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3;CD62P和TSD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 ,对113例冠心病患者及37例健康人血小板膜糖蛋白(MGP)CD63 ,CD62P和凝血酶敏感蛋白(TSD)进行了检测。结果患者组CD63,CD62P和TDS3种M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3±4.0) % ,(5.8±3.3)%和(4.7±3.7)% ,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分别为 :(1.0±0.6) % ,(1.4±0.5)%和(1.6±0.6)%(P<0.01)。结论用FCM检测活化血小板 ,结果准确 ,特异性和灵敏度高 ,可反映单个或亚群血小板质膜上活化抗原的变化 ,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血浆中溶血磷酯酸(LPA)水平的变化。方法将脑梗死15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4例、急性心肌梗死5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50例按临床诊断分为4组观察,测定治疗前及抗血小板活化、抗凝治疗后一周时血浆LPA值,并设立非急性血管缺血性疾病及健康体检者30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中LPA。结果观察组4组患者血浆L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49±0.5)μmol/L,分别为(3.93±0.26)μmol/L、(4.09±0.52)μmol/L、(4.56±0.65)μmol/L、(3.62±0.16)μmol/L(P<0.01),经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后4组患者血浆LPA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对比(P<0.01)。结论作为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早期释放的分子标记物LPA,在急性心脑缺血等血栓相关性疾病早期的病情预测及指导合理应用抗血小板活化、抗凝治疗药物筛选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正>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口服阿司匹林组和口服麝香保心丸加阿司匹林组(n均=45)。测定患者服药前及服药1个月后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变化。结果:用药前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率为(47.54±12.56)%,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为(40.86±11.74)nmol/L,麝香保心丸加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率为(48.98±12.71)%,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为(41.33±12.09)nmol/L,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用药后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率为(35.47±9.08)%,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ITP患儿外周血T细胞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变化及其与T细胞活化和血小板减少程度之间的关系,无菌采集35例ITP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采用T细胞分离富集柱法分离纯化T细胞,分别用非同位素标记法检测T细胞PKC的活性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活化标志FasL蛋白的表达,血细胞计数仪计数血小板的减少程度。结果ITP患儿T细胞PKC的总活性与正常儿童相比明显增强[(0.97±0.21)nmol/ml·min和(0.55±0.13)nmol/ml·min,x±s,P<0.05],T细胞活化标志FasL蛋白表达与正常儿童比较显著升高(CD4+TFasL:32.7%±3.4%和14.7%±4.2%;CD8+TFasL:17.3%±9.7%和11.6%±8.5%,x±s,P<0.05),并且T细胞PKC的活性变化与CD4+TFasL、CD8+TFasL的表达均为显著正相关(r1=0.68,r2=0.53,P<0.05),与血小板计数成显著负相关(r=-0.75,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ITP患儿PKC活性增强可能引起T细胞的活化,活性T细胞增多可导致患儿血小板大量损伤,提示PKC信号转导在ITP的免疫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银蒺胶囊对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银杏叶和白蒺藜提取物的复合制剂银蒺胶囊(JL-GE)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43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JL-GE治疗组和阿斯匹林对照组,分别服用JL-GE45mg,3次/日和阿斯匹林75mg,1次/日,治疗时间1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性和血小板聚集率指标。结果治疗1月后,治疗组患者血小板一分钟聚集率AGG(1)由(57.44±5.78)%降至(48.45±4.54)%(P<0.01),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GG(M)由(77.66±8.05)%降至(65.56±5.69)%(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AGG(1)和AGG(M)的降低幅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由(11.69±2.02)mPa·s降至(9.40±1.04)mPa·s(P<0.01),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降低,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L-GE可以降低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微粒及其临床应用的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仪(FCM),以3μm 和0.8μm 的标准微球作内参对照建立了血小板微粒(PMPs)的定量检测方法,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0 例健康人静止血小板释放的PMPs 为1.2×10~5± 5.7×10~4 /mL,活化血小板释放的PMPs 为1.6×10~ 6±9.1×10~5 /mL,18 例冠心病CAD 12 例急性脑梗塞(ACI)和23 例慢性肾功衰竭(CRF)患者血浆中PMPs 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分别为6.1×10~5±2.5×10~5 /mL、6.8×10~5± 3.4×10~5 /mL 和5.9×10~5± 3.1×10~5 /mL, 而25 例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伴严重血小板减少者的PMPs 增高不明显,为1.3×10~5±6.1 ×10~4/mL。提示:PMPs 是监测血小板活化、预测和诊断血栓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采用FCM 内参定位法可以准确而快速地定量分析PMPs,有利于实验结果的室间比较和检测方法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7.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GMP - 140含量变化及其相关因素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本文选取糖尿病无肾脏病组 (DM组 ) 144例 (平均病程 2 5 .5± 18.6个月 ) ,糖尿病有肾脏病变组 (DN组 ) 80例 (平均病程5 8.7± 31.6个月 ) ,以及 5 0名对照组。用放免法分别测定其血小板GMP - 140和血α1-MG、β2 -MG ;层析柱法测HBA1C ;生化法测FBG、PBG、Ch、TG、HDL、FG ;放免法测 2 4h尿ALB、IgG、α1-MG和 β2 -MG。经计算机软件处理测定结果 ,进行t检验 ,并对结果进行直线相关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DN组血小板GMP - 140、FG、DBP、TG、HBA1C和PBG水平 ,明显高于DM组和对照组 (P <0 .0 5 - 0 .0 0 1) ;DN组的HDL、SBP和FBG与DM组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高于对照组 (P <0 .0 1- 0 .0 0 1)。