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测定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结果不同指标评估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5%,白蛋白(Alb)37.5%,前白蛋白(PA)17.5%,透析前BUN低7.5%,蛋白分解率(nPCR)27.5%,尿素清除指数(Kt/v)10%.结论70%的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患者进行营养学评估,采用膳食分析、人体学测量及生化指标的测定对可能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常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均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主要由于蛋白质及能量摄入不足、透析不充分、未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结论重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指导患者合理膳食,针对各相关因素全面落实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与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对56例MHD患者进行营养综合评估(SGA)、人体测量及生化指标的测量。观察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AMc)、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gB)、计算Kt/V值评估透析充分性等,计算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百分比(IBw%)并作营养评价,分析其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①营良好组、轻中度营养不良组及重度营养不良组患者间ALB、PA、TF、AMC、HgB、Kt/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良好组与轻中度营养不良组TSF、IB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营养良好者48.2%、轻中度营养不良者42.9%、重度营养不良者8.9%。②营养良好者死亡率11.1%、营养不良死亡率31%,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组死亡率20.8%、重度营养不良组死亡率80%,死亡率明显高于营养状况较好者。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1.8%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且死亡率明显高于营养状况较好者。  相似文献   

5.
矫桂华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4):128-128,132
目的:了解我院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不同对策,从而改善他们的营养结构,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采用饮食表,饮食中蛋白质与热量的摄人量,血液检验进行评估,以及自编的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大部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素摄入不均衡。结论:透析患者饮食尽量多样化,避免高磷、高钾食物,摄取足够量及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及氨基酸,必能提高生活质量,更加轻松愉快地生活。  相似文献   

6.
毛文娟  王军升 《吉林医学》2012,33(32):6947-6949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对140例常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并根据PSQI总分值(PSQI≤5和PSQI>5)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同时采用改良主观营养评分、人体测量学指标、营养指标、生化测定等方法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两组在年龄、男女比例、教育程度和种族上无明显差别;在每次超滤量、透析充分性上无明显差别,睡眠质量较好组(对照组)在营养状况的6个维度上优于睡眠质量较差组(试验组)。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可能是影响其营养状况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开同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有效性,观察开同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相关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同时选择3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开同(a-酮酸)0.12g/(kg。d),对照组无治疗,总观察期20周。分别在实验开始及20周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结果:与正常人比较,治疗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TG、TC水平显著升高(P<0.05),ALB、PALB、Hb显著降低(P<0.05),20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5,治疗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均显著升高,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降低。结论:开同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为制订合理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诊治的62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改良定量主观营养评估(MQSGA)及实验室生化检查来评估患者营养状态,对可能影响状态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共有32例发生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1.6%。32例营养不良患者中,轻中度23例(71.9%),重度7例(21.9%),极重度2例(6.2%)。蛋白质摄入不足、老年、透析不充分及腹膜炎症状态与患者发生营养不良有关。两组患者血肌酐、白蛋白、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及上臂肌围(MAMC)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蛋白质摄入不足、老年、透析不充分及炎症状态与患者发生营养不良有关。临床工作中应采取有效合理的干预方法加强营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3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左卡尼汀组和对照组,左卡尼汀组于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 g,共治疗16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体重指数和血肌酐.结果 本结果显示经16周治疗,治疗组血红蛋白、白蛋白、体重指数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有时显升高,血肌酐无明显改变,治疗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也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结论 左卡尼汀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将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于透析结束前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g,每周3次,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患者6个月后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以上指标均未见明显差异。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燕  方玉真 《海南医学》2016,(5):858-860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未接受系统的饮食指导,观察组接受为期6个月的系统饮食指导。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首次透析治疗后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改良主观营养评分为(12.01±3.25)分、营养不良-炎症评分为(6.07±3.55)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评分(14.10±3.68)分和(8.21±4.