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上海市透析登记及其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上海市透析登记及其结果分析,反映上海市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治疗的总体现状。方法上海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通过上海市"透析登记网络"系统,将2010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接受到的全市60家医院登记资料(其中开展血液透析共60所医院63家血液透析室,开展腹膜透析共38家医院),对所登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全年新增透析患者1621例(每百万人口发病率114.8pmp),较上一年度增加9.2%;其中血液透析占75.8%,腹膜透析占24.2%。2010年12月31日年末透析患者10508例(每百万人口点治疗率744.0pmp),较上一年度增加14.6%;其中血液透析占80.6%,腹膜透析占19.4%。透析患者主要原发病因仍然是慢性肾小球肾炎(46.2%),新增透析患者中,糖尿病占第2位(19.5%)。全年透析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脑血管意外(22.4%)、感染(19.6%)和心血管事件(15.2%);年末透析患者中透析龄5年以上的占30.8%。患者透析充分性、贫血治疗状况、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控制不断改善和提高。结论上海市终末期肾脏病(ESRD)透析患者逐年增加,主要原发病因为肾小球肾炎,新增患者中,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血液透析仍是目前上海市ESRD患者主要透析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佛山地区各医院肾内科专业设置、肾科医务人员和血液净化设备情况.方法 本地区所有开展透析的单位共17家医院参加了登记工作,填写<佛山市肾内科专业设置及血液净化情况调查表>,登记时间为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进行资料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 17家医院均开展了血液透析,同时开展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5家,单纯开展血液透析12家,无单纯开展腹膜透析者.17家医院中,拥有独立专科、专业组分别为6和11家,无单纯设专业医生者.全市共有肾科医师90名,其中正高、副高、中级和初级职称分别占14.8%、28.4%、27.3%和29.5%,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学历分别占6.8%、28.4%、64.8%和0%.全市共有肾科护士180名,其中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和护士分别占0.6%、3.3%、33.9%、41.7%和20.6%,本科、专科和中专学历分别占8.9%、61.7%和29.4%.全市肾科技术员中科室专有、医院共享和未配置分别占2、15和0家.全市共有血液透析机256台,血液透析滤过机12台,CRRT机7台,透析器复用机9台,全自动腹膜透析机3台.结论 本地区肾科专业、专科医生和护理队伍不断壮大.专科医师和护士职称、学历结构合理.本地区透析中心规模逐年扩大,血液净化机器增加迅速.开展透析的医院达17家,其中6家为镇级医院,同时开展了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相似文献   

3.
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透析治疗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终末期肾脏疾病透析患者病因、年龄、性别与选择血液透析和全部腹膜透析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01/2004-05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病案统计室、血液净化中心及腹透中心终末期肾脏疾病透析患者资料356例,血液透析患者307例,全部腹膜透析患者49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日本东丽公司,美国百特公司,德国费森-尤斯公司和贝朗公司的血液透析机,采用双醋酸纤维膜、血仿膜和合成膜;空心纤维透析器,透析液为碳酸氢盐透析液,采用肝素(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透析时血流量为200~28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患者透析频率及时间为每周两三次,每次4~4.5h。全部腹膜透析患者采用解剖法置入腹膜透析导管,腹膜透析方法为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腹膜透析外管连接方式为美国百特公司双联系统,腹膜透析液使用含葡萄糖的透析液。分别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原发疾病、血尿素氮,肌酐(取患者第一次透析前清晨空腹采血所测数值)、透析的方式等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其病因及其与年龄、性别、透析方式选择的关系。结果:透析患者35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终末期肾脏疾病透析患者主要病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52.0%),其次为糖尿病肾病(16.0%),高血压肾病(13.2%),梗阻性肾病(9.0%);男女之比为1.87∶1,平均年龄为(51±16)岁。②腹膜透析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血液透析患者[(59±15),(50±16)岁,P<0.05]。86.2%的患者选择血液透析,13.4%选择腹膜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选择腹腹膜透析高于血液透析(P<0.01)。