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小儿心脏手术,特别是缺血-再灌注后大量释放的炎性介质和氧自由基毒性作用与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感染脓毒症及其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因子是介导缺血-再灌注损伤、感染性休克等生理改变的重要内源性递质,参与心肺转流(CPB)期间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主要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促炎因子.CPB在刺激促炎细胞因子产生同时,也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合成和释放.本文观察了CPB心脏手术中应用乌司他丁和甲基强的松龙对机体的TNF-α、IL-6、IL-8、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小儿CPB时中乌司他丁和甲基强的松龙预充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门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IL-1β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假手术组(SO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组(IR组)和GSH预处理组(GPC组).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再灌注30、60和180 min血清TNF-α、IL-1β含量,以及肝组织中TNF-α mRNA、IL-1β mRNA和MIP-2mRNA表达水平.两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GPC组血清TNF-α含量于缺血再灌注180 min后显著低于IR组(t=2.512,P<0.05).而肝组织TNF-αmRNA表达水平于缺血再灌注30 min后即显著低于IR组(t=2.427,P<0.05).GPC组血清中IL-1β含量和肝组织中IL-1βmRNA表达水平于缺血再灌注后各时相点均显著低于IR组(t=2.731,3.825,4.372,3.371,3.972,4.685,P<0.05).GPC组MIP-2 mRNA表达于缺血再灌注60 min和180 min显著低于IR组(t=2.593,5.429,P<0.05).结论 TNF-α、IL-1β和MIP-2等炎性因子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GSH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和MIP-2的生成,并发挥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的表达对血脊髓屏障损害的分子机制。方法:将77只同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和缺血再灌组。手术方法采用Zivin法复制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地高辛标记cDNA探针技术、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检测脊髓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ICAM-1mRNA和IL-1βmRNA表达量。结果:正常组和单纯缺血组未引起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表达量的增加。而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的表达及多形核白细胞(PMN)的浸润先后发生了改变。再灌注2h,IL-1βmRNA的表达首先升高,约为对照组的2倍。再灌注6h达到高峰,并持续到12h。ICAM-1mRNA表达量于再灌注4h明显升高,再灌注12h其在单位微血管面积上的荧光强度约比单纯缺血组增加了1/2。结论:再灌注损伤后脊髓微血管内皮ICAM-1及其调节因子IL-1β的表达量增加是导致血脊髓屏障损害的重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4.
核因子kappa B (NF- kB)是近年发现的重要的转录因子.研究表明,肝脏缺血再灌注时,NF-kB能够转录调节诸多编码炎症介质的基因.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之一,许多细胞因子参与了这一过程,如TNF-α、IL-1、ICAM-1、INOS等,近来许多研究表明这些细胞因子都受NF-kB的基因调控.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氧自由基等产物激活NF-kB,促使TNF-α、ICAM-1和INOS mRNA表达增强,导致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就NF-kB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的联系和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IL-10是一种抗炎细胞因子,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越来越多的引起重视.我们建立大鼠离体肝脏保存再灌注模型,观察肝脏保存再灌注中IL-10 mRNA表达变化和FK506对IL-10 mRNA表达的影响,为临床肝移植围手术期供肝保护探讨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B、IL-6等在肠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引起系统性炎性反应的作用已受到关注。这些前炎性细胞因子在肠缺血并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或死亡的患者中,可检测到很高的浓度。本实验研究了外源性抗炎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辣椒素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和辣椒素组(Capsaicin,CPS)。通过夹闭左侧肾蒂,去除右肾构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LISA检测血清中肌酐(Cr)、尿素氮(BUN)、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IL)-6的含量;HE染色检测肾脏病理形态;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脏JAK2,STAT3、p-JAK2、p-STAT3、p-p65和p65的表达;RTPCR检测IL-6、IL-1β和TNF-α的信使RNA水平。结果:辣椒素预处理可增加p-JAK2和p-STAT3的表达明显,减少肾脏病理形态的改变以及下调Cr、BUN、p-p65、IL-6、IL-1β和TNF-α表达,但对JAK2、STAT3和p65表达无影响。结论:辣椒素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促进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而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介导的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丙泊酚预处理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acute 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AR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研究设计(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健康近交系清洁级的雄性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丙泊酚预处理组(C组),每组21只SD大鼠.