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归脾汤合固脬汤治疗小儿遗尿症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夜间睡中排尿,醒后方知,称睡中遗尿,俗称尿床。小儿3岁以后继续尿床,其主要原因就是心脾两虚,肾气不固而形成。尿床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会给小儿心理造成障碍,影响小儿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笔者行医27年,结合临床经验,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在治疗小儿遗尿症时多采用补益心脾  相似文献   

2.
夜间遗尿症在儿童时期较为常见,它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少。正常小儿在2~3岁时,基本上可以具有自天及夜间自主排尿的能力。据统计四岁半时仍有尿床者占儿童的10~20%,9岁时约占5%,而15岁仍有尿床者则只占2%。一般指5岁以后仍出现尿床者,始称为夜遗尿症。既往我们曾采用针灸、中、西药和封闭疗法等治疗本病,由于易于复发效果均不理想。且由于遗尿症对患儿及其家庭的精神、生活和学习均影响甚大,因此笔者为了了解遗尿症的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遗尿是指5岁以上仍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因而尿床或白天尿在裤子上,而又无明显器质性疾病。本症多见于儿童,亦可见于少数成年人。5岁以下小儿,由于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正常的排尿习惯尚未养成,或白天贪玩少睡,身体疲劳,夜间睡眠过深出现遗尿,不属病态。对功能性遗尿的病因  相似文献   

4.
小儿神经性尿频是儿科一个独立的疾病,患儿年龄一般在2~11岁,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其发病特点为患儿白天尿频尿急,尿量少而不痛,入睡后尿频消失,有或无尿床现象,多见于寒冷地区,寒冷季节,女孩多于男孩,多因体虚下元不固所致.小儿神经性尿频是指泌尿系统无器质性异常,小儿神经性尿频在临床并不少见,药物治疗效果不佳.2005 - 2012年,笔者采用推拿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6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儿尿床的防治及家庭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娜 《河北医学》2009,15(11):1355-1356
正常排尿机制在婴儿期由脊髓反射完成,以后建立脑干一大脑皮层控制,至3岁时已能控制排尿。超过3岁尚不能控制排尿的称为遗尿症,俗称尿床。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偶可延长到青春期。  相似文献   

6.
小儿厌食是儿科常见病。本文梳理了近5年临床中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的文献报道,以期为临床治疗小儿厌食提供思路和经验。按照治疗方法、选择穴位的规律,进行整理分析,单一推拿、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推拿联合针刺、推拿联合中药,是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儿童对小儿推拿的接受度比较高。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现小儿推拿的不良反应。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在临床上效果明确,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刘友杰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150-150
遗尿是一种夜间无意识的排尿现象,俗称尿床。小儿在3岁以内由于脑功能发育不全,对排尿的自控能力较差,学龄儿童也常因紧张疲劳等因素,偶尔遗尿,均不属于病态。孩子超过3岁.特别是5岁以上的儿童经常尿床,轻者数夜1次,重者一夜数次,这就可能是疾病状态的遗尿,父母则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8.
治疗小儿遗尿症的几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遗尿症,俗称小儿尿床,是指无器质性疾病的儿童3岁以后不能控制排尿,夜间睡眠中常尿湿自己的床铺或白天有时尿湿裤子的现象。据统计,4岁半时仍有尿床者占儿童的10%~20%,9岁时占5%,15岁则占2%,男女比例约为5:1。  相似文献   

9.
推拿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推拿在治疗儿童常见病上具有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优势,小儿推拿的对象一般是指6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当小儿发热时一般只要一次推拿就可有效地控制病情。发热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症。临床上可分为外感发热、肺胃实热、阴虚内热、气虚发热4种。外感发热,一般是指感冒而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脑瘫儿童反复感染和免疫调节的方法,更好服务临床康复治疗。方法:检索近15 a国内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小儿脑瘫反复感染和调节免疫的相关文章,从中药、推拿按摩、针刺、灸法等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入手,总结中医药在小儿脑性瘫痪反复感染和免疫调节中的应用进展。结果:中医药治疗脑瘫患儿反复感染临床疗效肯定,方法多样,包括中药、推拿按摩、针刺、灸法等,更多集中在中药治疗方面,而推拿、针刺、灸法等方面相关报道较少。结论:中医药能有效地降低脑瘫儿童院感率和改善免疫功能,且中医非药物治疗方面存在巨大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1.
遗尿是指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为儿童常见病.凡3周岁以上睡眠中尚不能控制排尿,称为遗尿症,俗称尿床.兹将1986年至1992年用针刺治疗遗尿症40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病例均系哈尔滨市散居病人,经检查排除了其它器质性疾病.确诊为功能性遗尿者4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就诊者最大年龄14岁,最小5岁,学龄儿童占  相似文献   

