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文介绍4例I型食管闭锁延期食管吻合的治疗经验,供临床参考。方法4例均为女性,出生体重分别为2.75kg、2.30kg、2.45kg、2.50kg,无早产及窒息缺氧史,3例产前均有羊水过多史,出生后口鼻大量泡沫,置入胃管困难。x线片见食管盲端位于T2~T3水平而腹部无充气。所有患儿均于出生后2~3d行第1次手术,采用单纯胃造瘘术,术中阻断胃远端,近端造影显示两盲端距离,证实两盲端距离为5~7个椎体,I期食管端端吻合不可能;术后予食管近端经鼻置管,每2~3h抽吸唾液,同时经胃造瘘进行肠道营养;第2次手术于12~16周后进行,经胸行食管食管吻合术。结果第1次手术时两盲端距离分别为7cm、5.5cm、5cm、4cm,术后经胃造瘘喂养;第2次手术时食管盲端均增粗明显,盲端间距均缩短,分别为5cm、4cm、3.5c、3cm,其中2例经松解周围粘连及肌层切开,完成一定张力下吻合。1例采用内牵引法,另1例行外牵引,5~7d后再次经胸行食管-食管端端吻合术。4例术后均以呼吸机辅助通气,其中3例发生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后痊愈。3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经胃镜下扩张好转,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2例存在胃食管返流,予保守治疗。结论对I型食管闭锁进行胃造瘘后延期手术可缩短食管盲端间距离,内牵引或外牵引法可在短期内诱导食管盲端迅速生长,为食管一食管吻合术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食管闭锁并气管食管瘘的早期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阿霉素诱导制作食管闭锁并气管食管瘘(esophageal atresia and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EA-TEF)大鼠模型,探讨胚胎发育中气管、食管分化异常的发生机制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明确孕龄的SD雌性孕鼠9只,随机分为正常组2只及模型组7只,模型组于E6~E9d每日腹腔注射2mg/kg阿霉素,正常组不注射。正常组于E11.5、E12.5d,模型组于E11.5、E12.5、E13.5d取材。进行HE及PAS染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10(fibroblast growth factor7,FGF7,10)免疫组化染色。留1只模型组孕鼠于E21d处死,体式镜下解剖。结果①正常对照组:HE染色可见到11.5d肺芽萌出,12.5d时可见气管、食管分离,在气管、食管分离处的前肠壁内有大量的凋亡小体。PAS染色及FGF7、10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前肠背侧半及食管为阴性,前肠腹侧半及气管部分为阳性;②模型组:HE染色11.5d未见明显肺芽萌出,12.5d可见瘘管与两侧支气管类似三分叉结构,在几乎相同水平发出。PAS染色及FGF7、10免疫组化染色可见瘘管组织阳性染色,近段前肠可见喉气管憩室以远的腹侧半为阳性。结论对正常大鼠及阿霉素致畸动物模型早期胚胎学的观察得出以下结论:①正常气管、食管的分隔可能与局部细胞的凋亡有关;②气管、食管的正常分隔可能为前肠正常发育的必要条件;③FGF7、10在模型组TEF中表达,表明可能存在间充质细胞的异常,产生异常的信号因子导致TEF。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3岁零5个月。自幼反复进食后呕吐.加重3个月入院.入院体重5.5kg。检查:一般情况差,营养差,发育差,只能坐起:实验室检查:HGB85g/L.HCT28.6%.血钾1.07mmol/L,钠128.5mmol/L,氯60.8mmol/L,钙1.78mmol/L.镁0.45mmol/L,剩余碱25.9mmol/L,外院食管吞钡摄片示食管下段约4cm狭窄。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患儿:男,6h。以“生后气促6h”于2002年8月8日收住入院。患儿系第三胎第三产,孕37周。入院后行食管造影诊断为I型食管闭锁,B超示:动脉导管未闭,管径3mm,于2002年8月8日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见食管近端位于第二胸椎,远端位于膈肌上1~2cm,无法I期吻合,行胃造瘘术。术后通过胃管注入牛奶和间断静脉营养,患儿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狭窄并食管气管瘘/食管闭锁的临床特征、分型及治疗方法,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通过2例先天性食管狭窄并食管气管瘘/食管闭锁患儿的病例报告,分析影像学资料及临床分型、随访结果。结果1例患儿在食管闭锁手术中得到了确诊并切除了隔膜,术后接受了食管扩张术;1例患儿术后造影发现了食管狭窄,仅行保守治疗。2例患儿随访效果良好。