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总结 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病人进行肺减容术 (LVRS)的治疗经验 ,探讨LVRS的适应症。方法 :本组 14例男性病人 ,年龄 38~ 6 5岁。术前第 1秒用力呼气量 (FEV1 )平均 1 0L(38 5 %预计值 )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平均 70 2mmHg(1mmHg =0 133kPa) ,6min行走平均 30 1 5m。其中 8例行双侧LVRS ,6例行单侧LVRS ,切除靶区约 2 0 %~ 30 %肺组织。结果 :14例术后恢复顺利 ,FEV1 增加 4 0 % ,PaO2 增加 4 6mmHg,6min行走增加 4 3 2 % ,气急指数均比原先上升 1级。结论 :LVRS是COPD有效外科治疗方法 ,但选择病人时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度至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对短效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的急性舒张反应。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156例,其中男性123例,女性33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58±6)岁。停用支气管扩张剂48h后,先测定基线肺通气功能,吸入沙丁胺醇400μg30min后再测定肺通气功能,比较吸入沙丁胺醇前及吸入30min后1S用力呼气容积(FEV3)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基线肺通气功能比较,全部156例中重度COPD患者FEV.平均增加150ml。FEV。%pred平均增加9.1%,其中36例(23.1%)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较吸入前改善≥12%,同时增加200ml。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组吸入前FEV。%pred为36.3±7.9,阴性组吸入前FEV1%pred为42.6±10.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组FEV,改善程度明显好于阴性组,阳性组舒张前、后FEV.%pred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阴性组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的平均基线FEV,%pred高于阳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部分COPD患者对短效支气管扩张剂显示较好的舒张反应,支气管舒张试验可呈阳性。  相似文献   

3.
老年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预后随访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老年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预后及其长期生存的影响因素,指导临床评估COPD的病情和预后。方法 采用前瞻性固定队列研究方法,于1993年5月对北京石景山区首钢医院管理的居民区内191例老年中度COPD患者进行基线调查,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心电图、X线胸片及6分钟行走试验(6MWT)等检查,对生存状况和死亡原因进行长达12年的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存活率的单因素分析;显著性检验采用Log-rank方法;对所选的基线因素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结果 12年因原址迁移失访10例,26例死于非COPD疾病、52例死于COPD疾病。5年存活率为81.7%(156/191),12年存活率为56.9%(103/181)。COX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与老年中度COPD患者预后有关因素有体重指数[BMI,相对危险度(RR)=0.916,95%可信区间(95%CI)为0.841—0.996]、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RR=0.999,95%CI为0.998—1.000)、动脉血氧分压(PaO2,RR=0.929,95%CI为0.892-0.967)、6MWT(RR=0.997,95%CI为0.995—1.000)、肺性P波(RR=4.081,95%CI为1.567—10.624)。结论 基线BMI、FEV1、PaO2、6MWT、肺性P波是预测老年中度COPD患者生存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作期与缓解期患者血浆血栓素B。(TXB;)和6一团一前列腺素FI。(6-keto-PGFI。)含量进行测定,探讨其含量变化在老年人COPD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1对象与方法1.且对象COPD患者64例,男26例,女38例,年龄61~81岁(平均66.9岁)。其中急性发作期38例,缓解期26例。38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62~78岁(平均65.互岁)。1.2方法血浆TxBZ和6-ket。-PGFI.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药企由苏州医学院血栓与止血研究室提供,按说明书操作。单位以Pg/ml表示.2结果…  相似文献   

5.
尚玉龙  罗为  陆娟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9):1151-1152
目的探索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长期家庭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经住院治疗处于稳定期的重度COPD患者,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NPPV)2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20例。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2年后的肺功能、动脉血气、6min行走距离(6MWO);病死率及每年住院次数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6MWD、每年住院次数均具有可比性(t值分别为0.42、3.84、0.29、0.42、0.29、0.32、1.01、1.65、0.38、0.23,P均〉0.05)。2年后治疗组死亡5例,对照组死亡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2年后治疗组PaO2、PaCO2、6MWD、每年住院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9、7.25、0.32、6.26、1.01、6.2、1.65、3.44、0.38、3.02、0.23、7.62,P均〈0.05)。结论长期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有选择性稳定期重度COPD患者治疗作用较为肯定。  相似文献   

6.
