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近年来流脑的监测与控制周宝珍郭雪杨天英朱宝兰河南在1985年以前流脑发病为最高省份,每次周期流行均列全国前三位。最高发病率达646/十万,主要由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引起。过去虽然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但都未能控制其周期流行。为了掌握流脑新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11年来流脑监测结果,表明流脑流行由A群菌引起。流脑A群多糖体菌苗普种可大幅度降低发病率,打破流行规律。流脑病后,带菌均可产生抗体,自然状态下流脑流行2-3年后逐渐下降,可能与此有关,预测九十年代流脑不可能出现明显的周期性流行高峰。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韶关市2006-2008年健康人群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带菌状况和血清保护性抗体水平,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韶关市2006-2008年流脑监测资料,采集8个年龄组健康人群咽拭子并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采集健康人群血清进行抗体水平检测,计算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结果 2006-2008年韶关市健康人群脑膜炎球菌的带菌率仅为0.14%,为C群脑膜炎奈瑟双球菌。A群IgG抗体的阳性率为67.69%(473/705),C群IgG抗体的阳性率为44.54%(314/705),3岁以下儿童C群流脑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低于3岁以上年龄组(χ2=10.572,P0.01)。2006-2008年无流脑病例报告。结论韶关市健康人群脑膜炎球菌的带菌率很低,3岁以下儿童的C群IgG抗体水平较低,应加强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4.
溧水县正常人群流脑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年来由于广泛接种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糖体菌苗(简称流脑菌苗),我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大幅度的降低。自1981年以来,已连续17年发病率控制在0.24/10万~4.02/10万之间,基本达到控制目的。为了解正常人群对流脑的免疫水平,进一步加强控制流脑后的监测工作,我们于1997年11~12月份,在疾病监测点乡村316名正常人群进行了流脑A群杀菌抗体水平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在设疾病监测点的白马、杨塘等乡镇,随机抽取3~12月龄、2~4岁、6~8岁、13~15岁、25~39岁5个年龄组人群,每组不少于50人。1.2方法每…  相似文献   

5.
沈阳市1991~1996年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监测结果及流行趋势分析沈阳市卫生防疫站(110031)林刚王志学吴泽明李淑清郑连方开展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监测,是掌握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及菌体组成的重要手段,也是预测流脑流行模式,主动做好防治工作的基础。现将19...  相似文献   

6.
根据流脑流行10年一周期的规律,预防我区1986年将出现流行高峰年,全区平均流行强度可达50/10万,但由于1985-1986年分别对15岁以上儿童进行流脑菌苗普种,和以后每年对2.5岁以下儿童进行基础免疫,7岁年龄组加强等预防措施,全区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大幅度下降,没有再出现流行同峰年。  相似文献   

7.
8.
2004-2006年十堰市流脑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十堰市流脑疫情及带菌状况、菌群分布及免疫抗体水平等情况,为合理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十堰市2004—2006年流脑发病疫情报告资料,并于每年流行前期(10~12月份),随机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接种卵黄双抗琼脂分离培养并挑取疑似菌落进行生化反应及血清学鉴定,同时采集血液分离血清,用EHSA法测定流脑A群抗体。结果十堰市流脑发病以A群散发为主,流脑发病季节高峰为每年1—3月;2004—2006年健康人群总带菌率为3.06%(28/916),B群带菌为主,B群带菌率为1.53%(14/916),各年龄组人群流脑带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男性带菌率为2.26%(12/531),女性带菌率为4.16%(16/38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脑A群的总抗体阳性率为91.41%,各年龄组人群流脑A群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流脑C群总抗体阳性率为12.97%,各年龄组流脑C群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堰市健康人群带菌率较低,C群抗体水平偏低,警惕B群和C群Nm引发的流行,加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9.
流脑是兴化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现将1950~1999年的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1 资料来源1.1 疾病资料 1950~1999年疫情报表和部分年度流脑病人登记薄。1.2 人口资料 市统计局编制的兴化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 流行特征2.1 流行强度2.1.1 50 a来发病率波动在0.07~1116.03/10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52.24/10万;50 a中发生过两次大流行,第一次为1963~1965年,其流行强度为历史之最,这3 a发病率分别为214.4/10万、788.67/10万和1116.03/10万,第二次是1980年,发病率为123.57/10万,二次相隔14 a,其中1967年和1977年又各发生1  相似文献   

10.
1992年黄埔区发生1例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率为0.68/十万。大沙镇全年监测点鼠密度为3.3%,褐家鼠密度为1.8%,褐家鼠带病毒率为8.5%,带毒指数为5.3。长洲镇监测点鼠密度为8.4%,褐家鼠密度为6.8%,褐家鼠带病毒率为4.8%,带毒指数为6.3。通过监测,证实黄埔区仍然是家鼠型EHF疫源地,且疫源地不断扩大,长洲镇为新发现的疫源地。  相似文献   