采用切除右侧肾,用无损伤微动脉夹夹闭左侧肾蒂60分钟后解除阻断,建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24号套管针股静脉穿刺置管,实验过程中各组使用微量注射泵注入不同注射液.分别于手术前15分钟、再灌注后2小时、24小时留取血和肾组织标本同时处死大鼠,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观察这三个时点肾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丙泊酚预处理组各个时点的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均轻于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组中血清BUN、Cr、MDA和TNF-α水平增加均高于丙泊酚预处理组(p<0.05),丙泊酚预处理组血清SOD、IL-6水平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丙泊酚预处理组血清BUN、Cr、MDA、TNF-α、SOD、IL-6水平与缺血再灌注组均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表明丙泊酚能减少氧自由基释放,抑制和减少炎症反应,在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能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急性肾损伤的一个常见的病因,动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缺血性急性肾损伤与小管间质性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炎症加剧了肾损伤.由内皮功能异常触发的炎症级联反应可以被缺血的近端小管产生的一些因子显著放大.这些因子包括致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趋化因子(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白细胞介素8,激活正常T淋巴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数量以及炎性细胞的浸润水平被认为是反映缺血损伤后局部炎症反应强弱的标志.目前有很多学者致力于揭示急性肾损伤时的炎症反应及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以期找到缺血性急性肾损伤合适的临床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0.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急性肾损伤的一个常见的病因,动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缺血性急性肾损伤与小管间质性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炎症加剧了肾损伤.由内皮功能异常触发的炎症级联反应可以被缺血的近端小管产生的一些因子显著放大.这些因子包括致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趋化因子(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白细胞介素8,激活正常T淋巴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数量以及炎性细胞的浸润水平被认为是反映缺血损伤后局部炎症反应强弱的标志.目前有很多学者致力于揭示急性肾损伤时的炎症反应及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以期找到缺血性急性肾损伤合适的临床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1.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急性肾损伤的一个常见的病因,动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缺血性急性肾损伤与小管间质性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炎症加剧了肾损伤.由内皮功能异常触发的炎症级联反应可以被缺血的近端小管产生的一些因子显著放大.这些因子包括致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趋化因子(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白细胞介素8,激活正常T淋巴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数量以及炎性细胞的浸润水平被认为是反映缺血损伤后局部炎症反应强弱的标志.目前有很多学者致力于揭示急性肾损伤时的炎症反应及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以期找到缺血性急性肾损伤合适的临床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2.
Kupffer细胞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双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upffer细胞足定居于肝内的巨细胞,在月十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门静脉恢复血流后刺激Kupffer细胞激活,释放活性氧族、多种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对肝脏造成损伤.另一方面又可上调HO-1的表达,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Kupffer细胞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着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3.
NF-κB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因子kappaB(NF-κB)是近年发现的重要的转录因子。研究表明,肝脏缺血再灌注时,NF-κB能够转录调节诸多编码炎症介质的基因。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之一,许多细胞因子参与了这一过程,如TNF-α、IL-1、ICAM-1、INOS等,近来许多研究表明这些细胞因子都受NF-κB的基因调控。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氧自由基等产物激活NF-κB,促使TNF-α、ICAM-1和INOS mRNA表达增强,导致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就NF-κB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的联系和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大蒜素注射液对兔急性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组织中白介素-1、白介素-6、白介素-8含量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30只家兔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缺血再灌注2h组、缺血再灌注5h组、缺血再灌注2h大蒜素治疗组、缺血再灌注5h大蒜素治疗组.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空白组,切开下肢,点滴生理盐水,取腓肠肌.其余四组于缺血2h或5h结束前10min,分别于耳缘静脉点滴大蒜素或生理盐水,再灌注1h后取腓肠肌.