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不同时点血糖水平的相关性,为制订合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56例,胶乳免疫凝集抑制法测定HbAlc,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餐前空腹血糖(FPG)、餐后最高血糖和餐后2h血糖(2hPG),采用线性回归建立回归方程;按HbAlc≤8.0%、8.0%〈HbAlc〈10.0%、HbAlc≥10.0%分为A、B、C3组,比较各组血糖水平。结果餐后2hPG和餐后最高血糖对方程贡献强于FPG,三组F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0.05),餐后2hPG和餐后最高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lc与餐后2hPG和餐后最高血糖呈显著正相关,建议模拟生理胰岛素释放模式制订合理干预方案,尽可能延长全天血糖达标时间段,以降低HbAlc水平。 相似文献
2.
血糖达标与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FBG)达标和餐后2小时血糖(P2hBG)达标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300例门诊就诊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检测FBG、P2hBG和HbA1c,分析FBG达标(≤6.1mmol/L)、P2hBG达标(≤8.0mmol/L)与HbA1c达标(≤6.5%或7.0%)三者间的关系。结果(1)300例患者中,HbA1c≤6.5%和7.0%分别为72例和132例,占24.0%和44.0%;(2)FBG达标(FPG<6.1mmol/L)66例中,HbA1c≤6.5%达标率为53.0%,HbA1c≤7%的达标率为68.2%;(3)P2hBG达标(<8mmol/L)共49例中,HbA1c≤6.5%达标率为91.8%;HbA1c≤7%达标率为95.9%;(4)FBG和P2hBG均达标18例中,HbA1c≤6.5%达标率为94.4%;HbA1c≤7%达标率为100%。结论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同时关注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有助促进HbA1c更好达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DM)和糖调节受损者(IGT)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健康对照组(100例)、DM组(95例)、IGT组(77例)HbA1c、FBG、2 h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对结果进行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DM组HbA1c、FBG、2 hBG、TG、TC、LDL-C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HDL-C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HbA1c与FBG、2 hBG呈显著正相关(r=0.95、0.62),与TG、TC、LDL-C有平行升高的趋势,与HDL-C呈负相关.DM组HbA1c、FBG和2 hBG水平与IG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1c与血糖、血脂联合检测对糖尿病的预防、诊断、病情控制及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糖(plasma glucose,PG)检测是评定糖尿病干预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但血糖指标仅反映短期内糖尿病病情变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lc,HbAlc)是糖化血红蛋白A的8链N端与糖原进行非酶促反应的产物,也是导致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三种不同感觉神经亚群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依据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数值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三组:A组(HbA_1c≤7.5%)、B组(7.5%9%)。对比三组患者的感觉神经受损程度以及电流阈值(CPT值)。结果A组的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的无髓鞘纤维的CPT值明显低于B、C组(P<0.05)。C组的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的粗有髓鞘纤维的CPT值明显高于A、B两组(P<0.05),A、B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两组的左侧腓浅神经-腓深神经的细有髓鞘纤维的CPT值及无髓鞘纤维的CPT值明显高于A组(P<0.05),C组的右侧腓浅神经-腓深神经的无髓鞘纤维的CPT值明显高于A、B两组(P<0.05)。血糖控制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三种不同亚群的感觉神经受损程度均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结论实现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优化控制,是有效阻止患者不同感觉神经亚群受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杨春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9):834-83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方法测定50例首次诊断、未经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和50例治疗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葡萄糖水平和全血糖化血红蛋白与总血红蛋白的百分比。结果二者的线性方程分别为HbAlc%=2.68+0.563×Glu(mmoL/L)。结论未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可反映患者体内的葡萄糖的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7.
沈娅玲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1,12(7):10-10,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患者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相关性.方法 对60例首次诊断、未经治疗的DM患者(第1组)和60例诊断为DM并给予药物治疗的患者(第2组),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及金标快速定量法测定空腹血清葡萄糖水平和HbAlc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出院时的空腹血糖及HbAlc均低于入院时(均P<0.05).第1组患者空腹血糖与HbAlc无相关性((r=0.976 0,P>0.05);第2组患者空腹血糖与HbAlc呈正相关性((r=0.634 2,P<0.01).结论 未治疗的DM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可反映患者体内的葡萄糖的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8.
9.