11.
常山县1951—1996年流脑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常山县位于浙西山区,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重流行区,建国以来先后发生三次大流行。1982年普遍使用流脑菌苗以后,流行强度得到明显控制。为探讨流脑流行规律和流行特征,对本县1951~1996年流脑疫情资料和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人口资料由县统计局提供。2.流脑发病资料来自县卫生防疫站历年传染病疫情统计,流脑菌苗接种资料为县卫生防疫站1982~1996年度计免统计报表。3.收集本县1982~1996年流脑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流行菌群变迁和带菌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下称流脑 )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 (Nm )引起的以化脓性脑脊髓膜炎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在我省自 5 0年代以来曾有三年出现大规模流行 ,其发病率均在 5 0 /10万以上 (下称流行年 ) ,其余年份发病率均低于 5 0 /10万 (下称非流行年 )。随着预防和控制措施的逐步改进和实施 ,流脑发病率逐年下降 ,其发生规律及流行模式亦在变化。为了解我省流脑流行特征以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现对我省 195 0~ 1997年流脑流行特征剖析如下。1 资料来源收集全省疫情报告系统的疫情资料 ,历年流行病学及专…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部分人群流脑C群抗体水平调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我国流脑流行主要由A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但近年国内由C群菌引起的病例和局部暴发流行时有报道 ;另一方面 ,目前欧洲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主要流行C群、B群和Y群 ,W 135群次之 ,而A群较少 ,表现出流行菌群多样化 ,特别是近几年 ,非州脑膜炎带又暴发了新一轮流脑周期性流行并波及到周边国家和地区[1] 。因对外交往频繁 ,其他群流脑由国外传入而引起流行的可能性较大 ,而我国一直应用A群流脑多糖疫苗 ,它的保护作用是群特异性的 ,对其他群流脑菌无预防作用。因此 ,在监测四川省正常人群流脑A群抗体的同时 ,对部分血清进行了流脑C群自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原菌带菌监测,结合这两年来东莞市流脑发病情况,进一步了解东莞市带菌人群的分布及其流行特征,为合理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东莞市2004—2005年流脑发病疫情报告资料,并于流脑流行前期(10~12月份)随机采集东莞市健康人群咽拭子,用巧克力琼脂培养分离疑似菌落进行生化反应及血清学鉴定。结果:东莞市流脑发病以散发为主,健康人群带菌率为0.66%(9/1355),以B群为主,其中本地人口带菌率为0.36%(2/559),外地人口带菌率为0.79%(5/629)。结论:本市人群的流脑病原菌的隐性感染不高,带菌者主要在15-44岁人群且以外来人口为主,提示应在成人中加强流脑的防治措施,并警惕B群流脑菌引起的流脑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德惠市健康人群流脑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带菌情况。方法采集不同年龄段人群血清210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检测;同时采集不同年龄段人群咽拭子标本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210份血清中,A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阳性率67.6%,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阳性率44.3%;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和鉴定全部阴性。结论德惠市健康人群虽然未分离培养和鉴定出脑膜炎奈瑟菌,但是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水平较低,存在局部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下称流脑)是好发于冬春季节的呼吸道传染病,自实施接种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菌苗以来,A群流脑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来,有报道C群流脑不断爆发.为了解嘉善县人群A群与C群流脑抗体水平,县疾控中心于2005年3月随机抽取184人同时检测流脑A群、C群IgG抗体水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2004年流脑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脑流行特征的变化,预测流脑发病的趋势,为合理地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对全省各县、市进行流脑流行病学监测。选择广州、湛江、韶关及东莞4个市作为流脑重点监测点,在流脑流行前期(10~11月)各监测点按流脑监测方案采集市内0~、5~、10~、15~、25~、35~及45岁以上共7个年龄组人群的咽拭子进行健康人群带菌调查。同时对2004年广东省发生的一起流脑局部暴发疫情进行深入调查。结果2004年4个监测点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简称Nm)的带菌率为0.75%(14/1876),健康人带菌以B群Nm为主。全省共报告流脑27例,死亡1例。2004年3月广东省发生一起由C群Nm引起的暴发疫情,共发病3例,调查发现患者密切接触者、发病分厂的外来工及相邻厂外来工总的Nm带菌率高达13.1%(14/107),检出B群、C群及1892群Nm,未检出A群Nm。用Epsilometertest法对所分离到的15株各群Nm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发现所有菌株均对青霉素及氯霉素敏感,对甲氧苄氨耐药。结论广东省流脑发病以散发为主,健康人群Nm的带菌率很低,但流行菌群发生变化。今后要加强流脑的病原学检测,并适当对流脑预防控制措施作相应调整,一旦发生C群流脑疫情,应对重点人群应急接种A+C流脑多糖疫苗,对密切接触者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预防性服药。  相似文献   

19.
20.
广东省2002~2003年流脑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了解广东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预测流脑发病趋势,为合理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东省2002~2003年流脑发病疫情报告资料。选择广州、湛江、韶关及东莞4个市作为流脑重点监测点。每年在流脑流行前期(10~11月)按流脑监测方案采集各市内各年龄组人群的咽拭子及静脉血,分别进行健康人群带茵调查及人群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2002~2003年全省共报告流脑病例47例,其中本省籍14例,外省籍33例;本省籍14例中以学生为多(6例),年龄以10~14岁组为多(共5例)。2002年4个监测点流脑IgG抗体的总阳性率为76.5%(1118/1461),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茵(Nm)的带茵率为1.04%(16/1532)。2003年各监测点健康人群Nm的带茵率为1.56%(23/1474)。健康人群带茵以B群Nm为主。结论 广东省流脑发病以散发为主,健康人群Nm的带菌率很低,流脑IgG抗体的总阳性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提示大部分人对流脑有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