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阈下剂量氯胺酮与异丙酚复合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人工流产术患者40例,根据不同用药方式分成二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20ml异丙酚加50mg氯胺酮复合液,对照组采用单纯异丙酚溶液。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不但较对照组好,且循环系统稳定,异丙酚用量显著减少,但苏醒期头痛,眩晕的发生率较高,离院时间也较长为其主要不足。结论:阈下剂量氯胺酮与异丙酚可产生互补作用,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麻醉效果,并与单纯静脉全麻比较。方法:随机将LC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静脉全麻)与观察组(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每组30例。记录麻醉前、麻醉后(气管插管后或硬膜外平面固定后期气腹前)、气腹后5min及术毕时的SBP、DBP、HR、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例数及8h内的平均VAS评分、两组异丙酚的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苏醒质量、PONV、8h平均VAS评分及异丙酚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LC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循环和呼吸的干扰小,清醒质量高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3.
麻醉前用药对静脉麻醉下流产术后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麻醉前用药对静脉麻醉下流产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实施异丙酚静脉麻醉下人工流产者随机分为A组 (10 2例 )、B组 (97例 )和C组 (10 0例 )。A组术前口服甲羟孕酮、氨糖美锌和沙丁胺醇组成的安宫合剂 ;B组术前静脉注射可塞风 ;C组未做特殊处理。观察记录术后 0 .5、8.0、16 .0h患者下腹疼痛程度 ,记录手术前、中、后血压、心率变化。结果A组 0 .5h后的下腹疼痛不见缓解 ,而 8.0、16 .0h缓解 ;B组 0 .5、8.0、16 .0h后疼痛较A、C组显著减轻 (均P <0 .0 5 )。结论人工流产麻醉前静脉注射可塞风是控制术后下腹疼痛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切实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中生命体征监测以及术后严密观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在儿童短小手术中应用氯胺酮联合不同镇静麻醉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本院93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3组,A组予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进行麻醉,B组给予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进行麻醉,C组给予氯胺酮单纯麻醉,比较3组用药后的麻醉效果.结果 在麻醉给药前、手术开始10分钟、手术结束时分别比较各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平均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情况及术后清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A组和B组较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氯胺酮复合不同镇静麻醉药用于儿童短小手术时血压和心率更加平稳,术后副反应发生率降低,苏醒时间缩短,较氯胺酮单纯麻醉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地佐辛在无痛人流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要求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异丙酚)和地佐辛组(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在手术过程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R)、心率(HR)、呼吸(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记录清醒后5分钟、0.5小时和3小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同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中MAR、HR、RR的最低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清醒后0.5小时和3小时两个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丙酚用药总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术中静脉注射地佐辛能产生充分的镇痛,减少异丙酚的用量,并有良好的人工流产术术后镇痛作用,可安全用于人流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氯胺酮静脉麻醉(KVA)和氯胺酮-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KPVA)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心血管反应及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妊娠40~60d,ASAⅠ级,拟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120例,随机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A组采用KVA,B组采用KPA。结果 A组病人麻醉后5min MAP增高11%~25%,心率增加12%~30%,15min后逐渐恢复。B组麻醉后MAP、HR平稳,无明显变化。B组与A组相比,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P<0.01),清醒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术后进食时间亦显著缩短(P<0.01)。结论 KPVA在人工流产术的应用中明显优于KVA,可起到互补增效作用,并显著减轻心血管的副作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羟丁酸钠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情况,并将结果进行比较。方法:56例(ASAⅠ~Ⅱ级)择期腭裂患者,按术中用药情况随机分为异丙酚组(A组)和羟丁酸钠组(B组),监测手术前插管时及术毕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术中拔管时间及术后清醒时间,术后呕吐情况和清醒后再入睡情况。结果:异丙酚组在拔管时间(P<0.05),清醒时间(P<0.01),呕吐例数和再入睡例数(P<0.01),均较羟丁酸钠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异丙酚用于小儿麻醉较羟丁酸钠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不同镇痛药物应用于人工流产术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60例;B组:芬太尼复合异丙酚60例;C组:单独使用异丙酚60例。结果 3种方法麻醉效果评定显示:A组:镇痛镇静效果好、苏醒时间,优于B组;B组镇痛镇静效果、苏醒时间优于C组。C组用异丙酚药量大,苏醒时间延长。结论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应用异丙酚同时联合应用适量瑞芬太尼可以加强镇痛效果、减轻镇静深度和伤害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复合丙泊酚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方法 90例ASA Ⅰ级早孕妇女,随机均分为三组,帕瑞昔布钠+丙泊酚组(A组),舒芬太尼+丙泊酚(B组)、单纯丙泊酚组(C组).记录三组术中生命体征及体动发生情况、丙泊酚用量、唤醒时间、清醒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患者清醒后5、10、20 min及离院时的VAS评分.