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灭鼠达标后,如何能长期的巩固灭鼠成果。方法每年春季巩固性饱和(敌鼠钠)或回合式(溴敌隆)投药1次,之后进行监测。结果17年来鼠密度一直波动在0.09%-3.86%之间。结论药物灭鼠”一役达标”法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巩固性投药是可取的巩固性策略,同时应积极探索生态防鼠。  相似文献   

2.
1990~2005年松阳县累计血检三热病人9 760例,检出疟原虫阳性124例,报告疟疾126例,均为本地居民,其中以输入性病例(本地居民外出感染发病)为主,占91.27%(115/126);疟疾年平均发病率3.45/10万,带虫发病率(API)3.39/10万,呈下降趋势且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3.
4.
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鼠间疫情,控制鼠间鼠疫的流行和人间鼠疫的发生,2007年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按照卫生部"全国鼠疫重点监测方案",安龙县和顶效开发区按照"贵州省鼠疫监测方案"和"黔西南州鼠疫监测方案"开展全年鼠疫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1990-2005年松阳县累计血检三热病人9 760例,检出疟原虫阳性124例,报告疟疾126例,均为本地居民,其中以输入性病例(本地居民外出感染发病)为主,占91.27%(115/126);疟疾年平均发病率3.45/10万,带虫发病率(API)3.39/10万,呈下降趋势且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大骨节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之一,为观察大骨节病病情发展趋势与动态,作者在通化县干沟乡迎门岔屯设立了省级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点,进行临床、X线观察,现将l990~1999年连续10年的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情况 迎门岔屯是历史上的重病区,1986年按《吉林省大骨节病病区类型划定标准》(试行)核定为稳定病区。该屯均为农业人口,主食以自产的玉米、高粱、谷子为主,近几年增加部分大米、面粉,约占30%。至今尚未改水,饮水源为土井水和手压井水。1.2监测对象与指标 出生和生活在本屯的7~…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为防治科研提供科学依据,按国家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方案要求,完成了1990~1999年吉林省敦化市大兴川屯和蛟河市长青屯2个国家大骨节病监测点的病情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情材料 1990年和1994年分别对2个监测点进行了全民临床普查。采用座谈、访问及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监测点的社会情况、生产生活状况、疾病流行史等。从1990~1999年,每年对2个监测点的7~12岁儿童(990~1999年为50名以上;1995~1999年为100名以上)进行…  相似文献   

8.
为了连续、宏观掌握克山病消长趋势,寻找病因线索,评价防治效果,为防治研究提供可靠资料,笔者从1990~2004年在我省2个克山病重病区县(市)连续开展了病情监测工作,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滕州市基本消除疟疾后的1986~2005年共血检发热病人38 917人次,未检出疟原虫阳性者;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仅检出阳性3人;确诊41例疟疾病人中以外地感染为主,说明该市疟疾疫情稳定.开展监测,加强疟区流动人口管理是防止疫情扩散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西藏林芝地区1995~2005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我地区IDD病情和人群碘营养状况,评价普及碘盐为主、重点人群投服碘丸为辅和澳援西藏消除碘缺乏病项目措施的落实情况及防治效果。我地分别于1995、1997、1999、2001、2002、2003、2005年7次,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开展了碘缺乏病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报道如  相似文献   

11.
2005年贵州省余庆县黑线姬鼠种群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进一步摸清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季节变化规律和种群繁殖特征的变动规律,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模型的建立提供有价值的科学数据。方法2005年在贵州省余庆县每月定期在稻田、旱地两种生境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进行分类鉴定、测量外部形态,并解剖观察其繁殖状况,获取性别、怀孕率、胎仔数、睾丸下降率、繁殖指数等有关数据。结果黑线姬鼠主要分布于稻田、旱地耕作区,是余庆县农田害鼠优势种,占农田害鼠总数的80.39%,全年共解剖标本250只(雌鼠113只,雄鼠137只),平均捕获率为5.56%,种群性比为0.82,年平均怀孕率为25.66%,平均胎仔数为5.38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2.77%,平均繁殖指数为0.624 0,在4~5月和8~9月出现两个种群繁殖高峰期,5~6和10~12月出现两个种群数量高峰期。不同年龄组之间怀孕率和睾丸下降率差异极显著(χ2=21.01,P<0.01;χ2=83.38,P<0.01),种群的繁殖群体为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结论黑线姬鼠是余庆县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每年3月和8月为最佳策略性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05-2019年贵州省传疟媒介按蚊密度、种群构成及生境分布,为制定全省输入性疟疾传播风险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5-2019年在贵州省分别采用人帐诱法和诱蚊灯法开展按蚊密度及按蚊种群监测,对捕获的按蚊进行形态学分类鉴定并计数,并对按蚊生境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9年贵州省传疟按蚊密度...  相似文献   

