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尿激酶注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患肢注射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溶栓、抗凝治疗效果。方法溶栓治疗4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对患肢每日注射尿激酶每日5×105U溶于50mL生理盐水中,5d~7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为后经症状、体征、下肢多普勒和彩色B超检查,痊愈16例(36%),有效27例(60%),总有效率96%。未发生出血征象。结论经患肢注射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激酶与肝素联合应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2000年6月~2005年6月对21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取大剂量尿激酶溶栓与肝素联合用药方法。结果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3例。用鲥后未并发出血性疾病。结论尿激酶与肝素联合应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患肢远端局部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6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反复局部溶栓治疗。结果65例患者经治疗2周后治愈32例,好转30例,治愈好转率95.4%。其中病程〉7d者13例,治愈好转率为84.6%。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反复从患肢远端局部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且对病程超过1周者,也可考虑溶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与尿激酶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DV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应用尿激酶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输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4 100 U,每12 h一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对DVT疗效好,能更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毒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苗其云  田长承 《山东医药》2001,41(22):68-68
1998年以来 ,我院使用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例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男 4例 ,女 8例 ;年龄 2 6~ 6 8岁 ,平均43.5岁。其中下肢骨折卧床 3例 ,腹部手术后 2例 ,剖宫产3例 ,脑梗塞卧床 4例。起病至就诊 2~ 5天 11例 ,另 1例超过 2个月。病变位于左下肢 11例 ,右下肢 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肢胀痛、水肿 ,其中 2例伴会阴部水肿 ,检查示患肢压痛 ,Homan征或 Hevhof征阳性。本组 12例患者均经多普勒或 X线静脉造影证实。其中股静脉血栓形成 4例 (1例为右侧 ) ,股静脉 髂外静脉病变 3例 ,髂外静脉病变 2例 ,…  相似文献   

6.
1998年 5月~ 2 0 0 0年 12月 ,我院采用下肢深静脉注射扩容及溶栓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6 6例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6 6例 ,男 2 6例 ,女 30例 ,年龄 46~ 48岁。病程 10~ 2 0天。左下肢 34例 ,右下肢 32例。本组均有患肢明显肿胀、疼痛。大腿较健侧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激酶延迟溶栓疗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静脉造影确诊后,采用尿激酶延迟溶栓疗法(50万u10min内推入,随后1h内静脉输液10万u,2-3d每天静脉输液100万u,4-14d每天静脉输液25-50万u)加每天皮下注射肝素钙50mg(每12h1次)和口服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治疗LEDVT患者9例,结果:血栓完全溶解1例(11.11%),部分溶  相似文献   

8.
将8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行患肢远端静脉注射尿激酶(UK),对照组42例行常规静脉注射UK。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患肢远端静脉注射UK治疗下肢DVT的疗效优于常规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9.
庞德兵 《内科》2013,8(3):242-243
目的研究分析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阿斯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患肢肿胀消退,疼痛缓解,下肢水肿减轻),髌缘上5 cm和髌缘下5 cm的周径差变化,并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患肢血循环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下肢肿胀、疼痛等相关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肢周径差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未发现出血相关并发症或其他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1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16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反复局部溶栓治疗。结果165例病人经治疗1周后治愈58例,好转102例,治愈好转率97%。其中病程超过7d者23例,治愈好转率83%。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反复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且对病程超过1周者,也可考虑溶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5例DVT需要溶栓的患者分成两组,均为下肢近端或髂股静脉大块血栓形成者。治疗组12例给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对照组13例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同时两组辅以低分子肝素钠及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3%。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出血及肺栓塞并发症发生。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DVT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1985年以来经作者收治的围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经验,经过分析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提出了早期诊断并大剂量尿激酶深静脉溶栓治疗是挽救患肢的有效方法;对迁延期病人的治疗应以蝮蛇抗栓酶治疗为主。本文还就围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因素、机理进行了讨论。并指出围产期应重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其有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消肿破瘀饮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病程在30 d之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1例)与对照组(51例).治疗组患肢足踝部扎止血带后,经足背静脉推注尿激酶并联合口服自制中药消肿破瘀饮.对照组经手背静脉输注尿激酶.治疗3周后评判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86.9%,血管再通率为73.8%,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52.9%,血管再通率为41.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尿激酶联合消肿破瘀饮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优于单用尿激酶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8例,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联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尿激酶30万U+0.9%氯化钠100ml从患肢于2h静脉滴注,1次/d,共14d.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针4100 U每12h皮下注射1次,14d.结果 28例中26例于治疗后下肢症状缓解,无出血、严重肺栓塞和下肢坏死.结论 低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深静脉血栓,疗效可靠且症状缓解快而安全.  相似文献   