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体质量指数为(22.69±3.76) kg/m2、肌酐为(992.73±174.35)μmol/L、血红蛋白为(104.65±20.56) g/L、白蛋白为(41.85±5.63) g/L,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0.32±3.21) kg/m2、(828.53±93.52)μmol/L、(92.71±17.51) g/L和(36.43±5.02)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6个月后与首次透析时相比较,对照组患者仅肌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改良主观营养评分、营养不良-炎症评分、肌酐、血红蛋白、白蛋白等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干预能够有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彭岗  王益梅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7):157-158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对照法将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成对照组、用药组,进行营养状况定量分析。结果用药后,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红蛋F1、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左卡尼汀可有效地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现状、评估、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和干预方法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医护人员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康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单剑萍  季刚 《疑难病杂志》2012,11(7):514-516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左卡尼汀(L-CN)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性反应状态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透析龄大于6个月的MHD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于每次透析结束时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治疗3个月,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时MHD患者的血生化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hs-CRP、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hs-CRP、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进一步下降(P均<0.01),对照组仍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卡尼汀可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hs-CRP、IL-6、IL-8、TNF-α水平,改善微炎性反应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162-165
目的 探讨信息-行为-动机技巧模型(IMB)引导营养评估与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为患者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来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健康护理的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IMB引导营养评估与护理的措施。护理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采用血液生化指标和全面营养评估法(SGA)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对膳食方案和运动方案的掌握情况得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GA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B引导营养评估与护理可以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营养知识的掌握和护理满意度,最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杨春琴  翁明祥  黄敏 《浙江医学》2015,37(19):1585-1587,1603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自身对照研究35例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低通量透析改为高通量透析1年时的临床资料,观察并比较Hb、血清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压、降压药物使用种类变化。结果改高通量透析1年后患者Hb水平由(92.4±12.5)g/L升至(111.6±11.2)g/L(P<0.05),血清白蛋白由(36.1±2.5)g/L升至(39.5±2.8)g/L(P<0.05),超敏C反应蛋白由(8.51±1.42)mg/L降至(6.31±2.11)mg/L(P<0.05),血磷由(2.18±0.36)mmol/L下降到(1.72±0.32)mmol/L(P<0.05),甲状旁腺激素由(420.5±130.1)pg/ml下降到(210.5±108.2)pg/ml(P<0.05),透析前收缩压由原来(155.8±10.4)mmHg降为(140.3±10.2)mmHg(P<0.05),舒张压由原来(92.8±6.9)mmHg降为(83.2±4.2)mmHg(P<0.05),使用降压药种类由(3.3±1.2)种降为(1.8±1.4)种(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较低通量透析可以更好地纠正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改善其营养状况、微炎症状态、增加磷、甲状旁腺激素清除,对顽固性高血压有较好控制作用,从而减少长期透析所致的各种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的营养状况,探讨其存在的逆流行病学现象,为进一步提出针对性营养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人体测量、生化指标测定方法综合评估11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结果 根据SGA评分,55.75%(63例)的患者营养状况良好;营养不良患者占44.25%(50例),其中39.82%(45例)为轻-中度营养不良,4.42%(5例)为重度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组患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动静脉瘘对侧上臂周径(MAC)、上臂肌围(MAMC)低于营养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养不良组总胆固醇(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钙(Ca)、磷(P)较营养良好组低,其中TG、PA、Scr、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和甲状旁腺素(PTH)较营养良好组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比例偏高,且MHD患者营养不良是导致其逆流行病学现象的原因之一,建议根据MHD患者具体的病理生理特点来调整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联合超纯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指标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左卡尼汀联合超纯透析治疗6个月,对照组给予左卡尼汀联合常规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 (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营养指标显著提高,炎性指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联合超纯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况,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使用贝克抑郁问卷(Beckdepressioninventory,BDI)对80例进行MHD治疗的门诊患者进行抑郁评估,同时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最终77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研究对象中37例连续使用同一种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3个月及以上的患者按透析膜材料分为聚砜膜组(P组)和醋酸纤维素膜组(C组),并作分组分析。结果根据BDI评分,MHD患者抑郁发生率为58.4%。透析器分组研究发现c组患者(抑郁发生率为83.3%)较P组患者(抑郁发生率为36.8%)发生抑郁的可能性要高(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亦确认BDI值与透析膜材料相关,并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进一步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透析膜是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OR=0.083,P〈0.05)。结论MHD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且与患者血清IL-6水平有关,聚砜膜透析器可能对MHD患者抑郁发生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