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患者的最佳吸氧方式。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2012年10月64例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患者,随机等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气管切开吸氧面罩+医用雾化器进行吸氧,对照组采用气管切开套管内导管进行吸氧。观察两组患者在吸氧效果、痰液黏稠度、气管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拔管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给氧前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给氧后15,30,60 min时患者的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给氧前、给氧后24 h的痰液粘稠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给氧后48 h的痰液粘稠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气管切口及肺部感染的例数少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气管切开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气管切开吸氧面罩+医用雾化器的吸氧为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患者的最佳吸氧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吸痰枕干预中风患者对抗吸痰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中风患者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体位,试验组应用吸痰枕吸痰,观察比较两组吸痰效果。结果:试验组吸痰有效率为97.78%(44/45),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2.22%(37/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次插入呼吸道成功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道黏膜出血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吸痰枕干预对抗吸痰的中风患者,可实现安全的深部吸痰,减少气管损伤及切开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鼻和密闭式吸痰联合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管理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按GCS评分相同搭配分为两组,试验组气管套管外口接一次性使用吸湿冷凝加湿器(人工鼻)再接密闭式吸痰管,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生理盐水湿化气道5~10 ml/h,必要时采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剌激性咳嗽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人工气道阻塞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鼻和密闭式吸痰联合应用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气道提供了更加适宜的温湿度和密闭的环境,使患者更加舒适,降低了人工气道阻塞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适宜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将30例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从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对照组为护士站在病人床旁听到“呼噜”或听到有咳嗽声来判断病人有痰时,先抽吸气管切开处痰液,再抽吸口鼻腔分泌物,且使用同一条吸痰管。观察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吸痰效果。[结果]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行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能有效地减少吸痰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减少吸痰次数,提高排痰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三通管在机械通气患儿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改良的三通管连接气管导管与呼吸回路给以纤支镜灌洗吸痰的患儿设为试验组,观察患儿吸痰前后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将同期未使用改良三通管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吸痰的患儿设为对照组。结果经使用改良三通管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吸痰与对照组相比,灌洗吸痰前2组患儿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洗吸痰后对照组心率、呼吸较试验组明显增快,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试验组吸痰前后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将改良的三通管使用于机械通气患儿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吸痰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改良吸痰法在ICU气管切开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验改良吸痰法在降低气管切开术后的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将55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试验组,观察组采用传统的吸痰法,试验组采用改良吸痰法,分别于气管切开后7天、14天留取痰标本培养。结果观察组和试验组相比,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吸痰法对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确实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气管切开术后应用氧气面罩法对提高血氧饱和度,降低痰液粘稠度,降低气管切口处并发症、肺部感染率等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5例采用氧气面罩法,对照组15例采用传统的鼻导管吸氧法。观察对比2组患者在吸氧后血氧饱和度(SpO2)和痰液粘稠度,切口处并发症肺部感染率等方面变化。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研究组在提高血氧饱和度,降低痰液粘稠度,降低气管切口处并发症、肺部感染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氧气面罩法可提高气管切开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降低痰液粘稠度,降低气管切口处并发症、肺部感染率,是气管切开术后较合适的吸氧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进的纽式面罩在无创通气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行无创正压通气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JD例和观察组38例,两组均使用纽式面罩,将吸痰管留置气管内,吸痰管尾端从纽式面罩下方与面部接合处穿出。对照组吸痰时,先停用无创通气,改用单侧鼻导管吸氧后吸痰;观察组吸痰时,不中断无创通气,通过面罩吸痰孔吸痰,比较两组吸痰效果。结果两组无创通气治疗24h,氧分压(PaO:)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84,1.07;P均〉0.05);无创通气48h,观察组的Pa02和PaCO2分别为(61.53±9.94)、(64.02±10.37)mmHg,对照组分别为(56.57.4±11.19)、(69.55±12.73)nlln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07,2.10;P均〈0.05);无创通气96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87,3.03;P均〈0.01)。观察组累计应用正压通气总时间(152.23±25.91)h,少于对照组的(169.57±33.4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的患者,选用带吸痰侧孔面罩进行通气,吸痰时不需中断无创通气,可减少并发症,恢复时间短,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气切面罩+氧气雾化吸入器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持续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改良的气切面罩和氧气雾化吸入器,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氧气雾化吸入器,均使用蒸馏水做气道湿化液,比较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在吸痰次数和护士工作时间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气道湿化方法在吸痰次数和护士工作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气切面罩+氧气雾化吸入器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可有效地为气管切开患者提供持续气道湿化,促进坏死脱落黏膜排出,减少感染机会,使黏膜干燥、肺炎、肺不张的发生率降低,易于操作便于掌握,大大减轻了临床护士的工作量,且经济方便,更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适宜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将30例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从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对照组为护士站在病人床旁听到"呼噜"或听到有咳嗽声来判断病人有痰时,先抽吸气管切开处痰液,再抽吸口鼻腔分泌物,且使用同一条吸痰管.观察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吸痰效果.[结果]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行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能有效地减少吸痰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减少吸痰次数,提高排痰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分层责任包干制在优质服务示范病房中使用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验证护士分层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服务示范病房中使用的有效性,改变护理模式,最大程度地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提高护理人力的使用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全院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设立专科护士(N4)一责任组长(N3)一高级责任护士(N2)一初级责任护士(N1)一助理护士(N0)五层分层级管理模式,做好护士分层级培训与考核,职责明确,实行责任包干制,改革护士排班模式,实施层级的工作权限与绩效考核。