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春辉  赵豹  董磊  姜远远 《吉林医学》2013,34(10):1897-1898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肝血管瘤患者的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术中行血管瘤包膜外切除14例,左肝外叶切除3例,合并行胆囊切除3例,胆总管切开取石1例。结果:无术后腹腔出血、胆漏、感染、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血管瘤复发。结论:外科切除是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8例肝血管瘤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4例,腹腔镜肝段或局部切除4例,其中2例合并胆囊结石同时切除胆囊.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75±13)min,失血量(265±23)mL,术后肺部感染1例,术后住院时间(8.25±0.8)d.术后无胆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0个月无复发.结论 在严格控制手术指征、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操作的前提下,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外科手术与TAE治疗肝血管瘤临床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外科手术与经导管动脉栓塞法(TAE)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探讨肝血管瘤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 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7年9月根据3项筛选标准,对本院收治的符合条件的40例肝血管瘤患者,按配对设计分为手术切除组和TAE组.比较观察两组病例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恢复正常工作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手术切除组中13例患者行肝血管瘤挖除术,7例行常规肝叶或肝段切除术,3例患者因合并多发血管瘤实施了血管瘤挖除术加小血管瘤捆扎,血管瘤均完整切除.手术组术后住院日、恢复正常工作时间、首次住院费用明显长于或高于TAE组(P<0.05),术后1周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升高值TAE组高于手术切除组(P<0.05);而TAE组和手术组总手术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中出现手术并发症4例(20%),1例膈下积液,2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肺部感染.TAE组出现手术并发症8例,其中2例为胆道并发症,6例术后发热;1例手术失败改行手术切除.12例因缩小效果不佳行2次介入,3次介入4例.两组患者随访3月至7年.手术组B超未见血管瘤复发,TAE组B超随访1年内血管瘤复发增大8例,2年内复发增大共12例. 结论手术切除和TAE治疗肝血管瘤各有优劣,但手术切除治疗肝血管瘤效果最佳,TAE疗效与肿瘤大小相关,远期并发症大小不明,对较大血管瘤采用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临床外科治疗肝血管瘤的体会,以及肝血管瘤的外科治疗指征。方法:2010年10月以来,在我院外科治疗的肝血管瘤患者35例,均为手术切除。结果:35例患者,术后无1例死亡,手术并发症主要为胸腔积液及膈下积液,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肝血管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可行性。方法对10例肝血管瘤的病人行腹腔镜左外叶切除术:腹腔镜下用肝门阻断器阻断第一肝门的血流,使用电刀、超声刀等断肝方法,肝断面采用腔镜下用肝针缝合并喷洒生物蛋白胶等处理。结果1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21.09±16.00)min,术中出血量(294.51±56.96)mL;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病人术后住院时间(4.86±0.61)d。结论腹腔镜左外叶肝切除安全、可行,具有微创的优点,可作为治疗血管瘤局限于肝左外叶的一种可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肝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分析56例肝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41例行肝血管瘤包膜外剥离术,左半肝切除术2例,右半肝切除术3例,左外叶切除术7例,右半肝切除及尾状叶切除术1例,肝血管瘤包膜外剥离及尾状叶切除术1例,尾状叶切除术1例。结果:经手术治疗,5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结论:肝血管瘤包膜外剥离和规则肝切除术是较好的肝血管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外科治疗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9年4月102例肝血管瘤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情况,其中肝切除术39例,肝血管瘤剥离术63例.结果 血管瘤摘除术组主要用于瘤体较小,单发,边界清楚,位于肝中叶或肝右叶者;肝叶切除术主要用于瘤体较大,多发,边界不清,位于肝左叶或位于肝边缘者.肝叶切除要比摘除术术后肝功能恢复慢,住院时间长,并发症高(P<0.05);两组术中血流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切除和肝血管瘤剥离术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血管剥离术操作方便、可靠,创伤性小,并发症少,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及外科治疗适应证。方法:对1985年~1995年我科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50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有右上腹部疼痛。术前检查:B超50例、CT4例、肝动脉造影12例,均诊断为“肝血管瘤”。术中在B超引导下行“血管瘤”切除:其中10例行肝一段切除、32例肝两段切除、4例肝不规则切除、4例扩大左半肝切除,切除血管瘤Φ=4cm~20cm,平均88cm。结果:术后无并发症及死亡。随访1a~5a,腹痛症状均缓解或消失,且瘤体无复发。结论:B超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简单、可靠的首选方法;临床症状阳性及瘤体Φ>5cm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指征,又是根治肝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院5年间手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15例。文中重点阐述了肝肿块定性较困难病例的诊断方法,提出了肝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探查的4项指征。手术以肝海绵状血管瘤剥脱术和肝叶或段切除为最常见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肝血管瘤手术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凯  张梦瑜  冯春红  李波 《四川医学》2010,31(7):898-900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手术方式。方法本组70例,其中45例行包膜外剥脱术,25例行肝叶切除或不规则肝部分切除。切肝时采用入肝血流阻断。结果 70例中48例出血量在400~500ml以下,其中25例出血量非常少而未输血,15例出血量400~500ml,7例出血量〉500ml;45例行包膜外剥脱术者出血量均在400~500ml以下,且术后肝功恢复较肝叶切除或不规则肝部分切除者为好。所有病理检查均为海绵状血管瘤。结论肝血管瘤包膜外剥脱术肝损伤轻,出血少,患者恢复快,近、远期疗效好;如肝血管瘤存在包膜则包膜外剥脱术可考虑为手术治疗肝血管瘤的首选术式。切肝时采用入肝血流阻断,肝内解剖清晰,出血量少,可施行一系列高难度肝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指证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治疗48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病人资料,对手术指证、手术方式选择及治疗效果、并发症进行讨论。结果:48例病人中,32例采用肝叶(段)切除,12例采用血管溜摘除术,瘤体缝扎术、肝动脉结扎或/和栓塞术等方法4例。17例出现手术并发症,以胸腔积液多见。