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胆红素脑病仔鼠血清肌酸激酶及其脑型同工酶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红素脑病仔鼠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及其脑型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BB,CK-BB)水平的动态变化,为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实验于2003—03/07在佳木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采用生后7日龄Wistar大鼠56只,平均体质量14.5g,雌雄各半。购自佳木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8只,实验组48只。腹腔注射胆红素200mg/k方法制备胆红素脑病模型,用酶动力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注射胆红素后6,12,24,48,72,96h的血清CK及CK-BB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胆红素脑病仔鼠血清中肌酸激酶12—24h明显升高,48h达峰值(52.46&;#177;34.76)μkat/L,对照组为(42.69&;#177;25.11)μkat/L;胆红素脑病仔鼠血清中CK-BB6h明显升高,48h达峰值(15.56&;#177;1.23)μkat/L,对照组为(8.52&;#177;0.54)μkat/L;且CK—BB升高的幅度较CK明显。结论:CK-BB可作为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诊断指标,24—48h为取标本的适宜时间。  相似文献   

2.
胆红素脑病仔鼠血液中NSE、S-100及MBP含量变化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胆红素脑病新生大鼠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S-100)及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含量变化,筛选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的客观指标。方法:采用7日龄Wister大鼠腹腔注射胆红素200mg/kg制备胆红素脑病动物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动态观察胆红素脑病新生大鼠血液中NSE、S-100及MBP含量的变化。结果:血液中NSE、S-100及MBP水平都有升高,但各项指标升高的时间和幅度并不一致。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液中MBP含量变化出现较早,在造模后6h即有一定程度的增加(P<0.05);NSE、S-100在12—24h都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血液中NSE、S-100可反映胆红素脑病仔鼠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的损伤程度,是判定胆红素脑病的可靠指标;血液中MBP升高最早,是早期诊断胆红素脑病神经损伤的敏感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和脑组织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头孢派酮钠联合左氧氟沙星的干预.方法 100只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A组,n=10)、创伤弧菌脓毒症组(B组,n=40)、抗菌药物干预组(C组,n=40)和抗菌药物对照组(D组,n=10)左后肢皮下注射创伤弧菌构建大鼠脓毒症模型,腹腔注射头孢派酮钠180 mg/kg和左氧氟沙星18 mg/kg干预.观察B、C组大鼠染菌后6、12、24、48 h血清NSE、S-100β,脑组织TNF-α、IL-6、IL-10转录和蛋白水平及光镜变化.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大鼠血清NSE、S-100β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24 h达峰值.与相同时间点B组比较,C组血清NSE、S-100β 12、24、48 h均有明显减低(P<0.05).与A组比较,B组大鼠脑组织各时间点TNF-α、IL-6、IL-10转录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TNF-α在6 h即达峰值,而IL-6水平12 h达峰值,IL-10水平在48 h达峰值.与B组相同时间点比较,6、12、24 h点C组大鼠脑组织TNF-α水平明显降低,12、24、48 h点脑组织IL-6水平亦明显下调,而脑组织IL-10水平在各时间点均较B组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B组大鼠脑组织间质水肿严重,组织结构紊乱,炎症细胞侵润,血管扩张.C组大鼠脑组织间质水肿减轻,炎症细胞侵润程度降低.结论 NSE、S-100β蛋白的表达随着脑组织炎症的加重逐渐升高,敏感地反应创伤弧菌脓毒症脑损伤的变化.使用头孢哌酮和左氧氟沙星能有效抑制脑组织炎症反应,减轻脑损伤,减低血清NSE、S-100β蛋白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兔脑缺血再灌注后NSE和S-100的表达及其血清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兔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后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的表达及其血清含量的变化。方法:将制作成功的兔MCAO/R模型58只,随机分为永久性缺血组30只和缺血再灌注组28只;另取10只动物行假手术分别作为缺血组(5只)及再灌注组(5只)的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脑组织NSE和S-100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NSE和S-100的含量。结果:假手术组脑组织NSE和S-100表达微弱,血清含量较低。永久性脑缺血3h和缺血再灌注2h后,脑组织NSE和S-100表达同步升高和降低.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NSE和S-100表达在缺血再灌注47h组较永久性缺血48h组再次明显升高。血清NSE和S-100水平直到缺血5h和再灌注5h开始同步升高,较脑组织NES和S-100表达时间延迟3h。结论: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对缺血再灌注损伤非常敏感,再灌注可加重脑组织的损伤,破坏血-脑屏障,NSE和S-100从脑脊液循环进入了血液循环.