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311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了解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情况,以指导产科和妇幼保健工作,提高母婴健康水平。方法:对2005年8月~2006年7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311例活产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11例新生儿平均体重3397.17g,早产儿发生率4.41%,巨大儿发生率10.99%,剖宫产率55.73%。结论:应加强产前保健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控制巨大儿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近3年来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有关因素的关系,了解低出生体重儿(LBW)、早产儿、巨大儿和剖宫产率的发生状况,提高围产保健质量,提升母婴健康水平。[方法]根据我院SQL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2005—2007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2003例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平均体重3336.3g,男婴高于女婴101.3g;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周有直接联系,孕周增长新生儿体重也增加;与母亲年龄无明显关系。LBW发生率与多胎妊娠有关,胎数越多发生率越高。早产儿发生率为6.1%,3年间下降0.9%;巨大儿发生率6.4%,3年间下降0.3%;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51.5%;剖宫产率39.7%,3年间上升4.8%。[结论]要减少过期妊娠经阴道难产发生率,产前要及时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和分娩时机,以降低母婴并发症,确保母婴安全。同时要发挥健康教育作用,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有效干预,是降低LBW、早产儿和巨大儿的发生率,控制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龙潭区10年新生儿出生体重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玉凤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665-1666
目的:观察我区1995~2004年出生婴儿体重的变化情况及对妇幼保健工作和产科工作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观察我院10年间平均出生体重、早产儿、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FGR)等情况,并与国内相关报道相比。结果:10年间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有一定升高,与国内情况相近;早产儿、FGR无明显变化,低于国内平均水平;巨大儿发生率有极显著增加,与国内平均水平相近;剖宫产率有明显增加,农村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低于城区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讨论:应加强围产期、分娩期保健工作,采用有效措施,进一步降低早产儿、FGR发生率;控制巨大儿的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缩小城区与农村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海淀街道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及影响因素,对妇幼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海淀街道2004~2008年活产1 337例新生儿体重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 337例新生儿中,平均出生体重为(3 376.50±464.27)g,男婴为(3 426.7±459.71)g,女婴为(3 320.1±463.26)g,均超过了WHO的国际参考值(男婴3 300g,女婴3 200g),正常体重儿男婴出生体重明显高于女婴.②早产儿发生率4.41%,低体重出生儿发生率2.39%,早产儿低体重发生率37.29%;巨大儿发生率7.18%.③孕母平均分娩年龄为(29.79±3.47)岁,不同年龄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无显著性;孕母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5.95±2.59)年,不同学历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无显著性.④37~42周出生的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孕周增长而增长.⑤多元回归显示孕妇的年龄、学历和性别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无显著性.分娩方式和母孕期危险因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有显著性.[结论]重视新生儿体重变化的研究,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降低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和巨大儿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生儿健康状况,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以人群为基础整群分层抽样横断面抽取沈阳市2010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出生的6 162例新生儿进行调查。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值为(3 399.24±459.69)g;不同性别及胎龄婴儿出生体重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亲孕期体重增长越多,婴儿出生体重越大(r=0.15,P0.001);父、母亲吸烟、被动吸烟或饮酒均可导致低体重发生率增高(P0.01);低出生体重儿在新生儿期就出现追赶增长趋势。早产儿发生率为5.37%,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3.55%,巨大儿发生率为10.68%;剖宫产率为69.96%;新生儿死亡率为3.8‰,第一位死因是早产低出生体重。结论应加强孕产期及新生儿保健工作,控制孕期体重增长在正常范围,消除父母亲不良生活嗜好,可降低早产、低体重和巨大儿的发生,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应重点加强新生儿的发育监测和管理,是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吉安市活产新生儿的出生体重现状。方法对2007年1月—2007年12月间在我市住院分娩的3 865例活产新生儿的出生体重现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 865例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 326.25 g±484.36g,男婴平均出生体重3391.83 g±514.37 g,女婴平均出生体重3 264.36 g±476.82 g;早产发生率为6.18%,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4.56%,巨大儿发生率为8.39%。结论加强产前保健指导,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控制巨大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无锡市77484例新生儿出生体重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无锡市新生儿出生体重现状,并对妇幼保健工作提供一些科学依据。【方法】对无锡市2003~2005年住院分娩的活产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进行分析。【结果】①77 484例新生儿中,早产儿2.07%,低出生体重儿1.54%,巨大儿5.72%;②平均出生体重为(3 370.32±427.84)g,37~42周出生的新生儿出生体重随胎龄增长而增长;③婴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随胎龄增加而显著减少,足月低体重儿比例较早产儿明显少。