林滔  张玮  戈烽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0):1892-1894
目的 评价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的疗效、手术适应证选择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对我们收治的27例重度肺气肿病人所实施的肺减容术进行分析总结,27例中18例行单侧肺减容,9例行双肺肺肺减容.其中5例电视胸腔镜肺减容术(4例单肺,1例双肺),13例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减容术(9例单肺,4例双肺),5例行经后外侧切口单肺减容术,4例为胸骨劈开双肺减容术.结果 LVRS术后FEV1平均提高42%,术后6~12个月,FEV1改善达高峰.手术死亡率为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结论 肺减容术能明显改善部分具有手术适应证的重度肺气肿病人的临床症状和生理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红外光谱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急性加重期的应用。方法将7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艾灸和红外光谱疗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检测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肺通气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FVE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 FEV1/FVC)]、呼吸肌疲劳指标[最大吸气压( MIP)]及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aO2、PaCO2、FEV1%、FEV1/FVC及MIP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65.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艾灸配合红外光谱疗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吸入对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患血浆内皮素(ET-1)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51例COPD患随机单盲分成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4例),分别给己酮可可碱(PTX)100mg加入生理盐水5ml雾化吸入和糜蛋白酶5mg加入生理盐水5ml雾化吸入。治疗前后检查肺功能、动脉血气、肝肾功能及血浆IL-8等。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PaCO2下降,PaO2增高(P<0.05);IL-8、ET-1明显下降(P<0.01)和(P<0.05);FEV1及FEV1%有所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无变化。结论 PTX价廉,吸入不良反应少,不失为临床治疗COPD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家庭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院治疗的50例处于稳定期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家庭NPPV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家庭氧疗治疗.出院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出院时、出院2年后6 min行走距离、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辅助呼吸肌评分、生活质量、2年内再次住院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时6 min行走距离、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PaCO2、PaO2、辅助呼吸肌评分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2年后治疗组6 min行走距离、FVC、FEV1及PaO2高于对照组(P<0.05),PaCO2、辅助呼吸肌评分、SGRQ评分及再次住院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长期家庭NPPV治疗稳定期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肯定,能改善患者呼吸肌力恢复和收缩功能、纠正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延缓肺功能衰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血清抗脂阿拉伯甘露糖及38kDa抗体(LAM-38kD-IgG)检测对涂阴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DIGFA)检测57例涂阴肺结核,52例肺外结核,32例涂阳肺结核,29例肺癌患者及33例正常人血清中LAM-38kD-IgG。结果:涂阴肺结核组LAM-38kD-IgG阳性率为73.7%,其中痰结核菌涂(一)培(+)组为84.6%,涂(-)培(-)组为70.5%。肺外结核组阳性率为71.2%,涂(+)肺结核组阳性率93.8%,肺癌组假阳性率31%,健康组假阳性率9.1%。结论:血清LAM-38kD-IgG检测对涂阴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陛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营养状况与肺通气功能的关系。方法对217例患者进行以身体组成评价法(BCA)营养状况调查。根据其营养评价结果分为营养良好组和营养不良组,两组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观察指标包括: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结果在调查的217例患者中,有67例患者营养状况良好,占30.87%,有150例COPD患者被评为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9.13%。营养不良组的肺通气量指标MVV%(36.21±17.36)、FVC%(75.42±19.65)、FEV1%(41.92±16.29)、PEF%(36.06±17.25)均低于营养良好组MVV%(59.25±22.61)、FVC%(93.19±15.32)、FEV1%(52.3±14.43)、PEF%(68.19±2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结果均不理想,而营养不良会使呼吸肌储备力量下降及呼吸肌容易疲劳,导致肺通气功能降低,所以改善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对肺通气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单侧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单侧肺减容术 (LVRS)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疗效、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总结手术操作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在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间进行单侧LVRS的COPD患者 (2 5例 )的随访资料。术前利用CT和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确定“靶区”。 2 5例患者中 4例行标准后外侧切口手术 ,2 1例行胸腔镜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 ;直线切割缝合器 (Linerstapler)或胸腔镜专用缝切器 (EndoGIA)加牛心包垫切除过度充气破坏的肺组织。比较术前、术后 1年、术后 2年的呼吸困难程度、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变化 ,以评价单侧LVRS的有效性。结果 单侧LVRS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平均提高 (35± 9) % ;6分钟步行距离(6MWD)平均提高 (88± 2 2 ) % ;呼吸困难指数再分级 ,16例术前Ⅳ级中 4例转为Ⅰ级 ,12例转为Ⅱ级 ;9例术前Ⅴ级中 1例转为Ⅰ级 ,1例转为Ⅱ级 ,4例转为Ⅲ级 ,3例转为Ⅳ级。Karnofsky评分平均提高 (4 4± 10 )分。本组 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 96 %、92 % ,无手术死亡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32 %。结论 单侧LVRS可以改善具备手术指征的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 ,且手术病死率低。尽量切除术侧无功能肺组织 ,防止肺漏气为手术要点 ,术前、术后呼吸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13.
