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功率微波辐照对大鼠免疫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姝雅  张天许  崔玉芳  张超  王水明  徐菡  靳巍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9):132-137,i0005
目的:观察高功率微波辐照大鼠致淋巴结、胸腺基因表达谱改变情况,探讨电磁辐射非热效应分子作用。 方法:微波接触剂量现场检测于2002-01/2005-05进行;高功率微波对大鼠免疫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于2003-12/2005-05分别在航天中心医院动物实验室和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免疫学研究室完成。①采用德国Narda公司EMR射频电磁辐射分析仪。根据国家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10436-89)测定和评价该研究所近年(2002/2005)作业人员操作位的微波辐射强度。同时收集该所既往微波现场检测资料。②应用由上海沪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10003个基因的大鼠基因表达谱芯片(SBC-R-RC-100-10)检测10mW/cm^2重复照射Wistar大鼠150min后l,3,7,14d的淋巴结、胸腺的基因表达谱改变情况。健康二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4只,随机分为未照射对照(10只)和平均功率密度10mW/cm^2照射(24只)2个组。重复照射150min(照射30min/d,连续照射5d)。峰值功率为16W/cm^2,屏蔽室内温度约28℃,相对湿度24%。 结果:实验大鼠3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10mW/cm^2微波一次照射Wistar大鼠30min,不会引起大鼠直肠温度明显升高。②照射后各时间点淋巴结差异表达基因数量均多于胸腺。淋巴结、胸腺差异表达基因数:照后ld分别为913和156个。照后3d为157和88个。照后7d为97和37个,照后14d为208和148个。③10mW/cm^2功率密度微波连续5d照射Wistar大鼠共150min,能够引起实验大鼠淋巴结和胸腺组织基因表达变化。差异表达基因涉及信号转导、免疫及防御反应、氧化应激、凋亡、细胞周期、细胞黏附、细胞骨架组建和发生、DNA复制与修复等生物学功能。④在这些已知生物学功能基因中信号转导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最多(淋巴结25个,胸腺11个)。⑤淋巴结中8个氧化应激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则明显地表现出功能和表达模式的一致性。它们参与的是抗氧化生物学过程,表达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下调。 结论:①10mW/cm^2高功率微波重复照射Wistar大鼠150min对免疫组织的影响属于非热效应分子作用。②Wistar大鼠淋巴结对微波的辐照敏感性高于胸腺。③电磁辐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动物体内氧化和抗氧化平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功率微波辐照大鼠致淋巴结、胸腺基因表达谱改变情况,探讨电磁辐射非热效应分子作用。方法:微波接触剂量现场检测于2002-01/2005-05进行;高功率微波对大鼠免疫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于2003-12/2005-05分别在航天中心医院动物实验室和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免疫学研究室完成。①采用德国Narda公司EMR射频电磁辐射分析仪,根据国家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10436-89)测定和评价该研究所近年(2002/2005)作业人员操作位的微波辐射强度,同时收集该所既往微波现场检测资料。②应用由上海沪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10003个基因的大鼠基因表达谱芯片(SBC-R-RC-100-10)检测10mW/cm2重复照射Wistar大鼠150min后1,3,7,14d的淋巴结、胸腺的基因表达谱改变情况。健康二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4只,随机分为未照射对照(10只)和平均功率密度10mW/cm2照射(24只)2个组,重复照射150min(照射30min/d,连续照射5d),峰值功率为16W/cm2,屏蔽室内温度约28℃,相对湿度24%。结果:实验大鼠3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10mW/cm2微波一次照射Wistar大鼠30min,不会引起大鼠直肠温度明显升高。②照射后各时间点淋巴结差异表达基因数量均多于胸腺。淋巴结、胸腺差异表达基因数:照后1d分别为913和156个,照后3d为157和88个,照后7d为97和37个,照后14d为208和148个。③10mW/cm2功率密度微波连续5d照射Wistar大鼠共150min,能够引起实验大鼠淋巴结和胸腺组织基因表达变化。差异表达基因涉及信号转导、免疫及防御反应、氧化应激、凋亡、细胞周期、细胞黏附、细胞骨架组建和发生、DNA复制与修复等生物学功能。④在这些已知生物学功能基因中信号转导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最多(淋巴结25个,胸腺11个)。⑤淋巴结中8个氧化应激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则明显地表现出功能和表达模式的一致性。它们参与的是抗氧化生物学过程,表达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下调。结论:①10mW/cm2高功率微波重复照射Wistar大鼠150min对免疫组织的影响属于非热效应分子作用。②Wistar大鼠淋巴结对微波的辐照敏感性高于胸腺。③电磁辐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动物体内氧化和抗氧化平衡。  相似文献   