结论食管闭锁手术中有必要对远端食管进行探查,排除合并食管狭窄畸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并食管气管瘘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并食管气管瘘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为江西省儿童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收治,采用胸腔镜治疗;另25例为首都儿科研究所2008年6月至2014年4月收治,采用开胸治疗.男27例,女23例,术前均明确诊断并完成手术治疗.胸腔镜组采用3孔法,经胸行食管气管瘘结扎,食管吻合术.开胸组采用经胸膜外完成手术.结果 胸腔镜组25例均一期完成食管吻合术,无中转,术后2例死亡.开胸组25例中23例完成经胸膜外食管吻合术,2例因食管盲端距离过长行食管气管瘘结扎,胃造瘘术,术后放弃治疗.手术时间胸腔镜组平均为127min(110~160min),开放组平均133min(105~170min);呼吸机使用时间胸腔镜组平均为2.6 d(1~13 d),开放组平均2.3 d(1~11 d),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胸腔镜组25例中2例吻合口漏(8%),7例狭窄(28%),2例食管气食管瘘复发(8%).开放组25例中2例吻合口漏(8%),4例狭窄(16%),无食管气管瘘复发,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并食管气管瘘是安全可行的,但要求术者具备熟练的微创手术技术和相关的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7.
患儿 :男 ,9个月。以进食呛咳 9个月入院。患儿生后进食母乳即出现呛咳 ,以进食过程中为重 ,无呕吐 ,常患上呼吸道感染 ,反复肺炎 ,曾住院两次 ,疗效差 ,症状时轻时重。 1周前患儿肺炎加重入院治疗。入院检查 :体重 6kg ,营养发育较差 ,呼吸稍促 ,R 4 0次 /min ,无唇绀及吸气三凹征 ,双下肺闻及湿罗音 ,观其进食当即出现呛咳 ,仅能间断少量进食。钡餐显示第 2、3胸椎水平食管与气管间有一瘘道 ,食道下段距贲门约2cm处有一局限狭窄 ,狭窄上下方均有囊状食管扩张呈“钟摆征”。临床诊断为气管食管瘘伴食管下段狭窄 ,双侧吸入性肺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食管闭锁(EA)术后食管气管瘘复发(RTEF)再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RTEF的原因、诊断方法及再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们收治的10例EA术后RTEF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3例,再手术平均年龄为19个月,平均体重为8.3kg,所有病例均为GrossⅢ型;10例中有9例曾接受经右胸食管气管瘘结扎+食管端端吻合术。结果在初次手术中有4例(4/10)瘘管并未切断。9例(9/10)复发瘘管的食管端开口于原食管吻合口狭窄处或近端食管。8例(8/10)术后存在不同程度吻合口狭窄,1例合并吻合口瘘。再手术前所有患儿行食管欧乃派克造影检查,确诊和疑似RTEF分别为5例(5/10,50%)、4例(4/10,40%)。所有RTEF通过胃镜及支气管镜确诊(10/10,100%)。患儿均接受再次进胸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2h,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5.8d。术后均获随访3~96个月,食管造影提示所有病例均治愈,未再发生RTEF。结论 EA术后RTEF与初次手术瘘管处理不当、食管吻合口局部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需再次手术治疗,再手术的疗效及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食管闭锁预后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各型食管闭锁患儿共75例,将出生体质量、胎龄、入院日龄、Lewis Spitz分组、闭锁分型、术前合并肺炎、合并畸形、手术方式、吻合口瘘发生、应用静脉营养作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Ⅲ型发病率为87%,平均出生体质量为(2.7±1.6)kg,胎龄为(38.9±1.6)周,入院日龄为3 h~22 d,病死率为8%(不包括放弃积极治疗的病例).胎龄、出生体质量、入院日龄、Lewis Spitz分组、合并肺炎、合并畸形不是影响食管闭锁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环形肌层松解的病例预后较差,吻合口瘘的发生与手术方式并不直接相关.分型、环形肌层松解手术、术后合并吻合口瘘及静脉营养支持为预后影响相关因素.结论 吻合1:2瘘的发生与手术方式并不直接相关;单纯型(Ⅰ型)或长距离闭锁不宜选择Ⅰ期食管吻合;对于最常见的Ⅲ型闲锁,即使术后出现吻合口瘘,如果采取积极治疗也可取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治疗经验。方法1995年以前的9例患儿(A组),取经胸膜腔途径,两盲端距离大于2cm者采用Livaditis法延长近端食管行Ⅰ期端端吻合。两盲端距离小于2cm者则直接单层吻合两盲端。