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筛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适合接收紫杉醇与卡铂联合(TC)方案化疗的血清蛋白标志物.方法 78例接受TC方案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SELDI-TOF-MS技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标本的蛋白质质谱,分析疗效不同患者间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 本实验共检测到73个有效的蛋白质波峰,其中m/z位于分子质量2000~10000的波峰有47个.筛选出m/z分子质量为7458.12,6598.64,4211.39,2258.31Da的4个血清标志物做为肺癌化疗疗效判定的候选指标.结论 应用SELDI-TOF-MS技术平台和生物信息技术筛选的血清蛋白标志物为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化疗方案的敏感性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刘池波  梁勇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1991-1992,2026
目的应用SELDI蛋白质芯片检测胃癌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筛选候选肿瘤标志物以建立诊断模型,并探讨其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意义。方法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及其配套蛋白质芯片检测40例胃癌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清蛋白质组图谱,运用判别分析处理数据筛选标志物并建立诊断模型。结果8592m/z、13725m/z,8678m/z等3个蛋白质峰组合所构建的诊断模型能达到鉴别胃癌患者和健康人的最佳诊断效果,灵敏度为90%(36/40),特异性为86.5%(26/30)。结论SELDI蛋白质芯片技术在胃癌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术前分期及候选肿瘤标志物筛选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血清蛋白指纹图,通过差异蛋白组学筛选胰腺癌特有的蛋白标记物,为研究胰腺癌的病理过程和实验诊断奠定基础.方法 用Ciphergen公司生产的PBSII/c型蛋白质指纹图谱仪和ProtienChip CM10(弱阳离子交换表面)蛋白芯片采集23例胰腺癌、25例正常对照组和19例胰腺对照组血清蛋白质谱图,采用Biomaker Wizard 3.1版分析软件筛选差异蛋白.结果 发现胰腺癌患者与正常对照、胰腺对照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有44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P<0.05),其中m/z 2732敏感性为91.30%(21/23),特异性为68.18%(30/4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76;m/z 9111敏感性为52.17%(12/23),特异性为81.82%(36/44),AUC=0.57.结论 利用SEL-DI-TOF-MS技术和CM10芯片能发现胰腺癌患者血清中的特征蛋白,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肾母细胞瘤患儿特异性血清蛋白质标记物,并建立其临床分期模型与CT分期进行对照分析,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ELDI-TOF-MS技术检测80例血清标本(术前肾母细胞瘤30例,其它恶性肿瘤30例,正常儿童20例),用ZUCI-Protein Chip Data Analyze System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建立。肾母细胞瘤临床分期模型。结果筛选出2个m/z位于4153.9和3257.6的蛋白质标记物,区分肾母细胞瘤Ⅲ和Ⅳ期与。肾母细胞瘤Ⅰ和Ⅱ期蛋白质谱差异表达模型的敏感性为83.33%,特异性为93.75%;区分。肾母细胞瘤与正常儿童,腹腔实体肿瘤及。肾脏其它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是100.00%,敏感性是100.00%,80.00%,100.00%;临床分期模型可以特异性将各期区分开来,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为100.00%;通过。肾母细胞瘤早期诊断模型中的2个m/z(6984.4,6455.5)血清标记物分析得知其各期情况如下:Ⅳ期相对于Ⅲ期低表达;Ⅲ期相对于Ⅱ期低表达;Ⅱ期相对于Ⅰ期低表达;Ⅰ期相对于正常儿童低表达;后者相对高表达;临床分期越晚m/z强度就越低表达。蛋白芯片分期准确性与病理基本一致,达到100.00%,在分期定性问题上优于CT(Ⅰ期100.00%,Ⅱ期85.00%,Ⅲ期85.00%,Ⅳ期75.00%)。结论用SELDI—TOF—MS结合SVM建立的。肾母细胞瘤临床分期模型可弥补CT在肾母细胞瘤分期定性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曲评价急性重度颅脑创伤患者脑组织、血清同时筛选损伤标记物的意义;对比出两种组织之间相同的差异蛋白质,以直接利用血清中的蛋白质来评估颅脑损伤。方法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时间飞行质谱技术比较创伤组和对照组皮层组织之间、血清之间蛋白质的差异表达,筛选出血清、脑组织之间相同的差异蛋白质。结果每例患者脑组织、血清之间比较出13~39个相同差异蛋白质峰.创伤组脑组织、血清之间比较出8个相同差异蛋白质峰:m/z3178、m/z3412、m/z4201、m/z4692、m/z8605、m/z8676、m/z9387、m/z9607。结论脑组织、血清同时筛选差异蛋白质,发挥出两种组织各自对比的优势,克服彼此的缺点,为直接利用血清中的差异性蛋白质评估颅脑损伤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SELDI蛋白质芯片检测胃癌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筛选候选肿瘤标志物以建立诊断模型,并探讨其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意义。方法: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及其配套蛋白质芯片检测80例胃癌患者(Ⅰ/Ⅱ期40例与Ⅲ/Ⅳ期40例)、80例良性胃病患者(胃溃疡40例与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和80例健康人的血清蛋白质质谱。将部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训练集(40例胃癌、20名良性胃病与20名健康人群)和验证集(40例胃癌、20名良性胃病与20名健康人群),前者用于筛选胃癌差异蛋白标志物并建立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模型,后者用于模型诊断效度的盲法验证。结果:质荷比(m/z)分别为2927、3217、3236、3287的4个蛋白质峰组合所构建的诊断模型能达到诊断胃癌患者的最佳诊断效果,灵敏度90.0%,特异度92.5%。结论:SELDI蛋白芯片技术在胃癌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术前分期及候选肿瘤标志物筛选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SELDI-TOF-MS技术在筛选肝癌患者血清标记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肝癌患者血清中特异标记物.方法:利用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及其配套蛋白质芯片,对33例肝癌患者、33例正常人和17例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蛋白质图谱进行检测,结合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BPS)建立诊断模型.