【结论】无锡市新生儿出生体重超过了WHO的国际参照值;各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均高于我国15个城市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较低;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及低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吴卓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1723-1724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与运动联合干预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择早孕检查的孕妇30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作常规孕期保健同时进行营养与运动联合干预,对照组仅作常规孕期保健,调查两组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适中,剖宫产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巨大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接受营养和运动联合干预能够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巨大儿及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改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高校新生儿出生情况及分娩方式变化,为进一步提高孕产期保健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华南农业大学社区2002年9月-2008年9月出生的419例新生儿出生情况及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6年来巨大儿占4.30%,低出生体重儿占4.06%,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比例呈下降趋势,但早产儿的比例变化趋势不明显;自然分娩率42.96%,剖宫产率54.65%,自然分娩率逐年上升,剖宫产率逐年下降;产妇平均年龄30.08岁,高龄产妇占5.26%;2002年9月-2007年9月各年份的平均出生体重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7年9月-2008年9月较前5年体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年来新生儿出生情况及分娩方式呈现良好变化,反映妇幼保健工作已初见成效。应提倡积极利用社区优势,用多种方式进行孕产妇健康教育(营养及自然分娩等方面),以防止巨大儿的出生,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3232例婴儿出生体重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凤玲  许春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377-1377
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了解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 232例新生婴儿的出生体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 232例婴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236.33 g,男婴平均出生体重为3 297.22 g,女婴平均出生体重为3 160.69 g。新生儿中早产发生率为3.16%,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2.17%,巨大儿发生率为3.84%。结论:预防早产是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重要措施,巨大儿出生体重有必要逐年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本院1995年至2009年15年间剖宫产率上升情况,探讨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剖宫产率变化的关系及剖宫产率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15年间于本院住院分娩产妇947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剖宫产为3480例,剖宫产率为36.72%。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窒息率、病死率与剖宫产的关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①15年间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1995年至1999年的23.34%上升至2005年至2009年的43.5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8,P<0.01)。②15年间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维持于约3500g。③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在新生儿中的比例维持于约18%,但巨大儿剖宫产率由1995年至1999年间的25.55%增至2005年至2009年间的67.9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7,P<0.01)。④15年间,新生儿窒息率由3.84%降至0.3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P<0.01)。结论做好孕期营养指导,降低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有望降低剖宫产率。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在3500g的水平上,剖宫产率约为40%可获得较佳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1996~2007年12年间婴儿的平均出生体重,了解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巨大儿和正常体重儿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996年1月~2007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围产保健门诊进行围产保健系统管理登记在册、资料完整的4 379例婴儿的出生体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79例婴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370.37g。12年间婴儿平均出生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婴平均出生体重高于女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发生率3.91%;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2.19%;巨大儿发生率7.76%。婴儿平均出生体重与双胎及多胎婴儿的平均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原因是早产。预防早产、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是今后围产保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临床实际中选择剖宫产术分娩所参考的胎儿出生体重范围,为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提升围产期保健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东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信息系统》中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分娩的足月单胎活产新生儿及其产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布、巨大儿发生率以及与剖宫产率的关系。结果剖宫产率为30.6%(540641/1766153),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194±402)g,低出生体重<2500 g发生率为2.8%(49672/1766153),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 g)发生率为3.2%(55893/1766153),出生体重介于2500~3499 g之间的占73.9%(1304677/1766153),出生体重介于3500~3999g的占20.2%(355911/1766153)。以新生儿出生体重介于2500~3499 g为对照,低出生体重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出生体重≥3600 g时,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并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剖宫产率有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胎儿出生体重偏低或过高均影响分娩方式的选择,应加强孕期健康宣教及体质量增长的院内和院外连续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14.
