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介绍患者,女,37岁.主因腹部不适伴外阴部痒痛于当地诊治,B超提示:盆腔肿物,疑子宫肌瘤、左侧卵巢囊肿,建议手术治疗.患者要求保守治疗,遂前往当地一老中医处求治,予活血化瘀消之中药口服两个月.于1999年5月10日来我院妇科就诊,以同样诊断收住院,拟行手术治疗.头颈、躯干、四肢及心肺均未见异常,全腹软,肝脾不大,肠鸣音正常,下腹正中偏左可触及一肿物,双合诊发现子宫前位且增大如孕两个半月,偏左可及一儿头大小肿物,质中等硬,表面光滑,与子宫不易分开,活动度小.化验、心电图、胸片检查均正常,彩超诊断同B超.5月11日于腰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可见:子宫及双侧附件均无异常,肿物源于距回盲部110cm的回肠壁上,约20cm×20cm×19cm大小,呈球形,其包膜完整,表面光滑,与盆腔及子宫后壁紧密粘连.仔细分离粘连后,将肿物从腹腔内取出,以肿物为中心一并切除上下各约20cm肠管后行断端吻合术.离体组织病理检查回报:回肠平滑肌瘤.术后7d拆线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某,女性,50岁,月经量增多半年余。妇科检查:外阴正常,宫口光滑,子宫前位,术中见子宫如孕3月大小,表面光滑,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子宫肌间平滑肌瘤。行全子宫切除。巨检:子宫大小12cm×11cm×7cm,宫颈长3.0cm,外口直径2.5cm。外口光滑。切开子宫体于子宫底左侧壁见一肿物,大小6cm×5cm×4.5cm,肿物界限清,实性,切面呈灰白或灰黄色,编织状,质地韧。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 ,4 6岁 ,因不明原因咳嗽来我院就诊。查X线片见右上纵隔内有一 4 .0cm× 5 .5cm大小类圆高密度灶 ,密度均 ,边缘光滑 ,气管明显受压左移。CT(CT值 2 4~ 5 6HU)平扫示右上纵隔内有一 4 .2cm× 5 .3cm椭圆形软组织块影 ,其内密度不均 ,气管左移 ,上腔静脉前移 ,增强后 (CT值 2 8~76HU)不均质强化 ,纵隔内无肿大淋巴结。遂行剖胸探查术 ,术中见肿瘤与上腔静脉、气管关系密切 ,易剥离 ,切开病灶 ,壁厚薄不均 ,内见淡黄色胶冻样物。诊为支气管囊肿。病理诊断为纵隔平滑肌瘤。讨论 :平滑肌瘤为临床常见良性肿瘤 ,女性多发 ,好发于…  相似文献   

4.
探讨子宫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术前仔细采集病史、查体,行妇科、B超等检查,术后标本常规病理HE切片染色观察。结果患者尿频、排尿困难,平素月经规律,量中、色红;妇科及B超检查发现子宫峡部10.2×8.9×5.6厘米大小,内见数枚低回声结节,最大者约7.6×7.2×7.0厘米大小,为见异常血流信号;子宫血管平滑肌瘤为子宫肌瘤中较罕见的一种病理分型,表现为平滑肌瘤中有丰富的血管,瘤细胞同绕血管排列,与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紧密相连,本病往往依靠术后病理诊断。其预后不同于一般子宫平滑肌瘤,因其病理学为良性,但是临床上可呈蠕虫状生长人下腔静脉,可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5.
1病历介绍例1:女,56岁,既往月经正常,已绝经4 a,G2P2,因B超发现盆腔包块10 d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腹平软,无压痛。妇科检查:盆腔中央可触及一约11 cm×11 cm×10 cm大小包块,质地中等,无压痛,活动好,未触及正常子宫体及附件。B超示:子宫萎缩,子宫体前方探及一8.2 cm×6.3 cm中强实性光团,边界清。CT检查见子宫前上方有一类卵圆形低密度影,均匀,内有分隔,边界清,最大径8.1 cm×6.7 cm。CT值-70.1 Hu,CT诊断:子宫脂肪瘤。入院后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孕2+月大小,前壁稍突,表面光滑,质地中等,双侧卵巢萎缩,…  相似文献   

