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2例临床分析广西区人民医院妇产科陈若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产科疾病诱发的、以凝血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其发病急骤、病势凶险、处理棘手、对母婴危害极大,一直作为围产医学一重大课题为临床所关注。为总结经... 相似文献
2.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惠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9,9(9):43-44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疾病发展中的严重临床综合征,该病情进展迅速,临床凶险,治疗棘手,孕母病死率已跃居孕产妇死亡之首。如何做到早期诊断,把握时机、正确治疗、去除病因是成功的关键,本文对1987~1998年我科12例DIC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我院1987年1月~1998年12月期间,产科分娩15421例,发生DIC12例,发生率为0.08%。本组年龄最小22岁,最大29岁,平均24岁。初产妇11例,占0.07%,经产妇1例,占0.006%。孕周分布:30~40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产科急性DI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15例产科急性DI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14例,治愈率为93.3%,死亡1例.结论 早期正确诊断、去除病因、选择合理使用肝素阻断促凝物质继续进入母血循环、积极对症处理、尽快结束分娩,是抢救产科急性DIC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疾病引发的血管内凝血的病理过程,诱发因素很多,以产科并发症引起尤为常见。产科DIC常发病急骤,母婴死亡率相当高。本研究对我科10年间收治的26例产科DIC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病急骤,来势凶险,抢救不及时将危及孕产妇的生命。我们根据产科DIC的病理特点,在救治过程中重视了肝素及纤维蛋白原的应用,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就我院20例DIC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孙友红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18(6):715-716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以凝血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性难以控制的大量阴道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低血压和休克,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急骤,病势凶险,严重威胁产妇生命。近年来我院共收治DIC 10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32例产科DIC病例资料.结果 6例经积极处理后仍有阴道出血者,行次全子宫切除;2例行次全子宫切除后病情未控制再次手术切除残余子宫颈.32例均抢救成功.结论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生时应采取去除病因、尽早终止妊娠、抗休克和输新鲜血液等措施,必要时行子宫切除. 相似文献
8.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 IC)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着广大孕产妇的生命。我院产科1999年1月至2006年10月诊治D IC 24例,现对产科D IC的发病特点和治疗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9年1月至2006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7 901例,发生D IC 24例,发生率为0.30%,其中外院转 相似文献
9.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由多种疾病引发的血管内凝血的病理过程.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现对我院1995-01~2004-12收治的15例产科DIC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析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其救治。方法 本文对10例产科领域发生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诱发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转归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0例DIC中8例均经输注鲜血治疗,5例积极治疗原发病,1例及时终止妊娠,2例经肝素抗凝治疗。9例痊愈,1例由于脾蒂破裂大出血导致不可逆性休克并发DIC病情恶化死亡。结论 在DIC的抢救治疗中,早期诊断,尽快除去诱发DIC的原因,以阻断促凝物质继续进入母血循环,同时输注大量鲜血,增加组织器官循环灌注量,加上合理抗凝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对2005年10月~2010年10月5年间收治的30例产科DI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DIC高危因素为胎盘早剥、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去除病因、止血、合理使用肝素及补充凝血因子、高度警惕全身各脏器缺血性损害是抢救产科DIC患者的重要方法。结论:早期明确DIC的诊断,大量输注凝血因子、血小板及新鲜血浆,及时使用肝素,果断终止妊娠或切除子宫是抢救产科DIC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在产科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的机会多于其他临床科室 ,且病情进展迅速、凶险 ,治疗棘手 ,母婴病死率已跃居孕产妇死亡之首[1] 。本文总结 1995~2 0 0 1年 ,我院 3例产科DIC ,探讨产科出血与DIC的关系 ,以及DIC的早期诊断、临床表现及处理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例 ,年龄 2 1~ 2 8岁 ,平均 2 3岁。第 1胎第 1产 1例 ,第 2胎第 2产 2例 ,最小孕周 32 +1周 ,最大孕周 4 0 +5周。 3例产妇均抢救无效死亡。 3例中 ,1例重度胎盘早剥 ,子宫胎盘卒中 ,术中子宫出血 ;1例子宫下段粘肌层不完全裂伤性出血。… 相似文献
13.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许多致病因素导致的病理生理过程,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抢救不及时将危及孕产妇的生命。我们根据产科DIC的病理特点,在救治过程中重视了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应用,并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就我院15例DIC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科DIC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及时抢救的方法。方法:回顾我院4例产科DIC患者的诱发原因、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及早作出诊断,去除病因,高压给氧,抗过敏、抗休克,小剂量应用肝素25-50mg,在此基础上输新鲜血,补充凝血因子及抗纤溶药物治疗。尽快结束分娩,对经治疗仍不能控制的阴道出血,尽快行子宫切除术。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结果:4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新生儿成活3例。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及早去除病因,尽快结束分娩,必要时切除子宫。慎用肝素,及时、足量地输入新鲜血,以补充血容量和多种凝血因子。DIC患者在去除病因后只要能及时、足量地输入新鲜血,都有可能治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救活方法。方法对本院1999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16例产科DI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孕妇抢救成功,成功率为93.75%。1例由院外转入时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DIC应早诊断、早治疗。根据产科DIC的病理特点,在救治DIC过程中,我们重视了冷沉淀物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在某些致病因素下,引起广泛的微血管内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的沉积,继之形成弥漫性微血栓,而导致循环和内脏器官功能衰竭、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消耗,继发纤维蛋白溶解,其表现为栓塞、出血、休克、溶血、组织坏死、器官功能衰竭等综合征.本文就本院12年来所有孕产妇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发现高危病例及早预防、识别及阻断疾病进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在苍山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36例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抢救成功,死亡4例,其中重度妊高征伴胎盘早剥2例。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消除病因,合理使用肝素,进行血液替代治疗是保障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不是一个独立疾病 ,而是许多疾病发展中一个严重的病理过程。它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 ,微循环内广泛的微血栓形成 ,即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红细胞凝聚 ,引起循环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各脏器功能障碍等表现。产科DIC在临床并非罕见 ,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生命安全。本文对我院 1992年 1月~ 2 0 0 1年 9月间收治各种原因引起并发DIC 10例进行分析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年龄为 2 1~ 3 4岁 ,平均 2 5 .4岁。初产妇 2例 ,经产妇 8例。中期引产 6例 ,足月顺产 1例 ,剖宫产 3例。产前发生DIC 2例… 相似文献
20.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 8例DIC患者 ,以期减少DIC的发生 ,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 :研究DIC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结果 :8例DIC患者中治愈 5例 ,占 6 2 .5 % ,死亡 3例 ,占 37.5 %。诱发因素 :羊水栓塞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出血性休克 ,胎盘因素。在积极治疗去除诱发因素的基础上早期合理应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 ,抗休克 ,补充凝血因子 ,对难以抢救的大出血及时切除子宫。结论 :早期诊断 ,去除病因 ,及时治疗 ,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