血清NSE和S-100的水平可作为评价脑损伤程度和转归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胆红素脑病仔鼠血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S-100β)、总胆红素含量(TBC)的变化及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出生7 d的Wistar仔鼠42只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n=10)、M0组(未干预组,n=17)和M1组(亚低温组,n=15);C组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其余各组腹腔注射胆红素200 mg/kg制成胆红素脑病模型。通过病理和血液NSE、S-100β值的变化,观察亚低温对胆红素脑病仔鼠的脑保护作用。结果胆红素脑病新生仔鼠出现明显的神经行为异常和病理改变,M1组经亚低温干预后血液NSE、S-100β、TBC下降,与M0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亚低温对胆红素脑病仔鼠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胆红素脑病仔兔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动物实验方法制备胆红素脑病模型,观察脑组织单胺类神经质的变化,研究单胺递质与胆红素神经毒性的相互关系。方法 取生后2-5d内的纯种仔兔,向腹腔内注射胆红素,制备胆红素脑病模型,测定脑组织内单胺递质的浓度。结果 胆红素脑病仔兔脑组织多巴胺及5-羟色胺含量升高,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无时间剂量相关性。结论 胆红素脑病仔兔脑组织单胺递质变化与胆红素神经毒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红素脑病仔鼠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及其脑型同工酶(creatinekinaseBB,CK-BB)水平的动态变化,为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实验于2003-03/07在佳木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采用生后7日龄Wistar大鼠56只,平均体质量14.5g,雌雄各半。购自佳木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8只,实验组48只。腹腔注射胆红素200mg/kg方法制备胆红素脑病模型,用酶动力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注射胆红素后6,12,24,48,72,96h的血清CK及CK-BB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胆红素脑病仔鼠血清中肌酸激酶12~24h明显升高,48h达峰值(52.46±34.76)μkat/L,对照组为(42.69±25.11)μkat/L;胆红素脑病仔鼠血清中CK-BB6h明显升高,48h达峰值(15.56±1.23)μkat/L,对照组为(8.52±0.54)μkat/L;且CK-BB升高的幅度较CK明显。结论:CK-BB可作为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诊断指标,24~48h为取标本的适宜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脑组织S-100β蛋白的变化规律;探讨肌苷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流模型,腹腔注射肌苷注射液,应用神经功能等级评分观察脑缺血再灌流后行为功能的恢复,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流各时间点脑组织中S-100β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流后3d、7d、14d功能恢复、等级评分减低;缺血侧S-100β的免疫阳性反应于脑缺血再灌流后12h明显增强,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3d达高峰,7d时有昕下降,14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在7-14d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脑组织中S-100β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肌苷对缺血性脑损伤的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组织中S-100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脑瘫兔血清及脑组织中髓鞘碱性蛋白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髓鞘碱性蛋白 (MBP)能否作为脑瘫早期诊断生物学指标及反映各脑区损伤情况。方法 :出生后 3d仔兔腹腔分次注射胆红素 (总量 30 0mg/kg)制备出兔脑瘫动物模型 ,观察脑组织不同区域病理变化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和脑组织中MBP含量。结果 :仔兔注药后 12h血清中MBP含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 .0 5 ) ,而脑瘫仔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脑组织中MBP含量脑瘫仔兔海马、基底节区较对照组减少(P <0 .0 5 ) ,脑干、小脑、皮层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清MBP含量可作为胆红素致脑损伤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胆红素致脑瘫兔脑海马、基底神经节区髓鞘脱失 ,但在脑干、小脑、皮层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脂多糖致新生鼠脑白质损伤(PVL)后Bcl-2、P53蛋白的变化。方法新生2日龄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PVL组,每组50只。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mg/kg腹腔注射,PVL组给予脂多糖5mg/kg腹腔注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术后6h、12h、24h、48hBcl-2及P53蛋白的变化。