6.
刘淼  杨燕 《新中医》2001,32(11)
1病例报告 男,42岁.以"上腹不适伴反酸2个月"于2000年4月22日入院.病人有腹胀、恶心,无腹痛及呕吐,无呕血、黑便,对症治疗可改善.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可,腹平软,上腹部深压痛(+),粪潜血().胃镜检查示胃窦前壁见一2.5cm×2cm×1cm椭圆形隆起性病变,表面黏膜无异常,可见桥状皱襞,质较硬,提示:①慢性浅表性胃炎;②胃窦黏膜下病变(可能为平滑肌瘤).上消化道造影示:胃窦近端前壁偏小弯侧可见一直径约2.5cm类圆形隆起性病变,光滑、边界清,基底部无蒂,提示胃窦近端前壁小弯侧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平滑肌瘤的可能性大).拟诊:胃平滑肌瘤.因临床及胃镜均支持平滑肌瘤之诊断,且患者有胃癌家族史,故予行平滑肌瘤切除术.术中探查于胃窦小弯侧前壁可扪及2.5cm×2cm大小的肿块,可移动,周围淋巴结阴性.采取楔形切除病变,剖检肿物见顶部黏膜有表浅溃疡,黏膜下层可见约3cm×2.5cm×1.5cm之椭圆形、包膜完整的包块,质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切开后见淡黄色脂肪组织.术中冰冻切片及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均证实为胃窦部黏膜下脂肪瘤.病人术后恢复好,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1 病例黄某某 ,女 ,38岁 ,农民 ,因阴道壁肌块 2 a余 ,进行性增大 ,时有阴道分泌物增多 ,无异味 ,影响夫妻性生活 ,小便不通畅 ,伴尿频不适 ,于 2 0 0 1 - 0 4 - 2 8入院。入院体检 :生命体征正常 ,心、肺、腹均未发现异常。妇科检查 :外阴可见有肿块堵塞于阴道口 ,阴道通畅 ,分泌物多 ,肿块为阴道前壁上的 ,位于阴道前壁近尿道口下方 ,大小为 8cm× 6cm× 4cm,质韧 ,无压痛 ,亦无波动感 ,且肿块界限清晰 ,表面色泽正常 ,宫颈光滑 ,子宫及附件均未发现异常。各项化验检查及特检均正常。于 2 0 0 1 - 0 4 - 1 9在鞍麻下行肿块切除术 ;方法 :…  相似文献   

8.
1病历介绍例1:44岁,孕2产2,查体发现子宫肌瘤2个月,于1998年收住院手术。患者既往体健,月经规律,经量正常。妇科检查:宫体前位,增大如孕16周,质地中等,形态不规则,活动度一般,无压痛,双附件无异常。诊断为多发性子宫肌瘤。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孕16周,形态不规则,肌壁间有多个突起,  相似文献   

9.
卵巢钙化1例     
1 病历介绍 患者,女,36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隐痛,无其他部位放射痛,无腹胀腹泻.妇科检查:子宫左前方可扪及4.0 cm×5.0 cm的包块,质硬,无压痛,活动度佳.X线平片示:左侧盆腔内钙化团.盆腔CT示:子宫左旁钙化性肿块为4.6 em×4.4cm.超声表现:子宫后位,大小正常,右侧附件区无特殊,左侧卵巢未探及,左侧附件区见5.5 cm×4.0 cm的高回声团块回声,边界清,后方伴大片声影.超声诊断:左侧附件区钙化性肿块,畸胎瘤?手术中左卵巢可见5.0 cm×5.0 cm×4.0cm的瘤体,表面光滑,质硬.病理结果:左卵巢钙化结节(4.8 cm×4.7 cm×3.2 cm).  相似文献   

