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立体定向间质内放射治疗囊性颅咽管瘤的术后护理12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咽管瘤是从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的良性先天性肿瘤,60%的颅咽管瘤发生在15岁以下的小儿,约占颅内肿瘤的12%~13%。颅咽管瘤因为肿瘤部位的特殊性,有许多特异性的症状体征,而且开颅手术根治困难,术后并发症多,预后较差,容易复发。目前对囊性或囊实性颅咽管瘤的立体定向  相似文献   

2.
伽玛刀结合囊内放射治疗囊实性颅咽管瘤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伽玛刀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性同位素囊内置入放射治疗囊实性颅咽管瘤的全程护理体会。方法对33例囊实性颅咽管瘤的病人进行伽玛刀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性同位素32P囊内置入放射治疗的全程治疗配合及护理。结果通过33例囊实性颅咽管瘤的治疗配合及护理,病人均安全、顺利地完成治疗,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临床症状迅速改善,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伽玛刀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性同位素囊内置入放射治疗是一种治疗囊实性颅咽管瘤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完善治疗前、中、后的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及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立体定向间质放疗治疗囊性颅咽管瘤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我院 1982年~ 1998年 12月用立体定向间质放疗治疗囊性颅咽管瘤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 3例囊性颅咽管瘤进行CT引导立体定向囊腔内胶体磷酸铬内放疗。结果通过对 2 3例囊性颅咽管瘤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全身心护理 ,使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术后并发症少、轻、恢复快 ,临床症状迅速改善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立体定向间质放疗是一种治疗囊性颅咽管瘤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必须重视术前宣教 ,术中配合 ,术后严密观察与护理 ,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 MRI导向立体定向术治疗囊性颅咽管瘤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囊性颅咽管瘤患者行MRI导向肿瘤囊腔穿刺冲洗术及囊腔侧脑室分流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26例患者中,7例因各种原因仅行MRI导向肿瘤囊腔穿刺冲洗术,19例同时行囊腔侧脑室分流术;20例分别于术后6~24个月复查颅脑CT,显示肿瘤囊腔缩小为原来的1/4~1/2,6例失去随访.结论:MRI导向立体定向术治疗囊性颅咽管瘤可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对脑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较少且较轻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导向立体定向术治疗囊性颅咽管瘤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囊性颅咽管瘤患者行MRI导向肿瘤囊腔穿刺冲洗术及囊腔侧脑室分流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26例患者中,7例因各种原因仅行MRI导向肿瘤囊腔穿刺冲洗术,19例同时行囊腔侧脑室分流术;20例分别于术后6~24个月复查颅脑CT,显示肿瘤囊腔缩小为原来的1/4~1/2,6例失去随访。结论:MRI导向立体定向术治疗囊性颅咽管瘤可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对脑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较少且较轻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囊内放射治疗囊性和囊实性颅咽管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2例囊性和囊实性颅咽管瘤的囊性部分行CT、MRI引导立体定向吸除囊液、注入胶体磷酸铬,待瘤囊缩小远离视神经等重要结构后,施行伽玛刀治疗。结果:全部病例经手术排出囊液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经囊内放疗后236个月随访12例患者,CT、MRI扫描显示5例患者瘤囊持续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5例患者肿瘤显著缩小,症状持续改善;2例肿瘤无明显改变;无死亡病例。结论:CT、MRI引导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囊性颅咽管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颅咽管瘤是从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的良性先天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4%.手术是颅咽管瘤治疗最有效的措施,由于颅咽管瘤的生长位置及肿瘤大小的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有研究[1]报道,颅咽管瘤围手术期死亡率为5.3%,总死亡率为16%.术后重点有效的监测及护理对提高手术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2003年5月-2008年5月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101例颅咽管瘤患者的观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立体定向^32P间质内放疗治疗囊性颅咽管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囊性颅咽管瘤的最佳方法,研究立体定向^32P间质内放疗治疗囊性颅咽管瘤的有效性。方法:对31例囊性颅咽瘤进行CT立体定向^32P腔内注入间质内放疗,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全部病例临床症状迅速改善,术后28例随访150d-4.5a,CT扫描显示20例(71.3%)瘤腔消失,6例(16.1%),显著缩小,症状持续改善,2例(7.1%)分别于27个月、33个月因肿瘤实质部分增大,症状恶化而死亡。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32P间质内放疗可作为治疗囊性颅咽管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X-刀联合立体定向内放疗治疗18例混合型颅咽管瘤患者。结果除1例立体定向放疗术中囊腔穿刺失败,直接行X-刀治疗外,其余病人均行立体定向内放疗及X-刀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12~30个月,16例病人症状持续好转,2例无明显变化,肿瘤控制率为88.9%,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X-刀联合立体定向内放疗对于混合型颅咽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颅咽管瘤开颅肿瘤切除术、立体定向囊液抽吸术、脑室-腹腔分流术、放疗与C型伽玛刀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应用肿瘤切除术、立体定向囊液抽吸术、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放疗、C型伽玛刀联合治疗儿童颅咽管瘤30例。肿瘤与视神经、视交叉、下丘脑等重要结构广泛粘连的患儿先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残留肿瘤行伽玛刀治疗;对于囊性肿瘤先行立体定向囊液抽吸术,后立即行伽玛刀治疗;对于肿瘤较大颅压较高、已失明、不愿行开颅手术的患儿,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行伽玛刀治疗;不能耐受全身麻醉而肿瘤与毗邻重要结构关系密切的患儿先行局部扩大野外照射放疗,后再补充伽玛刀治疗;以实性肿瘤为主且与周围重要结构有一定距离的患儿,单纯行伽玛刀治疗。结果30例患儿随访6个月-5年。头痛消失9例;视力、视野缺损改善14例;生长发育障碍改善1例;多饮多尿消失1例、改善3例;视乳头水肿或继发视神经萎缩4例,加重3例。影像学检查示病变完全消失7例,缩小20例,增大3例,有效控制率为90.0%。结论对于儿童颅咽管瘤,开颅肿瘤切除术、立体定向囊液抽吸术、脑室-腹腔分流术、放疗等治疗后补充伽玛刀治疗。可取长补短,肿瘤控制率高,复发率及病死率低,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颅咽管瘤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评价MRI对颅咽管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颅咽管瘤患者的MRI表现,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颅咽管瘤典型表现为鞍上肿物,结节状或分叶状,边界清楚,呈囊性或囊实性,肿瘤信号多不均匀,表现复杂。结论:MRI对颅咽管瘤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颅咽管瘤核素内放疗术的术中防护。方法对我科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完成的88例立体定向颅咽管瘤核素内放疗术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放射性污染检测等工作进行规范和总结,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体检。结果手术间地面和空气无放射性污染,工作人员体检各项指标正常。结论减少立体定向颅咽管瘤核素内放疗术的放射性污染、术中规范操作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正>颅咽管瘤是从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的良性肿瘤,其起源是在垂体柄结节部的鳞状表皮囊,也考虑来自垂体固有细胞的组织转化。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70%发生在15岁以下的儿童和少年[1]。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们对19例颅咽管瘤手术患者给予精心术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同期收治颅咽管瘤患者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6~59岁。均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或次全切除术,术后经精心护  相似文献   

