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酒精依赖患者与非饮酒健康人群生化指标的差异。方法选取酒精依赖患者500例设为酒精依赖组,非饮酒健康人群50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总胆汁酸(TB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清尿酸(UA)、血糖(GLU)、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酒精依赖组血清ALT、AST、γ-GT、TBA、hs-CRP、HDL-C、TG、UA、GLU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酒精依赖组LDL-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Cr和BUN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酒精依赖组γ-GT与TBA、UA与CR、TG与CR均呈正相关关系,HDL-C与TG、HDL-C与LDL-C呈负相关关系。结论饮酒可对肝细胞造成损害,同时使机体糖代谢和脂类代谢发生紊乱,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饮酒对人血清γ—GT活性影响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果表明饮酒及饮酒量与人血清γ谷氨糖肽酶活性等于或大于50单位阳性率呈正比关系.经统计学处理,不饮组、少量组、中量组、大量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白酒组、黄酒组的γ-GT等于或大于50单位阳性率亦显著高于啤酒组(P<0.001,P<0.01).故饮酒者要控制饮酒量,尤其是烈性酒的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职业性接触氯丹、含砷化合物灭蚁药物对作业人员肝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甘胆酸(CG)、氯丹和尿液砷水平进行了检测分析。并对工龄、吸烟、饮酒和体内毒物的浓度对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职业接触灭蚁药物使血清γ-GT、LDH和CG水平增高(P<0.05),并与接触工龄相关;饮酒能加重含砷和氯丹类灭蚁药物对职业人群肝脏的损伤作用(P<0.05),使血清γ-GT、LDH和CG水平显著增高,吸烟对接触含砷或氯丹类灭蚁药物的职业人群肝脏的损伤没有影响;血清γ-GT、LDH和CG水平均与血清氯丹和尿砷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接触灭蚁药物能使职业人群肝功能水平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4.
饮酒对人体的作用是比较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以好坏来定论,不同的饮酒量、饮酒方式、酒的种类,甚至个体对酒的敏感性差异都影响酒精对人体作用的结果。本文从流行病学和生物机理上,就近年来饮酒对人体的双重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饮酒量 根据饮酒量的不同,将健康人群分为非饮酒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饮酒对红细胞免疫及其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饮酒组(94人)和对照组(62人)健康成人分别检测其红细胞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红细胞免疫增强因子(EF)及抑制因子(IF)的变化.结果 饮酒组的RBC-C3bRR、EF水平低于非饮酒组(P均<0.01),而RBC-ICR水平则高于非饮酒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RBC-C3bRR、EF水平与饮酒量及饮酒时间负相关,而RBC-ICR、IF水平则与被动饮酒量及饮酒时间呈正相关.结论 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及降低红细胞免疫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6.
二甲基甲酰胺对接触工人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二甲基甲酰胺(DMF)接触浓度、饮酒量及其他因素对DMF接触工人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工厂前2年车间空气的监测数据,将DMF分为对照组、低接触组及高接触组。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各组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及饮酒习惯,采集血样测定肝功能。结果低接触组和高接触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接触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高于低接触组;高接触组肝脏指数(Liver index)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接触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ALT、γ-GT、肝脏指数与接触DMF及体重指数(BMI)相关,ALT还与甘油三酯(TRIG)相关,AST只与工人的饮酒量相关。在肝功能异常者中,有86.7%的AST/ALT比值<1。结论DMF能影响接触工人肝功能,肥胖及饮酒量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肝脏指数和AST/ALT比值可作为肝损伤评价和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7.
潮汕地区部分人群吸烟及饮酒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潮汕地区部分人群吸烟及饮酒情况。方法在汕头市和汕尾市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640名19~82岁当地居民的吸烟、饮酒习惯。结果分别调查汕头市和汕尾市300、308名居民,其吸烟率分别为50.7%、41.6%,饮酒率分别为21.3%、25.3%。两地男性吸烟率、饮酒率均高于女性(均P<0.01)。两地居民职业别人均累计吸烟量和饮酒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渔民、农民、工人为高。结论潮汕地区部分男性居民,尤其是从事工农渔业者是烟酒的主要消费人群,也是重点的健康教育对象。  相似文献   

8.