1995年以后21例患儿(B组),取经胸膜外途径,对两盲端距离在1-3cm者,采用改良Livaditis行Ⅰ期食管端端吻合术。结果A组术后4例痊愈(44.44%),5例出现吻合口漏,死亡3例,家属放弃治疗2例;B组术后19例痊愈(90.48%),1例吻合口漏,家属放弃治疗;1例术后重症肺炎心衰死亡。随访1~5年,A组1例吻合口轻度狭窄;B组2例吻合口轻度狭窄但无临床症状,2例轻度胃食管返流,药物控制满意。所有随诊患儿生长发育良好。结论采用改良Livaditis治疗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低,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小儿食管裂孔疝外科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儿食管裂孔疝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1981年3月-2000年10月修补裂孔疝21例,并做3种抗反流手术(重建His角,Belsey手术及Nissen手术);术后根据临床表现、X线钡餐检查、食管测压及24hpH监测,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无手术死亡。2例再次修补滑动疝,1例并发反流性食管溃疡于术后9年切除食管下段后行食管胃吻合。术后随访8-14年,9例,4-5年2例,2-3年6例,6-10个月3例及2个月1例;术前症状均消失,体重、身高增加,X线钡餐检查:20例贲门位膈下,钡剂通过顺畅,无胃食管反流;2例食管下括约肌有高压带;pH总计分基本正常。结论:食管裂孔疝修补术附加3种抗反流手术,疗效均良好,如无并发短食管及食管狭窄可经腹修补及重建His角抗流。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la8mo。因食管异物、食管镜检查后21h、呼吸困难2h入院。八院前晚吞入一枚5用硬币后啼哭不止,摄胸片示硬币位于食管上段。行食管镜取异物术。未取出,便将硬币推八胃腔。术毕呼吸困难,急援胸片示石液气胸。即行右胸腔闭式引流术,放出气体和黄绿色胸液IO0ml,入院后留置田管,吞服76%泛影葡胺行食管造影,可见食管上段造影剂呈线状外溢。体检:体温39.6C,脉搏160次/ruin,呼吸4O次/min。血白细胞及84X10’/L,中性粒O.92o给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先锋必和苯哇青霉素抗感染及支持疗法,高热4d后渐退。dg胸液量减至IOml/…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用近端食管盲端呈囊袋样扩张所可能产生的较为富裕的自身食管组织舌状襻翻转后管状成形以延长食管,从而达到一期食管重建的目的,进而提高Ⅰ型食管闭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3例近端食管盲袋呈囊袋状扩张的Ⅰ型食管闭锁患儿临床资料。经造影观察并多维度测量近端盲端食管的长度、宽度,预估可能翻转并形成食管延长的长度,评估一期食管重建的可能性。同时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词为"esophageal atresia/flap",对2016年12月前报道的采用近端食管盲袋翻转成形食管重建术治疗的先天性食管闭锁文献资料进行复习。结果 3例均一期完成食管重建,翻转后延长食管长度2.5~3 cm,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吻合口狭窄2例,分别经保守治疗和球囊扩张后痊愈出院。出院随访3~5年,无一例喂养困难或反复呼吸道感染。复习国外文献获得病例82例,其中型11例,Ⅲ型70例,Ⅳ型1例。结论近端食管盲袋翻转成形食管重建术是治疗近端食管呈囊袋状扩张的Ⅰ型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有效方法,食管本身作为替代物优势明显,术后远期功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型食管气管瘘的诊断方法,介绍经颈部入路行瘘管切断修补术。方法:本院20年来收治了5例先天性H型食管气管瘘,并经碘油造影、气管内滴注美兰法及Johonston法等检查证实。5例均经颈部切口入路行瘘管修补术。结果:1例术后声音嘶哑,3个月后好转;4例曾发生术后吸气性喉鸣,3例出院时好转,1例半年后好转;5例痊愈出院。结论:H型食管气管瘘临床少见,检查手段需进一步提高,临床确诊后,绝大多数采用颈部横切口入路能达到满意的显示。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 ,2天。因反复呛咳、吐泡沫 2天入院。患儿系第 1胎足月产儿。出生时羊水量适中 ,已排胎便 2次 ,量多。因产时窒息 ,在外院抢救时误将气管插管插入食管深处 ,1 2小时后方取出。此后患儿每吮乳数口即呛咳 ,伴紫绀、吐沫。母孕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检 :新生儿貌 ,体重 30 0 0 g,无特殊面容 ,皮纹正常。口周微绀 ,口腔内有少量淡黄色乳汁样物。心肺肝脾未见异常 ,腹部平坦 ,未扪及包块 ,肛门正常。 X线检查 :口服泛影葡胺后第5胸椎水平有一悬垂状盲袋 ,其下食管未显影 ,气管内自咽部起有少许显影剂。