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探索EHF的传播途径,我们对革螨作为EHF媒介宿主的可能性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结果证明,格氏血厉螨和厩真厉螨是黑线姬鼠窝巢中的优势螨种,其季节消长与发病相关,有EHF病毒的自然感染,能通过叮刺在鼠间传播和在螨体内经卵传递EHF病毒,从鼠和螨所分离的EHF病毒的抗原性一致,表明该两种螨可作为野鼠型EHF的鼠间传播媒介,并兼有储存宿主作用。  相似文献   

2.
革螨与流行性出血热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EHF的传播途径,我所对革螨与EHF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结果证明,格氏血厉螨和厩真厉螨是黑线姬鼠(EHF的主要储存宿主)鼠窝中的优势螨种,其季节消长与发病相关,可通过鼠和人的正常皮肤叮刺吸血,有EHFV的自然感染,能通过叮刺在鼠间传播和在螨体内经卵传递EHFV。且与从鼠和螨所分离EHFV的抗原性一致。表明这两种螨可作为野鼠型EHF鼠间的传播媒介,并可能兼有储存宿主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东北边境地区革螨的区系和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东北边境地区革螨的区系分布及生态特性。方法:捕活鼠,捡革螨,鉴定种类。结果:共采获革螨7987只,计4科9属21种,以耶氏厉螨(占26.8%)和厩真厉螨(占22.5%)居多。不同鼠体、生境和月份革螨种类组成有所不同。带革螨率以林姬鼠最高(68.0%),带革螨指数以褐家鼠最高(13.4只)。纳氏厉螨和耶氏厉螨有两次高峰,厩真厉螨仅一次高峰。结论:耶氏厉螨和厩真厉螨是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可能媒介  相似文献   

4.
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体外寄生革螨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体外寄生革螨群落结构。方法:1998年6月至1999年5月在该地区3类生境中共采集鼠类体外革螨22种1081只,用群落生态学方法计算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相似性指数,结果:革螨群落在森林中优势种不明显。在农田和灌丛很明显,革螨群落中,巢鼠厉螨为黑线姬鼠和背Ping的优势种;厩真厉螨为大林姬鼠的优势种;毒厉螨为社鼠的优势种;东方真厉螨为大仓鼠的优势种,结论:主要鼠种体外寄生革螨群落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5.
革螨在出血热病毒的传播上可能起一定的作用。野鼠型出血热的主要贮存宿主和传染源是黑线姬鼠,他是野栖鼠种,但室内也常常发现,有的地区室内终年不绝;家鼠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褐家鼠,他是家硒鼠种,但有家野两栖的习性,在村屯附近的农田、草滩中常常出现。这两种鼠的共同寄生螨有:毒厉螨、福建厉螨、纳厉螨、格血厉螨、橄形血革螨、楠木血革螨、厩真历螨和鼩鼱  相似文献   

6.
1989年12月,在江苏省姬鼠型疫区进行EHF鼠间传播因素调查,并用免疫转印技术对同一鼠窝中鼠螨分离的EHF病毒进行抗原多肽分子量测定,结果一致。以每窝鼠数、鼠皮肤破损数、鼠窝残留食物EHF抗原阳性数和革螨数为自变量,以鼠窝鼠EHF抗原、抗体阳性率和EHF总感染率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4个自变量和3个因变量的回归关系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进一步进行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表明,在姬鼠型疫区鼠间传播因素中,以皮肤破损为主要因素;鼠间密切接触和革螨叮咬为次要因素:而与食入EHF抗原污染的食物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进行鼠间流行性出血热的调查。方法本调查在疫区监测点采用鼠密度调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EHF抗原和酶联免疫法检测鼠血EHF总抗体的方法进行。结果该疫区鼠类平均密度为9.88%,其中黑线姬鼠(31.65%)为野外优势鼠种,居民区以褐家鼠(46.01%)占主要优势;鼠肺标本的带毒率为3.30%,鼠血总抗体的阳性率为0.73%;病毒抗原阳性数最多的鼠种为大仓鼠、黑线仓鼠、黑线姬鼠。结论该疫区是混合型疫区,且鼠间普遍存在汉坦病毒自然感染。居民区有大量野鼠存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加大疫情监测和防控力度,以监测数据为依据,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EHF疫区鼠窝采集鼠颚毛厉螨和厩真厉螨,饥饿16天后叮咬健康乳小鼠,在传代乳鼠以IFAT检查,有特异性荧光颗粒,并对第四代鼠肺进行鉴定,证明厩真厉螨和首次证明鼠颚毛厉螨自然感染、叮刺传播EHFV。  相似文献   