薛改秀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3102-3103
目的:明确巨大儿与母儿不良结局的关系,从而尽可能降低巨大儿的发生。方法:将苏州市立医院2009年分娩的416例出生体重≥4 000 g的婴儿作为研究组,同期分娩的400例体重在2 500~3 999 g之间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剖宫产率、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2009年苏州市立医院分娩总数10 326例,巨大儿的发生率为4.03%,研究组平均出生体重(4 330±232)g,对照组平均出生体重(3 478±295)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剖宫产率为48.32%,而对照组剖宫产率为30.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肩难产发生率、剖宫产率、男婴出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大儿显著增加了母儿并发症,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根据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近十年的住院分娩记录,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十年变化趋势,了解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 方法 对2002年1月-2011年12月在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住院分娩的5 421例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孕周、孕母年龄、孕母族别等因素与低出生体重、巨大儿的关系。 结果 1)5 421例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399.95±475.94)g,男婴平均出生体重为(3 457.05±475.94)g,女婴平均出生体重为(3 335.43±467.72)g。2)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2.60%,与早产、孕母族别、新生儿性别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巨大儿发生率为10.20%,与孕周、孕母年龄、新生儿性别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近十年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平稳增加; 预防早产是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重要措施,巨大儿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新生儿的出生体重有必要逐年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宜昌市新生儿出生体重十年变化情况。【方法】对宜昌市城区1996年与2006年新生儿出生体重及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6年新生儿出生体重与1996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十年来,低出生体重儿检出率、足月产低出生体重儿检出率下降,巨大儿检出率上升,新生儿母亲分娩年龄增长8.07%,剖宫产率增长223.7%;2006年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母亲剖宫产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重视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的研究,加大孕期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孕产妇保健质量,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2011年1-12月出生活产新生儿中发生窒息的149例新生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4%;窒息的产科因素中羊水因素居首位,占21.5%,其次为早产、脐带因素、产程异常及胎方位异常等;足月儿、正常体重儿的窒息发生率均为1.1%,均明显低于早产儿、过期产儿、低体重儿及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与巨大儿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正常体重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孕妇孕晚期、产前、产时监护,提高保胎成功率,避免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的出生,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增重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李静然  冯宁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4):1901-1902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指数和体重过度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妊娠结局的关系,为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和高危妊娠提供依据。方法:以体重指数(BM I)为标准分组,分析孕妇体重增加、巨大儿发生率,以及体重指数与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孕期并发症的关系。结果:3组间新生儿出生体重有明显差异,巨大儿发生率分别是5.8%、6.9%和11.2%,有统计学差异(P<0.05)。孕期增重与新生儿体重成正相关(P<0.05)。肥胖组妊娠糖尿病明显增多,是正常体重组的4倍,肥胖组妊高征明显增加。3组分娩方式、剖宫产率和产钳使用率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肥胖组和孕期增重过多者巨大儿、妊娠糖尿病和妊高征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组和低体重组,孕前体重指数和体重过度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妊娠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该地区新生儿出生身长、体重变化趋势,探讨其与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利用启东市出生医学证明信息系统,获得70 723例新生儿出生身长、体重资料和数据,分析新生儿身长、体重变化及不同出生体重与分娩方式关系。结果:该地区新生儿出生身长平均值为(49.87 ± 1.44)cm、体重平均值为(3 450.38 ± 436.54)g;其中男婴出生身长平均值为(49.94 ± 1.43)cm、体重平均值为(3 499.47 ± 441.59)g;女婴出生身长平均值为(49.81 ± 1.43)cm、体重平均值为(3 398.56 ± 425.06)g,新生儿出生身长、体重呈逐年增加趋势,2015年最高。低出生体重儿总数745例(1.05%),巨大胎儿5 828例(8.24%)。低出生体重儿呈递减趋势、巨大儿发生率递增并趋于稳定于一水平。随出生体重增加,剖宫产率明显上升。结论:启东市新生儿出生体重呈逐年递增趋势,但于2015年后递减。应加强孕期营养指导和孕产期保健,控制巨大儿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描述舟山市2002-2015年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分析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舟山市电子医疗数据库,收集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相关信息,描述新生儿出生体重和不良出生结局发生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37 141例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重为(3 388±462) g,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2.34%,9.42%和3.61%;高危妊娠(OR=1.80,95%CI:1.42~2.28)是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出生季节为夏季、秋季、母亲年龄<25岁、孕前消瘦等是巨大儿的保护因素。母亲孕前超重和肥胖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母亲年龄<25岁是早产发生的保护因素。母亲年龄>30岁(OR=1.38,95%CI:1.19~1.60)、冬季出生(OR=1.24,95%CI:1.06~1.45)、母亲孕前超重和肥胖、高危妊娠(OR=1.95,95%CI:1.66~2.29)等是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 舟山市2002-2015年新生儿出生体重呈下降趋势,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新生儿性别、出生季节,母亲年龄、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危妊娠等因素影响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或早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