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络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核心之一,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但是关于经络实质的问题仍存在很大的争议,因此多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分别从医学、生理学、生物学以及边缘学科等不同角度、在不同水平上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对近年来关于经络物质基础、循经感传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120-120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加强针灸经络研究和学术交流,总结经验,探讨未来发展方向,促进国际针灸同道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学校决定2010年7月下旬召开针灸经络研究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再次对《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五十年回顾与展望》、《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论文集》、《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五十年画册》的编写,“针灸经络研究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筹备的有关具体任务,进行了细分落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整体观出发,立足临床和功能,从一个立体的层面去认识经络,探询冲出“纯”现代研究窘迫的途径。 方法:总结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络的研究,对经络研究存在较大争议问题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一探讨。 结果:①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络的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历史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主要进行经络形态学研究和皮肤电现象的观察;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主要进行循经感传等经络现象及其机制的研究、经穴脏腑相关及其联系途径的研究、经脉循行路线的客观检测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结合现代科技的多种手段对经络的实质进行研究。②认识和理解经络,必然得搞清认识物质世界的3个层次:看到的就是存在;看不到,但能用现有仪器测知的也是存在;看不到,又用现有仪器测不到的许多无形物质也不能说它不存在。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现象是中医所特有的。经络学说的研究,无论是文献的研究、临床研究,还是在现代科技手段支持下的实验研究,都不能脱离中医这一特定的范畴。③《内经》确立的经络学说强调的是“功能上的经络”,而不是“结构上的经络”。 结论:从整体观出发,强调多学科融合。立足临床和功能,坚持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以经络整体调控作用作为突破口,从一个立体的角度去认识经络,才可能有所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针灸在越来越多国家的广泛运用,关于经络的研究如排山倒海之势迎面袭来。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热点领域。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围绕着经络这一重大课题,研究者跨越了物理、化学、生物、病理、中医和现代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开展广泛的研究,但尚未找到一个完整的理论来阐释经络的现象,和引起这种现象的科  相似文献   

5.
王欣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7):246-247
目的:经络研究及认识的相关情况说明了经络是人体已知组织结构具有未知功能的体系,该体系与脉管系统和脉管外组织液均有必不可分的关系,受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调控支配,分析这些问题有助于对经络的全面认识。方法:通过回顾和总结古典经络学说的文史研究,结合现代经络研究的一些发现和认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络的本质可能是“人体定向水环境调控体系”:就是以连续的人体水环境为基础,特别是循经低流阻通道(十四经脉)为主干道,以信息快速传递的神经系统为主导,以物质快速运输的血液系统为源头,以穴位为枢纽,来反映人体与环境、人的整体与局部协调统一的功能调控体系。结论:人体正是通过这个“定向水环境调控体系”进行一系列物质、能量、信息传递活动而有机地组织成为一个整体。针灸刺激经穴产生的效应不是影响机体某个系统或某类功能,而是一种综合、整体调节。疏通经络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手段,保持经络的畅通是中医保健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经络与脊椎神经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是发生影响全身的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纤维和感觉冲动与运动冲动传递到上级中枢的通道。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其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将人体脏腑组织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中的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均行于脊椎及其周围,许多中医疗法如针炙、推拿、拔罐等多在脊椎及其周围进行.且均有较好疗教,因此经络与脊椎神经必有一定联系。本就其相关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经穴疗效筛选在运动疲劳恢复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亚妮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1):3006-3007
对五本经络腧穴治疗疾病的专中的处方用穴和经穴分布进行了统计、比较,筛选出各作在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传染科、五官科以及急症等处方用穴五列和四列前十个穴位中均含有的五个穴位和三个穴位以及穴次最集中的三条经络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这些穴位的覆盖面和疗效最佳,在调节人体生理、病理方面的作用最强,分析其原因和根据可以为指导传统中医经络理论在运动疲劳恢复方面的应用提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中经络、中腑腑的脑脊液酸碱度和气体变化的关系,揭示中经络和中腑腑的不同病理本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风提供依据。方法:用血气分析仪对100例中风患者做了脑脊液酸碱度的测定和气体分析,将中经络组、中腑 腑组分别为51例正常对照组和51例脑脊液对照组比较。结果:中脏腑组与中经络组氢离子(H+)浓度均显著增高,以中脏腑组更明显。中脏腑组剩余碱(BE)、标准碳酸氢根(SB)和标准剩余碱9S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342例中风患者的临床中医辨证分型与颅脑CT检查结果对照,探讨颅脑CT检查结果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对342例中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中经络者204例,中脏腑者138例,全部进行了头颅轴位CT扫描;并与342例的CT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中经络204例中腔隙性脑梗死156例,缺血性脑梗死26例,出血性脑梗死3例,脑出血(小面积出血灶)11例;中脏腑138例中以脑出血为主。结论:CT诊断中的腔隙性脑梗死以及小面积的脑出血等中风病证多为中经络(196例);而脑出血和多发性脑梗死等多为中脏腑(130例)。同时临床表现和中医辨证也符合“中经络者一般无意识改变而病轻,中脏腑者常有意识不清而病重”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浅谈针灸临床取穴配穴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炙应用于临床,在辩证和施治上包括取穴、配穴,都不能脱离经络学说为基础,以八纲辩证为理论。针灸治病所应用的腧穴分布在经脉循行的线路上,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而经络又是各个同类性能的腧穴,在生理、病理上起着反应作用的联缀作用。因此,经络受病,可以内传脏腑;脏腑有病,也可以通过经络传到体表,在穴位反应点、  相似文献   

11.