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直接护理时间、护士的职业价值观等改善情况。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落实率、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护理差错缺陷发生率等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1),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护士对患者的直接护理时间明显增加(P〈0.01),护士的职业价值观得到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责任包干制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直接护理时间及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提高了护理人力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吸痰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要吸痰的老年患者34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单日为对照组,双日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实验组采用改良吸痰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吸痰效果、吸痰前及吸痰后2min的脉氧饱和度、吸痰后舒适度及黏膜出血、恶心呕吐等指标。结果两种吸痰方法的吸引效果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964,P〉0.05);两组吸痰前脉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2min脉氧饱和度实验组(97.38±3.64)%高于对照组(95.02±2.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20,P〈0.05);实验组黏膜出血(4例)、恶心呕吐(4例)情况均低于对照组(11,1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963,4.510;P〈0.05);实验组吸痰后舒适度(320例)高于对照组(12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12,P〈0.05)。结论改进后的吸痰法是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可减轻患者吸痰时的不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呼吸机接头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1-12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急诊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收治的经气管插管并进行机械通气12d的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其中每组神志清醒患者各10例,12d为1个观察周期。对照组患者采用呼吸机直管接头将人工呼吸道与呼吸机连接,观察组患者采用呼吸机直管接头加延长弯管(即呼吸机延长管)将人工呼吸道与呼吸机连接。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咳嗽反射、清醒患者恐惧感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50,P0.01)。两组患者吸痰时的咳嗽反射、痰液喷出、痰痂堵塞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0例神志清醒的患者,其吸痰恐惧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5.639,P0.01)。对照组患者每次吸痰平均操作时间为(128.03±23.6)s,长于观察组的(85.66±10.2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4,P0.05)。结论使用呼吸机延长管的机械通气患者,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恐惧感低、吸痰操作时间缩短,对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影响小、缺氧程度低,另外还可减少脱管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抽签的方法将200例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00例),对照组沿用传统护理模式,按护理程序制定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从产妇入院至出院,每天进行标准化护理。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产妇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确保护理质量的情况下,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心血管内科护士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状况,分析与内科其他各专科护士的差别,探讨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之间的相关性,为医院护理临床岗位管理及护理绩效考核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西安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士188名作为观察组,从相同医院随机抽取来自内科其他各专科护士共300名作为对照组,应用OSI-R职业紧张量表和MBI职业倦怠量表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护士职业紧张率为63.30%,对照组护士职业紧张率52.67%,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职业倦怠率为71.81%,对照组护士职业倦怠率55.16%,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内科护士和内科其他各专科护士的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均呈正相关(P<0.01)。心血管内科护士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r值为0.725,内科其他各专科护士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r值为0.349,心血管内科护士的r值高于内科其他各专科护士的r值,表明心血管内科护士的相关性更高。结论:心血管内科护士职业紧张及职业倦怠均较内科其他各专科护士严重,职业紧张可能为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型约束护理用具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透气性强的棉织品材料改良三种约束工具:双保险约束带、球拍手套和安全背心.随机将100例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10分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分别应用改良式约束护理工具及传统约束用具,对患者进行防护性约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家属满意率及护士心理压力.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家属满意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士的心理压力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约束护理用具能有效降低护理并发症,提高家属对约束用具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督导强化模式在护士球囊面罩通气技术培训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将我院护士根据院区不同分成观察组(n=856)和对照组(n=234).先对两组用统一的培训方法进行培训,然后对观察组利用培训导师对本科室护士的球囊面罩通气技术进行督导强化.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的考核成绩与合格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在培训后的第3、6、9个月考核中,观察组的平均成绩和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以第9个月明显(P<0.05);另外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和合格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而观察组下降不明显,相反在第9个月的考核中其平均成绩和合格率均高于前两次考核(P<0.05).结论 督导强化培训模式提高了护士使用球囊面罩通气的熟练程度,值得在临床教学培训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膝关节术后患者无痛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无痛康复护理方案在膝关节术后镇痛中的作用,并与传统护理方案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7月在我科实施膝关节手术的12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按照无痛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睡眠、活动等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120例患者进行结果分析:(1)术后3d实验组患者的静息痛、活动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术后3d实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3)术后实验组患者的主动直腿抬高时间、主动屈膝90°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出院时的实验组平均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4)实验组的出院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无痛康复护理措施可以减轻膝关节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护士对疼痛的认知,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出院满意度,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同时具有并发症少、安全、可行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改良宣氏痛点松解按摩防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将38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改良宣氏痛点松解按摩,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手肿胀程度、简易上肢机能检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 治疗后1个月、3个月实验组患者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和手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上肢肌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Barthel 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采用改良宣氏痛点松解按摩护理新方法能有效防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