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总结34例脊柱转移癌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34例均采取手术治疗。肿瘤椎体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19例,单纯肿瘤切除减压9例,减压加内固定6例。手术可分为止痛、稳定脊柱和肿瘤切除三大类。结果:34例中,25例(73.52%)疼痛缓解或消失;半数(17/34)术前肢体无力但能行走的病例恢复正常肌力;9例术前不能行走的病例中,6例恢复行走,3例肌力改善;1例术后3天死亡,3个月内死亡率为6%,一年生存率为62%。结论:脊柱转移癌手术目的是消除、缓解疼痛,推迟或避免截瘫,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变脊柱转移瘤治疗长期以来采用的姑息、保守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脊柱肿瘤后,给予坚强的内固定,辅以术后放化疗,可延长病人的生命,使病人无痛生存,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但由于脊柱转移瘤切除术中出血异常多,使手术切除肿瘤椎管减压内固定较难进行,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91年始用下述方法治疗脊柱转移瘤。方法:应用术前选择性脊柱血管栓塞,肿瘤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器材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瘤1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6例病人均为胸腰段转移瘤,均在术前48b行相应脊柱血管,胸段选择相应肋间动脉,腰段选择相应腰动脉进行栓塞,然后行胸段、胸腰段、腰段前路或后路肿瘤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结果:16例病人术中出血平均900ml,出血量最少者仅600ml,出血量较未行血管栓塞病例明显减少,术野更为清晰、使术者更易操作;术后病人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明显减轻,16例脊髓及脊神经根受压症状明显减轻,16例病人中8例脊髓及脊神经受压症状完全解除。结论:术前脊柱血管栓塞,手术切除肿瘤椎管减压内固定明显减少了术中出血、降低了手术风险、缩短了手术时间,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Ⅰ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上胸椎肿瘤的价值。方法对4例上胸椎肿瘤患者行前后路Ⅰ期手术,前路肿瘤切除椎管减压后行椎问植骨并钢板内固定。后路肿瘤切除后以钩棒或钉棒系统固定。结果4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6-22个月,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对于三柱同时破坏的上胸椎肿瘤患者,Ⅰ期前后路手术有利于切除肿瘤、椎管减压和恢复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脊柱侧凸(degenerativelumbarspinalstenosiswithscoliosis,DLSSS)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DLSSS患者15例。结果术后随访3~4年6个月(平均3年5个月),术后1年、3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3%。结论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脊柱侧凸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上胸椎脊柱肿瘤并椎管占位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8例侵犯机体的上胸椎单节段肿瘤并有椎管占位的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后路椎管减压,病灶刮除,经椎弓根应用蛋壳技术,刮除椎体内的肿瘤并注射骨水泥成形,随访6~18个月.结果 本组已进行8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患者1个月后均可坐起进食.未出现骨水泥渗漏、术后症状加重、感染、断钉及内固定脱落等并发症.结论 后路经椎弓根蛋壳技术,能较完整的切除椎体肿瘤,同时可行椎管减压,刮除侵犯椎管的肿瘤组织,加上骨水泥填入成形,可以通过热效应消灭残余的肿瘤细胞,又可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再加上椎弓根固定系统,更进一步增加了脊柱的稳定性.减轻患者手术痛苦,缩短了卧床时间,延长了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切除和脊柱稳定性重建的外科疗效。方法:对29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进行脊椎肿瘤切除减压.单纯植骨或钛网、人工椎体植骨加椎弓根钉棒或钢板螺钉内固定.一期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均给予化疗、放疗和激素等综合治疗。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及脊柱椎节的稳定性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62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病人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无加重损伤,其中12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脊柱内固定物在位.椎体序列恢复良好,椎间高度恢复。结论: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切除和脊柱稳定性重建的外科疗效肯定,适应征具备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曾时兴  周良安 《广东医学》1996,17(9):610-611
报告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性肿瘤18例,其中前路手术行脊髓减压,脊柱内固定10例,后路手术行脊髓减压,脊柱内固定8例,术后89%患者腰背痛消失或减轻,8例不完全性截瘫患者术后7例得到改善;4例术前卧床,术后可下地活动;3例完全性截瘫患者,术后除局部疼痛减轻外,截瘫未得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减压,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eneral spine system,GSS)复位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具备手术适应征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应用后路减压、GSS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随访10-26个月,平均16.1个月。滑脱完全复位26例,部分复位6例。全部病例获得骨性融合。其中1例发生1枚椎弓根螺钉断裂,但植骨融合。临床疗效评价优良率90.6%。结论:后路椎管减压、GSS-Ⅱ系统复位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变脊柱转移瘤治疗长期以来采用的姑息、保守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脊柱肿瘤后,给予坚强的内固定,辅以术后放化疗,可延长病人的生命,使病人无痛生存,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但由于脊柱转移瘤切除术中出血异常多,使手术切除肿瘤椎管减压内固定较难进行,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91年始用下述方法治疗脊柱转移瘤。方法:应用术前选择性脊柱血管栓塞,肿瘤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器材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瘤1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6例病人均为胸腰段转移瘤,均在术前48h行相应脊柱血管,胸段选择相应肋间动脉,腰段选择相应腰动脉进行栓塞,然后行胸段、胸腰段、腰段前路或后路肿瘤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结果:16例病人术中出血平均900ml,出血量最少者仅600ml,出血量较未行血管栓塞病例明显减少,术野更为清晰、使术者更易操作;术后病人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明显减轻,16例脊髓及脊神经根受压症状明显减轻,16例病人中8例脊髓及脊神经受压症状完全解除。结论:术前脊柱血管栓塞,手术切除肿瘤椎管减压内固定明显减少了术中出血、降低了手术风险、缩短了手术时间,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邱志刚  魏波 《海南医学》2012,23(10):34-36
目的 观察椎管减压结合病椎骨水泥注射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脊柱转移癌行后路手术,切除受侵犯的椎板、椎弓根、小关节突,解除椎管内占位,同时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做相邻正常脊椎内固定,残存病椎直视下注射骨水泥进行强化,对患者治疗后受累的神经功能、疼痛及脊柱稳定等情况进行观察,分析该方法的治疗脊柱转移性骨肿瘤的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0%,疼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手术后脊柱稳定.结论 脊柱转移癌病灶位于附件及椎体后缘的病例,该方法手术损伤较小,手术时间短,可有效缓解局部疼痛及脊髓压迫症状,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1.