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筛查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筛查糖尿病和糖代谢受损的敏感性并与空腹血糖(FBG)进行比较。方法对400例无糖尿病病史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同时检测FBG和HbA1c,据空腹血糖水平分为三组:A1组:FBG<6.1 mmol/L,计336例,A2组:FBG 6.1-6.9 mmol/L,45例,A3组FBG≥7.0 mmol/L,19例。结果 (1)400例人群中,HbA1c≥6.0%,88例,异常率为22.0%;FBG≥6.1mmol/L,54例,异常率13.5.%,HbA1c的异常率高于FBG,P<0.05。(2)A1组HbA1c>≥6.0%,29例,占8.6%;A2组HbA1c≥6.0%,41例,占91.1%;A3组HbA1c≥6.0%,18例,占94.7%;(3)400例人群中,HbA1c≥6.0%或FBG≥6.1mmol/L,93例,异常率23.3%%。结论 HbA1c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异常的敏感性高于空腹血糖,两者联合检查有助发现更多糖代谢异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101例老年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测定其空腹、餐后1 h、2 h血糖及HbA1c。颈动脉测定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直径,同时记录斑块数量、性质和部位。结果 (1)餐后2h血糖达标者55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12例,占21.8%,未达标者46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21例,占45.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9,P<0.05);(2)HbA1c达标者54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11例,占20.4%,未达标者35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16例,占45.7%,两者相比有差异(χ2=6.454,P<0.05);(3)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分析,餐后2 h血糖及HbA1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密切相关(P<0.05)。结论餐后2 h血糖和HbA1c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糖尿病患者长期病情监控的目标值.方法 检测104例糖尿病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空腹血糖(FPG)及HbA1c,FPG测定采用己糖激酶法,HbA1c测定采用Dimensin X-Pan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 104例糖尿病患者HbA1c为(8.58±1.02)%,健康对照组HbA1c为(5.11±1.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FPG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经治疗后,尿糖小于5 g/24 h,FPG<8.0 mmol/L,无低血糖表现的糖尿病患者HbA1c为(8.49±0.58)%.67例糖尿病患者不稳定型HbA1c平均为1.01%,占总HbA1c(平均8.37%)的10.8%.随着HbA1c水平升高,FPG也相应升高,二者呈正相关(r=0.741 2,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HbA1c应控制在8.5%以下.推荐此值作为糖尿病患者长期病情监控的目标值. 相似文献
13.
随机选取87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血糖浓度,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对上述三指标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及血清游离脂肪酸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回归分析。观察组血清游离脂肪酸、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直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和0.64(P<0.05);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P<0.05)。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可影响机体糖类代谢,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可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用于对糖尿病的诊断及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疗效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山东省荣军总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88例和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9例,两组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bA1C,对比分析HbA1C与空腹血糖水平的关系、HbA1C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及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着HbA1C水平升高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案及血糖控制水平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HbA1c控制与其慢性合并症、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收集T2DM现患病例一般信息、自我管理信息、治疗方案、临床指标等数据。根据HbA1c水平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HbA1c达标率为22.1%;(2)未达标组合并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比率明显高于达标组(P〈0.001,P=0.008);(3)39.3%患者血糖监测频率≥4次/月,10.8%患者HbA1c监测频率≥3次/a,5.8%患者血糖监测频率≥4次/月且HbA1c监测频率≥3次/a,患者知晓糖尿病知识、控制饮食、规律运动的比例分别为35.4%、31.4%、53.1%。结论 T2DM患者的HbA1c达标率低;HbA1c控制与糖尿病合并症、并发症有关;应通过加强个性化的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糖化清蛋白(GA)的酶法快速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检测14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78例健康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同时应用液态酶法测定GA,用GA高值血清和低值血清评估试剂盒的精密度及其线性,建立GA参考范围;分析GA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健康人群GA值为(14.48±2.12)%;对147例患者的相关性分析显示,GA与HbA1c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68 7,P<0.01);GA与FPG、2hBG呈正相关(r=0.854、0.836,P<0.01);HbA1c>7.0%、4.0%≤HbA1c≤7.0%以及HbA1c<4.0%患者GA与HbA1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P<0.01)、0.756(P<0.05)和0.187(P>0.05);健康者、临界者和T2DM患者间G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该法批内变异系数(CV)<2%,批间CV<5%,线性测定r=0.998 7。GA与HbA1c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尤其表现于长期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酶法检测GA有良好的精密度和线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与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对我院住院或门诊的238例老年2型糖尿病(DM)进行HbA1c、FBG检测并作眼底检查或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查.其中不伴DR者114例,伴DR者124例.结果 HbA1c水平有DR组较无DR组为高(P<0.01),HbA1c水平越高,DR的发生越高(P<0.05),而FBG水平有DR组与无DR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bA1c可作为监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和发展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血糖 (FBG)与 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R)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住院或门诊的 2 38例老年 2型糖尿病 (DM)进行HbA1c、FBG检测并作眼底检查或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查。其中不伴DR者 114例 ,伴DR者 12 4例。结果 HbA1c水平有DR组较无DR组为高 (P <0 .0 1) ,HbA1c水平越高 ,DR的发生越高 (P <0 .0 5 ) ,而FBG水平有DR组与无DR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bA1c可作为监测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和发展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付小蕾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11):121-12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DM)监测的临床意义。结果治疗前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值可判断近2个月血糖波动情况,是监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清血糖、胰岛素、脂质和糖化血红蛋白异常间的关系。方法检测43例2型糖尿病患者晨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清血糖及胰岛素、脂质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观察2型糖尿病伴尿微量白蛋白患者和不伴尿微量白蛋白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脂质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伴高尿微量白蛋白组与正常尿微量白蛋白组比较,表现为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低高密度脂蛋白。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脂代谢紊乱。高尿微量白蛋白患者与2型糖尿病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