经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燕华 《华西医学》1998,13(3):316-317
本文阐述了经络系统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联系,对经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结构体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从经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的角度对针灸调节免疫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针灸免疫学基本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中经络、中脏腑的脑脊液酸碱度和气体变化的关系,揭示中经络和中脏腑的不同病理本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风提供依据。方法:用血气分析仪对100例中风患者做了脑脊液酸碱度的测定和气体分析。将中经络组、中脏腑组分别与51例正常对照组和51例脑脊液对照组比较。结果:中脏腑组与中经络组氢离子浓度(H+)均显著增高(P均<0.01),以中脏腑组更明显。中脏腑组剩余碱(BE)、标准碳酸氢根(SB)和标准剩余碱(SBE)3项指标显示代谢性酸中毒与正常对照组和中经络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结论:脑脊液中H+增高是中风的危险因素。脑脊液代谢性酸中毒是中脏腑患者的生化物质基础;脑脊液有否代谢性酸中毒是判断中经络、中脏腑患者的客观指标之一,为中风病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建新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1):189-192
目的:从中医经络学说方向探讨被认为是绝大部分组织再生的本源组织特异性干细胞与中医经络系统的联系。方法:参阅《黄帝内经》、《难经》、《奇经八脉考》等中医经典理论著作及现代经络理论著作,从中医经络学说方向揭示干细胞巢在组织中的分布规律,用实验动物验证中医经络学说。结果:不同种类干细胞巢的有序分布构成中医经络系统:①唯有不同种类的成体干细胞等所在的干细胞巢,才具有高度统一的、高度稳定性的细胞团结构,也就是说干细胞自我增殖形成的细胞团结构是相同相似的。②治本时所需的较长时间与成体干细胞自我复制及其产生健康的各级分化细胞所需的较长时间是一致的。③《黄帝内经》中经脉、络脉的分类即是成体干细胞巢的分类。人体成体干细胞分化产生3个等级的定向干细胞。国外众多的研究报告称少数的癌症干细胞才是肿瘤的来源,大多数的癌细胞并不能生长成为新的肿瘤。④胚胎发育的早期,干细胞与祖细胞彼此协同地增殖分化,不存在3个等级的定向干细胞,不存在普适统一的干细胞巢结构。此后,干细胞巢中的成体干细胞成为组织再生的本源,经络系统中有规律性迁移的细胞主要是定向干细胞.其次为成体干细胞,其中,易变异成为癌细胞的定向干细胞为最少。⑤针灸必然会破坏乃至驱散干细胞巢,但诸细胞组分将重新形成新的干细胞巢,其中的成体干细胞一般会出现超补偿性自我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健康的定向干细胞,后者分化产生更多的健康的分化细胞,使得相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恢复至良性状态。 结论:经络学说深刻地揭示了干细胞巢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微系统,即外来的定向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的种类不是固定不变的,不是局域性的,而是既有基本稳定不变的静态成分,又有复杂可变的动态成分,是整体性的,并且两者在物种进化史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临床工作体会,运用中医经络理论,采用按揉足三里、天枢、中脘等穴位,对老年便秘患者20例进行治疗与观察,有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络疏通仪用于腰突症等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经络疏通仪治疗80例腰突症等疾病,并与"痛立克"热敷对照组比较。结果经络疏通仪治疗80例腰突症等疾病,有效率为93.75%,显效率为63.75%,与80例对照组有效率为85.00%及显效率为31.25%之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络疏通仪用于腰突症等到疾病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痛立克”热敷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经络、神经系统与中国古代养生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神经组织与经络之间的关系,提出经络是神经组织的反映体之臆测,通过诠释神经系统与经络的关系,说明中国古代养生术的作用机制。 方法:检索和参考相关文献,结合人体解剖学、中医理论等对资料分析和归纳。结果:神经系统以其解剖学形态为基础,将其神经能的辐射能量影射到体表附近形成经络,经络是神经能异地的聚集地,它受到脑的控制和干扰,中国古代养生术实质上是通过脑的“存想”活动影响神经异地聚合能。神经系统有两个生物场,神经组织的解剖结构形成了一个结构场,用扫描仪可见其象图,同时,神经组织的能量向外辐射,在人体内影射出另一个异地聚合能的功能能量场,这就是经络,特殊条件下可见其存在。