氯沙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低氧血症患者普遍存在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压积(HCT)增高和血液高黏状态。本研究旨在观察氯沙坦对COPD病人HCT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病例选择符合以下条件:(1)中华医学会1997年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1];(2)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将符合上述条件的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70 11岁,平均PaO252.1±4.2mmHg;对照组40例,男26例,14例,平均年龄68 9岁,平均PaO253.6±3.9mmHg。两组年龄、构成和PaO2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1.2治疗…  相似文献   

14.
侯振钢 《内科》2009,4(5):683-684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组内和组同动脉血气及神志精神变化。结果纳洛酮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64.3%(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aCO2分别为(70.5±9.9)mmHg和(36.8±12.4)mmHg,Pa02分别为(46.2±0.1)mmHg和(85.8±12.6)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动脉PaCO2、PaO2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纳洛酮对COPDⅡ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治疗安全有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深吸气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吸气量测定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流阻塞变化和呼吸困难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1例中度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以Borg指数判断受试者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所有患者在吸入400μg沙丁胺醇后重复检测肺功能和呼吸困难分级,36例在进行6min步行试验(6MWT)后重复肺功能检测和呼吸困难分级。结果吸入沙丁胺醇后,COPD患者的深吸气量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分别为(1.6±0.5)和(1.3±0.4)L,均显著高于吸入前的(1.4±0.5)和(1.1±0.4)L,深吸气量平均改善率为(20±16)%,FEV。平均改善率为(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0,P〈0.01);其中深吸气量改善率≥10%的占75.4%(46/61),FEV1改善率≥10%的占39.3%(2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190,P〈0.01)。治疗后Borg指数(3.0±0.7)显著低于治疗前(3.9±0.8)。6MWT后,COPD患者深吸气量为(1.1±0.4)L,FEV1为(1.0±0.4)L,均显著低于6MWT前的(1.4±0.5)和(1.1±0.4)L,深吸气量平均恶化率为(26±8)%,FEV1平均恶化率为(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79,P〈0.01),其中深吸气量恶化率≥10%的占100%(36/36),FEV1恶化率≥10%的占72.2%(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13,P〈0.01)。运动后Borg指数(5.6±1.0)显著高于运动前(3.9±0.9)。治疗前后深吸气量差值与治疗前后Borg指数差值、运动前后深吸气量差值与运动前后Borg指数差值均呈显著正相关。静息状态未吸入沙丁胺醇时深吸气量与功能残气量、治疗前后深吸气量差值与治疗前后功能残气量差值、运动前后深吸气量差值与运动前后功能残气量差值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与FEV1比较,深吸气量检出稳定期COPD患者气流阻塞变化的敏感性比较高,能较准确地反映患者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CCP)患者低氧血症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系统活性的关系,及对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对高原地区(海拔2260—3500m)52例COPD合并CCP低氧血症缓解期患者测定了血清TNF-α和血浆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55(sTNF—R55)、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体重(BW)、理想体重百分比(%NW)和体重指数(BMI),并与30名年龄相似的平原健康人作对照。结果COPD合并CCP组BW、%NW、BMI、FEV,%和PaO:显著低于对照组,PaCO2、血清TNF—d和血浆sTNF-1/55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COPD合并CCP组PaO,水平与血清TNF—OL、血浆sTNF—R55水平呈显著负相关(TNF-α:r=-0.787,P〈0.01;sTNF—R55;r=-0.802,P〈0.01),TNF—α、sTNF—R55与BMI呈显著负相关(TNF一仪:r=-0.785,P〈0.01;sTNF-R55:r=-0.791,P〈0.01),TNF—α与sTNF—R55水平呈显著正相关(sTNF-R55;r=0.702,P〈0.01)。COPD合并CCP患者中,PaO2〈45mmHg亚组TNF-α、sTNF—R55水平显著高于Pa02≥45mmHg亚组(均P〈0.01);BMI〈18.0kg/m^2亚组的TNF—α、sTNF—R55水平显著高于≥18.0kg/m^2亚组(均P〈0.01);BMI〈18.0kg/m^2患者PaO2〈45mmHg亚组的TNF—α、sTNF—R55水平显著高于Pa02I〉45mmHg亚组(均P〈0.05)。结论高原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全身低氧血症患者体内肿瘤坏死因子.理系统活性增强,这可能是导致本病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COPD1年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方法本实验为前瞻性临床研究,研究对象为2007-2008年诊断为COPD的住院患者.