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 198 6年 WHO全球扩大免疫规划顾问小组会议统计 ,发展中国家 (不包括中国 )每年约有 80万新生儿死于破伤风 ,约占每年出生婴儿的 1‰。据 1984年从妇幼保健部门收集的资料统计我国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约为 0 .369‰。城市为0 .3‰ ,农村为 0 .79‰ ,我国新生儿破伤风死亡平均年龄为 7~ 8天 ,90 %的死亡病例发生在出生后头 2周内。1 建立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为掌握新生儿破伤风发病与死亡情况 ,确认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 ,评估消除活动的进展及其发展动态。 1998年我市县级及以上医疗单位保健人员每月要检查所在医院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  相似文献   

2.
<正> 我省8个项目县1989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3.51‰。新生儿破伤风目前在我省农村仍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疾病之一,应引起重视。一、新生儿破伤风发生情况(一)8个项目县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见表1.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6年广西新生儿破伤风(NT)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与控制新生儿破伤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NT监测方案并纳入AFP监测系统运行。采用SPSS软件建立新生儿破伤风监测资料数据库并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NT监测系统共监测到病例330例,死亡19例,年报告发病率为0.44‰,病死率5.76‰。全区98个县(市、区)有70个报告疑似病例,发病率大于1‰的仅为百色市,确诊发病率为1.29‰。全区病例以山区发病为主,占总病例的58.48%。45.36%病例由未受过培训的接生员接生,91.17%为不洁接生。100%患儿母亲未接种百白破/破伤风类毒素,23.03%的患儿母亲接受过产前检查。结论不洁接生、育龄妇女未接种百白破/破伤风类毒素和未建立对流动人口有效的管理措施是新生儿破生风发病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力度,动员孕妇住院接生,加强基层接生员培训,降低不洁接生的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1999~2005年北海市新生儿破伤风(简称新破)发病状况及控制措施的分析,探讨新破发病率高的可能原因及控制措施的效果.[方法]利用1999~2005年北海市新破调查情况及转交农村接生员职能,实行住院分娩的控制措施的资科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随着住院分娩率的提高,新破发病率显著下降.由1992年的8.67‰下降至2005年的0.83‰;新破病例家中出生的占91.3%.[结论]转变农村接生员职能,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新破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1990年我们对衡阳市农村妇幼卫生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共调查了1.62万名活产婴儿,其中新生儿破伤风死亡122人,死亡率为7.5‰,这122例破伤风患儿均为家庭分娩。在1.62万名活产婴儿中,新法接生1.33万人.死于破伤风37例,死亡率为2.78‰。旧法接生2898人,死于破伤风85例,死亡率为29.33‰。由此可见,我市新生儿破伤风主要发生在家庭分娩,其旧法接生的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大大高于新法接  相似文献   

6.
1991年全国新生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全国平均新生儿死亡率为33.07‰,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2.52‰,37.90‰.新生儿死亡占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4.6%,51.8%.新生儿前4位死亡原因为新生儿窒息、早产、肺炎、新生儿破伤风。占新生儿死亡的65.9%.新生儿死亡率在开展新生儿保健地区明显低于未开展地区.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新生儿破伤风疫情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虹  魏少萍 《中国公共卫生》1997,13(10):598-599
对海南省部分地区进行了新生儿破伤风状况调查发病率为2.73‰,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上限。病死率为90.82%,占新生儿死因首位,发病主要原因是接生工具落后、不清毒。无接生员。新法接生和接种破伤风类毒素(TT)是控制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温万敏 《职业与健康》2007,23(8):630-631
目的分析兴宁市2001-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为控制和消除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2005年兴宁市新生儿破伤风法定传染病系统数据和破伤风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5年兴宁市新生儿破伤风共发病14例,发病率在0.017%~0.038%之间,年均发病率0.25‰;死亡2例,病死率14.3%,病人中流动人口占71.4%,在家接生和母亲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者占100%。结论加强流动人15和计划外生育人群的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培训合格接生员,普及新法接生,开展育龄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最终实现消灭新生儿破伤风应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正> 红安县位于湖北省大别山南麓,以前由于多种原因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始终在1‰以上.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到2000年无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的目标,我们采取给生育期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增强母婴免疫力的措施.经过两年实践,全县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由1986年的3.67‰下降到1988年的0.55‰.具体作法: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针对某些人认识上的分岐,我们首先组织专业人员学习有关文件和资料,统一了思想,然后利用广播、报纸、墙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向群众宣传接种“破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农村儿童保健工作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家庭经济承包责任制的经济形势.这是一个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 我们的经验是:抓高危儿管理,促儿保工作发展. 一、抓高危 (一)抓高危孕产妇孕产妇管理平时是由接生员承担的,当接生员发现孕妇有异常现象时,则伴同去乡卫生院或上级医院检查.情况危重,即向乡医报告,并伴送到有条件的上级医院诊处.如发现异位妊娠都亲自送上级医院处理,多年来从未发生过孕产妇死亡. (二)抓高危新生儿围产期内新生儿是由接生员管理的,如发现异常,及时向乡医报告由乡医及时复访并作切实指导,以后按要求半月及满月访.近2年来除1例新生儿败血症经住院抢救无效死亡外,没有新生儿因诊治不及时致死的.20多年也从未发生过新生儿破伤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深圳市龙岗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的 实施效果.方法 收集深圳市龙岗区2005~2008年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破伤风资料,比较项目实施初期与后期孕产妇死亡率及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评价"降消"项目实施效果.结果 2005~2008年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78.59/10万、38.14/10万、38.21/10万、12.19/10万,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分别为0.74‰、0.84‰、0.29‰、0.22‰. "降消"项目实施后,该区孕产妇死亡率(趋势χ2=14.743,P=0.0001)及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趋势χ2=14.666,P=0.0001)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降消"项目的 实施,有效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罗湖区婴儿死亡及死因分布状况.