遂诊为先天性食管闭锁、食管气管瘘 ,…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24h pH动态监测技术观察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手术前后胃食管pH变化规律。方法:对28例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及21例正常儿行胃食管24h pH动态监测。结果:患儿组术前酸性胃食管反流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占57.1%,术后3,7d复检时,酸性反流指标明显降低,十二指肠胃反流指标增高,64.2%,术后显示十二指肠胃反流和混合性胃食管反流,术后1个月复检时胃食管反流指标明显降低。结论:肥厚性幽门狭窄术前以酸性胃食管反流为主,术后则以十二指肠胃反流和混合性反流为主,随着术后幽门管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反流可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使用经食管漏口精准定位引流法治疗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漏的经验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普外科实施经漏口精准引流法治疗食管闭锁术后严重食管吻合口漏1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8例;诊断包括Ⅰ型食管闭锁3例,Ⅲa型食管闭锁1例,复发性食管气管瘘9例。所有病例均于X线透视下留置食管内经漏口引流管并给予持续负压吸引。同时给予常规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定期复查食管造影观察吻合口愈合情况,并逐步拔出引流管,以促进吻合口愈合。结果本组13例病例经治疗后吻合口漏均自愈。置管引流(16.7±6.8)d(7~28 d),人均调整引流管次数为(3.2±1.0)次(2~5次),引流管调整周期为(5.3±1.7)d(3.5~9.3 d),无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ICU住院时间为(18.0±8.4)d(6~34 d),呼吸机使用时间为(8.3±7.5)d(2~26 d)。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1~52个月),并发症中吻合口狭窄4例,食管憩室2例,败血症、食管气管瘘复发、食管支气管瘘复发各1例。结论经漏口精准引流法治疗食管闭锁术后严重吻合口漏是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应于吻合口漏发现早期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4年1月-2006年12月治疗的107例先天性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成活85例,成活率为79.44%;放弃治疗13例,死亡9例,死亡率8.41%;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9例,吻合口狭窄4例。结论提高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患儿成活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式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1995年采用改良术式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效果满意,介绍如下。手术方式:全麻下经右胸膜外入路开胸,找到食管闭锁的上下盲端后,将上盲端充分游离,于其下端前壁作一倒“U”字切开并将其向下翻转形成一舌形瓣。舌形瓣的宽度要根据上盲端的横径和上下盲端的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阐述胸腔镜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的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8月至2011年5月期间共进行11例胸腔镜下食管闭锁手术,采用Styker公司的胸腔镜器械,进行胸腔镜手术操作,患儿年龄为3 d~2个月,男7例,女4例,体重2.1~3.6kg.术前均作碘油造影及胸腹部摄片,证实为食管闭锁,1例1型,10例为Ⅲ型,其中8例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结果 3例转为开胸,其中2例因手术野影响,另1例为术中出血;7例均在胸腔镜下Ⅰ期完成手术;1例采用胸腔镜分期手术.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平稳,有2例发生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后恢复好.术后7例作食管扩张各一次.结论 胸腔镜下食管闭锁手术有一定的优越性,但需要掌握一定的适应证,同时要求手术者有较熟练的腔镜技术,患儿的选择和手术者的技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