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术前超声TI-RADS与血清TSH,探讨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诊断中是否有所帮助。方法随机抽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5年间手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40例作为HT组,单纯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40例作为非HT组。分析两组术前癌结节的TI-RADS和血清TSH。结果两组超声TI-RADS(3,4a,4b,4c,5)类进行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TI-RADS分级中的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实性结节、微钙化、不规则边界、纵横比1这5项特征分别进行对比,其中微钙化数量在HT组中高于非HT组,有统计学意义,其余4项无统计学意义;血清TSH水平在HT组中高于非HT组,P0.05。结论超声TI-RADS中微钙化及高血清TSH水平,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2.
杨爱红  陈运洪 《广东医学》2012,33(24):3745-3747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26例(90%)桥本甲状腺炎合并乳头状癌病灶二维超声均表现为形态欠规则、边界不清晰、实性低回声结节;3例(10%)表现为形态尚规则,边界清,实质呈等回声结节;18例(62%)结节伴微小钙化灶。所有病例病灶周边均无包膜及声晕,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内部血流较丰富28例,且阻力指数均大于0.7,血流稀少者1例。结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乳头状癌在二维超声声像图上有一定的特征,结合患者临床资料,配合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能够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二维灰阶超声图像特征及彩色血流显像特点进行分析,为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全部二维灰阶超声图像特征及彩色血流显像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患者二维灰阶超声图像特征中,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单发结节,3例患者有低回声结节,1例结节内伴有点状钙化(钙化直径小于2毫米),且边界不清晰以及形态不规则的表现,1例患者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彩色多普勒图像中,8例患者结节内有血流信号表现,但无典型特征。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二维灰阶超声图像特征包括单发低回声结节,不清晰边界,不规则形态,结节内有点状钙化,钙化灶多不伴有声影。彩色血流显像特点无明显特征表现,只能作为诊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良恶性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66例超声诊断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良恶性结节的病例全部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66例超声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良恶性结节的患者,病理结果24例乳头状癌,9例滤泡状癌,1例未分化癌,1例髓样癌,1例恶性淋巴瘤,6例腺瘤,2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炎性结节.超声检查的敏感性83.3%、特异性76.6%及准确性80.3%.结论 超声诊断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良恶性结节对临床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合并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30例HT合并结节的声像图特点及甲状腺相关抗体资料,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做相应统计学分析。结果:HT合并PTC结节符合一般恶性结节特点,但部分伴有粗大钙化。纵横比大于1及缺乏低回声晕环较血流更具有诊断价值。周边淋巴结肿大无助于PTC的诊断,除非其内可见微钙化。HT合并PTC术前超声诊断率明显低于良性结节诊断组。结论:HT合并PTC有一定特征性声像图改变,目前超声诊断率仍较低,需提高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
梁柳菊 《当代医学》2016,(27):47-48
目的:探讨最大直径≤2cm的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要点,分析漏、误诊原因,提高甲状腺癌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癌、超声检查最大直径≤2cm的患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本组70例甲状腺癌患者中,经病理证实乳头状癌68例,髓样癌2例,其中36例伴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伴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伴桥本氏甲状腺炎,2例为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术前诊断符合率59%。声像图特征:实质性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边缘不整齐或有毛刺,内部有微钙化或粗钙化,血流丰富,有同侧下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于原有良性甲状腺疾病的基础上时易漏、误诊。结论掌握甲状腺癌的声像图特征及漏、误诊原因,可提高甲状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桥本氏甲状腺腺炎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多发生于中青年妇女,男性少见,男女之比为1:20左右,常无特殊症状,主要以甲状腺弥漫性、不对称性肿大到医院就诊。甲状腺癌是人体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女性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由于近年来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的使用,小至2~3mm的甲状腺结节都能检出,大大提高了临床不能触及的甲状腺癌检出率。当桥本氏甲状腺炎散在结节型合并甲状腺癌时,由于甲状腺癌与桥本氏甲状腺炎形成的结节均无包膜,并且都呈低回声,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图像上鉴别诊断困难,分析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并进行穿刺有病理结果的170例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图像进行总结,目的是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水平,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李晓斌  薛来平  高岚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27-127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伴发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5例(17个病灶)HT伴发PTMC患者,根据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观察直径≤1 cm的结节。结果 17个结节均为实性,低回声者15例,极低回声者2例,其中结节的前后径/横径(A/T)≥1者14例,边界模糊者9例,内部可见微钙化者5例,伴淋巴结转移者2例,彩色多普勒显示结节的血流分布以内部为主。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氏甲状腺炎伴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证实102例HT患者107个甲状腺结节的二维超声表现特征,包括结节内部构成、边缘、边界、声晕、回声水平、微钙化、血流模式及纵横比。