结果:肝癌患者与正常人和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蛋白质图谱在相对分子质量为2 000~50 000范围内,有73个蛋白质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软件分析,建立由相对分子质量为4 177和7 789的标记蛋白组成的肝癌诊断模型,其诊断肝癌灵敏度为81.8%(27/33),特异度为80%(40/50).结论: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易行、用量少和高通量分析方法,不仅能直接筛选出肝癌患者血清中相对特异的潜在标记物,而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肾母细胞瘤患儿血清蛋白质标记物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筛选肾母细胞瘤患儿特异性血清蛋白质标记物并对其进行鉴定,以确定其作为肾母细胞瘤血清学诊断和预后监测的特异标志物.方法 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肾母细胞瘤患儿手术前后及正常小儿的血清蛋白质组,筛选差异蛋白质峰,并对目标蛋白质进行分离纯化、酶解,采用液质联用串联质谱(LC-MS/MS)分析,用SEQUST检索程序查询美国Bioworks公司提供的蛋白质序列数据库.结果 经SELDI-TOF-MS技术筛选出m/z位于6455.5和6984.4的蛋白质标志物在肾母细胞瘤组低表达(表达强度为1029±364、297±126),正常小儿组高表达(2108 ±837、753±2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z位于9190.8的蛋白质标志物在肾母细胞瘤术前组低表达(283±154),术后组和正常小儿组高表达(5974 ±657、6231±5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m/z位于6455.5和9190.8的标志物进行鉴定,结果分别为载脂蛋白CⅢ和触珠蛋白.结论 检测血清中载脂蛋白CⅢ和触珠蛋白含量可能成为肾母细胞瘤的血清学诊断、恶性度分级和预后监测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SELDI-TOF-MS技术建立胃癌筛选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池波  梁勇 《医学研究杂志》2008,37(1):115-117,124
目的 应用SELDI蛋白质芯片检测胃癌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筛选候选肿瘤标志物以建立诊断模型,并探讨其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及其配套蛋白质芯片检测40例胃癌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清蛋白质组图谱,运用判别分析处理数据筛选标志物并建立诊断模型.结果 8592m/z、13725m/z、8678m/z等3个蛋白质峰组合所构建的诊断模型能达到鉴别胃癌患者和健康人的最佳诊断效果,灵敏度为90%(36/40),特异性为86.5%(26/30).结论 该方法 在胃癌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术前分期及候选肿瘤标志物筛选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非肿瘤患者和早期NSCLC无脑转移患者脑脊液的蛋白质谱,找出差异蛋白峰,建立NSCLC脑转移的蛋白质谱诊断模型。方法收集上述三组患者的脑脊液标本各29例、23例和10例,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进行检测,Biomarker Wizard软件统计分析三组样本的蛋白质峰,Biomarker patterns软件的决策树模型进行差异蛋白峰的比较和判别,建立分类决策树诊断模型,评价其诊断和应用价值。结果脑转移组与早期无脑转移组有5个显著差异性表达蛋白质峰,运用m/z8698.00、1215.32和1245.70蛋白质峰将两组样本分开,诊断模型的灵敏度100%(29/29),特异度为100%(10/10)。早期无脑转移组与非肿瘤组结果有5个显著差异性表达蛋白峰,应用m/z6050.00蛋白峰可以把无脑转移组和非肿瘤组分开,诊断模型的灵敏度为90.00%(9/10),特异度为78.26%(18/23)。结论采用SELDI技术可以发现三组患者的脑脊液存在显著差异表达蛋白质峰,利用这些差异蛋白质建立的蛋白质谱分类决策树状诊断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性淋巴比值(NLR)与肺癌病理分型及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60例肺癌患者T细胞亚群比例,血样分析测定NLR.结果 肺腺癌、肺鳞癌、小细胞肺癌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比例、CD8+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N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晚期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较早期组(Ⅰ~Ⅱ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CD8+T淋巴细胞比例、NLR较早期组(Ⅰ~Ⅱ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NLR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临床分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7月~2010年8月经病理证实为肺癌且有癌胚抗原(CEA)检测记录的281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CEA在肺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非小细胞肺癌Ⅲ~Ⅳ期血清CEA在肺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P〈0.01),观察组内小细胞肺癌广泛期血清中CEA显著高于局限期(P〈0.01)。结论:血清CEA检测对肺癌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可能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并无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的变化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65例NSCLC患者以及30例正常人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并比较35例 NSCL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NSCLC患者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与临床分期有关、与NSCLC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关,Ⅳ期NSCLC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期(P<0.05~0.01),Ⅲ期明显高于Ⅱ期(P<0.01),Ⅱ期明显高于Ⅰ期(P<0.01),Ⅰ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NSCLC患者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P<0.01).