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评价柳州卡介苗接种效果,本文就1991年1月对五所中小学进行卡介苗接种后结核菌素试验结果调查,报告如下。一、调查对象:共523人,其中三所小学(7岁组)281人,二所中学(13岁组)237人。1990年10月经同批号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接种卡介苗,满12周后复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受试率89.25%(523/586),复验率99.04%(518/523)。二、试验方法及反应标准:在左前臂掌侧中下段1/3处,常规消毒,皮内注射0.1ml(5μl)结核菌素(批号903—7,长春生物制品所)。注射后局部呈现6~8mm圆形皮丘,72h查验反应。阴性:局部无硬结或硬结平均直径<5mm。阳性:硬结平均直径≥5mm。强阳性:硬结平均直径≥20mm或不足20mm但有水  相似文献   

2.
卡介苗接种后异常淋巴结反应25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疫苗 ,主要用于预防结核病。接种卡介苗后在受种者体内产生对结核病的免疫力。接种后一般无全身性反应 ,接种的局部在 2~ 3周可出现红肿硬结 ,以后逐渐形成小脓疱 ,可以自行破溃、自愈。大约 2~ 3个月愈后局部留下一永久性的圆形小瘢痕称卡痕。这种反应为接种后的正常反应。但有些患儿在接种后 3~ 6个月出现同侧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称为卡介苗接种后异常淋巴结反应。随着接种卡介苗疫苗普及率的提高 ,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多。本文收集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卡介苗接种后淋巴结反应 2 5例 ,现将其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3.
如何正确处理卡介苗接种后的异常反应 ,是卡介苗接种后经常遇到的问题。现分析我所近 3年来婴幼儿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情况。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  1998~ 2 0 0 0年来本所就诊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 4 7例。男 2 9例 ,女 18例 ,年龄 1~ 17个月 ,平均 5个月。来自农村 2 8例 ,城区 19例。二、异常反应情况 局部溃疡 5例 ,淋巴结肿大 32例(2 1例为腋中 ,11例为腋前淋巴结 )。脓疡 5例 ,破溃 5例。三、处理与结果 根据不同的异常反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其中接种局部溃疡 5例 ,仅涂抹龙胆紫治愈 ;淋巴结肿大的 32例用热敷、口服异烟肼…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介苗是减毒牛型结核杆菌经人工培养提纯而成的减毒活疫苗。临床上常用的是冻干卡介苗 (活菌苗 ) ,用于预防接种。接种方法有 2种 :皮肤划痕和皮内注射。现临床上常用的是皮内注射方法 ,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 ,注射后应做到 :皮内注射 0 .1ml后局部皮肤出现直径约为 6~ 8mm的苍白色圆形隆起 ,毛孔清晰。但如果我们按照为成人皮肤内注射的方法为新生儿接种很难达到要求 ,如果注射过深就会发生新生儿皮下硬结 ,溃疡等 ,如果注射过浅就可能未注射成功。我科自 1998年 7月~ 2 0 0 0年 2月应用改进的方法接种 2 2 0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  相似文献   

5.
我国免疫程序规定,儿童必须在1周岁以内完成1次卡介苗免疫,越早越好。一般是在新生儿出生24h后给予接种。卡介苗接种后一般无全身反应,局部反应也较轻微,接种后2~3周在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硬结,中间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脓疱破溃结痂,痂脱落后留下小疤痕。这是正常反应,一般持续8~12周。但是如果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正确掌握疫苗剂量、接种部位等,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研究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以下简称为:百白破疫苗)引起接种的局部红肿硬结的原因,现将邹城市2004年16例病例处理及随访调查分析的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邹城市2004年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和1.5~2周岁加强免疫共接种52534人次,观察引起局部红肿硬结16例。16人接种之前均进行了严格的查体,结果是均不发热、无接种禁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1 998- 0 7/ 2 0 0 2 - 0 7我院共收治卡介苗误种 1 5(男 1 0 ,女 5)例 ,年龄 7日龄~ 1 2岁 ,1岁以内儿童居多 .误种左上臂皮下、右上臂皮下、左臀部和右臀部肌肉注射 .应接种乙肝疫苗而肌注卡介苗 1 m L(1 0倍量 ) ;应接种风疹疫苗而肌注卡介苗 0 .5 m L,应接种白百破疫苗而肌注卡介苗 0 .5 m L ,早产儿未按规定执行而皮下注射卡介苗 0 .5 m L以及内容和剂量不祥等 ,另 2例复种形成局部脓肿 .患儿大多神志清 ,精神差 ,饮食欠佳 ,时而哭闹 .少数低热 ,全身盗汗 ,淋巴肿大甚至形成脓肿后破溃流 .局部症状 :多数在注射后 4~…  相似文献   