对 80例DN患者的血小板GMP - 140与TG、DBP和HBA1C等 ,作多因素回归分析 (P <0 .0 1)。本文提示 :(1)血小板GMP - 140含量明显增高 ,能够准确反映血小板活化、活化程度及血栓形成倾向 ,以及血小板大量活化 ,参与了肾脏微血管病变。 (2 )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 ,血TG、Ch和HBA1C是引起血小板活性增强的独立因素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使血小板活性增强。 (3)血压升高可加速DN的形成和发展 ,对血小板GMP - 140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兔后腔静脉血栓形成后对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兔55只,随机分血栓形成组(T组)、假手术组(S组)、正常对照组(N组),分别于术后1、3、7、14、28天采静脉血行流式细胞术,测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水平。结果:CD62p在T组1、37、、14、28天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34)%、(1.27±0.50)%(、2.57±0.45)%、(1.13±0.6)%、(0.29±0.11)%,CD63的阳性表达率则为(1.59±0.52%)、(3.53±1.28)%(、2.37±0.45)%(、2.79±1.81)%(、2.21±0.56)%,与S组、N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CD62p和CD63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362,P<0.01)。结论:CD62p、CD63是检测血小板活化的敏感、特异的指标,其表达在血栓形成7天内呈显著增高,在7天以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正>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浆血栓素B2(TXB2)、内皮素(ET-1)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糖尿病足患者(DF组)58例,其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41~85岁,平均(61.2±7.3)岁,病程5~26年,平均(15.1±3.9)年。DF诊断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足学术会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替吉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8),对照组单用替吉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DC-CIK细胞治疗.采集观察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进行DC细胞培养和CIK细胞培养.于治疗前与治疗7d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4+/CD8+、CD44+NK细胞的表达情况, 以及检测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并观察两组患者的非小细胞肺癌症状.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外周血中CD4+/CD8+、CD4圾NK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65±1.03)、(34.56±8.90)和(18.68±7.9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2±0.70)、(29.07±7.15)和(15.28±8.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D8+细胞百分比(25.56±8.90)与对照组(26.64±6.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呕吐、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的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52.6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2.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IK细胞联合替吉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与常见的非典型肺炎(非典)中的差异及意义.方法定期观察北京地坛医院自2003年3~6月以临床诊断为SARS收治的住院患者100例,从初发病开始共观察3周以上,分为SARS组和常见的非典型肺炎组(非典组),系统观察两组的CD3+、CD4+、CD8+计数.结果SARS组病例65例,男性26例,女性39例,均为普通型,50例使用甲基泼尼松龙(激素)治疗;非典组病例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20例使用激素治疗;两组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SARS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特点,病程前15 d内CD3+计数均值可降低至(694±568)个/μl,CD4+计数均值可降低至(441±356)个/μl,CD8'计数均值可降低至(309±462)个/μl,在病程第15天以后逐渐回升至正常;常见的非典组患者整个病程中CD3+、CD4+、CD8+计数基本在正常范围;用激素对非典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影响不太大,用激素的SARS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变化规律在病程15 d前与未用激素的同组患者也基本一致,但其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时间推迟6 d左右.结论SARS患者发病早期CD3+、CD4+、CD8+计数同步降低的特点可作为与常见的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即使应用激素也不影响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作为SARS与常见的非典型肺炎早期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背景:Palindrome H肝素涂层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简称Palindrome H肝素涂层导管)有望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和减少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目前缺乏该导管对凝血系统影响的研究。目的:评估Palindrome H肝素涂层导管的对血液透析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需维持性血液透析,而无法建立内瘘的患者,分为Palindrome H肝素涂层导管组和非肝素涂层Palindrome导管组2组,分别置管。所有患者每3个月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等指标,进行组间对比。试验方案通过了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讨论审核,批准号:L[2014]第5号。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患者60例(Palindrome H肝素涂层导管组28例,Palindrome导管组32例),进行了为期30个月的随访,结果数据为置管后第0,3,6,9,12,15,18,21,24,27,30个月检测的平均值。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等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没有实验室检查表明发生了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说明在临床应用中,Palindrome H肝素涂层导管与非肝素涂层Palindrome导管相比较,对患者凝血系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等血栓前状态(PTS)检测指标的意义。方法:对78例CKD患者和90例正常对照组的vWF、DD和凝血指标以及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KD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缩短(P<0.05),vWF、DD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明显升高(P<0.01或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体积(PCT)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常规检测vWF、DD、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指标,对CKD患者PTS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哮喘患者诱导痰中GM-CSF 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非创伤方法获取样本的方法,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探讨哮喘气道炎症的指标.