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亲属探视护理干预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病情的影响。[方法]将101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随意探视,观察组51例进行亲属探视的护理干预。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测量表(NOSIE)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效果评定病人的精神症状。[结果]观察组病人入院2周、8周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NOSIE评分中激惹、抑郁及精神症状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亲属探视护理干预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情有一定影响,适当选择探视时机探视,对改善病情有明显的辅助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亲属探视护理干预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病情的影响.[方法]将101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随意探视,观察组51例进行亲属探视的护理干预.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测量表(NOSIE)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效果评定病人的精神症状.[结果]观察组病人入院2周、8周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NOSIE评分中激惹、抑郁及精神症状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亲属探视护理干预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情有一定影响,适当选择探视时机探视,对改善病情有明显的辅助效果.  相似文献   

3.
余拾香  陈欢  黄艳 《当代护士》2018,(8):145-147
目的分析研究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方法选择68例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数字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两组,一组设为实验组,34例,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一组设为常规组,34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组间BP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BPR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比较76.5NOSIE评分,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4.1%(32/34),常规组为76.5%(26/34),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措施,可取得满意效果,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改良护理标识对于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改良护理标识进行管理,改良护理标识分为3大类,即患者识别标识、治疗护理标识和治疗环境标识。对每一类标识的颜色、形状、字样、挂放位置、适用范围、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统一要求,并纳入护理质量控制范围。结果患者的自杀未遂、类自杀、自伤、冲动、伤人、外逃、藏药、拒绝进食、拒绝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0.05);患者对护理标识接受度及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规范应用护理标识可以有效降低封闭病房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护理标识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1日~2016年6月30日我院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护理标识护理,治疗组患者行改良护理标识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标识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管理的影响.结果 护理过程中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1.33%)高于治疗组(4.67%)(P=0.033);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89.33%)低于治疗组(9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标识粘贴情况的评分[(82.16±2.17)分]低于治疗组[(95.18±3.14)分](P=0.000).结论 改良护理标识应用于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管理中,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孙海燕 《当代护士》2000,(5):24-24,23
根据教育性干预理论以及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行为矫正理论精神,我们对住院精神分鲜明症患者在急性症状控制后即开始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内容包括:行为矫正护理、健康教育等,并经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显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症状控制后即 应尽早开始进行康复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人住院依赖行为的影响。方法将64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强化行为训练及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于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末,采用自行设计住院病人依赖行为调查表进行效果评定。结果干预组住院依赖病人例数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地改变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人的住院依赖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自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伤害行为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30例非自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评估、生活护理、特殊护理、心理护理等,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防止伤害行为发生。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时间(36.54±12.32)d,临床治愈率60.0%,进步率40.0%,住院期间企图伤害自己或他人23例次(无1例真正伤害自己和他人),企图逃跑7例(无1例逃跑成功)。结论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非自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伤害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服药依从性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精神患恢复期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精神分裂症患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干预组(B组),对B组患除进行一般常规护理外予以康复护理干预并随访半年,观察干预组精神分裂症患服药情况及疗效维持情况。结果:精神分裂症患恢复期B组服药维持治疗情况明显好于A组,BPRS评分较低。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恢复期服药依从性,宜提早进行。  相似文献   

10.
通过450例首次住院患儿四个不同年龄段.将患儿按其不同心理状态分为四个心理状态类型,分别为①紧张、恐惧型;②任性、依赖型;③焦虑型;④配合型。根据不同类型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改变了患儿不良状态,使其产生最佳心态,很好地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对治疗和治疗行为遵从的程度,也就是患者对医嘱用药等治疗措施的遵从执行程度,治疗依从性的好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是保证治疗安全有效的重要前提。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维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控制精神症状和预防病情的复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又直接影响其作用的效果。为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我们对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了全程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早日康复,以及发展新的康复措施,探讨家庭干预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作用,本文对开放式病房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与封闭式病房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病情恢复时间及再次住院率做比较。结果显示,开放式病房住院日明显低于封闭式病房(P<0.01),首次在开放式病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再次住院率明显低于封闭式病房(P<0.01)。提示,家庭式病房是精神病人康复的理想病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7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调查表( GQOLI )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82.52±4.31)分,高于干预前(71.34±2.74)分和对照组干预后(79.14±4.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30,13.20;P<0.0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精神残疾中82.5%是由于精神分裂所致。反复住院患者往往多由于治疗依从性差,或受到负性生活事件影响所致。因此,不仅需要症状护理及基础护理,更需要注意其情感体验和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5.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住院次数多、时间长,能否满足他们住院期间的心理需求,对病情康复有直接影响,也体现心理护理工作是否到位。  相似文献   

16.
李萍  刘艳星 《全科护理》2011,(3):257-259
住院综合征,也被称为住院依赖综合征。表现为病人过分依赖于医院,即使是生活自理能力好,且能承担一定的劳动和责任能力仍不愿出院,更有些病人出院后病情恶化,再入院后便迅速缓解。精神分裂症由于种种原因致使部分病人长期住院,但有些恢复期病人却出现住院依赖,它在精神病专科医院的慢性病人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相似文献   

17.
护理干预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蒲金玉  李爱玲  谭云珍  刘宁  张翠红  吕玲 《中国康复》2003,18(4):258-259,263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选择 4 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 2 0例 ,干预组患者施以护理干预措施历时 12~ 14周 ,出院后随访半年。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 (NOSIE 30 )、护士用简明精神病量表 (N 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住院期间各阶段干预组NOSIE 30各因素的评分、N BPRS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出院后随访干预组的SDSS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 ,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抑郁情绪及干预措施.方法 对33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与全国常模比较.结果 护理干预前患者父母各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常模,且干预后减分显著.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存在着较严重的抑郁情绪,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乙肝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55例伴有乙肝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同期住院的55例无乙肝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并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两组在城乡、职业、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意向低下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合并乙肝患者受城乡、职业、精神症状等因素影响,实施护理干预是必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管理模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首次住院,且采取不同管理模式的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周期、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首次住院的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开放式管理27例,封闭式管理39例,两组性别、年龄、发病周期均无显著性差异(X^2=0.60,t=1.05或1.75,P均〉0.05);开放式管理的患者住院周期较封闭式管理患者短(F3.44,P〈0.01)、疗效好(t=7.53,P〈0.01),随访1a内复发率低(X^2=4.32,P〈0.05)。结论自由、宽松的开放式管理减少了不良环境的刺激,减轻了患者的自卑感,提高了治疗依从性,促进了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