9.
对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国内外进行了许多调查研究,目前认为可能的途径有伤口、呼吸道、消化道和螨媒四个方面,但认识尚不一致。我所对革螨与传播EHF关系的研究作了一些工作。一、流行病调查1971年在安徽城西湖和丹阳湖两农场通过调查研究证明:格氏血历螨(Haemolaelaps glasgowi)和厩真历螨(Eulaelaps stabularis)为两农场黑线姬鼠鼠窝的优势螨种;其季节消长基本上属秋冬型,与发病相关;格氏血历螨可通过黑鼠线姬和小白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东北中俄边境地区黑线姬鼠的种群数量及体外寄生蚤、蜱、革螨、恙螨的种类组成及寄生习性。方法采用笼日法捕鼠,收集鼠体外寄生虫。结果在东北中俄边境地区5县市捕获鼠3 351只,其中黑线姬鼠1 964只(58.6%)为优势种群。不同县市、生境和月份的黑线姬鼠数量组成有所不同。在黑线姬鼠体采获蚤、蜱、革螨、恙螨7 732只,计18属34种,其中蚤8属11种,蜱2属2种,革螨6属13种,恙螨2属8种,优势种群为栉头细蚤(28.8%),同源栉眼蚤指名亚种(23.8%),二齿新蚤(19.7%);全沟硬蜱(90.8%);耶氏厉螨(53.5%),厩真厉螨(40.0%);田宫新恙螨(66.4%)。黑线姬鼠体染蜱率(69.2%)及指数(8.7只)最高。结论本调查结果为东北中俄边境地区5县市的黑线姬鼠的种类数量及体外寄生蚤、蜱、革螨、恙螨的种类组成,寄生习性的深入研究和防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长安县疫区捕获的984只黑线姬鼠中,IFAT检查为阳性鼠有106只,阳性率10.77%,其它鼠种均为阴性,提示长安县HFRS病毒贮存宿主为黑线姬鼠。黑线姬鼠带毒率高峰在8月份,离HFRS发病高峰11月相距三个月之久,其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对11只IFAT检测为阳性鼠的多种脏器检查,肝、肾、肾上腺。涎腺及淋巴结亦不同程度的存在病毒抗原。用阳性鼠肺制成的抗原片检查HFRS病人及非疫区正常人血清,证实本次检测的阳性鼠肺具有HFRS病毒抗原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砀山县肾综合征出血热(EHF)的宿主动物,明确主要传染源种类,为预防和控制EHF的发生与流行,给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地理景观特点选择近几年疫情较重的黄楼、关帝庙为调查点,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种类调查,对捕获的鼠检测EHF抗原、抗体,同时对健康人群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EHF抗体。结果:室内外平均鼠密度为4.14%(63/1520),室内以小家鼠(占60.0%)、室外黑线姬鼠(占70.8%)为优势鼠种;鼠肺EHF带毒率为1.59%(1/63)、鼠血EHF抗体阳性率为7.94%(5/63),健康人群EHF抗体阳性率为3.7%(2/54)。结论:鼠类有1目2科6种鼠,另有食虫目鼠句鼠青科的臭鼠句鼠青;黑线姬鼠为砀山县EHF的主要宿主动物,健康人群血清学调查证实有隐性感染存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青阳县山区流行性出血热疫源地概况。方法 分析基础资料 ,同时调查鼠密度和鼠种构成 ,用IFA法检测健康人群隐性感染情况和鼠血EHF·VIg、鼠肺组织中EHF·V抗原以及EHF·V分离。结果 山区野外鼠密度为 1 3 .6 % ,居民区鼠密度为 1 0 .7% ,山顶野外中华姬鼠为优势种 ,居民区黄胸鼠为优势种 ;山脚野外黑线姬鼠为绝对优势种 ,居民区褐家鼠为优势种。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 3 .7%。山顶野外鼠带毒率为 2 .3 % ,总感染率为 9.3 % ,山脚野外鼠带毒率为 7.4% ,总感染率为 7.4% ,居民区鼠带毒率为 6 .3 % ,总感染率为 8.3 % ,并在大足鼠阳性鼠肺中分离出一株EHF·V。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证实青阳县山区存在EHF疫源地 ,黑线姬鼠、社鼠、褐家鼠是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4.
保定地区首次证实为流行性出血热疫源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保定地区1934年首次经血清学证实有EHF病例发生,并从疫区鼠类中查到EHF抗原,其阳性率分别为:褐家鼠4.85%,黑线姬鼠1.95%,大仓鼠0.79%,小家鼠0.51%,褐家鼠可能是我区的主要传染源。疫区健康人群血清EHF抗体阳性率为1.37%,女性显著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出血热不同地形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天台县流行性出血热(EHF)在平原、丘陵、山区等不同地形的宿主动物、疫源地类型与发病的关系。基本上明确了平原地区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混合型疫源地,其鼠肺EHF抗原阳性率高,是EHF发病严重地带,且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亦高。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丘陵、山区逐渐形成以褐家鼠为主的疫源地,且鼠肺EHF抗原阳性率明显降低,EHF的发病及健康人群隐性感染水平都低。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贵州省三种不同情况EHF疫区鼠类连续两年逐月自然监测结果。通过37012夹夜的捕鼠调查,进一步查明各疫区鼠类传染源种类、密度、带病毒率的季节性变化及其空间分布。为灭鼠防病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1984~1985年,我们经实验研究证明格氏血厉螨和厩真厉螨有EHFV的自然感染,可通过叮刺传播和经卵传递EHFV。这两种螨可作为野鼠型EHF鼠间的传播媒介,并可能兼有储存宿主的作用,对在野鼠间传播EHF和维持疫源地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还可能是鼠-人间EHF传播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83~84年广州地区共出现了24名血清学证实的EHF病例。调查发现褐家鼠和实验大白鼠均带有EHF抗原,抗原阳性率褐家鼠两年分别为8.6%与11.1%,大白鼠为6.1%,并且从褐家鼠中分离到EHF病毒;带病毒鼠分布在全市各区及郊区、县;人群EHF抗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流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