分别作免疫指标测定和形态学观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缺血再灌注2h组、5h组组织中IL-1,IL-6,IL-8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有明显增高(P〈0.05),而缺血再灌注2h大蒜素治疗组、缺血再灌注5h大蒜素治疗组分别与缺血再灌注2h组、缺血再灌注5h组比较IL-1、IL-6、IL-8含量明显下降(P〈0.05).光镜观察,再灌注组组织结构改变明显,而治疗组改变较轻.结论 大蒜素在兔急性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能抑制IL-1,IL-6,IL-8的表达,有效减少中性粒细胞的黏附、浸润,减轻炎性渗出,押制微循环通透性的增加,减轻下肢肌肉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kB)的表达变化及其关系.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S组)和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在肾缺血再灌注后24 h切取肾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TLR4蛋自及NF-κB蛋白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 采用半定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肾组织中TLR4、NF-κB的mRNA水平表达变化.结果:TLR4蛋白在S组大鼠肾小管细胞中有少量表达,在I/R组24 h后肾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与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 P65蛋白在S组大鼠肾小管细胞胞浆和少量胞核中有表达.在I/R组24 h后肾小管细胞胞浆和胞核均可见NF-κB P65明显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4和NF-κB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I/R组中的TLR4 mRNA、NF-κB mRNA表达均较S组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肾缺血冉灌注损伤后,肾组织TLR4和NF-κB P65的表达明显上调,且有明显的相关性.TLR4有可能通过激活NF-κB继而引起下游的炎症因子募集,介导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异丙酚是麻醉诱导与维持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之一.研究表明异丙酚可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缺血再灌注时可诱发单核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一氧化氮(NO)等细胞因子,从而导致组织损伤.肝脏Kupffer细胞是位于肝窦内的巨噬细胞.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异丙酚对缺氧复氧诱导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释放TNF-α、IL-1β和NO的影响,探讨其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Kang K  Jiang HC  Zhao MY  Sun XY  Pan SH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2):924-928
目的 研究胱硫醚-γ-裂解酶/硫化氢(CSE/H2S)系统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探讨其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 将72只健康Wistar大鼠平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IR+硫氢化钠组(IR+NaHS组)、IR+DL-炔丙基甘氨酸组(IR+PAG组).采用Pringle法夹闭30 min后恢复血流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后1、3、6 h取材检测血清H2S水平和CSE活性、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0水平、肝组织中凋亡蛋白TNF-α表达、观察细胞凋亡状态以及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各时间点的血清H2S水平以及CSE活性均明显上升(P<0.05),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明显增高(P<0.01),凋亡蛋白TNF-α表达也显著增加(P<0.05).NaHS的应用可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P<0.01)、减少细胞凋亡蛋白表达(P<0.05)及减轻肝脏损伤(P<0.05),而应用抑制剂PAG则结果相反.结论 CSE/H2S系统参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内源性防御体系,应用外源性H2S通过参与炎症反应、减轻肝细胞损伤、抑制凋亡,从而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急性缺血性肾衰竭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研究显示缺血预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来关于肾缺血预处理作用机制的报道较多,本文就缺血预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缺氧诱导因子1α及氧自由基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氧自由基参与肾缺血引起的急性肾衰的病理过程。研究发现,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可以增强缺血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HIF-1α是否参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及其与氧自由基联系尚未见相关报道。我们通过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为临床防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罗格列酮10 mg/kg组、罗格列酮20 mg/kg组、罗格列酮40 mg/kg组和罗格列酮80 mg/kg组,每组各10只。利用血管夹夹闭大鼠双侧肾蒂构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p-PPAR-γ表达水平;RT-PCR检测肾脏IL-8、TNF-α和IL-6信使核酸序列(mRNA)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BA法检测丙二醛(MDA)的含量;过碘酸雪夫氏(PAS)染色检测肾组织病理形态。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肾组织病理损伤和Cr、BUN、IL-8、TNF-α、IL-6、p-PPAR-γ以及MD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而CAT、GPX和SOD活性明显降低以及PPAR-γ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罗格列酮预处理可明显减少肾组织病理损伤和Cr、BUN、IL-8、TNF-α、IL-6以及MDA表达水平,但可明显增加CAT、GPX和SOD活性以及p-PPAR-γ表达水平,但对PPAR-γ表达水平无影响。结论罗格列酮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其作用机制与激活PPAR-γ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