结果 PVL组Bcl-2蛋白表达6h升高,12h明显升高,48h达高峰,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53蛋白表达6h明显升高,12h达高峰,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脂多糖致早期新生鼠脑白质损伤增加Bcl-2和P5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凋亡在感染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以及caspase非依赖性途径在感染性脑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NS组和LPS组各80只,LPS组颈内动脉注射LPS制作感染性脑损伤模型,NS组颈内动脉注射NS,2组均观察注射后6、12、24、48及72h5个时间点,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脑组织的EB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NSE、GFAP蛋白及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表达,并应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数。结果:LPS组NSE、GFAP、AIF表达及细胞凋亡数均为6h开始增加,12h表达进一步增强,24h达高峰,48-72h时渐减少,但均明显高于NS组。结论:细胞凋亡参与感染性脑损伤细胞发展过程,Caspase非依赖性途径通过AIF的表达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中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与炎症因子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ox-LDL处理HUVECs 0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分别检测PCSK9、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反应蛋白(CRP)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核因子-κB (NF-κB)核位移。Lipofectamine 2000转染PCSK9小分子干扰RNA(PCSK9 siRNA)进入HUVECs 6小时后,加入ox-LDL处理24小时,分别检测PCSK9、IL-6、MCP-1、MMP-9、CRP的表达以及NF-κB核位移。结果 随着ox-LDL处理时间的增加,PCSK9、IL-6、MCP-1、MMP-9、CRP mRNA的表达上调、NF-κB的核位移明显增加,以24小时表达(核位移)最明显,随后表达(核位移)逐渐减少(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MCP-1、MMP-9、CRP蛋白的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48小时达到峰值,与0小时比较,48小时增加最明显(P<0.01)。siRNA组PCSK9、IL-6、MCP-1、MMP-9、CRP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NF-κB核位移较阴性转染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PCSK9 siRNA能够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炎症因子的表达,PCSK9可能参与了炎症反应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脑脊液中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SPF)级48只SD大鼠随机编号分为8组,每组6只,手术后8 h做行为学评价。按照不同时间段,术后8 h、12 h、1 d、3 d、5 d、7 d、21 d腹腔取血及抽取脑脊液,检测S-100B蛋白及NSE水平;进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大脑染色及行为学功能评价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SD大鼠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及NSE在不同时间段呈趋势性变化;脑脊液中S-100B、NSE水平增高时间均早于血清中S-100B、NSE水平增高时间;脑损伤后12 h,脑脊液中NSE水平即可达到峰值,血清中S-100B、NSE水平增加,3 d后达到峰值,7 d后S-100B、NS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NSE水平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B及NSE均能反应脑损伤程度,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生物学指标,可进一步为临床患者提供血液及脑脊液标本采集的时间窗口。  相似文献   

14.
脑损伤对大鼠脑组织GDN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闭合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表达情况。方法制备Marmarou's大鼠落体打击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及损伤后1 h组、2 h组、4 h组、8 h组、12 h组、24 h组、48 h组、72 h组和5 d组。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皮层、海马以及脑干中GDNF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手术对照组中皮层、海马以及脑干中可见到GDNF低水平表达,损伤后2 h,皮层GDNF的表达达到高峰,并且大量表达可持续至伤后5 d;损伤后2 h海马以及脑干中GDNF的表达亦达到高峰,72 h降至正常水平。结论闭合性颅脑损伤后,大鼠大脑皮层、海马以及脑干中GDNF在早期即明显表达,皮层中GDNF大量表达更为持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Caco-2细胞肠上皮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Transwell小室培养Caco-2细胞,检测跨上皮电阻值(TEER值),当TEER值达到500Ω?cm2时,单层上皮屏障模型建立成功,将其分为对照组,LPS组,LPS+丙酮酸乙酯(ethylpyruvate,EP)组,LPS和EP的处理浓度分别为100μg/mL、50μg/mL,分别于处理后12、24、48、72h用电阻仪测量各组TEER值;24h时用酶标仪检测FITC-右旋糖酐通透率。将细胞接种于6孔板,融合达到80%时给予以上分组及处理,24h后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Occludin蛋白、HMGB1、核转录因子(NF-κB)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各组细胞Occludin、HMGB1、NF-κB mRNA表达情况。