这个功能能量场通过特殊的信息相互沟通,他全息缩影复制神经系统的功能,典型的例证就是道教修炼养生术时内景感受到的丹象-太极图,就是此能量场。 结论:中国古代养生术针对的是人体的精神领域,讲究修身养性,以经络为基础保证,体育运动锻炼的是物质世界,主要是促进机体各组织的代谢,重视身体活动,以肌肉活动为条件。养生术是在意念调节下,使能量场影响结构场中遗传密码,使机体按照结构场中的遗传指令复制,通过神经系统(经络)从而促进有机体组织的有序化,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机体的初始遗传程序、有序化信息存在于结构场内,意念行走经络之中,可波及于结构场周围组织,促使病变的部位有复原之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整体观出发,立足临床和功能,从一个立体的层面去认识经络,探询冲出“纯”现代研究窘迫的途径。方法:总结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络的研究,对经络研究存在较大争议问题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一探讨。结果:①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络的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历史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主要进行经络形态学研究和皮肤电现象的观察;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主要进行循经感传等经络现象及其机制的研究、经穴脏腑相关及其联系途径的研究、经脉循行路线的客观检测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结合现代科技的多种手段对经络的实质进行研究。②认识和理解经络,必然得搞清认识物质世界的3个层次:看到的就是存在;看不到,但能用现有仪器测知的也是存在;看不到,又用现有仪器测不到的许多无形物质也不能说它不存在。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现象是中医所特有的。经络学说的研究,无论是文献的研究、临床研究,还是在现代科技手段支持下的实验研究,都不能脱离中医这一特定的范畴。③《内经》确立的经络学说强调的是“功能上的经络”,而不是“结构上的经络”。结论:从整体观出发,强调多学科融合,立足临床和功能,坚持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以经络整体调控作用作为突破口,从一个立体的角度去认识经络,才可能有所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早期实施经络操运动对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生活质量的远期影响。方法将200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在病情稳定48h后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选用特定穴位每日行经络操穴位按摩,共进行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试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早期运用经络操康复护理的远期生活质量影响中,心理状态、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实施经络操运动可提高卒中康复期患者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在长期预后上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各个方面。方法:运用经络学说确定病位,是经络辨证的关键。经络辨证可指导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获效颇佳。结果:运用经络辨证可对复杂的病候执简驭繁,同时使处方用药有的放矢。结论:毛以林教授善用经络辨证治疗心系病和疑难杂症,其辨证准确,用方精准,颇受患者信赖。  相似文献   

20.
“运动针刺法”治疗急性腰扭伤1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的“运动针刺法”,是在针刺某一穴位的同时嘱患者作不同的“主动运动”或“被动运动”,来达到治疗多种疾病的方法,称为“运动针刺法”。“运动针刺法”取穴根据不同的疾病,选用不同的穴位,多数疾病均取一个穴位,针刺后选用不同的运动而达到效果,此种针刺法,取穴少、疗效好、方法简便,针灸医生均可操作。本方法治疗疾病广泛,也有很多针灸医生临床应用过。近年来,对治疗痫种上也有所发挥。但从“运动针刺法”这一针刺手法上还没有人提出或整理研究。我们首先提出了这种针刺手法,并在临床中积累了几十年的丰富经验,共临床针灸医生参考,运动针刺法的治疗原理,奉着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表里,联系上下网络人体周身,腑穴又附属在经络上,它不但能治疗局部疾病,亦可循经治疗远端部位的疾病和内脏疾病,又加之配合各种不同的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使经络气血得以更好地运行,脉络通畅,脏腑安和,祛邪扶正,调和阴阳,故疾病得去,应用临床效果显著。“运动针刺法”的适应症,以功能性疾病,疼痛性疾病,软组织损伤,神经系统疾病。现总结治疗符系统疾病50种。附急性腰扭伤“运动针刺法”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