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HT合并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与HT合并甲状腺癌患者超声特征差异,并且应用多因素逻辑回归法筛选出预测HT合并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特征。结果 102例HT患者107个甲状腺结节术后病理证实为33个甲状腺乳头状癌(PTC),54个桥本结节,15个HT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5个HT合并甲状腺腺瘤。33个甲状腺恶性结节均表现为实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内部构成,微钙化,纵横比,边界及晕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χ2=14.960,P=0.000;χ2=28.474,P=0.004;χ2=5.336,P=0.021;P=0.006;);其中微钙化及晕环征是预测HT合并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6;P=0.031)。回声质地、实质回声、边缘血流模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维超声对于合并HT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8年8月-2012年11月间收治的34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对所有患者的恶性结节灰阶进行超声诊断,分析结节的边界、回声水平、形态、内部回声及钙化类型等进行超声检查,比较术前检查与术中所见及病理学结果情况.结果 34例患者共有40个结节,呈现出低回声的有23个,呈现出内部钙化灶的有11个,内部血流丰富的有7个,34例患者中,合并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有16例,合并甲状腺乳头状型微小癌的有4例.结论 甲状腺髓样癌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和了解,可以有效提高超声诊断甲状腺髓样癌的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从免疫组织化学角度初步探讨桥本甲状腺炎恶变的发生、发展以及演进的可能机制 ,寻找敏感而又特异的检测指标 ,以助于桥本甲状腺炎恶变的诊断。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2 0例甲状腺瘤旁的正常甲状腺组织 ,2 5例桥本甲状腺炎组织以及 2 1例桥本甲状腺炎恶变的标本中CK19、Ret/PTC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 :CK19、Ret/PTC蛋白在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无阳性表达 ,而在桥本甲状腺炎以及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两组之间比较 ,CK19、Ret/PTC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别均无显著性 (P >0 .0 5 )。但其染色形态及强度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 )。CK19、Ret/PTC在桥本甲状腺炎组织中均表现为弱灶性染色。而在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组织中CK19、Ret/PTC多表现为强而弥漫性染色。Ret/PTC的异常表达与乳头状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结论 :检测CK19、Ret/PTC的表达 ,有助于桥本甲状腺炎恶变倾向的判断和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 ,Ret/PTC的异常表达对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和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and sonographic features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 between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tic (CLNM) and nonmetastatic groups. Clinical data of PTC patients (414 patients with 624 malignant nodules) who underwent a preoperative ultrasonography and surgery between June 2010 and March 2015 at 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Clinical factors, preoperative ultrasound features and the final pathological findings were obtaine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onographic features of PTC between the CLNM group and the non-CLNM group were analyzed. There were 187 CLNM and 227 non-CLNM patients. The median age at the diagnosis of this cohort was 45.4 years old (ranging from 18 to 77 years). Ultrasonographic parameters that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LNM [OR=2.569 (1.502, 4.393), P<0.001)] were as follows: the mulifocality of the nodules, size over 2 cm, the presence of microcalcifications, the distance ratio (DR) pattern showing the contact of the nodules with the thyroid capsule, and the extracapsular spread of the nodul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gender,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 levels and other ultrasonography parameter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CLNM and the non-CLNM groups. Therefor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 larger size, microcalcifications, mulifocality, and the DR pattern showing the contact of the nodules with the thyroid capsule and extracapsular spread are significantly more indicative of CLNM in PTC.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与乳头状甲状腺癌(PTC)发病的关系,阐明IL-6在PT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5例PTC患者(病例1组)、5例桥本甲状腺炎(HT)并发PTC患者(病例2组)和5名查体正常人(正常组)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IL-6水平。收集20例PTC (PTC组)、15例HT并发PTC患者(HT+PTC组)病变甲状腺组织和18名正常人(对照组)甲状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甲状腺组织中IL-6、IL-6受体(IL-6R)、核因子κB (NF-κB)和RET/PTC蛋白表达阳性率;分析IL-6、IL-6R与RET/PTC、NF-κB表达的关联性。结果:PTC患者甲状腺组织内上皮细胞复杂乳头状增生伴细胞核毛玻璃样,并见核沟及核内包涵体;HT并发PTC患者甲状腺组织中除了PTC典型病变外,还可以看见弥漫淋巴组织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增生与萎缩甲状泡上皮共存伴甲状腺上皮嗜酸性变,间质纤维化;正常甲状腺组织小叶结构存在,滤泡细胞大小一致。ELISA法检测,PTC组和HT并发PTC组患者血清IL-6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IHC法检测,PTC组患者甲状腺组织中IL-6、IL-6R、NF-κB和RET/PTC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IL-6、IL-6R与NF-κB、RET/PTC蛋白表达有关联(P<0.05)。