结论:直径大于5cm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应考虑手术治疗并根据病变大小、部位、全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以肝叶(段)切除、血管瘤摘除术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肝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84例肝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与治疗情况.结果:84例中,76例行CT检查,73例诊断为CHL,准确率96.1%;33例行MRI检查,32例诊断为CHL,准确率96.9%;84例行B型超声检查,82例诊断为CHL,准确率97.6%;23例行ECT检查,全部都诊断为CHL,准确率100%.68例行血管瘤切除术,瘤体捆扎术12例,血管瘤切除加捆扎术3例,肝固有动脉结扎术1例.84例患者术后均随诊1~5年,定期复查B型超声、CT结果显示血管瘤切除术组,无病灶复发;血管瘤捆扎术组,瘤体均不同程度缩小;血管瘤切除加捆扎术组,术后残留瘤体机化.结论:ECT、MRI、B型超声以及CT检查均有特征性表现,是术前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准确检查方法.该病首选手术治疗,常规术式有血管瘤切除术及瘤体捆扎术,疗效较佳.前者切除肿瘤彻底,后者操作简单、安全.术中亦可根据具体情况将二者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多种术式治疗复杂性血管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杂性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体表复杂血管瘤86例,其中22例蔓状血管瘤患者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30例弥漫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中联合Nd:YAG激光照射;24例行单纯手术切除;5例分期手术切除;5例行血管瘤内凝固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8年,手术治愈率92.9%,其中行术前动脉栓塞治愈20例,术中激光照射治愈28例;单纯手术切除治愈29例;血管瘤内凝固治愈2例。手术失败1例;术后复发6例。结论 根据术前造影及体检评估血管瘤类型,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对提高手术切除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包膜外钝性剥离法切除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总结作者在肝门阻断下采用包膜外钝性剥离法切除71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低于其他术式。结论包膜外钝性剥离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且创伤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良性肿瘤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Cai XJ  Huang H  Yu H  Liang X  Huang DY  Zheng XY  Shen B  Li LB  Peng SY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0):1698-1700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对肝脏良性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不阻断肝脏血流的情况下,应用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进行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14例,其中肝海绵状血管瘤1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肝脏肉芽肿性炎症1例,肝囊肿纤维化1例。结果14例腹腔镜肝切除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术后死亡,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153.6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4d。随访35.6个月(3~44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对于有症状或诊断不明的肝脏肿块,同时伴胆囊结石(需手术切除)的肝脏血管瘤患者,采用PMOD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1995年2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瘤56例,其中12例蔓状血管瘤患者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20例弥漫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中联合Nd:YAG激光照射;7例蔓状血管瘤、10例弥漫型海绵状血管瘤、7例混合型血管瘤行单纯手术切除.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8年,手术治愈率92.9%,其中行术前动脉栓塞和术中激光照射的32例均治愈;单纯手术切除治愈20例,手术失败1例,术后复发3例.结论:沿着病灶周围"安全平面"进行手术是保证巨大血管瘤根治性切除的前提.根据不同类型血管瘤,选择手术联合术前供瘤动脉栓塞或术中Nd:YAG激光照射的综合治疗方法,对提高手术切除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体回输血技术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治疗常规手术方法不能切除的肝巨大血管瘤。方法采用国产自体血液回输机,对8例贴近多个肝门的肝巨大血管瘤常规在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第一肝门放置阻断带,根据术中需要行不同时间的全肝血流阻断修补损伤血管。结果全组8例全部痊愈出院,除1例游离肝脏时瘤体破裂未能及时行全肝血流阻断致大出血术中输血6000毫升外,其余7例术中均未输血。结论采用自体回输血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技术切除常规手术方法不能切除的肝巨大血管瘤,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方法系统回顾性分析14例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方法,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的脊髓功能。结果14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髓内型11例,髓外硬膜下型2例,硬膜外型1例。血管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患者症状好转9例,无变化3例,加重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MRI对脊髓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的特异性高,显微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经验,探讨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7例腹腔镜下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行腹腔镜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射频消融治疗,9例行腹腔镜下肝血管瘤的切除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约100 min,平均出血量约300 ml,术后第2天均能下地活动,并进流质饮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 d,1例术后出现右肝管狭窄,术后无胆漏出血,随访远期效果良好。结论腹腔镜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疗效确切,治疗病例应严格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CHL)的外科治疗适应证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对15例特大C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接受血管瘤剥离术治疗,术后恢复顺利;6例患者行肝动脉栓塞治疗,其中2例患者接受了择期根治性切除手术.结论 巨大CHL可能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可以结合肝功能分级和全身情况选择包括剥离术、肝动脉栓塞在内的综合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