应用改良的简易疼痛量表(mBPI)评分评估患者术后24 h内的疼痛缓解情况和患者精神、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 A、B组患者术中体动明显少于C组(P<0.01);丙泊酚总用量明显低于C组(P<0.01);A、B组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A组mBPI评分明显低于B、C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复合丙泊酚应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可明显减少丙泊酚的用量;镇痛效果显著,且维持时间更长,无明显不良反应,但需术前给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腰方肌阻滞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股沟疝手术患者麻醉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差异性。 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男性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腰方肌阻滞组20例和B组传统局部浸润麻醉组20例,分别进行相应方式麻醉,A组麻醉由麻醉师在超声引导下完成,B组麻醉由手术医师完成,待麻醉发挥效应后开始进行手术,术中记录麻醉操作所用时间,麻醉完成至手术开始平均等待时间,单纯手术时间,总手术时间(包括入麻醉操作时间、麻醉后等待时间以及单纯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开始作切口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束时VAS评分,术中最大疼痛评分,术后6 h疼痛评分。 结果A组患者麻醉操作平均时间为7.1 min,麻醉完成至手术开始平均等待时间23.8 min;总手术时间平均为62.8 min。手术开始作切口时VAS评分平均为2.3分,结束时VAS评分平均为0.8分;术中最大疼痛值平均为2.8分,术后6 h疼痛评分平均为1.5分。B组患者麻醉操作平均时间1.8 min,麻醉完成后至开始手术等待时间平均0.4 min;总手术时间平均为37.9 min;手术开始作切口时VAS评分平均约0.2分,结束时VAS评分平均约0.1分。术中最大疼痛评分平均约1.3分,术后6 h疼痛评分平均为4.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单纯手术时间平均为32.8 min,B组患者单纯手术时间平均为35.8 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传统局部浸润麻醉等待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术中需要随时追加麻醉药物,且与手术医师的麻醉技巧和手术操作熟练程度有关。腰方肌阻滞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局部浸润麻醉,但术中镇痛效果稍差于局部浸润麻醉,且麻醉医师需要一定学习曲线,所以具体选择何种麻醉方式应根据各自所在医疗单位的技术水平和手术医师的熟练程度来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重睑成形手术中的静脉镇痛、镇静效果及清醒时间、手术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重睑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B组: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分别以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或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缓慢静脉推注,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入室麻醉前(t0)、静脉麻醉后即刻(t1)、局部浸润麻醉后即刻(t2)、局部浸润麻醉后5min(t3)、局部浸润麻醉后10min(t4)、局部浸润麻醉后20min(t5)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情况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静脉麻醉镇痛与镇静效果、清醒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与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静脉麻醉后(t1)与麻醉前(t0)相比HR、SBP、DBP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静脉麻醉后(t1)HR、SBP、DBP较麻醉前(t0)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节点B组HR、SBP、DBP均明显高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静脉麻醉镇痛、镇静效果均很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清醒时间分别为(6.5±2.2)min、(25.1±4.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0.1±9.7)min、(83.4±1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并发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与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用于重睑成形术对患者的心血管刺激小,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并发症少;患者清醒时间、手术时间均较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时间短。总之,瑞芬太尼与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用于重睑成形术效果优于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联合异丙酚用于妇科门诊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50例ASAⅠ~Ⅱ级行妇科门诊短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单纯异丙酚(A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B组),异丙酚复合帕瑞昔布钠(C组)。结果 3组患者术中MAR、HR、RR的最低值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毕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异丙酚总用量明显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0.5小时、2小时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1);B组的术后头晕、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多于A、B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妇科门诊手术中静脉注射不能即时产生充分的镇痛,但有良好的术后镇痛作用,联合异丙酚用于妇科门诊手术中的麻醉安全有效,避免了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在肠镜检查中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将120例行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单纯给予丙泊酚静脉注射,B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后静脉注射丙泊酚,C组先静脉注射布托啡诺后静脉注射丙泊酚,对MAP、HR、SpO2变化,术后清醒时间,丙泊酚的用药总量及术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C组明显优于A、B两组。结果表明,小剂量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肠镜检查,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率较低,在临床上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全身麻醉,B组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记录患者丙泊酚用量、唤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10min Ramsay镇静评分、拔管后30min VAS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记录术后24h患者满意度。