结论:IL-6可能通过RET/PTC-NF-κB信号通路参与PT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桥本病(HT)的术前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TC的患者1090例。根墙术后病理结果分为PTC合并HT组(PTC—HT组)和单纯PTC组(PTC组),比较两纽术前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C—HT组患者较PTC组年龄更轻,女性患者更多见,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甲状腺癌多灶性发生率及肿块边界不清发生率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甲状腺癌多灶性、TSH水平是PTC合并盯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合并HT的PTC患者较单纯PTC更常见于年龄较轻的女性,B超肿块边界不清发生率、术前TSH水平和甲状腺癌多发灶的发生率更高,手术方式更倾向于选择甲状腺全切术。但肿块边界不清并不是PTC合并HT的独立预测因素,故对于HT合并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超声医师在关于结节恶性风险的评估和诊断方面无需作出特殊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特点及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HT合并PTC患者37例、单纯PTC患者54例、结节样桥本甲状腺炎(NHT)患者36例临床特点及超声图像特征,采用SPSS 16.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三组结节在形态、边界及CDPI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合并PTC组微小结节71.4%,高于其他两组(47.5%,44.7%),有统计学差异(P〈0.05)。HT合并PTC与单纯PTC组在钙化方面无明显差异,两组钙化比例相对NHT组均高,微小钙化相对较多。结论HT合并PTC与单纯PTC及NHT组相比结节在形态、边界及CDFI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T合并PTC结节相对较小。结节内微小钙化提示甲状腺癌的风险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的超声表现特征及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108个结节)甲状腺乳头状癌及186例(256个结节)甲状腺良性结节的超声特点,主要包括结节的边界、形态、质地、内部回声、血流情况等,并对两组结节的超声表现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8个PTC患者中,实性或以实性为主的结节占91.7%(105/108),低回声结节占83.3%(81/108),边缘毛糙,呈浸润性生长结节占85.2%(92/108),结节内砂砾样微小钙化占64.8%(70/108),上述征象与良性结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节形态、结界内血流信与良性结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的主要超声特征包括:实性低回声或极低回声,边缘毛糙、结节内纵横比≥1、合并微小钙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甲状腺外侵犯(ETE)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超声诊断科行术前常规超声(US)和CEUS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TC的患者172例(184个癌结节),回顾性分析结节的声像图特征,评估结节与甲状腺被膜的关系,比较两种手段诊断ETE的效能,分析结节增强水平对ETE诊断效能的影响。结果 CEUS诊断ETE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8.9%、89.4%和84.2%,US分别为60.0%、86.2%和73.4%,其中,CEUS诊断ETE的灵敏度(P=0.000)和准确度(P=0.009)均明显高于US,但在特异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5)。CEUS诊断癌结节ET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4,明显高于US的0.73(Z=2.24,P=0.01)。CEUS对ETE的诊断价值与结节增强水平相关,CEUS诊断ETE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在低增强结节中最高,高增强者次之,等增强者最差。结论 CEUS对PTC ETE的诊断效能高于US,通过CEUS检查可为临床制定治疗决策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病因、病理相关性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18例HT合并PT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术前彩超均发现甲状腺低回声团块,发现伴钙化灶7例,提示恶性者2例。术前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升高7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升高4例,两者均升高3例。1例行细针穿刺活检(FNA)确诊为乳头状癌。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论 HT与PTC病因、病理上呈明显的相关性,术前结合TG-Ab、TPO-Ab、超声检查、FNA综合分析有助于HT合并PTC的诊断,手术治疗是针对HT合并PTC的有效治疗方法,我们应打破传统HT内科治疗,高度警惕HT合并PTC。  相似文献   

19.
张国南 《海南医学》2012,23(14):104-10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诊断PTC的临床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PTC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超声检查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32例患者表现为低回声实性结节29例(90.63%),19例(59.38%)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24例(75.00%)不伴周边晕环;6例(18.75%)伴有周边晕环;29例实性结节中17例(58.62%)在结节内可见砂粒样微钙化,3例(10.34%)呈囊性表现囊内有实性突起,回声不均匀,存在散在的砂粒样微钙化;27例(93.10%)肿块内部有明显彩色血流表现;15例(51.72%)颈部肿大淋巴结内部出现囊性病变,超声检查确诊PTC为30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75%。结论超声检查有助于PTC的诊断和鉴别,是目前PTC诊断的一种较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周易  梁蕾  郭君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9):157-160,167
目的 分析不同大小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实时超声造影(CEUS)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98例甲状腺可疑结节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对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进行超声造影特征的分析,并分别对结节周边与中心感兴趣区进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进一步比较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与未转移组CEUS特征的差异。结果 不同大小甲状腺乳头状癌CEUS特征(包括灌注强度、灌注均匀性及灌注缺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颈部淋巴结转移组PTC结节CEUS定量参数(包括结节周边峰值强度、周边曲线下面积)均高于未转移组(P < 0.05),结节大小、结节内钙化类型、与被膜的关系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不同大小甲状腺乳头状癌CEUS特征不同,CEUS定量分析技术对于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