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骶髂关节注射用于产后骶髂关节炎的治疗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产后骶髂关节炎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骶髂关节注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晨僵时间、疼痛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晨僵时间明显缩短,疼痛评分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患者总有效率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以提高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分析35例临床确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表现特点:关节边缘骨侵蚀、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改变、软骨下骨硬化、骨性强直以及骶髂韧带钙化。结论根据骶髂关节的CT表现,结合临床资料,CT检查可准确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5例强直性脊柱炎经临床和X线平片证实,其骶髂关节均作SCT检查,对骶髂关节病变的主要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SCT主要表现如下:骶髂关节间狭窄21例,关节面硬化21例,关节软骨下囊变16例,关节真空征16例,关节软骨钙化6例,骶髂关节强直3例,骶髂韧带钙化7例。结论:SCT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病变,是检查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方法收集分析5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CT资料。结果50例患者骶髂关节有异常表现,包括:早期:骨关节面受侵蚀,骨皮质局限增厚、硬化,关节间隙正常;后期:关节面呈虫蚀状改变,关节面皮质密度不规则增高,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最终关节间隙消失,关节强直。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X线平片、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以ASAS临床诊断为金标准,比较X线平片、CT、MRI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5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43例发生骶髂关节病变。MRI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X线平片与CT(P<0.05);CT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X线平片(P<0.05)。MRI对Ⅰ级、Ⅱ级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符合率高于X线平片与CT(P<0.05)。MRI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囊肿的诊断符合率高于X线平片与CT(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MRI的诊断准确性优于X线平片和CT,其不仅能够有效检出骶髂关节病变,而且能对不同分级、不同类型骶髂关节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6.
对25例临床证实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改变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尤其是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检查的意义优于X线。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385-1387
目的比较分析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79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与MRI检查,将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0级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而对Ⅰ级、Ⅱ级检出率明显低于MRI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对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侵蚀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而对骨髓水肿、腰5骶1关节突病变、关节面下骨质囊变检出率明显低于MRI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检查相比,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效果更好,优势较为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低场强MRI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低场强MRI影像资料。结果 37例患者中Ⅰ级14例,Ⅱ级23例;MRI表现为骶髂关节软骨信号异常34例,并均有骨髓水肿表现;T1WI显示骶髂关节软骨不规则增厚(增厚>5.0mm)34例,呈扭曲样改变27例,骨髓水肿呈低信号;T2WI显示骶髂关节滑膜及软骨信号增高,骨髓水肿呈高信号;STIR显示骶髂关节滑膜及软骨呈不规则明显高信号,边缘毛糙(12例呈碎裂状),骨髓水肿呈明显高信号。结论骶髂关节低场强MRI可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9.
赵菁 《华西医学》2012,(8):1201-120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受累骶髂关节、腰椎小关节及髋关节的病变CT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2011年1月-10月对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4例骶髂关节、28例腰椎及14例髋关节行CT扫描,回顾性分析骶髂关节、腰椎小关节及髋关节的CT表现。结果 AS患者的CT表现特点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的髂骨侧,腰椎小关节及髋关节则表现为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毛糙及囊状破坏、面下骨硬化或吸收等改变。结论 AS骶髂关节、腰椎小关节及髋关节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临床确诊的64例强直性脊柱炎的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骶髂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6例表现为单侧骶髂关节间隙增宽,髂骨侧关节面毛糙伴骨质硬化,36例表现为双侧骶髂关节髂骨侧硬化、毛糙,邻近骨质不同范围骨质硬化,关节面下可示小囊状透亮影。16例双侧骶髂关节面毛糙、硬化,呈锯齿样改变,关节间隙假性增宽或缩窄。6例双侧骶髂关节间隙消失,骨小梁贯通,形成骨性强直。结论强直性脊柱炎CT检查对病变细节显示清楚,对早期病变更具有敏感性。双侧骶髂关节CT平扫对早期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病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软骨病变的MRI表现。方法收集符合2009年ASAS分类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0例(AS组),对患者行骨盆正位片和MR序列扫描(STIR、T1WSE、T2WSE、3D-WATS)。另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相同参数下的MR扫描,对比观察两组骶髂关节软骨表现,并测量对照组骶髂关节软骨厚度。结果 3D-WATS序列显示AS患者的骶髂关节软骨呈不规则增粗、扭曲、中断。该序列可分辨出正常骶侧软骨、髂侧软骨及两者之间的间隙。对照组骶侧软骨厚度[(1.38±0.17)mm]大于髂侧软骨厚度[(0.81±0.1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0,P<0.001)。结论 3D-WATS序列可显示骶髂关节软骨破坏,为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伟英 《上海护理》2006,6(5):23-25