3.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160例健康体检人员,分别在送检后的0、1、2、4、8h对采集的血液进行检测,对各个时间点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各个时间点血液标本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的时间点检测结果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血液标本放置在常温条件下,也就是说17°C~22°C温度下,除了MPV会产生变化,血常规其余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均不受放置时间长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7,MMP-7)mRNA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组织和远端正常肠黏膜组织中MMP-7mRNA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和远端正常肠黏膜组织中MMP-7 mR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4.7%和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2,P=0.003);MMP-7 mRNA的阳性表达率在组织学分化差、淋巴结转移、浸润较深、TNM分期较高的患者中明显增高,与组织学分化好、浸润浅、TNM分期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7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尿液常规检查是临床检验实验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内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技术的发展,很多疾病在早期就得到治疗.含有多种成分(主要是各种病理成分)的尿液标本,较难收集,特别是尿液中的有形成份不易保存.满足不了教学单位在实验课标本用量大、病理成分多及时间性强等特点的要求。有的报道只介绍尿液化学成份标本的制备,  相似文献   

6.
鹿伟  成玉霞  孙青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2):153-153,i0018
组织芯片技术将数十个甚至上千个不同个体的组织标本按预先设计的顺序排列在一张玻片上,与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技术相结合,可以在基因、基因转录和相关表达产物生物学功能三个水平上进行相关研究,是一种高通量、多样本,并具有平行分析功能的工具,成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崭新的病理学技术。我们将组织芯片与原位杂交技术相结合,用于检测小鼠哮喘模型肺组织中的肾上腺&受体的变化,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有20余万女性死于宫颈癌,我国每年新发病例有13万之多,严重的危害了女性的生命和健康。研究表明宫颈癌致病因素主要是人乳头瘤病毒(HPV),许多国家也已将HPV检测纳入筛查  相似文献   

8.
用链亲和素-胶体金原位杂交(ISH-SAG)检测了87例急性白血病、7株白血病细胞系和7例正常骨髓细胞的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基因表达。结果发现,7例正常骨髓细胞几乎不表达MPO mRNA;粒(单核)细胞系和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细胞不同程度表达MPO mRNA;淋巴细胞系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不表达MPOmRNA;7例难分类急性白血病(UAL)中,4例表达MPO mRNA并对髓系抗原阳性;诊断为极低分化的AML;2例只表达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考虑为早期B细胞ALL;1例无任何细胞标志,考虑为急性未分化细胞白血病。上述结果表明,用ISH-SAG检测MPOmRNA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为确诊AML和区分ALL提供了一个更为有用的新手段,特别对识别停滞在细胞分化早期的AML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比较常规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 cytogenetics,CC)分析,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及连续R显带后FISH(sequential R-banding and FISH)检测混合系列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MLL)基因重排的应用价值.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及间期FISH分析我院白血病患者37例,结果显示11q23+/MLL+患者10例,11q23^-/MLL+患者2例(5.4%),11q23^+/MLL-患者3例(8.1%),11q23^-/MLL-患者22例.部分病例CC与间期FISH方法检测11q23/MLL基因重排得到了不一致的结果.对6例患者进行连续R显带后FISH分析后,对照核型和FISH图都能清楚地看到MLL基因易位涉及的染色体.结论:为了给出准确的诊断,在检测11q23/MLL重排时需要进行常规细胞遗传学和间期FISH测定并结合两者结果来评定,必要时需做R显带后FISH或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患者标本质量的影响,减低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将1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收集样本组与常规收集样本组,将两种护理方案对患者标本质量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在不合格标本、检验结果不可信度、患者投诉发生率方面,常规护理组均高于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应积极开展护理干预措施,完善标本的采集、运送程序,降低不合格标本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戴蕴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10):1729-1730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我院不合格血液标本100份,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讨。结果其中有31%出现标本凝固,5%出现标识错误,15%出现标本量不足,20%出现脂血,29%出现溶血,其中出现标本凝固和溶血的最多。需严格加强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的监控,医护人员须严格规范操作,以保证标本的质量,确保血液检验的结果准确性,从而提高临床的诊断和帮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联合运用Triton X-100和多聚甲醛(PFA)处理玻片,改善血液肿瘤骨髓标本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质量.方法 42例血液肿瘤患者骨髓标本玻片,在常规FISH流程中,实验组增加Triton X-100/4%PFA预处理步骤,对照组按照常规步骤进行.配对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未见杂交信号细胞数和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比FISH检测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常见染色体异常克隆的检出率,探讨细胞遗传学异常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进展为急性白血病的关系.应用FISH 5/7/20/8/Y染色体数目及缺失检测探针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50例按WHO2008标准诊断MDS患者染色体异常克隆,随访患者MDS进展为急性白血病情况.结果表明:50例MDS患者FISH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二种检测涉及5、7、20、8号以及Y染色体的遗传学异常分别占50.0%(25/50)和40.0%(20/50),累及5号染色体异常均为6.0%(3/50),累及7号染色体异常分别为26.0%(13/50)和20.0%(10/50),累及20号染色体异常分别为12.0%(6/50)和6.0% (3/50),累及8号染色体异常分别为24.0%(12/50)和20.0%(10/50),Y染色体缺失均为2.0%(1/50).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7号染色体>8号染色体> 20号染色体>5号染色体>Y染色体.47例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情况:IPSS细胞遗传学不良组46.2% (6/13)为转白血病前移植;良好组45.5% (10/22)为转白血病前移植;中间组有16.7%(2/12)为转白血病前移植.MDS进展为急性白血病率,预后不良组为7.7%(1/13),预后良好组为4.5%(1/22),细胞遗传学预后中等组为58.3% (7/12).预后不良组进展为急性白血病者比例很低,与该组多数患者接受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关.结论:成套的FISH探针比常规染色体核型对特定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尤其对低克隆的染色体异常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少于20个分裂相时优势明显.IPSS染色体核型预后分组显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无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结合常规细胞遗传学(CC)方法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染色体异常情况的意义。 方法:用CC法和FISH对26例MM患者进行染色体异常分析。 结果:26例MM患者中,CC法检测出染色体异常有9例(34.6%);FISH检测出染色体异常有22例(84.6%),其中IGH基因重排占38.5%(10例);P53缺失5例(19.2%);1q21扩增9例,缺失1例;13q14缺失13例(50.0%)。13例伴有13q14缺失MM患者中8例出现1q21异常,13例未检测到13q14缺失患者中2例发现1q21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P<0.05)。MM患者13q14缺失和1q21异常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474,P<0.05)。 结论:FISH结合CC法可提高MM患者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物素标记cDNA控针原位杂交和流式细胞仪测量,初步观察了人HI-Meg细胞系经推甲酸诱48小时和72小时的基因表达变化与其多倍体分化的关系。结果c-myc,v-sic,c-fms癌基因表达下降;N-ras,v-abl癌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造血调控因子LIF基因表达明显增强。HI-Meg细胞胞体增大,多核和核分叶细胞增多,4n和8n细胞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CC)和间期FISH技术对80例MDS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骨髓细胞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检测MDS患者异常克隆的阳性率。结果表明:80例MDS患者经FISH技术检出染色体异常43倒(53.8%),明显高于CC的异常核型检出率17例(21.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各亚型中,FISH异常检出率高于CC,其中难治性贫血(RA)和难治性贫血伴多系病态造血(RCMD)两组患者阳性率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在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各评分等级中,FISH阳性率也明显高于CC,其中中危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ISH技术敏感性优于CC,可以检测出CC分析失败及正常的染色体异常克隆,提高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这一点主要体现在IPSS中的中危组患者;在WHO各亚型中,RA和RCMD组患者从FISH技术中获益较大。  相似文献   