8.
我院某卫生所于1980年9月25日进行卡介苗普种工作时,将皮上划痕用卡介苗误作皮内注射,3周后被接种的13名儿童均发生寒性脓肿。继于10月20日给患儿用0.5%普鲁卡因加链霉素作局封,却又把药液注入脓腔,不但没有起到局封作用,反而给脓腔增加一条窦道。伤口持续近6个月方结痂愈合。接种局部在3周左右先后出现红肿硬结,继而形成白色脓疱,脓疱破溃流脓后呈潜行溃疡,最后发展为瘘管(这与局封注入脓腔有关,原接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儿反应性淋巴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小儿接种卡介苗(BCG)后发生接种侧腋下淋巴结炎进行临床分析,观察转归。结果:36例局部热敷肿大淋巴结消退,4例化脓手术切除病变淋巴结,全部治愈。结论:小儿接种卡介苗后发生反应性淋巴结炎,多数经热敷自行吸收,少数液化破溃手术切除,无需服用抗结核药物。  相似文献   

10.
接种卡介苗(BCG)预防结核病,为我国结核病控制规划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我国计划免疫程序规定:新生儿初种,7、12岁各复种1次。BCG接种成功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接种局部有卡痕,二是结素(OT)试验呈阳性。接种后12~16周观察局部有卡痕;正常卡痕凹陷于皮肤,大小约4~5cm左右,一般边缘清晰。OT试验,就是接种BCG后8~12周做OT试验,试验后以72小时观察结果为宜;用手指轻轻抚摸注射局部,查有无硬结,如有硬结,硬给平均直径(横径 纵径/2)≥5mm为阳性反应,<5mm为阴性反应。也就是说硬给平均直径≥5mm说明人工免疫已形成…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接种百白破疫苗局部硬结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倩 《右江医学》2006,34(3):271-272
目的探讨婴幼儿接种百白破疫苗发生局部硬结的相关因素并寻求对策。方法将2005年1~8月份来新洲社康中心接种百白破疫苗的1136名健康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由未受过专业接种培训的护士进行接种,B组由受过专业接种培训的护士接种;最后根据有无局部硬结的发生对其发生可能相关的7个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局部硬结的发生与接种者的技术水平及患者的年龄、体重、接种时气温、家长是否配合及接种的针次有关,各因素的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接种技术、体重、年龄、家长配合、气温、针次,尤其是接种技术影响最大。A组局部硬结的发生率为10.39%,B组为4.23%,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影响婴幼儿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发生局部硬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接种者的技术水平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提高认识和改进接种技术,将可使局部硬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卡介苗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喘的效果。方法 31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予发病后再次接种卡介苗,予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进行PPD皮试,并随访2年,观察喘息发作情况,25例未接受卡介苗的毛支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卡介苗接种后PPD平均硬结直径大于干预前及对照组恢复期,2年内喘息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卡介苗可促进毛支患儿PPD皮试阳转,可降低毛支患儿发展的哮喘的机率。  相似文献   