10.
1病例介绍例1:患者,41岁。主因腰痛,小腹坠胀4月余,于1995年11月23日以盆腔肿物收住院。妇科情况示:外阴、阴道及宫颈均无异常,子宫前位,增大如孕8周,稍活动,入院诊断为子宫肌瘤。术中发现宫体被项至腹中部,略大,无结节,宫颈被拉长,壁有一15cm×13cm×13cm的实性肿物,质硬,活动差。双附件(-),探查后确诊为宫颈肌瘤,按常规行子宫全切术,处理两侧子宫动静脉后,打开子宫直肠腹膜反折,顺腹膜外间隙剥离肿物,右骶主韧带已被肿物分离,输尿管走行不清,当分束结扎切断时,发现距子宫峡部外scm处,有一白色扁圆管状组织,系…  相似文献   

11.
1病历介绍患者,女,20岁,未婚,有性生活史1个月,因白带增多、色黄7 d入院。患者1周前因白带增多到本院门诊就诊。妇查发现阴道壁一肿块,以阴道壁囊肿收入院。近期无畏寒、发热及阴部疼痛,食欲、大小便正常。门诊B超示:子宫前位,大小正常,阴道壁探及一囊性肿块约8 cm×4 cm×4 cm  相似文献   

12.
正1病例介绍句某某,女,34岁。2019年12月17日初诊。月经紊乱伴经行腹痛逐渐加重8个月。2019年4月始患者月经周期经期紊乱,伴经期下腹胀痛,9月因异常子宫出血予诊断性刮宫。术后病理示: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小病灶单纯性增生。10月20日月经来潮量多,腹痛较刮宫术前加重,予优思明治疗,11月20日月经来潮量未减,痛未轻。12月7日查B超示:子宫大小约6.8 cm×7.9 cm×8.3 cm,子宫前壁及底部见回声不均匀区,较大者位于子宫前壁大小约3.9 cm×3.8 cm×2.7 cm;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匀厚0.89 cm,提示:子宫腺肌病、合并多发子宫腺肌瘤。患者平素月经周期  相似文献   

13.
超声误诊子宫肌瘤囊性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张某,女,43岁,腹部包块2个月余,因腹胀、尿频而就诊.月经规则,量中等.妇检:外阴经产式,宫颈光滑,子宫触及不清,盆腔触及一个约同孕4个月大小的包块,呈囊性,活动度差,双侧附件触及不清.超声检查:盆腔内探及一混合回声团块,大小约17.2 cm×13.6 cm,边界清晰,壁较厚,中心呈椭园形高回声区,大小约8.3 cm×5.6 cm,内部回声欠均匀,其周边可见无回声区包绕,透声好,后壁回声加强.包块右后下方可见模糊子宫轮廓,双侧卵巢显示不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肿块周边及实质性高回声区内可探及血流,峰值流速(PSV)21.5 cm/s,阻力指数(RI)0.72.超声提示卵巢囊实性肿瘤可能.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报告 患者,杨某,25岁,因B超检查发现盆腔包块1年余,同房后下腹隐痛数天入院.于2007年3月因中期妊娠在我院常规B超检查提示子宫后方混合性包块,大小为8.0 cm×6.5 cm,考虑为卵巢畸胎瘤,未作处理.于2007年7月在外院行剖宫产术,术中探查子宫及双附件未见异常.术后一年在我院再次B超检查仍提示子宫后方混合性包块,大小为10.3 cm×7.5 cm.入院查体:腹部未触及明显包块,无压痛.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异常,子宫颈无法暴露,于耻骨联合下方稍偏左侧触及大小正常的宫颈,子宫前位,稍增大,质中,活动欠佳,无压痛.  相似文献   