分析2010-2012年中国15~17岁人群饮酒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个人健康情况调查问卷”中的饮酒情况数据,对6 581名15~17岁人群饮酒率、饮酒类型和日均酒精摄入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中国15~ 17岁人群饮酒率为14.0%,男性(19.2%)高于女性(8.5%);17岁人群饮酒率最高,为18.0%.不同性别、年龄人群饮酒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8.04,52.67,P值均<0.01).饮用啤酒的比例最高(85.1%),其次为葡萄酒(35.2%).饮酒人群的日均酒精摄入量为4.9 g,其中男性(5.6 g)高于女性(3.4 g),17岁人群日均酒精摄入量最高(5.5 g),不同性别、年龄及城乡人群饮酒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3.37,7.67,29.70,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家庭人均年收入<10 000元、现在吸烟者饮酒率高.结论 中国15~17岁人群的饮酒问题不容忽视,建议尽早对该人群进行不饮酒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的6502名体检人员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γ-转肽酶γ-GT的调查报告以及结果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2012年10月31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的6502名体检人员的血清,并检测其ALT,AST和γ-GT,并加以分析。结果在正常体检人员中,ALT和γ-GT增高人数比AST要多的多,这些增高的人群中,数值增高可能与饮酒,胆道疾病,用药或者是脂肪肝有关。结论建议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的人员简单的体检可以选择ALT和γ-GT。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四川省慢病监测点人群吸烟、饮酒现状,分析吸烟与饮酒的关系,为进一步制定控烟、限酒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10年慢病监测项目,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四川省8个县(区)4 847名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及饮酒状况的差异,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四川省居民2010年男性吸烟率为67.28%,女性5.19%;现在吸烟率男性为56.42%,女性3.63%;50%以上的吸烟者平均开始吸烟年龄在20岁以下;男性平均每天吸烟16支,女性7支.男性过去1个月饮酒率为53.59%,女性为12.07%;过去12个月男性饮酒率为61.31%,女性17.26%;男性平均每天饮酒量为65 g,女性24.6 g;男性适量饮酒率为17.83%,女性39.01%.吸烟率和饮酒率,平均每日吸烟率和饮酒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四川省慢病监测点人群吸烟、饮酒率高,适量饮酒率低,男性高于女性;吸烟和饮酒密切相关.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控烟,同时限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方农村地区男性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现状及其与饮酒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甘肃榆中县、北京顺义区、吉林东丰县和吉林靖宇县等4个区县分别抽取4个村.每个区县分别调查>35岁人群1 250人,男女各半.各村平均分配样本量.收集吸烟、饮酒、血压、身高、体重等相关因素资料并采集血样.将人群分为不饮酒、少量饮酒(<20 g/d)、中量饮酒(20~80g/d)和大量饮酒(>80 g/d)四组.选取其中的2 062例男性进行分析.MS定义选用中国糖尿病学会的标准.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饮酒与MS的关系.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55.9±10.8)岁,41.4%饮酒.MS患病率为11.6%,饮酒者(13.1%)高于不饮酒者(10.5%)(x2=3.30,P=0.069).MS患病率随着饮酒量(Z =39.08,P<0.001)和饮酒频率(Z =39.65,P<0.001)的增加上升.调整其他因素后,中量以上饮酒可显著增加MS患病风险(均有P<0.05);饮酒频度与MS关系并不显著(均有P>0.05).结论 在男性人群中,中量饮酒可增加MS风险.应该给与针对性的干预,限制饮酒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武汉市汉阳区普通人群饮酒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汉阳区15岁及以上人群721人,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一个月和非连续的3 d 24 h饮酒情况。