目的观察多普勒引导下骶髂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液治疗骶髂关节炎(SIJA)的临床效果,探讨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将45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3例,对照组22例。实验组在口服柳氮黄吡啶片、甲氨喋呤片等药物同时配合多普勒引导下骶髂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液治疗,对照组仅口服柳氮黄吡啶片、甲氨喋呤片等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天、第7天、第30天和第60天分别进行功能指数(BASFI)、4字试验、骶髂关节压迫实验(SJS)评分并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BASFI、4字试验、骶髂关节压迫试验在治疗后第1天,第7天,第30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总有效率7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普勒引导下骶髂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液能明显缩短患者疼痛时间,有效治疗SIJA,积极的护理能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价值。方法对4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实施CT、MRI医学影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患者病变程度(0、I、II、III、IV级),并对骨质异常检出率进行比较,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CT、MRI检查II级及以上病变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I级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敏感性(32.61%)显著高于CT(1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异常检出率显示CT显著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相较于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是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主要诊断方法;而MRI可以对关节软骨异常、脂肪沉积以及骨髓水肿的改变更好的显示,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17-118
55例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均行螺旋CT与X线平片检查,对比观察螺旋CT与X线平片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级和各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螺旋CT对病变分级为Ⅰ、Ⅱ级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对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及骨侵蚀和软组织肿胀的显示率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更敏感,且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及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情况。结果 CT扫描检出率为80.5%,MRI扫描检出率为100%,MRI扫描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CT扫描(P<0.05)。在≤Ⅱ级病变中,MRI发现例数显著多于CT扫描,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MRI能发现更多Ⅱ级前病变;≥Ⅱ级病变,二者之间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MRI显示明显优于CT,可用于其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MS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征象和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综合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行MSCT检查,进行图像后处理,参照纽约诊断标准分析评级,并对不同年龄组及不同病程组患者骶骨关节CT表现进行评价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无0级表现病例;Ⅰ级3例,占8.82%;Ⅱ级10例,占29.41%;Ⅲ级16例,47.05占%;Ⅳ级5例,占14.70%。不1同年龄组和不同病程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表现明显不同,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能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作出正确诊断和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健康人的附着端血流的彩色超声声像图,探讨彩色超声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5-09/2006-08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肾脏风湿科住院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0例为强直性脊柱炎组,健康职工和大学生30例作为对照组。①检测方法:用美国GE公司Logiq-700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每个被测对象12个附着端的血流情况和声像图。②评估标准:声像图见附着端回声增高或毛糙或彩色血流增多为外周附着端阳性,骶髂关节血流增多,频谱为低阻血流为骶髂关节阳性。结果:除强直性脊柱炎组1例无骶髂关节数据外,6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组中骶髂关节异常血流增多23例(77%),跟腱附着端阳性数13例(43%),髌韧带附着端阳性数10例(33%),股直肌肌腱附着端阳性数3例(10%),腓侧副韧带阳性率和胫侧副韧带阳性数各3例(10%),骶髂 外周阳性率90%,外周附着端阳性率53%。对照组除骶髂 外周阳性率3%以外,其余均为阴性。两组骶髂关节、跟腱附着端、髌韧带附着端、股直肌肌腱附着端超声检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腓侧、胫侧副韧带附着端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彩色超声可以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附着端血流的异常,可作为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高分辨力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0例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例的骶髂关节HRCT检查资料。结果180例患者按HRCT表现分为5期。包括:0级1例(0.56%);Ⅰ级38例(21.11%);Ⅱ级41例(22.78%);Ⅲ级91例(50.56%);Ⅳ级9例(5.00%)。Ⅱ级18例,Ⅲ级6例,Ⅳ级4例,0级1例,Ⅰ级38例。结论HRCT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微细结构,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源  王庆文  肖壮伟  陈肃标  曾庆馀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5172-5174,F007
背景:影像学方法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主要的检查手段,CT导引技术可为AS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补救手段,目的:评估CT导引经皮骶髂关节穿刺活检及关节内注射技术在AS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设计:非随机对照的研究。地点、对象和干预:本实验在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完成。实验选取盆部标本3具(标本组)、汕头大学医学院风湿病研究室患者18例(AS组)和拟诊早期AS的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ndifferentiated spondyloarthropathies,uSpA)患者10例(uspA组)。在CT导引下,经臀部皮肤作骶髂关节穿刺,28例患者并作滑膜部活检和注射治疗。主要观察指标:穿刺的部位和成功率、标本阳性率、治疗有效率。结果:盆部标本穿刺到位率67%(4/6),28例患者穿刺到位率96%(54/56)。穿刺层面距骶髂关节下缘(1.69&;#177;0.63)cm。活检标本获取率88%(46/54),病理检查阳性率92%(22/24)。AS组和uSpA组患者的骶髂关节见炎症改变。关节内注射治疗近期有效率79%(22/28)。全组病例无并发症和副作用发生。结论:CT是骶髂关节穿刺有效、安全的导引手段;穿刺平面以骶髂关节中、下1/3交界处为宜。对uSpA患者作骶髂关节活检有利于AS的早期诊断。骶髂关节内注射是AS和uSpA全身药物治疗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20.
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源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2):113-115
核磁共振(MRI)是临床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在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断中,骶髂关节的MRI检查有其特殊的临床意义.本文重点对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检查中的应用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