15.
虽然起搏患者术后的无症状性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thrombsis,DVT)的发生率低,但目前对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DVT的溶栓治疗意见不一,既往对这些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危险性和有效性也未曾评价。作者通过1例经过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起搏器术后上肢深静脉形成血栓的病例,试予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以观其有效性和安全性。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81岁。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窦缓、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单腔)。术后伤口愈合好,心电监示为“起博心律”。术后第4天,安署起搏器侧上臂出现肿胀,明显增粗,进行性加…  相似文献   

16.
陈永清  李鹏龙 《山东医药》2003,43(22):70-70
患者男 ,70岁 ,突然意识不清、左侧肢体活动失灵 3小时 ,于 2 0 0 2年 10月 14日 9时入院。查体 :嗜睡 ,言语欠流利 ,双眼向右凝视 ,双瞳孔直径 3mm,光反射灵敏 ,左鼻唇沟浅 ,口角右歪 ,伸舌左偏 ,左上下肢肌张力高 ,上肢肌力 0级 ,下肢肌力 级 ,右侧正常 ,四肢肌腱反射 (+) ,左侧巴氏征 (+) ,无脑膜刺激征。头颅 CT示右底节区脑出血。入院第 12天出现左下肢肿胀 ,血管彩超检查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安置下腔静脉滤网、尿激酶 30万 U经导管注入。此后左下肢肿胀渐减轻 ,脑出血吸收 ,住院 2 2天病情稳定出院。讨论 :深静脉血栓多见…  相似文献   

17.
参附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病 ,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如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 ,且可发生肺栓塞而危及生命。现将收治的 60例单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人 ,随机分成治疗组 (参附联合尿激酶组 )、对照组 (尿激酶组 )进行对比治疗 ,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DVT的有效措施。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 60例 ,其中男 3 9例 ,女 2 1例 ,年龄 2 5岁~ 68岁 ,平均 5 2岁 ;病程 <3d 2 1例 ,3d~ 7d 18例 ,8d~ 14d 12例 ,>14d 9例。有明确病史者 3 4例 ,其中近期手术史者 10例 ,患慢性病长期卧床…  相似文献   

18.
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附3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爱东 《山东医药》2009,49(34):67-68
目的探讨骨折及骨折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本组37例患者中,骨折并发DVT 23例,骨折术后并发DVT 14例;均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尿激酶溶栓,辅以血栓通、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治疗。结果治愈10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2例;随访28例血栓无复发,无肺栓塞和明显出血者。结论早期活动及抗血小板聚集可预防DVT;早期发现并积极抗凝、溶栓、祛聚治疗可有效治疗DVT。  相似文献   

19.
尿激酶溶栓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器官损害的自身免疫病 ,常伴有继发性高凝状态的存在及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功能紊乱 ,严重者发生深静脉血栓。2 0 0 0年收治了 2例SLE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 ,在积极治疗狼疮的基础上 ,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例 1:女性 ,13岁。因面部红斑 9个月余 ,双下肢肿胀 10d入院。入院体格检查 :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皮肤张力高 ,伴有腹壁静脉显露及浅静脉曲张 ,但无下肢溃烂 ,右下肢较左下肢肿胀更为明显 ,皮温略高 ,大腿远端及腓肠肌均有压痛。右大腿周径 (髌骨中点…  相似文献   

20.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1〕,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易反复发作,常导致血栓后综合征、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是血管外科临床治疗中的难点之一。我科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DVT患者,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