17.
EB病毒(EBV)属疱疹病毒科,其核酸为线状双股DNA,长度因不同的病毒株而异,平均175 kDa,被衣壳蛋白包裹,核衣壳外有包膜,主要成分是糖蛋白.许多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与EBV感染有关,包括鼻咽癌、鼻型NK/T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临床检测方法有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电镜等.  相似文献   

18.
背景:任何生理状况的改变和表型的变化,最初的基础激发点是基因表达的改变,基因芯片技术是利用碱基配对的原理来快速、大量筛选目标基因的新方法,能整体宏观地研究生物体基因的表达及功能。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大鼠脑出血早期差异表达基因,为探讨脑出血的病理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 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材料:实验于2002-10/2003-12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完成。选取20只无特殊病原体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质量220~260g,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将全部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脑出血组,每组10只。 方法:采用Ⅶ型胶原酶立体定位法制备大鼠急性脑出血动物模型,模型建立后4h取血肿周围组织和相同部位的正常脑组织进行基因芯片对照检测,用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并进行计算机分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来考证基因表达谱的结果。 主要观察指标:大鼠脑组织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及基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计算结果。 结果:大鼠急性脑出血后4h有差异表达基因129个,上调基因114个,下调基因15个,这些基因主要涉及到应激和免疫应答、细胞凋亡、能量代谢及信号转导。有关炎性损害的基因上调最为明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计算结果显示,基因表示水平与芯片检测结果相符,说明基因芯片所建立的基因表达谱具有相当的可靠性。 结论:脑出血早期存在多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可能在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轻度溶血对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人工制造溶血标本,检测血生化,同时检测正常标本对照,对两者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轻度溶血标本中,LDH、K~+的测定值升高有非常显著差异,TBIL、DBIL、AST的测定值升高有显著差异,TP、ALB、Cr、Cl~-轻度升高,ALT、GGT、BUN、Na~+轻度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轻度溶血即对血生化产生影响,所以临床工作中应该注意预防溶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Bax是bcl-2基因家族中最重要的基因之一,它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促进剂并和bcl-2—起对调控肿瘤和白血病细胞对化疗和放疗的耐药性起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Bax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我们采用链亲和素胶体金原位杂交(ISH-SAG)方法检测了30例急性白血病病人和4株白血病细胞系的Bax基因表达,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