结果调查对象月饮酒率为26.21%、24 h饮酒率为17.06%,男性月饮酒率和24 h饮酒率均高于女性(χ2=133.29,P0.05;χ2=96.24,P0.05)。饮酒人群中月、24 h人均纯酒精摄入量人均以男性、离退休人员最高。饮酒来源、饮用地点主要为自购和自家。男性、女性饮酒人群均以啤酒为主。结论汉阳区15岁及以上人群的一个月和24 h饮酒率均低于全国水平,不同性别、年龄段、职业人群的饮酒率和人均纯酒精摄入量有差异,应针对这些特点制定及实施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西藏拉萨地区成年居民饮酒行为现状。方法 于2009年6月-2010年8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西藏拉萨地区抽取的2341名≥18岁世居藏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测。结果 拉萨地区人群总饮酒率为48.95%,不同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月平均收入及是否吸烟者的饮酒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农牧民和干部、月平均收入>2000元和吸烟是拉萨地区世居成年藏族居民饮酒行为的危险因素。饮酒者日均饮酒量为4.55g(0.6,32.53),平均饮酒年限为17.00年(8.00,28.00),男性日均饮酒量和饮酒年限均分别高于女性;51~60岁年龄段的日均饮酒量最高,随着饮酒年限的延长,MCV和GLOB增高,ALB降低。结论 拉萨地区居民饮酒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性别、职业、月均收入和是否吸烟是该地区居民饮酒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应针对此类人群加大饮酒卫生的宣传。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普通人群饮酒状况及相关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普通人群饮酒基本情况及相关疾病。[方法]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广东省18岁以上常住居民3167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结果]饮酒率18.9%(600/3167),男42.0%,女6.6%,标化饮酒率25.6%;城市饮酒率(21.5%)高于农村(16.7%),城、乡标化饮酒率分别为26.3%和24.5%;过量饮酒率2.3%,标化率1.9%,城、乡标化过量饮酒率0.9%和3.4%;随着经济收入及文化水平提高,饮酒率上升。饮酒率较高者为科技人员、司机、企事领导、公务员和推销员,夫妻分居以及离婚后单身者情况较严重;随着饮酒量的升高疾病患病率也升高,过量饮酒组患病率明显升高。[结论]过量饮酒严重影响人群健康,应控制酒精的摄人量,防止饮酒过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饮酒行为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彭州市基线调查数据,描述当地居民饮酒情况和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研究饮酒状况、每周饮酒天数、通常每天饮酒量及早上饮酒情况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结果调查52 228人中,每周饮酒率为23.6%,男女分别为51.5%和6.4%。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为23.8%,标化率为20.1%,女性高血压患病率为18.0%,标化率为15.5%,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女每周饮酒患高血压几率分别比从不饮酒人群高62%和25%。男女每周饮酒6~7 d患高血压几率分别比不饮酒人群高68%和31%。通常每天高风险饮酒男女人群患高血压几率分别比不饮酒人群高80%和28%。男性每天或几乎每天早上饮酒人群中患高血压几率比不饮酒人群高67%。结论男女每周饮酒及饮酒天数增加、饮酒量增多,其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饮酒人群高血压防治知识宣传,戒酒或少量饮酒,以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描述参加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队列的10个地区人群饮酒行为特征的地区差异。方法 CKB项目于2004-2008年在城市和农村各5个地区募集队列成员并完成基线调查。研究分析10个项目地区中512 891名30~79岁队列成员饮酒状况的基线信息,重点描述每周饮酒者饮酒行为特征的地区差异。结果 全部队列成员中,男性每周饮酒率(33.1%)高于女性(2.2%)。哈尔滨(52.0%)和四川(50.2%)项目地区的男性每周饮酒率最高;甘肃(8.1%)和海口(18.8%)项目地区最低。四川项目地区男性每周饮酒者通常情况下的每周摄入酒精量(414.6 g)最高;甘肃(195.2 g)和河南(239.6 g)项目地区虽然日常饮酒量较低,但特殊情况下单日饮酒量列居前位(河南项目地区202.3 g;甘肃项目地区171.2 g)。每周饮酒者中,82.6%的男性和56.6%的女性在特殊情况下的饮酒量达到狂饮状态(男>60 g,女>40 g)。结论 CKB 10个项目地区的研究人群在饮酒率、饮酒量、饮酒方式、饮酒品种等饮酒行为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不同人群对饮酒相关知识的认识,分析酒文化与饮酒行为对他们的影响.