13.
贵州鼠疫疫源地鼠形动物的部分生物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查明鼠疫疫源地的鼠形动物种类、组成、分布和季节消长,为鼠疫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用日夹法和笼捕法捕获野外和住宅内鼠形动物,进行分类鉴定,用粉迹法和日夹法调查鼠形动物密度。捕获的鼠形动物有3目4科10属23种,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住宅内优势鼠种;黄胸鼠为野外优势鼠种;住宅内鼠形动物的平均鼠迹阳性率为72.62%,野外鼠形动物的捕获率为4.54%。黄胸鼠、褐家鼠和锡金小鼠的妊娠率分别为24.22%,28.99%和28.13%。家栖鼠类是鼠疫预防控制中的主要防制对象,药物灭鼠的最适时间在3月和11月。  相似文献   

14.
2005-2009年连续5年在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湖北省监利县红城乡窑圻垴村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显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1.46%降至0.91%,下降了37.67%,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耕牛感染率由11.48%降至2.74%,下降了76.13%;活螺平均密度由0.194只/0.1 m2降至0.071只/0.1 m2,下降了63.4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监测结果表明,现阶段的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但仍应加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疟疾防治方法。方法对当地居民和流动人群开展发热血检,以发现现症患者,按贵州省疟疾防治方案进行根治和治疗,并清除病灶点。结果1990-2003年对110672人次进行了抗疟治疗,滞留喷洒灭蚊2732992m2。当地居民、病灶点居民、流动人群、健康人群发热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10%、0.58%、0.01%、0.98%。检出当地间日疟1439例,输入病例361例(37例为恶性疟)。血清学阳性率为5.09%。人房和牛房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分别占22.08%、58.72%、53.72%、39.73%。结论灭疟后期发病率逐年下降,疟疾患者高度分散,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仍是优势蚊种,血清学提示居民抗体水平下降,输入性疟疾存在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腾冲县2005~2010年的疟疾发病情况。方法对各种疟疾资料进行整理,研究疟疾疫情和防控措施。结果腾冲县2005~2010年共报告疟疾病例7 601例,年均发病率为20.03/万,疟疾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间日疟5 267例,恶性疟1 583例,混合感染82例,三日疟1例,未分型668例;死亡5例。发病以外源性为主,占总发病数的98.24%。结论腾冲县疟疾疫情严重,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是控制疟疾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甘肃秦安县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防治措施落实进度、防治效果及病情变化动态,为制定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Dean氏法进行儿童氟斑牙诊断,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氟、尿氟含量,X线拍片检查氟骨症,成人临床氟骨症诊断参照GB16396—1996和WS192—1999标准。结果1991~2007年国家监测点改水工程正常使用率平均为51.48%(364/707),15.56%(101/707)的改水工程间歇使用,32.96%(233/707)的改水工程已报废,调查的改水工程水氟含量≤1.0mg/L的占45.01%(194/431),1.0~2.0mg/L的占52.44%(226/431),〉2.0mg/L的占2.55%(11/431)。监测点水源水和居民户饮用水水氟含量均在1.0mg/L以下;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平均为37.79%,氟斑牙指数平均为0.73;尿氟含量均值在1.50mg/L左右。结论改水工程报废和水氟超标现象普遍,儿童氟斑牙病情尚未达到控制标准,尿氟含量也超标,应加强对改水工程的水质监测和工程管理,保证病区饮用低氟水,以达到控制和基本消除地氟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2006-2009年监测发现,勐海县国家级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平均为88.12%,其中蛔虫、鞭虫、钩虫和绦虫感染率分别为69.70%、59.79%、36.79%、1.30%;感染者均以轻度感染为主。以菜园土样的蛔虫卵阳性率为最高,达44.5%。当地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安岳县流感流行状况,为制定流感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和流感/人禽流感专报系统收集流感及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对流行病学、病原学以及流感暴发疫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用MDCK细胞分离病毒,用血凝抑制试验鉴定毒株。结果安岳县2005-2011年哨点医院报告的周平均ILI就诊百分比(ILI%)为0.62%,最低为2011年第11周(0.05%),最高为2009年第37周(8.59%),2009年因受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影响出现明显就诊高峰,同年报告流感发病率为9.82/10万。共报告流感暴发疫情7起,主要在9月,以农村中小学为主。在491份ILI标本中共分离到流感毒株59株,分离率12.02%。结论 2005-2011年安岳县报告的ILI较为平稳,农村中小学是流感暴发疫情的高发场所。需要加强流感监测、人群抗体水平及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研究,同时加强农村中小学暴发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