③结缔组织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组患者年龄较小,狼疮平均年龄仅40岁;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梗阻性肾病、痛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年龄较大,40岁以上患者约95.0%,平均年龄约60岁,与慢性肾炎、狼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组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多见;终末期肾脏疾病透析患者主要病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其次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首选腹膜透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单中心27年间所有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转归,探寻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讨论减少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策略。方法回顾性观察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自1985年1月开展第1例腹膜透析以来至2011年12月间所有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开始腹膜透析的患者,并除外维持性腹膜透析不足1月者。记录患者的转归及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分析他们的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数据、透析充分性、残余肾功能、腹膜转运特性、营养状况等。结果共841例腹膜透析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女性431例(51.2%)。开始腹膜透析时的平均年龄为58.53±16.67岁。原发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占第1位,为441例(52.4%),其次为高血压肾损害149例(17.7%),糖尿病肾病121例(14.4%)。患者的平均腹膜透析龄为18.63±20.35月。至2011年12月底,继续腹膜透析246例(29.2%),死亡296例(35.2%),转血液透析152例(18.1%),肾移植64例(7.6%),失访83例(9.9%)。心血管事件是首位死亡原因(41.6%);其次为感染(33.0%),包括肺部感染(23.2%)和腹膜炎(9.8%);第3位死亡原因是脑血管事件(9.5%)。转血液透析的最主要原因为腹膜透析相关感染(59.2%);然后是导管功能障碍(堵管、漂管等,25.7%);透析不充分(7.2%)。经COX回归模型分析提示,死亡的危险因素是老龄(HR:1.06,P<0.01);糖尿病(HR:1.88,P<0.01);血液透析转至腹膜透析(HR:1.49,P<0.01);低白蛋白血症(HR:2.44,P<0.01);血C反应蛋白增高(HR:2.07,P<0.01);低肌酐清除率(HR:1.89,P<0.05);腹膜高转运状态(HR:2.28,P<0.01)。结论在我中心,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最主要原因是死亡,其次是转至血液透析。心血管事件是第1位的死亡原因,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是转血液透析的最主要原因。老龄、糖尿病、由血液透析转至腹膜透析、营养不良、炎症状态、透析不充分、腹膜高转运状态者有着更高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5.
高通量透析对中分子毒素清除的临床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通量透析(HFD)为采用高通透性透析器在容量控制的透析机上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属于一种高效血液净化治疗方法,它的临床运用有效弥补了普通透析的不足。由于其对中大分子物质清除能力较普通血液透析强,透析效率高[1]。作者自2001年开展至今共进行505例次高通量透析,旨在探讨和HFD透析效率及对中分子物质清除能力的评价,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长期维持性透析患者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5.10±12.09)岁。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5例、狼疮性肾炎2例、梗阻性肾病3例,随机分血液透析(HD)组及HFD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在容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TNF升高有关因素。 资料与方法终末期尿毒症患者29例,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23例,先天性多囊肾3例,糖尿病肾病3例;男25例,女4例,平均年龄48.5岁。平均血肌酐浓度1095.7μmol/L。血液透析组21例,采用醋酸纤维膜透析器,复用5次,碳酸盐透析液,每周3次,每次4.5小时。腹膜透析组8例,采用百特公司提供的透析液及其管路,每日交换3~4次,间隔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转血液透析的原因,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1999年至2008年39例腹膜透析患者转血液透析的原因,并分析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23例患者的预后。结果共有39例腹膜透析患者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治疗平均时间(14.4±16.3)月。转血液透析的原因为:透析不充分(30.8%)、技术失败(28.2%)、腹膜透析相关感染(25.6%)、失超滤(10.3%)。