12.
遗尿又称遗溺、尿床,系3岁以上儿童夜间或白天睡眠时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为儿科常见病.3岁以内的小儿,由于智力未健,排尿的正常习惯尚未形成,不作病论.遗尿病因多与肾气不足,下元虚寒,或病后体弱,脾肾气虚等有关.我们自 2000年开始,采用药物敷脐配合针灸治疗患者103例,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小儿遗尿症的护理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继英 《开卷有益》2010,(10):28-29
<正>遗尿症是指小儿5岁以后仍不能自主排尿的症状。正常小儿1岁左右白天已能自行控制排尿,但夜间依旧难免尿床。据调查,4~5岁时的尿床者约为10%~20%,9岁半时约为5%,15岁时约为2%。男女性别比为3:1。  相似文献   

14.
正小儿3岁以后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不随意排尿,称为遗尿,俗称尿床。此症如不及早治疗,迁延日久,则会严重妨碍小儿的身心健康,影响发育。笔者在临床中运用六味水陆二仙丹治疗遗尿取得良好成效,举隅于下。病历资料  相似文献   

15.
遗尿又称尿床,是指小儿睡眠时小便自遗.三岁以内小儿,由于智力不全,排尿习惯未养成,如有遗尿,不属病态.但三岁以上小儿仍有尿床,而且经常如此,则为病态.其发病原因主要与肾和膀胱有直接关系,多由肾气不足,下元虚寒,或病后体质虚弱、脾肺气虚或不良习惯所致.笔者从1982年至今诊治小儿遗尿症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儿推拿历史悠久,是中医学的一绝,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不用打针服药,儿童容易接受.以不同的轻柔的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上,从而调病情,达到治疗和保健等目的 .儿童推拿最合适时间为六个月以上,九岁以下的儿童及三岁以下的儿童进行推拿效果最佳,年龄越小,推拿效果越好.儿童推拿不仅能治病保健,还可以培强儿童免疫力,伲进儿童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小儿遗尿是儿科较常见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小儿遗尿症又称尿床,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得一种病症,多见于10周岁以下的儿童,其临床表现为:遗尿常发生在晚上相对固定的时间.一般以上半夜较多,严重者每晚必遗,甚则每晚遗尿2~3次,遗尿后常继续熟睡,虽经频频呼叫而不易醒来.在多饮、疲劳、或者有其他疾病时可加重.也有轻者每周遗尿1~2次,尿后即醒来.排除泌尿系感染、畸形、寄生虫病等.1998~2005年,笔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单纯性小儿遗尿症3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小儿遗尿症指5岁以下儿童,在睡眠中不自主地排尿,轻者数夜一次.重者可一夜数次.笔者自2002年5月以来采用经皮刺激配合中药的方法治疗小儿遗尿2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儿歌:小小子,爱尿床,冲跑了媳妇,冲塌了床…… 小儿遗尿症是指3岁以后夜间不能控制排尿的疾病。有时2~3岁时已能控制排尿,至5~6岁、7~8岁,甚至8~9岁时又偶有尿床,不一定是病态,如果常常尿床,甚至天天尿床就是病态了。本病大多到性成熟前自然消失,也有持续到青年,影响生活,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这种病有小部分是由大脑发育不全、脊髓病变如脊柱裂引起,有的是由泌尿系感染或蛲虫爬到尿道里引起。但绝大多数儿童找不到明显病因,因此称之“功能性遗尿”。“功能性遗尿”多见于精神因素如  相似文献   

20.
小儿夜尿症指年满3周岁,具有正常排尿功能的儿童在睡眠时不能自行控制排尿而尿床者。患儿虽无明显痛痒,但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和精神情绪,甚至影响身心发育。目前药物治疗乏术,笔者近年以雀啄灸及温针灸法治疗夜尿症7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