15.
<正> 患者42岁,自述阴道壁灼痛并触及肿物1年,近1个月疼痛加重。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伸展良好,在阴道壁右后方,距阴道外口2cm处可触到4个直径约1~1.5cm大小的肿物,突出于阴道壁,质硬不活动,触痛明显,宫颈肥大,无糜烂及着色,子宫后位,正常大小,双侧附件异常。 在骶麻下行阴道壁肿物切除术,切除4个白色质硬肿物各1×1.5cm大小,病理诊断为阴道壁神经纤维瘤。术后随访1年,阴道壁光滑,未触及结节,局部无不适感。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 ,1 2岁 ,因发现上腹部包块 2天于2 0 0 2年 7月 1 8日初诊。诊见患者形体消瘦 ,面色黄白 ,腹平软 ,上腹剑突下可触及 5 cm大小 ,质韧 ,表面光滑 ,轻微活动、轻度触痛的类圆形包块 ,与周围界限不清 ,余 ( - ) ;心电图及胸透未见异常。彩超示上腹剑下可探及 6.1 cm× 6.0 cm× 5 .1 cm大小实性肿物 ,边界清楚 ,边缘规则 ,内回声强弱不均 ,与肝左叶后缘关系密切 ;肝脏无异常发现。CDFI示肿物周围见血流信号 ,肿物内未见血流信号。CT示肝脏略大 ,边缘光滑 ,无异常发现 ;于肝左叶后缘内下见 6.0 cm× 5 .8cm类圆形肿物 ,边界清楚 ,密…  相似文献   

17.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引起的子宫良性肿瘤,为女性盆腔最多见的肿瘤.常见于30 ~50岁女性,肌瘤较大(>妊娠3个月子宫大小)、症状较重者,或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多需采取手术切除治疗[1].2010 -07-2011 -12,我们采用妇元坐浴方治疗子宫肌瘤术后80例,并与西医常规抗炎治疗78例对照,观察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自 2 0 0 0年 6月起我院妇科门诊采用中药盆炎消保留灌肠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 2 4 0例 ,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共观察病例 2 4 0例 ,年龄平均 33.37± 4.33岁 ;病程平均 1 6.0 4± 3.1 4个月。均表现为下腹及腰骶痛 ,月经淋漓不尽 ,白带增多 ,或有异味。妇科检查 :子宫活动受限 ,附件增厚压痛 ;盆腔内可触及不活动、界限不清的包块 ,有触痛。B超检查有附件包块者 93例 ,包块大小为 4.3cm× 3.1 cm× 2 .7cm~ 5.1 cm× 4.9cm× 4.5cm,盆腔内有少量积液 (0 .8~ 3.9ml)者 1 1 4例 ,无异常者 47例。已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肿瘤、宫外孕等…  相似文献   

19.
医案二则     
周华 《山东中医杂志》2006,25(6):423-424
1子宫肌腺症女,51岁。2002年7月行乳腺肿瘤根治术,2005年5月23日初诊。主述:B超发现子宫肌腺症,见子宫前壁增厚,光点不均,大小为4·8 cm×4·7 cm×4·5 cm,CA125:105 u/ml。末次月经4月21日,5月11日出现阴道出血,量中等,色红,伴腹痛。脉细弦,舌红苔薄。诊断为乳腺肿瘤术后、子  相似文献   

20.
阴道壁平滑肌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38岁 ,主因发现阴道肿物半年而就诊。患者于 1999年 9月发现外阴不适 ,特别是蹲位时似有肿物脱出感 ,无痛 ,触之发现阴道壁有一枣样大小肿物 ,即到我院检查。检查时发现阴道前壁有一约 5cm×4 cm× 1cm肿物 ,质软 ,活动欠佳 ,遂以阴道壁肿物收入院。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正常 ,心、肺、腹无异常。妇科检查 :外阴发育正常 ,已婚产型 ,阴道前壁可见一 5cm× 4 cm× 1cm肿物 ,光滑质软 ,活动欠佳 ,宫颈光滑 ,子宫前位、正常大小 ,双侧附件未见异常。术前诊断 :阴道前壁囊肿。于 2 0 0 0年 3月 16日在腰麻下行阴道前壁囊肿物切除术。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