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23例患者中有12例死亡,1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脑血管事件和感染,糖尿病患者平均存活时间明显低于慢性肾炎患者。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转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是透析不充分、技术失败和腹膜透析相关感染。原发病类型可能影响转血液透析后患者存活时间,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较慢性肾炎患者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于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HF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皮肤瘙痒患者12例,透析时间5~6年,采用聚砜膜F60高通量透析器,碳酸盐透析12个,每周2~3次,每次4.5h,透析器复用10次,血流量为250~300ml/min.检测F60血滤器复用10次,分别于复用第1、6、及10次分别测定透析前后BUN、iPTH的指标.观察皮肤瘙痒的改善情况,观察透析中低血压、抽搐、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HFD透析器在1、6、10次复用时透析后血iPTH水平均较透析前明显下降,患者皮肤瘙痒程度明显减轻.透析中少数患者出现低血压、抽搐等不良反应.经过补液或给予50%GS静推可以纠正.结论高通量透析可以有效清除iPTH,显著改善皮肤瘙痒程度;透析器复用10次不影响对小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仍能保证透析质量,降低了透析成本,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国血液净化》2006,5(12):852-861
1 简介 约有284 000美国人患有终末期肾病(ESRD),其中62%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尽管美国人的平均寿命长于其他工业化国家,一些分析显示美国ESRD患者实际和校正后的死亡率高于其他国家.可能的原因有:①在美国,接受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年龄相对高于其他国家,和(或)并发症较多;②美国人和其他国家人在遗传因素的不同,造成了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不同;③目前美国复用透析器(1996年有81%的透析中心复用透析器),这可能使患者接触一些有毒物质致感染的危险增加,和(或)由于透析器的功能受损使透析的有效性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于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HF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 效观察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皮肤瘙痒患者12例,透析时间5~6年,采用聚 砜膜F60高通量透析器,碳酸盐透析12个,每周2~3次,每次4.5h,透析器复用10次,血流量为 250~300ml/min。检测F60血滤器复用10次,分别于复用第1、6、及10次分别测定透析前后BUN、 iPTH的指标。观察皮肤瘙痒的改善情况,观察透析中低血压、抽搐、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HFD透析器在1、6、10次复用时透析后血iPTH水平均较透析前明显下降,患者皮肤瘙痒程度 明显减轻。透析中少数患者出现低血压、抽搐等不良反应。经过补液或给予50%GS静推可以纠正。 结论 高通量透析可以有效清除iPTH,显著改善皮肤瘙痒程度;透析器复用10次不影响对小分子毒 素的清除效果,仍能保证透析质量,降低了透析成本,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石友山  陈天浩 《临床荟萃》2020,35(11):1010-1014
目的 分析单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病因、致病菌分布和耐药性,为PDAP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次PDAP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疗效及转归。结果 94例次PDAP患者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以G+菌感染为主的操作性污染(53.19%)、其次为G-菌感染为主的肠源性感染(27.66%)。94例次患者透析液病原菌培养阳性65例次,阳性率为69.15%。65例次培养分离出菌株67株,其中G+菌45株(67.16%),G-菌20株(29.85%),真菌2株(2.99%)。本中心最主要的致病菌是G+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多见,而G-菌以大肠埃希杆菌最为常见。G+菌对青霉素(91.11%)、红霉素(91.11%)和苯唑西林(88.89%)耐药率高,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无耐药。G-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未出现耐药,而对头孢他啶(10.00%)、头孢吡肟(5.00%)耐药率均较低。真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5 氟尿嘧啶、伊曲康唑均无耐药。治疗后51例次治愈(78.46%),退出14例次(21.54%),退出患者中有1例死亡,病死率1.54%,13例次拔管改血透。G+菌与G-菌感染的患者比较治愈率与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真菌感染采取尽早拔管,转为血液透析。结论 本中心需加强腹膜透析患者教育,提高培养阳性率,PDAP的主要致病菌仍然以G+菌为主,头孢菌素一代联合三代仍然可作为本中心初始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12.