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12、24、48、72h TEER值(Ω?cm2)明显减少[(514.22±12.59)vs(304.96±9.69),(521.65±13.35)vs(276.21±7.82),(523.99±8.18)vs(206.64±15.85),(491.21±6.72)vs(156.33±10.83),均P<0.05],24h时FITC-右旋糖酐通透率明显增加[(2.58±0.07)vs(1.04±0.06),P<0.05],Occludin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均P<0.05),HMGB1、NF-κB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与LPS组比较,LPS+EP组12、24、48、72hTEER值(Ω?cm2)增加[(519.00±5.66)vs(304.96±9.69),(504.69±8.57)vs(276.21±7.82),(453.65±10.74)vs(206.64±15.85),(385.28±7.57)vs(156.33±10.83),均P<0.05],24h时FITC-右旋糖酐通透率明显减少[(1.23±0.11)vs(2.58±0.07),P<0.05],Occludin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HMGB1、NF-κB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均P<0.05)。结论LPS引起肠上皮通透性升高,减少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HMGB1及下游NF-κB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iogenin-like protein 2,ANGPTL2)在大鼠缺血/ 再灌注后脑损伤过程中 的炎症保护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Wister 大鼠60 只,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 组和ANGPTL2 组。建模后6 , 12 , 24 , 48 和72 h 后,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以及苏木精- 伊 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HE)检测每组大鼠体内ANGPTL2 的表达水平。在建模48 h 后分别记录每组大鼠的神经 功能评分,检测其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以及脑梗死体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在建模前(T0)、建模后2 h(T1)、建模后6 h(T2)、建模后12 h(T3) 和建模后24 h(T4) 分别检测大鼠血清中S-100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 IL-1)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缺血30 和90 min 中的ANGPTL2 组再灌注6,12,24,48 和72 h 的ANGPTL2 mRNA 表 达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ANGPTL2 组大鼠的脑组织含水量、伊水思蓝含量和脑梗死体积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而神经 功能评分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431~6.058, 均P < 0.05)。相较于T0,大鼠在T1 时的S-100B 显著 增加,随着建模时间的延长,S-100β 水平逐渐降低,并且与T0 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346~3.649, 均P < 0.05)。 相较于T0,ANGPTL2 组大鼠在T1,T2,T3,T4 时血清中的TNF-α 和IL-1 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5.036~9.775, 均P < 0.05)。结论 ANGPTL2 可以降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并减轻脑 血管炎症反应,对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缺血灌流后转录修复偶联因子ERCC6 mRNA表达与神经元氧化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按再灌注时间不同分6组,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ERCC6 mRNA和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h时,ERCC6 mRNA杂交阳性细胞在缺血区的额、顶叶皮质、外侧纹状体散在分布,再灌注48h缺血区的ERCC6 mRNA杂交阳性细胞表达,72h时ERCC6 mRNA表达达高峰,168h开始下降;8-OHdG阳性细胞数于24h时达高峰,48h时开始下降。结论:脑缺血再灌流后转录修复偶联因子表达增强,有效减轻了神经元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介素-17(IL-17)mRNA及干扰素-γ(IFN-γ)mRNA在内毒素诱导性葡萄膜炎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n=10)与模型组(n=30),模型组均采用内毒素诱导葡萄膜炎大鼠模型,并在注药6h、12h、18h、24h、48h、60h分别处死5只大鼠,对照组注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24h后处死10只,均取双眼葡萄膜视网膜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两组眼部组织IL-17mRNA及IFN-γmRNA水平,显微镜下观察眼部组织炎症情况并按相关标准予以评分.[结果]①模型组造模不同时间眼部炎症评分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模型组造模6h、12h、18h后炎症评分依次升高(P<0.05),18h到达峰值,然后24h、48h、60h依次降低(P<0.05);②模型组造模不同时间IL-17 mRNA、IFN-γ mRNA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模型组造模6h、12h、18h后IL-17mRNA、IFN-γ mRNA水平依次升高(P<0.05),18h到达峰值,然后24h、48h、60h依次降低(P<0.05).[结论]葡萄膜炎大鼠眼部组织中IL-17 mRNA、IFN-γ mRNA表达水平上调,与病变程度呈一致,IL-17、IFN-γ均可能参与葡萄膜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