14.
陈小芳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9):1776-1777
儿童颅咽管瘤是先天性颅内肿瘤,居儿童鞍内肿瘤的首位,多侵犯鞍上和三脑室。随着显微神经外科开展,颅咽管瘤全切或次全切已能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但手术会刺激或损伤垂体柄及丘脑下部,术后易并发尿崩症和脑性盐耗综合症,进而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并引发癫痫,血栓形成。本文对2005-2008年我科收住的12例儿童颅咽管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发生水钠代谢紊乱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颅咽管瘤是指发生于颅咽管残余上皮细胞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2.5%~4.0%,年发病率为(1.5~2.0)/百万人[1],颅咽管瘤因其毗邻下丘脑、垂体柄等重要结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病情重、变化快,使得颅咽管瘤围手术期护理极具挑战性。而在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中,发生癫痫患者预后差、癫痫  相似文献   

16.
31例颅咽管瘤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咽管瘤是鞍区的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2%~3.0%,好发于儿童。由于肿瘤与下视丘等重要神经核团关系密切,手术风险大,文献报道颅咽管瘤的手术全切除率为60%~90%,手术病死率为4%~16%[1,2],保护好下丘脑的功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3]。因术后并发症多而复杂,如何预防和降低并发症也是围手术期治疗和护理一个富有挑战性课题。石祥恩教授[4]报道颅咽管瘤的手术全切除率达90%以上,达世界先进水平。现将2004年3-11月我院对31例颅咽管瘤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4年3-11月我院共收治确诊的颅咽管瘤患者31例,…  相似文献   

17.
颅咽管瘤术后尿崩症和电解质紊乱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咽管瘤是从胚胎期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的良性先天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4%,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治疗以手术为主.由于颅咽管瘤对垂体柄和丘脑下部的压迫和侵及,手术切除肿瘤后易并发尿崩症和水电解质紊乱,严重危及病人生命[1].对于术后病人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严密的临床观察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挽救病人生命、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科从2003年10月-2006年5月共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病人25例,疗效满意.现就其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颅咽管瘤为来源于咽颊囊的良性先天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5%左右。体积较小且离视神经较远的肿瘤可直接行伽玛刀治疗,而对于体积较大的肿瘤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案。但颅咽管瘤由于肿瘤部位的特殊性,手术时只要轻轻摆动肿瘤,便可造成下丘脑或垂体的损伤,术后并症较多,如不及时发现将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安全渡过危险期,顺利康复十分重要。2000年2月至2005年2月我院共行颅咽管瘤开颅手术48例,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颅咽管瘤22例磁共振成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评价其对颅咽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MRI表现。结果:22例颅咽管瘤发生于鞍上11例,鞍旁1例,鞍内3例,鞍内鞍上7例。囊性4例,囊实性15例(其中有壁结节5例),实性3例。囊性部分T1WI信号表现多样,可呈低、中、高信号,T2WI均为高信号,实性部分多表现为等T1与长T2信号,Gd-DTPA增强扫描示囊壁呈弧形或环形强化。结论:MRI可清楚显示肿瘤信号特点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具有较好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颅咽管瘤是常见的先天性颅内肿瘤,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3~17%。主要影响生长发育和视力障碍。过去采取的经典开颅手术,只能做到部分或大部分切除,且极易复发。我科于1991年1月~1992年5月,在CT监视下行立体定向术,将颅咽管瘤囊液抽出,注入放射性波体磷酸铬(~(32)P)治疗颅咽管瘤7例,取得满意的效果,无颅内出血、感染及放射性全身反应等并发症,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例,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8~36岁,平均16岁。7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右眼失明2例,生长发育障碍,个头矮小2例。头痛7例,呕吐3例,2例并发尿崩症,2例由鞍内向鞍上发展,肿瘤位于鞍上5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颅咽管瘤。 2 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