实际随访137例,其中男性106例,女性31例。入组时基线平均年龄76岁(最小年龄72岁,最大年龄81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1.39kg/m^2;平均FEV19/pred为46%(最小29.5%.最大57%)。入组前1年内因AECOPD住院1次、2次及3次以上分别为32例、19例和14例。出院骨平均随访1年。主要研究终点是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情况。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对其他因素进行校正岳。既往住院史、C反应蛋白≥3mg/L和PaO2≤60mmHg与再入院相关,OR值分别为5.820、4.940和5.134(P〈0.05)。结论既住1年内住院史、较高的C反应蛋白水平及低氧血症与出院1年内再入院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与评估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HNPPV)长期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经住院治疗处于稳定期的重度COPD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5mmHg(1mmHg=0.133kPa)]分为常规治疗+HNPPV组(治疗组)20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分别记录观察前(治疗前)、观察2年后的呼吸困难分级评分、辅助呼吸肌评分、心理情绪评分、肺功能、动脉血气、6分钟行走距离(6MWD);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病死率及每年住院次数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呼吸困难分级评分、辅助呼吸肌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6MWD、mPAP、每年住院次数均具有可比性(t值分别为1.08、1.15、1.20、1.09、0.86、0.54、0.00、0.00、0.43、0.96、0.76、0.38、0.26、0.24、0.87,P均〉0.05)。2年后治疗组死亡3例(3/20),对照组死亡8例(8/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7,P〉0.05)。2年后治疗组呼吸困难分级评分、辅助呼吸肌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PaCO2、PaO2、6MWD、mPAP、每年住院次数分别为(2.4±0.5)分、(2.6±0.6)分、(6.9±2.1)分、(6.1±1.6)分、(49.5±2.2)mmHg、(60.8±4.7)mmHg、(213±45)m、(30.3±2.2)mmHg、(1.4±0.4)次/年,与对照组[(3.9±0.3)分、(4.8±0.4)分、(11.2±2.6)分、(11.6±2.1)分、(61.5±2.3)mmHg、(52.8±2.4)mmHg、(127±23)m、(36.4±2.3)mmHg、(3.9±0.3)次/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53、10.83、4.92、7.83、14.07、5.41、6.07、4.81、10.22,P均〈0.01)。结论长期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有选择性稳定期重度COPD患者疗效较为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诱导痰中α-防御素1-3(HNP1—3)含量、中性粒细胞比例(N%)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的相关性,以探讨HNP1—3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AECOPD患者42例(根据肺功能检测结果分为轻度组11例、中度组13例、重度组18例)治疗前后及20例急性支气管炎痊愈者(对照组)的诱导痰,分别进行痰中性粒细胞计数并计算其百分比,用ELISA方法检测诱导痰中HNP1—3的含量;测定各观察对象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及肺功能,分析HNP1—3含量与N%、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的相关性。结果COPD患者诱导痰中HNP1-3水平、N%、PaCO2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高(P〈0.01),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FEV,%pred、FEV,/FVC、PaO2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三组患者诱导痰中HNP1—3含量分别与N%呈显著正相关(r=0.887~0.973,P值均〈0.01),与FEV,Yoopred、FEV,/FVC、Pa02分别呈显著负相关(r=0.721~0.973,P值均〈0.01)。经治疗一周后,轻度、中度、重度患者FEV,Voopred、FEV1/FVC、PaO2明显增高,诱导痰中HNP1—3含量、N%明显降低。结论HNPl—3参与了COPD炎症的过程,此过程与中性粒细胞有关。痰中HNPl3含量可作为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并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患者肺功能状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的肺功能状态。方法:测定40例肝硬化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并以健康人群作对照。结果:肝硬化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MVV、V25、V50、V75、DLco,PaO2)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低,P(A-a)O2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1),且肝硬化患者病情越严重肺功能损害越明显。结论:肝硬化患者的FVC、FEV1、FEV1/FVC、MVV、V25、V50、V75、DLco,PaO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A-a)O2明显升高,表明肝硬化患者存在肺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腹水、肝性胸水是肺通气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而肺内血流异常(肺内动-静脉分流和肺血管扩张)是肺弥散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