方法 对20个城市家庭中的56位成员和103位不同职业人员进行访谈调查.结果 小组访谈调查的结果显示,城市与农村饮酒方式存在差异,饮酒者的年龄和社会阶层方面也存在差异.城市居民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饮酒机会增多,但倾向于喝酒精度数较低的葡萄酒、黄酒或啤酒;而农村居民偏向饮用白酒.这些饮酒文化的变化起因于饮酒机会的增加和出于健康方面的顾虑.结论 要教育并帮助人们提高对饮酒与健康的认识,转变长期以来对饮酒行为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连云港农村地区男性高血压人群中饮酒状态与血脂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8年5月在连云港农村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受试者的饮酒状况和其他相关变量,实验室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O)、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由Friedewald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评估饮酒与血脂指标的关联.结果 5 574名男性受试者纳入分析.调整年龄、体质指数、血压、血糖、吸烟、体力劳动强度后,与不饮酒者相比,现在饮酒者的总胆固醇(β=15.58,sx=1.30,P<0.001)、高密度脂蛋白(β=8.01,sx=0.43,P<0.001)、低密度脂蛋白(β=7.71,s =1.17,P<0.00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甘油三酯(β=-0.71,sx=1.88,P=0.70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糖尿病人群中,饮酒与总胆固醇(与非糖尿病人群比较,交互作用P<0.001)、低密度脂蛋白(与非糖尿病人群比较,交互作用p =0.001)升高具有更强的关联.结论 现在饮酒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甘油三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功能四项检验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泰州市中医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在该医院门诊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肝功能四项检验,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比较检验结果,同时比较试验组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患者的血清AST、ALT、ALP、γ-GT水平。结果 试验组血清AST、ALT、ALP、γ-G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的血清AST、ALT、ALP、γ-GT水平均高于A、B级,B级患者的血清AST、ALT、ALP、γ-GT水平均高于A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AST、ALT、ALP、γ-GT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且随着肝功能受损程度的加重,其血清AST、ALT、ALP、γ-GT水平可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饮酒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 以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为依托,采用与人口成比例的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02591名18岁及以上成年人,采用家庭询问调查问卷收集对象基本信息、健康相关行为和疾病史等数据,通过食物频率法收集调查对象的饮酒信息,代谢综合征的诊断采用NCEPATPⅢ标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饮酒与MS的关系。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饮酒与MS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的饮酒率为33.66%;与不饮酒者相比,男性每次饮酒量≤20 g人群MS患病率较低(OR=0.77,95%CI 0.66~0.90)。男性每次饮酒量与MS存在线性相关,女性每次饮酒量与MS不存在线性相关。在男性中,饮酒类型与MS不存在相关,饮用白酒、啤酒、葡萄酒和混合酒的男性患MS的OR分别为0.91 (95%CI 0.81~1.03)、0.90 (95%CI 0.75~1.08)、0.85 (95%CI 0.54~1.36)和0.96 (95%CI 0.84~1.10)。相比不饮酒女性,饮白酒或混合酒的女性患MS风险较低,OR值分别为0.74(95%CI 0.56~0.98)和0.78(95%CI 0.66~0.91)。饮酒频率与MS无显著性相关,在男性中P_(趋势)=0.11,在女性中,P_(趋势)=0.31。结论 男性每次饮酒量与MS存在线性相关,每次饮酒量20 g会增加MS的患病风险;女性每次饮酒量与MS不存在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