结果 B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B组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拔管后30min,B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术后24h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超声引导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可明显减少术中全麻药用量,有利于术后快速苏醒,并且可以减轻早期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时的合适剂量。方法:将施行人工流产术的健康早孕产妇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A-D组,观察各组丙泊酚使用总量,麻醉效果、宫颈松弛程度、唤醒时间及苏醒后15mi n宫缩痛的VAS评分。结果:四组患者术中A组丙泊酚总量、麻醉效果、宫颈松弛程度、唤醒时间、苏醒后15mi n宫缩痛的VAS评分与其它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间比较苏醒后15 mi n宫缩痛的VA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其余观察指标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D组比较丙泊酚总量、唤醒时间、宫颈松弛程度有统计学意义;麻醉效果、苏醒后15mi n宫缩痛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C、D两组之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0.75~1.0mg/kg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时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七氟烷对老年人围术期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接受择期腹部手术的30例老年患者分为3组,每组10例。A组采取异丙酚麻醉,B组采取异丙酚联合七氟烷麻醉,C组采取异丙酚联合七氟烷麻醉。比较3组认知功能、苏醒时间、拔管时间、OAA/S拔管10 min评分、麻醉诱导前与术毕BIS值。结果术毕3组BIS值均较麻醉诱导前降低(P0.05),且B组降低幅度大于A、C2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 2组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OAA/S拔管10 mi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2组拔管后0.5、1、2 h MMSE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七氟烷作为麻醉维持药物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根据BIS值调整麻醉药物剂量可有效控制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椎旁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开胸单肺通气手术麻醉及镇痛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75例行开胸单肺通气手术的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分为A组(38例)及B组(37例),A组给予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穿刺并发症、术后一周的胸部并发症、术后一周的肺部并发症。结果:A组术后一周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麻醉起效时间、平均麻醉阻滞节段数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的丙泊酚及芬太尼用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12、24、48 h静息状态下及术后6 h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2、24、48 h咳嗽状态下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T0-T5点,两组PaO_2及PvO_2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T6点时,A组的PaO_2及PvO_2明显高于B组,T7点时,A组的PaO_2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胸椎旁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相同,术后运动性镇痛效果及术后氧合优于硬膜外阻滞,且术后胸部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8.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方法 60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F组(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后采用丙泊酚麻醉)和P组(采用丙泊酚麻醉).观察两组术中体动反应的发生情况、丙泊酚总用量、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患者清醒后5、10、20 min及离院时的VAS评分.结果 F组术中体动反应显著轻于P组,HR<60次/分发生率高于P组.F组术毕清醒后5、10、20 min及离院时VAS评分低于P组.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麻醉效果确切、术后疼痛更轻,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异丙酚单独或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隆鼻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就医者40例,随机分配为A组(异丙酚)和B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每组各20例。A组静注异丙酚1.5~2mg.kg-1使其入睡后手术开始,术中异丙酚以4~6mg.kg-1.h-1微泵维持。B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随后麻醉过程同A组。记录术中体动反应次数、异丙酚用量,记录麻醉前、麻醉后2mi n、5mi n、10mi n、手术结束时的MAP、HR、RR和SPO2,记录麻醉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B组术中体动反应次数和异丙酚用量都明显少于A组(P<0.01),B组麻醉后2mi n时MAP、HR、RR和SPO2明显下降(P<0.05或P<0.01),但在麻醉后5mi n时都恢复正常。结论:在无痛隆鼻术麻醉中复合芬太尼未明显增加麻醉不良反应,但增强了镇痛效果,能明显减少体动反应,减少异丙酚使用量,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在无痛人流术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ASA Ⅰ-Ⅱ级要求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异丙酚)和帕瑞昔布钠组(帕瑞昔布钠复合异丙酚)。在手术过程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R)、心率(HR)、呼吸(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aO2),分别记录清醒后5分钟、0.5小时和6小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同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中MAR、HR、RR的最低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清醒后0.5小时和6小时两个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丙泊酚用药总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术中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不能即时产生充分的镇痛,但有良好的人工流产术术后镇痛作用,可安全用于人流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