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退出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退出透析原因及影响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1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立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23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125例患者退出治疗,退出率53.19%,其中以死亡、肾移植和因经济原因退出为主,分别占38.40%、21.60%、20.80%。死亡原因以脑血管病为主(31.25%),其原发病高血压肾病占80.0%;其次为心血管病占25.00%,原发病以糖尿病肾病为主占75.0%。组间比较死亡组平均年龄较大,因全身衰竭和恶性肿瘤死亡者更明显(P〈0.01)。因心血管病、严重感染和全身衰竭死亡者平均透析龄较短(P〈0.05和0.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退出治疗的主要原因是死亡和经济条件制约,脑血管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并发症的发生与原发疾病有关,高血压、糖尿病、高龄是影响死亡率的重要因素,老年患者发生全身衰竭和恶性肿瘤的危险性增加,合理选择透析方式和处方能有效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王超  万多  李卅立  王曦 《临床荟萃》2021,36(11):1009
目的 分析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对慢性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血流动力学的评估价值。方法 前瞻性将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收治的慢性肾病血液透析者纳入血液透析组(n=40),接受腹膜透析者纳入腹膜透析组(n=40),另择同期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n=40)。比较各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左侧颈总动脉、左侧颈内动脉、右侧颈总动脉、右侧颈内动脉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血流速度。结果 腹膜透析组、血液透析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健康对照组左侧颈总动脉、左侧颈内动脉、右侧颈总动脉、右侧颈内动脉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血流速度低于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组(P<0.05),血液透析组左侧颈总动脉、左侧颈内动脉、右侧颈总动脉、右侧颈内动脉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血流速度低于腹膜透析组(P<0.05)。结论 慢性肾病患者透析类型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指标可量化检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对防治慢性肾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维持性透析患者提供科学的诊疗依据。方法 对10年中本中心所有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情况进行调查,并就死亡组和同期维持期透析的存活组进行临床、实验室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本中心维持性透析患者总死亡率8.8%(167/1 894)。随着透析龄的延长,死亡比例逐渐增高(r=0.367,P<0.05)。从死亡患者的年龄构成上看,60岁以上者居多,占42.5%(71/167);从原发疾病死亡构成上看,糖尿病肾病居多,占31.7%(53/167),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次之,占25.1%(42/167),再次为高血压肾病,占12.6%(21/167)。死亡原因包括心血管并发症40.7%(68/167),感染36.5%(61/167)和卒中11.9%(20/167)。死亡组血压控制达标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透析前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Kt/V值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血磷、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每周透析不足8小时者比例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前平均高收缩压、舒张压,低血清蛋白水平、低血红蛋白水平, Kt/V水平、每周透析时间不足8小时、高血磷水平、高PTH水平是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并发症。高血压、每周透析时间不足8小时、透析充分性低、营养不良、高血磷、高PTH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In-center intermittent peritoneal dialysis (IPD) is sometimes performed in elderly and multimorbid patients that have failed hemodialysis and that are unable to perform peritoneal dialysis (PD) at home. Complications, frequency of hospital admission, and survival are often claimed to be dismal although current data are lacking. METHODS: We performed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patients that underwent IPD at Hannover Medical School, Germany, between 1997 and 2007. Underlying renal disorders, comorbidity, and circumstances that precluded hemodialysis and home PD were recorded. Survival, cause of death, episodes of hospitalization, and episodes of peritonitis were calculated. Laboratory values at baseline and after 3 months of IPD were also retrieved. RESULTS: We identified 30 patients with severe comorbidity (median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of 6; n = 30) who underwent IPD for 439 months in total.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had vascular/hypertensive nephropathy (n = 12; 40%);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was the leading cause for choosing PD (n = 13; 43.3%); 73.3% of our patients had either no partner or at least one disease that precluded home therapy. Hospitalization rate was 1.39 admissions per patient-year and there was 1 episode of peritonitis per 48.8 IPD-months. Mean survival was 26.6 months (median 17 months; n = 30); sepsis wa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n = 13; 59.1%). CONCLUSIONS: IPD is associated with fewer episodes of peritonitis, fewer admissions, and longer survival than is often believed. Suitable patients in whom palliative care alone seems inappropriate should not be denied a trial of IPD if they so choose.  相似文献   

16.
广西桂平市2004~2008年血液透析状况及其变化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桂平市2004~2008年血液透析状况及其变化。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8年12月桂平市登记血液透析的数据,回顾性研究桂平市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血液透析(HD)患者发病者数、患病者数和死亡人数,原发病症构成及其相关因素的变迁。结果桂平市HD患者年发病者数、患病者数逐年增加,年死亡人数也逐年增加。各年度患者男性均多于女性,但男女比例有逐年下降趋势;各年龄组相对稳定。慢性肾炎导致的ESRD的比例虽然在逐年下降,但仍然是ESRD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和高血压所占比例逐年上升。HD患者透析龄的构比,〈1年组占绝大多数,1~2年组、2~3年组相对稳定。肾移植数无变化,改作腹膜透析人数没有变化。心血管事件居死亡原因之首,占28.6%,第二为脑血管意外占11.9%,第三、第四位为感染性疾病和呼吸衰竭各占4.8%。结论桂平市HD患者数量在逐年增加,年龄组相对稳定。慢性肾炎仍然是主要原因,糖尿病和高血压所占比例在逐年上升。HD患者长期存活率没有提高。首要死亡原因为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