13.
汪月驳 《海南医学》2001,12(6):73-74
海口市结防所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以来 ,卡介苗持续保持高接种水平 ,为了了解卡介苗初免成功率及卡痕与 PPD反应的关系 ,我们在海口地区进行每年一次卡介苗接种转阳率及介痕与 PPD反应相关情况观察 ,结果报告如下 :1.方法1.1制品与考核方法冻干卡介苗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上臂三角肌中部外侧皮内注射 0 .1ml(卡介苗一支加 1ml 注射用水稀释 ) ,满三个月观察局部反应。PPD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于卡介苗接种满三个月 ,在前臂掌侧下1/ 3交界处皮内注射 0 .1ml,48- 72小时观察反应 ,以硬结为准计算均径。1.2结果判断1PPD试验局部…  相似文献   

14.
1987年我县××乡发生了一起重大卡介苗超剂量误种事故,153名儿童误将冻干皮上划痕用卡介苗注入皮下,其中大兴村121名,建军村32名。事故发生20多天,接种局部进入硬结期后,儿童家长因久治无效而上告。经过6个月的治疗,153名儿童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科于1981年6月下旬对石嘴山矿务局第一煤矿小学及土木建筑安装工程处小学(均为7~15岁少年儿童)进行了卡介苗接种(两校既往未接种过卡介苗);并于10月上旬对矿小进行了12周阳转率观察。兹报道如下。方法一、对两校学生全部作结核菌素试验。采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出品的1:2000旧结核菌素(批号81005),以1 ml 兰心针管注射0.1ml 于左前臂中部皮内,于48~96小时观察反应,硬结反应直径:  相似文献   

16.
陈海红 《河北医学》2012,18(10):1499-1500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局部红肿硬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例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局部红肿硬结分别给予热敷(对照组100例)和中西结合药物外敷(治疗组100例)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5-20d,对照组局部红肿硬结消失时间5±2d,发展成无菌性脓肿20例,发生率20%.治疗组局部红肿硬结消失时间3±1d,发展成无菌性脓肿3例,发生率3%.结论:中西结合治疗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局部红肿硬结的疗效确切,局部反应消失时间短,无菌性脓肿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自1982年始至今,我们为了验证疫苗效价,加强卡介苗接种的免疫效果,用随机抽样原则,对86年元月初次皮内接种卡介苗的一岁组儿童进厅接种后十二周阴转率调查,并进行有无卡痕的观察登记。用1ml兰芯注射器、4(1/2)号针头,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86—2号纯结核菌素(PPD—C).失效87年2月。将PPD—C液0.1ml缓注于左前臂掌侧中部1/3之处的皮内,局部见6×7mm小皮包,结素接种后72小时观察局部反应:阳性是硬结纵横平均直径>5mm,阴性1—4mm无硬结者,强阳性15mm以上者。本此共调查266名,有卡痕(包活5mm以下者)259人,卡痕率97.37%。县站和乡村有痕(不包括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儿接种卡介苗后局部淋巴结核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卡介苗后淋巴结核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左侧腋窝或(并)左侧锁骨上淋巴结核患儿141例在左侧上臂外侧见到卡疤,右侧腋窝或右侧锁骨上.淋巴结核9例患儿在右侧上臂见到卡疤;150例均行手术治疗,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 婴幼儿在接种卡介苗部位同侧腋窝或锁骨上出现实性包块或寒性脓疡要首先考虑淋巴结核,手术完整切除局部淋巴结核是治疗卡介苗后淋巴结核的最佳疗法.  相似文献   

19.
百白破混合制剂所致无菌性脓肿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白破混合制剂(DPT)属计划免疫常规免疫疫苗,婴幼儿接种后,可出现一些免疫接种副反应,如局部硬结,甚至形成无菌性脓肿。新泰市2001~2002年共发生DPT无菌性脓肿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出现硬结反应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的3个月龄以上足月健康婴幼儿进行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后的观察和指导。结果接种疫苗儿童中无1例发生无菌性脓肿。有10例儿童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后出现硬结反应,经局部热敷后硬结消失,注射部位恢复正常。结论接种百白破疫苗前严格掌握禁忌证,使用时将疫苗液充分摇匀,接种后告诉家长出现硬结反应的处理对策,可减少接种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