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突然而至的重大任务1970年11月下旬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中南海保健处处长卞志强大夫的通知,要我住到中南海里面接受任务。第二天,我携带有关书藉、资料和简单生活用品,住进了中南海保健处对门的"工字楼"。简单整理一下内务,  相似文献   

2.
<正>我在1980年3月正式离开中南海保健处(门诊部),转业到卫生部直属的北京现代化医院(当时的院名,以后正式命名为中日友好医院)筹建处参加筹建工作的。离开中南海后,于1986年曾接到中办的通知,让我陪同邓颖超同志到广州疗养,其后亦常去看望她。  相似文献   

3.
《健康必读》2009,(6):53-53
1957年春,“反右”斗争日益高涨,中南海保健处医生全部被调回北京医院参加运动。但王敏清等人仍在医院的保健办公室,从事领导同志的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多为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看病"1957年2月,组织上决定我去接替顾承敏大夫的班,担负少奇同志的保健工作。当时我心情很复杂,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能亲眼见到仰慕已久的党中央副主席,不仅有机会为他服务,还能亲聆教诲。担忧的是自己缺少保健经验,怕完不成党的重托。  相似文献   

5.
难忘的教诲     
<正> 1984年9月是我来北京医院工作的第三个年头,领导找我谈话,安排我到中南海陈云首长处工作。接到任务,激动得我一夜没合眼,既为能到首长身边工作感到光荣,又感到保健责任重大,激动之余,不时有些紧张。陈云这位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他平时会是什么样子?怎样工作和生活?有没有脾气?我应该怎样  相似文献   

6.
1953年11月17日,我奉调离开哈尔滨医科大学到卫生部保健局报到,然后就暂时住在保健局原址——弓弦胡同2号。当时,卫生部分管中央保健工作的是傅连暲副部长,他也住在同一个院里。在我将于12月30  相似文献   

7.
李挺 《药物与人》2010,(4):16-18
王敏清,原中央保健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中央保健局局长。山西省洪洞县人,1929年生,1941年在延安参加革命。先后毕业于北方大学医学院、山西大学医学院(今山西医科大学)。长期从事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工作。曾先后为杨尚昆、邓小平等高层领导人做保健医生。先后任中南海门诊部主任;中央保健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兼中央保健局局长、中国保健科学技术学会名誉会长等职。  相似文献   

8.
<正> 1953年11月17日,我奉调离开哈尔滨医科大学到卫生部保健局报到,然后就暂时住在保健局原址——弓弦胡同2号。当时,卫生部分管中央保健工作的是傅连障副部长,他也住在同一个院里。在我将于12月30日到中南海报到前的一天得到通知,傅部长要接见我。我有生以来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首长,我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进入他的办公室的。  相似文献   

9.
卞志强主任医师1924年生于江苏省六合县。他1949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在南京中央医院(后改为南京军区总医院)任内科医师。1952年调到北京医院。1956年到中南海担任中央领导同志的医疗保健工作,曾兼任中南海门诊部主任、保健处处长、305医院副院长等职  相似文献   

10.
《健康必读》2010,(9):55-55
王敏清,先后担任中南海门诊部主任;中央保健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兼中央保健局局长、中国保健科学技术学会名誉会长等职。他从进中南海,到1957年回北京医院参加“反右”运动,除了在中南海保健处机动之外,还主要负责杨尚昆的医疗保健。  相似文献   

11.
<正>邓老和我下棋一天,正是周六,邓老到中南海开会,快下班尚未回来。陈兰同志催我早点回家,说:"走的时候好好的,大星期六的你走吧,没事。"于是,我骑车往家走,从万寿路到西苑约50分钟的路程。因为年青人好胜,所以路上常"  相似文献   

12.
我1954年调到北京,开始担任保健医生。当时我们人少,一人要负责十多位保健对象。那时,我隔一段时间才去贺龙元帅那里一次,常常是他和薛明同志都各自工作去了,只能从服务员、厨师那里打听到一点儿情况。偶尔赶上贺龙元帅在家,他也不过是礼节性地和我打个招呼:“我挺好,没事儿。”谈不了几句话,就又干他的事去了。碰到他有点时间多说一会儿,准是问其他老同志的健康情况,一再叮嘱要把他们的身体保护好。那时,我就根据贺龙同志的病情为他制订了一套医疗保健措施,但是几乎就没有机会仔细和他谈过,因而那些方案不过是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13.
我出生于工人家庭,16岁离开家乡大连到北京医学院护校读书,1959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医院内、外科做护士各一年,1961年调进中南海保健组。1964年春天,保健组派我去给邓颖超打针,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邓大姐。看来那是一次偶然的机缘,但却带给我一生的荣幸。当时,我只知道邓大姐说“小许打针不疼”。其实,那次是大姐为了给周总理挑选护士而对我进行的考察。据说邓大姐对我很  相似文献   

14.
傅连暲同志是第一任中央领导人的保健医生。他1894年生于福建汀州。因家境贫寒,为了让他上学,其父将他送进基督教教会,他在教会学校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毕业。1920年,傅连嶂从亚圣顿医馆毕业后到教会福音医院工作,1925年被推举为院长。  相似文献   

15.
<正>初进中南海早就知道,红墙内的中南海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居住的地方,也是外人感到十分神秘的地方。当我进入红墙的大门时,特别想一饱眼福。进了大门,是和北海公园一样的只是没有开放的公园,平房是灰砖的,楼房也是灰砖的。不同的是岗哨多,每到一岗,战士就向你立正敬礼,"请首长出示你的证件"。哨兵和我一样的  相似文献   

16.
JOKE医院     
有一位同学,因为感冒到JOKE医院去看病,施大夫仔细给他查了一番,问:“你这是阑尾发炎,要马上住院治疗。”“大夫,请您再查一…”“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施大夫不耐烦地问。“您是您是,可是我的阑尾在上次感冒时就已经切掉了!”  相似文献   

17.
<正>1950年12月,我奉命调到朱德总司令处任保健医生。这真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大喜事。一个大学毕业才一年多的小医生,能得到组织这样的信任,为开国元勋、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朱德总司令做保健服务,使我无比激动,无比幸福,但一想到自己的各个方面,又深感不足,怕不  相似文献   

18.
《健康必读》2008,(1):54-55
马晓先:中南海保健组成员。"文革"时期担任中南海保健医生,曾参与对刘少奇的抢救工作,后担任江青的最后一任护士长。在江青隔离审查初期,受组织  相似文献   

19.
1992年听郝家漠大夫讲足部按摩课,他说可以不用打针吃药即能防病、治病,对老年人保健最适合。后来得知一些老同志应用足部按摩后反映良好,董绍琴同志的糖尿病见好,常失眠的同志不吃安眠药也能安静入睡了,等等。于是我下决心学习足部按摩。先在初级班学习,随之参加中级班学,听北京足部反射区健康总会孟昭义、李家芳教授讲课。1993年7月又到北京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保健医生运用黑板报、墙报、数来宝和幻灯片等形式,向中央领导同志和中直机关的工作人员介绍和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据说,其中的一些顺口溜还经过领导同志的润色。这些被戏称为“红墙秘经”的口诀、歌谣,有一些内容不胫而走,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