卢公标  杜琳  李咸洲  邢宝华  权正学 《重庆医学》2012,41(21):2144-2146,2149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结合瘤椎内骨水泥填充,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1年3月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伴神经症状的16例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施行后路椎管减压、瘤椎骨水泥填充、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疼痛缓解、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存时间。结果围术期无死亡,切口均I期愈合,未发生感染或裂开。术后生存期均超过3个月,平均8.6个月(4.5~14.0个月)。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神经功能均有改善。结论椎体成形术结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安全、创伤小,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重建并维持脊柱稳定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后外侧入路行病灶切除。椎管环状减压、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转移癌效果。方法:13例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切除受累椎体、附件、硬膜外肿瘤实现环状减压;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及骨水泥重建脊柱稳定性。通过疼痛缓解及神经症状改善的程度来分析临床结果。结果:全部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6例有神经症状患者术后均有改善,无内固定失败。结论:对多节段或三柱均受累及既往放疗、胸部手术史不能行前路手术的脊柱转移癌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行病灶切除、环状减压、脊柱重建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切开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占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后路切开减压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脱位50例,分别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比较其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41例获随访,时间5~24个月.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除5例A级无恢复,其他级别有1~4级的恢复.5例骨折复位不满意或内固定失败,其余骨折均顺利愈合,椎体高度无再丢失.结论:对于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占位经后路切开减压椎弓根螺钉节段脊柱内固定,减压效果满意,重建脊柱稳定性,脊柱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H形脱钙骨在脊柱后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H形脱钙骨在促进脊柱后路融合和防粘连中的作用,探讨其在脊柱后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严重椎管狭窄和31例椎管内肿瘤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对肿瘤患者同时行椎管内探查,肿瘤摘除术后,再行脊柱后侧及后外侧H形脱钙骨植骨融合术。最后,根据患者经济情况,行内固定或石膏外固定术一,平均随访21个月(18~31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在术后8个月内获相应节段骨融合.43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且无再加重现象。11例肿瘤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1年后出现再加重现象。结论 H形脱钙骨在脊柱后路手术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旭  袁翠华  刘寿坤  陈继良 《吉林医学》2009,30(23):2967-2968
目的:介绍采用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内肿瘤摘除术结合椎管成形术+纤维蛋白封闭剂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8年10月采用后路摘除椎管内肿瘤的同时结合椎管成形术+纤维蛋白封闭剂治疗椎管内肿瘤23例。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无术中并发症。结论: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内肿瘤摘除术结合椎管成形术+纤维蛋白封闭剂治疗椎管内肿瘤,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能预防硬膜外粘连,恢复脊柱的生物力学平衡,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损伤的疗效。方法对46例胸腰段椎体骨折病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植骨椎管成形、椎弓根钉内固定。对治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神经功能按Frankel法分级,除2例A级无恢复外,其他都有1-3级恢复。3例复位效果不满意,1例松动。结论应用后路减压、复位、植骨椎管成形、椎弓根钉内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于上位腰椎不稳同时合并有下腰椎椎管狭窄的患者进行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2004年10月~2008年10月手术治疗高位腰椎不稳合并下腰椎管狭窄患者40例均行一期后路多阶段腰椎内固定加椎管扩大减压椎体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结果:术中未有血管、神经等副损伤.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平均手术时间130 min,出血量约400 ml,术后所有患者全部下腰部疼痛及单侧沿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40例患者平均随访36个月~60个月,平均48个月.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或大部分消失,无一例内固定松动及断裂,融合节段均骨性融合.结论:对于上位腰椎不稳同时合并有下腰椎椎管狭窄的患者一期进行后路手术,手术疗效肯定,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脊椎切除、融合及稳定性重建术在治疗全脊椎肿瘤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1例全脊椎肿瘤的患者行后路或联合前、后路I期全脊椎切除、脊髓减压,并进行椎间植骨融及后路植骨融合、固定的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7例神经功能丧失者,6例完全恢复,1例部分恢复,所有患者局部疼痛皆消失。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瘫痪加重。术后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3个月。1例神经鞘瘤患者1年后复发并恶变。结论:颈部全脊椎肿瘤,联合前、后路手术(肿瘤切除、植骨、内固定)可以彻底切除全脊椎肿瘤及稳定性重建;对胸、腰段脊椎肿瘤仅行后路手术便可彻底切除全脊椎肿瘤,并通过植骨及椎弓银钉系统内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椎弓根RSS内固定系统在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合并脊髓损伤早期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RSS内固定,其中11例行椎管切开减压,并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30例患者术后随访9~21个月,平均17个月,总优良率86.5%。结论:后路椎弓根RSS内固定系在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中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经后路切开复位,AF系统内固定,选择性椎管减压及后外侧植骨融合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椎体高度由术前平均47.9%恢复至术后平均91.8%,10例完全性及51例不完全性脊髓神经损伤者,术后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无术后脊柱变形及侧弯畸形。结论:胸腰椎骨折行AF系统内固定重新建立脊柱的稳定性,椎管充分减压,是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理想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