结论血清可溶性CD105检测可能有助于指导NSCLC临床分期和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D-二聚体与临床分期、临床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8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临床分期Ⅲ-Ⅳ期(晚期)外周血中cd4+(%)比例较临床Ⅰ-Ⅱ期(早期)低(P〈0.01)、Ⅲ-Ⅳ期(晚期)CD8+(%)比例较临床Ⅰ-Ⅱ期(早期)高(P 〈 0.01)、CD4+/CD8+(%)比例较临床Ⅰ-Ⅱ期(早期)低(P 〈 0.01),D-二聚体含量(μg/L)较临床Ⅰ-Ⅱ期(早期)高,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和D-二聚体的含量与病理类型和病理分级无相关性(P〉 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D-二聚体含量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早晚相关,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和分化级别无关,提示可作为肺癌患者分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行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患者预后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进行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14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的临床特征,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探究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因素。  结果  514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特征如下:病变部位处于右肺292例(56.81%)、左肺222例(43.19%);组织学类型为腺癌284例(55.25%)、鳞癌206例(40.08%);305例(59.34%)患者术后出现远处器官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286例(55.64%)、中/高分化228例(44.36%);临床TNM分期为Ⅰ~Ⅱ期418例(81.32%)、Ⅲ~Ⅳ期96例(18.68%)。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3 cm、术后远处器官转移、肿瘤低分化、临床分期Ⅲ~Ⅳ期、术后未化疗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肿瘤直径≥3 cm、术后远处器官转移、肿瘤低分化、临床分期Ⅲ~Ⅳ期、术后未化疗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积极开展相关预防干预措施,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对肺癌辅助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一般资料,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肺癌患者、非肺癌人群血清中IDH1的浓度水平,并分析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中IDH1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非肺癌人群[(7.12±6.98)ng/ml比(2.09±1.83)ng/ml,t=11.540,P<0.001];血清IDH1在腺癌和鳞癌中的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7.91±7.26)ng/ml比(2.76±2.27)ng/ml, t=6.345,P<0.001];血清IDH1在肺癌、Ⅰ+Ⅱ期肺癌、Ⅲ+Ⅳ期肺癌中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47.4%、49.1%和46.3%。结论 血清IDH1的检测对于非小细胞肺癌(鳞癌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对Ⅰ和Ⅱ期肺癌的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血液IDH1在肺癌的辅助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与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3(IGFBP-3)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肺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放射法(immunoradiometric assay,IRMA)检测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4例健康人外周血血清中IGF-1I、GFBP-3的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清IGF-1表达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IGFBP-3表达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同时IGF-1/IGFBP-3升高(P<0.01)。IGF-1,IGF-1/IGFBP-3在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Ⅲ~Ⅳ的肺癌患者中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及TNMI-II期者(P<0.05),而IGFBP3下降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及TNMⅠ-Ⅱ期者(P<0.05)。肺癌组IGF-1与IGFBP-3浓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IGF-1I、GFBP-3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远处转移中有重要意义,检测其水平变化是肺癌的诊断、判断预后的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活化性受体及抑制性受体在化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Ⅰ~ⅢA期、ⅢB~Ⅳ期各25例)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0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NCR类(NKp30、NKp44、NKp46)及抑制性受体CD158a、CD158b、CD158e,ⅢB~Ⅳ期化疗2个周期后受体表达。按CD56表达强度对CD56dim及CD56bright分别统计。 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ⅢB~Ⅳ期患者CD56dim活化性受体NKG2D、NKp30低于健康体检者和Ⅰ~ⅢA期患者,非小细胞肺癌Ⅰ~ⅢA期和ⅢB~Ⅳ期CD56dim活化性受体NKp44表达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3组CD56dim活化性受体NKp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CD56bright活化性受体NKG2D、NKp30、NKp44、NKp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CD56dim抑制性受体CD158a、CD158b、CD158e及 CD56bright抑制性受体CD158a、CD158b、CD158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入组人员缺失,ⅢB~Ⅳ期化疗2个周期后患者入组14例。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ⅢB~Ⅳ期患者CD56dim活化性受体NKp30、NKp44表达均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CD56dim活化性受体NKp46、NKG2D及抑制性受体CD158a、CD158b、CD158e与化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CD56bright活化性受体NKp30、NKp44、NKp46、NKG2D及抑制性受体CD158a、CD158b、CD158e与化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2个周期后14例患者PR率达78.5%(11/14)。 结论 ⅢB~Ⅳ期CD56dimNK细胞活化性受体表达降低,可能与肿瘤微环境导致NK细胞活化性受体细胞毒性作用降低有关;化疗后可以提高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p30、NKp44表达,推测化疗可通过提高机体NK细胞活性而发挥其对肿瘤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