方法3%高渗盐水诱导痰液,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诱导痰中炎性细胞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和各种炎性细胞的变化.结果哮喘组15例,痰中嗜酸细胞百分数为(33.4±6.7)%,与慢性支气管炎(慢支炎)组(15例)的(2.1±0.4)%和对照组(10例)的(0.8±0.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哮喘组诱导痰中的炎性细胞GM-CSFmRNA为0.32±0.05,与慢支炎组的0.19±0.02和对照组0.06±0.0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支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哮喘患者(7例)治疗后诱导痰中嗜酸细胞为(32.6±11.9)%,与治疗前(29.6±8.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诱导痰中炎性细胞GM-CSFmRNA表达为0.42±0.12,与治疗前的0.66±0.26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诱导痰中炎性细胞GM-CSFmRNA表达增高是一较特异的气道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盛蕾  伍琼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3):62-63,67,89,9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CHD患者158例,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87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71例),选择30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各组人群血清HMGB1水平,并同时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和血脂水平。结果:CHD患者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6.47±1.39ng/ml vs 2.19±0.43ng/ml,P<0.01;3.42±0.87g/ml vs 1.15±0.22g/ml,P<0.01)。ACS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显著高于SA组(8.52±2.08ng/ml vs 5.38±1.26ng/ml,P<0.01)。ACS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SA组和对照组也明显升高。CHD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85,P<0.01)。结论:血清HMGB1水平的变化在CHD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CHD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剖宫产对不同孕妇外周血小板活化分子含量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 3种血小板活化分子单克隆抗体CD6 2 p、CD6 1、CD4 1标记 5 0例普通孕妇和 36例妊高征患者剖宫产前后外周血小板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普通孕妇剖宫产前血小板CD6 2 p、CD6 1及CD4 1的检测值分别为 7.16 %± 3.10 %、5 .6 0 %± 2 .78%及 8.31%± 4 .31% ;妊高征随程度的加重 3种分子呈增高趋势 ,且重度组检测值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轻、中度组 (P <0 .0 5、P<0 .0 1)。轻度组产前及产时与普通妊娠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重度组剖宫产后活化分子水平显著增加 (P <0 .0 1) 。结论 妊高征外周血小板活化分子检测值显著增加 ,标志着血小板活化程度和凝血能力明显增强 ,重度妊高征者剖宫产后外周血小板活化更加增强 ,应采取适当的抗凝措施防止血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栓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标记物CD62 P,GPⅡb/Ⅲa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标记物CD62 P、GPⅡb/Ⅲa的表达。结果 :血栓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 P、GPⅡb/Ⅲa分别为CD62 P5 2 .19± 12 .3 7% ,GPⅡb/Ⅲa 77.98± 14 .2 2 % ,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1) ;治疗后CD62 P3 1.16± 17.43 % ,GPⅡb/Ⅲa 40 .71± 11.64 %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 (P<0 .0 1)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 P、GPⅡb/Ⅲa对血栓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为临床症状缓解后患者长期药物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重症血小板患者的血清对正常人巨核祖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以12例SLE重症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研究对象,12份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中分别加入患者血清或灭活补体的患者血清,免疫化学染色检测巨核细胞克隆形成单位(CFU-MK),流式细胞仪检测CD41+细胞数。结果是正常对照组骨髓CFU-MK集落数为(61.22±29.71)个/片,加入SLE重症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清后减少为(29.44±23.35)个/片,P<0.05;加灭活补体血清后减少为(22.56±15.21)个/片,与正常对照相比P<0.05;灭活补体与否差异不显著,P>0.05。加入患者血清或灭活补体的血清后,CD41+细胞数由正常(2.30%±1.63%)分别减少为(1.15%±0.85%)和(1.07%±0.76%),与正常对照相比P<0.05;灭活补体与否差异不显著。SLE血小板正常但活动期病人的血清对正常人CFU-MK和CD41+细胞的生成均无显著抑制。提示SLE重症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清能抑制正常人骨髓巨核祖细胞的增殖分化,这种抑制作用是非补体依赖性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观察和分析了健康者和冠心病(CHD)、急性心肌梗塞(AMI)及脑梗塞(ACL)患者血小板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患者血小板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的改变,循环中活化血小板百分数显著增高(P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溶栓治疗后患者健康素养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河南省泌阳县人民本院完成溶栓治疗的84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患者出院时,采用中文版全面健康素养测量量表(All Aspects of Health Literacy Scale,AAHLS)评估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分析ACI溶栓治疗后患者健康素养的相关因素.结果:84例ACI溶栓治疗后患者AAHLS平均得分为27.31±2.52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平均得分为24.08±3.38分;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方程,Y=27.581+1.450X1+1.925X2-0.221X3,其中年龄、受教育程度、SSRS评分是ACI溶栓治疗后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ACI溶栓治疗后患者健康素养水平低的相关因素为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社会支持水平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