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寒湿血瘀证采用蠲痹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寒湿血瘀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蠲痹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较对照组的66.67%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ESR复常率、CRP转阴率、RF转阴率及ANA转阴率依次为93.33%、84.00%、59.09%、71.43%,较对照组的63.33%、55.56%、33.33%、45.00%显著提高(P<0.05)。结论: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血瘀证能够缓解临床症状及风湿系列实验室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蠲痹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5年3月-1998年8月间,运用蠲痹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3例,并同口服中药雷公藤片38例作对照观察,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笔者于1997年5月~2004年7月,采用顽痹汤治疗RA患者122例,取得理想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全部病例都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提出的RA诊断标准,并另加以下条件:①停用皮质激素;②女性患者非妊娠期;③合并有其他器官系统病变者分在治疗组;④完成半年治疗。1.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评价来氟米特联合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来氟米特+益肾蠲痹丸治疗,对照组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主观及客观指标。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有效率为85.O%,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SR、CRP、晨僵时间、VAS、HAQ等检测指标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副作用少,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观察蠲痹历节清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口服蠲痹历节清方,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及别嘌醇,疗程1个月。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尿酸及血沉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为78.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尿酸、血沉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蠲痹历节清方能提高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血尿酸及血沉水平,同时可以减少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蠲痹汤熏洗法缓解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类风湿关节炎常规护理,并给予甲氨蝶呤片每周1次,每次15 mg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蠲痹汤熏洗.比较2组病人的关节疼痛程度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病人的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病人的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后15、30 d,观察组病人的疼痛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P<0.01).结论:蠲痹汤熏洗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有确切效果,有助于缓解病人疼痛,促进病人康复,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李红霞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4):57-57
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其病机主要是气血闭阻不通,肌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除湿蠲痹方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的64例活动性AS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脱落4例),治疗组给予除湿蠲痹方(由麻黄、红花、徐长卿、防风、赤芍、葶苈子、川萆薜、鸡血藤、青风藤、黄柏、七叶莲、细辛等组成)熏洗并口服通痹合剂、塞来昔布,对照组单纯口服通痹合剂、塞来昔布.两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病情活动指数(BASDAI)、病人总体评价、患者躯体功能(BASFI)、肿胀关节总数、骨骼和肌肉系统活动度评估(BASMI)和实验室炎性指标[(血沉(ESR)、血小板(PLT)和C反应蛋白(CRP)],并进行安全性指标(血分析、尿分析、肝功能、肾功能)检测.[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满意率分别为81.25%和61.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满意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活动指数、躯体功能、Schober试验和指地距离等临床指标以及ESR、PLT和CRP等实验室指标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且2个疗程后各项指标的改善优于1个疗程后(P<0.05),其中治疗组的疗效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除湿蠲痹方熏蒸治疗能有效地缓解AS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活动期的炎症反应,安全性高,是治疗AS活动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名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选穴以双侧风池、天柱、完骨为主穴,再辨证取穴。对照组采用中药辩证治疗,10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快、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研究益肾蠲痹汤的含药血清对大鼠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增殖的影响,评价益肾蠲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异常的治疗作用。 方法 SD正常大鼠(SPF级)经灌胃给药益肾蠲痹汤,收集大鼠含药血清。分离大鼠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通过Van kossa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成骨细胞,TRAP染色、甲苯胺蓝染色鉴定破骨细胞。将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别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益肾蠲痹汤大、中、小剂量含药血清组,双氯芬酸对照组和阿仑膦酸盐对照组。使用CCK-8法测定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生长曲线,收集并测定成骨细胞培养液上清碱性磷酸酶活性。 结果 含有益肾蠲痹汤药物的血清加入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后,成骨细胞的生长曲线呈明显上升趋势,加药后细胞培养上清中碱性磷酸酶浓度增加,提示成骨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生长曲线上升趋势及分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含药血清浓度增加而作用增强。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加入益肾蠲痹汤含药血清后,细胞增殖曲线呈下降趋势,曲线下降趋势亦随含药血清浓度升高而幅度增大。 结论 益肾蠲痹汤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提高成骨细胞活性,同时,对破骨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作用强度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因此,预期益肾蠲痹汤对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异常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在肺结核复治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结核复治的特点 ,以及免疫调节剂———冻干治疗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 (微卡 )对肺结核复治的疗效观察。方法 :把 6 7例复治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采用WHO推荐的复治方案 2H3 R3 Z3 E3 S3 /6H3 R3 E3 为对照组 33例 ;与用复治方案 2H3 R3 Z3 E3 S3 /6H3 R3 E3 加用冻干治疗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 (微卡 )为治疗组 34例。对症状体征 ,病灶吸收 ,痰菌转阴 ,空洞闭合等方面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在症状体征 ,病灶吸收 ,痰菌转阴 ,空洞闭合等方面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冻干治疗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在复治性肺结核治疗中的作用肯定 ,疗效确切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乳术治疗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92例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保乳组),对同期治疗的590例乳腺癌患者行乳房切除术(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保乳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率上均优于对照组。2组复发率及生存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腺癌病例行保乳术总体疗效比乳房切除术较优。 相似文献
17.
中药熏蒸在痹证中的应用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历代医家著述为主线,考证了关于中药熏蒸治疗痹证的历史沿革,即起源于秦汉时期,晋唐时期开始发展,宋金元趋于完善,直至明清在理论和临床上走向成熟,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其现代化发展;从中药熏蒸在痹证中的应用历史沿革可看出,中药熏蒸疗法治疗痹证前景是非常广阔的,需要我们对中药熏蒸继续继承创新,发扬光大,为广大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8.
19.
20.
0.05%卤米松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0.05%卤米松乳膏和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将93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48例采用0.05%卤米松乳膏治疗,对照组采用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58%,对照组有效率75.56%。结论0.05%卤米松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见效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