,并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66例68足中。54足骨折愈合优良,14足术后发生或合并有跟骨复位不佳、畸形愈合、切口裂开、感染、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作为治疗跟骨骨折的一种方法,但其操作方法、内固定系统还需进一步完善与改进;手术中复位充分可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