方法对1993~2002年辖区婴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0年间婴儿死亡率下降显著,从1993年的17.7‰下降到2002年的8.4‰,但暂住流动人口婴儿死亡率高于常住人口.第1位死因1993~1998年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破伤风;1999~2002年为先天性心脏病.结论应制定有关措施,不断提高对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肺炎、出生窒息的预防、监测和治疗及早期诊断技术;加强暂住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可避免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和死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我县 1992~ 2 0 0 1年婴儿死亡率及主要死因顺位变化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 1992~ 2 0 0 1年我县各乡镇卫生院上报的婴儿死亡报告卡及有关报表 ,以及每年进行的婴儿出生及死亡漏报调查。死因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死亡诊断以临床诊断为主。2 结果2 .1 婴儿死亡率  1992~2 0 0 1年我县婴儿死亡 14 5 4人 ,婴儿死亡率按年份依次为 33 6 9‰、2 6 36‰、2 3 5 3‰、19 4 5‰、19 6 8‰、18 95‰、18 2 8‰、17 4 5‰、14 6 8‰、9 6‰。10年中 ,早期新生儿共死亡 70 5名 ,占新生儿死亡的77 4 7% ;新生儿死亡 91…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2001~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分析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新生儿破伤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1~2005年深圳市妇幼信息系统监测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深圳市2001~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在0.42‰~2.07‰之间,死亡率在0.03‰~0.36‰之间,两率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01年全市6区中有5个区报告新生儿破伤风,2005年仅有3个区报告新生儿破伤风,2001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1‰的有宝安区、龙岗区,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1‰的区数已下降为零。宝安区和龙岗区合计占全市总例数的88.35%。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高于户籍加暂住人口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352例新生儿破伤风均为院外分娩,新生儿破伤风的母亲均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结论:新生儿破伤风多发生于流动人口中。不安全接生是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主要原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控制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提倡和推广住院分娩,是目前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农村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率,针对其影响因素,我们采取了加强网络建设、培训女乡医和接生员、增加投资、实行全方位目标管理,推行孕产妇保健保偿责任制等干预措施。使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河北省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特征,讨论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策略.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1999-2006年新生儿破伤风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河北省1999-2006年共报告265例新生儿破伤风确诊病例,流动人口占16.5%,住院分娩比例为37.4%,男∶女为1.88∶ 1.265例患儿母亲中接种破伤风类毒素(TT)的占0.8%,在家分娩的146例患儿中有7.5%由经过培训的接生员接生. 结论住院分娩比例偏低,产前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及流动人口的增加是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1996~1999年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破伤风 (NNT)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疾病 ,为掌握该病的流行规律及发病因素 ,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 ,现对江西省 1996~ 1999年NNT疫情进行分析。1.流行强度 :1996~ 1999年共报告 6 5 6例 ,死亡 10 2人 ,发病率 0 .2 4‰ ,死亡率 0 .0 4‰ ,病死率 15 .5 5 %。 1996~ 1999年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呈上升趋势 (表 1)。表 1 江西省 1996~ 1999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分析年份 发病例数 死亡例数 发病率(‰ ) 死亡率(‰ ) 病死率(% ) 发病率 >1‰的县1996117180 .160 .0 2 15 .3 819971842 0 0 .2 80 .0 3 10 .87…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及云南省新生儿破伤风防治现状,为巩固和完善新生儿破伤风降消成果、制定新生儿破伤风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资料来源于1990-2010年云南省妇幼卫生年报资料及全国监测资料,用PEMS 3. 0软件作升降趋势检验,用SPSS 15做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我国1990-2010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随时间的推移降低,由1990年的0. 27‰,下降为2010年的0. 02‰。云南省1990-2010年新生儿破伤风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由1990年的0. 89‰,下降至2010年的0. 04‰,P值均0. 05。[结论]新生儿破伤风在我国和云南已基本消除,降消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江西省"降消"项目县新生儿破伤风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对项目县的新生儿破伤风发病与死亡情况进行统计,以1990年的资料为对照,作X2检验.结果"降消"项目启动3年来,已取得明显成效,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降到1‰以下,且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降消"项目在控制新生儿破伤风方面已达到目标,提高孕产妇新法接生率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有力措施之一,今后应加强"降消"项目的持续性发展,巩固成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福州市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 ,为控制和消除该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 2 0 0 0~ 2 0 0 2年福州市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和法定传染病系统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福州市 2 0 0 0~ 2 0 0 2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0 14‰~ 0 5 5‰ ,病死率为 12 5 0 %~ 18 75 % ;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 ;病人中 ,流动人口较多 ,男婴多于女婴 ,在家中分娩的、母亲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的较多。 [结论 ]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 ,推广消毒接生 ,对育龄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 ,是减少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