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伴脂代谢障碍模型胰腺泡组织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及辛伐他汀对其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链尿霉素诱导糖尿病组,链尿霉素诱导糖尿病+辛伐他汀组。在成模14周末,采静脉血测其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血脂;取胰腺组织,免疫组化检测胰腺泡组织PAF、TNF-α的表达。结果 1)糖尿病伴脂代谢障碍大鼠模型造模成功。2)辛伐他汀组血脂水平较糖尿病组降低(P〈0.05)。3)胰腺泡组织中PAF,TNF-α的表达水平较糖尿病组降低(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能对糖尿病伴脂代谢障碍大鼠模型胰腺泡组织炎性因子有一定的减轻作用,对预防高脂血症胰腺炎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将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糖尿病模型组(DM组)各16只,于成模后第2,4周各处死8只。采用特异性抗体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每例大鼠肾组织中VEGF中VEGFR表达的分布范围及强度变化进行观察,并结合生化指标及肾脏病理进行了分析。结果 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VEGF及VEGFR表达的分布范围及强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第2周组有升高趋势,第4周组升高呈显著性差异(P<0.01),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亦显著升高(P<0.01),且肾组织中呈现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典型的结节性变等病理改变。结论 肾局部VEGF及VEGFR表达的增加参与也糖尿病肾病(ND)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K)在糖尿病坐骨神经病变中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制成糖尿病模型,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MK在坐骨神经中的表达.结果:3个月糖尿病组大鼠坐骨神经MK表达较对照组增多(P<0.01).6个月时MK表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MK可能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糖尿病小鼠胰腺组织中Netrin?1的表达并探讨其在糖尿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小鼠胰腺组织中Netrin?1 mRNA和蛋白的变化;在正常和异常葡萄糖浓度下培养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ins?1),MTT检测细胞活性,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测定Netr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小鼠胰腺组织内Netrin?1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高浓度葡萄糖刺激ins?1细胞上调Netr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糖尿病小鼠胰腺组织表达Netrin?1的水平增加,这与血糖异常相关,Netrin?1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5.
吴杰  王虎  仇烨  马飞煜  林镇荣 《吉林医学》2012,33(17):3589-3590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中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的表达意义。方法:测定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MT含量及MT亚型(MT-1和MT-3)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糖尿病病程进展,大鼠表现血糖、坐骨神经MT含量逐渐增高。RT-PCR结果显示,4周、8周和16周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MT-1及MT-3mRNA表达均出现明显上调(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MT表达增高,可能与抗氧化应激、神经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Homer1在大鼠胰腺中的表达,探讨Homer蛋白的生理意义。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与正常大鼠比较,检测血胰岛素值。取胰腺组织,检测Homer1a、Homer1c和胰岛素表达情况。结果:Homer1a、Homer1c表达于大鼠胰腺组织中胰岛细胞,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与正常组大鼠比较,胰岛素表达明显减少(P<0.01),Homer1a表达减少(P<0.05),Homer1c表达增加(P<0.05)。结论:Homer蛋白表达于大鼠胰腺组织;且在糖尿病模型中,Homer1c的表达与Homer1a的表达方向相反,Homer1蛋白可能参与胰岛素分泌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岛素是否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调控糖尿病模型大鼠动脉壁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的表达.方法 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糖尿病组、胰岛素治疗组,通过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心脏取血检测血清学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分析大鼠...  相似文献   

8.
环氧化酶-2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1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组)与糖尿病组(DM组),DM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应用PV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于1、2.4、8、12周检测视网膜中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COX-2在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基本不表达,糖尿病模型诱导成功后1周。COX-2于内核层有弱表达(P〈0.05),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增高,至糖尿病12周(DM12)COX-2的表达量约为糖尿病1周(DM1)的5倍(P〈0.05)。结论:COX-2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细胞中呈高表达,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神经肽Y与摄食、血压、心率、呼吸调节、平滑肌舒缩以及下丘脑神经内分泌调节等重要的生理功能有关。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的许多器官。研究发现胰腺中动脉、导管、腺泡及胰岛周围均有神经肽Y阳性的神经分布[1] ,胰岛内分泌细胞中也有神经肽Y阳性的细胞[2 ] ,提示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SD(sprague-dawely)大鼠胰腺癌模型,研究胰腺癌发生过程中DNA损伤修复蛋白(MGMT,ERCC1,hMSH2,hMLH1)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将二甲基苯葬总(dimethylbenzanthracene,DMBA)直接置入胰腺实质内(A组+B组),B组每周腹腔注射曲古霉素A(trichostatin,TSA)1μg,A组和B组鼠于3~5个月内处死,对照组(C组)于第5个月处死;肉眼榆查及HE染色观察胰腺痛发生情况,MGMT、ERCC1、hMSH2和hMLH1染色方法 均为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结果 (1)A组3~5个月癌发生率为48.7%(18/37),17例为胰腺导管腺癌,1例为纤维肉瘤;B组3~5个月癌发生率为33.3%(12/36),11例为胰腺导管腺癌,1例为纤维肉瘤;A组胰腺肿瘤最大径均值大于B组(P<0.05);C组胰腺及A组、B组胰腺外主要脏器均无明显病理改变.(2)A组+B组胰腺导管腺癌组织MGMT、ERCC1、hMSH2和hMLH1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A组+B组非癌胰腺组织(P<0.01或P<0.05),A组胰腺导管腺癌MGMT、ERCC1、hMSH2和hMLH1表达阳性率与A组非癌胰腺组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胰腺导管腺癌MGMT、ERCC1、hMSH2和hMLH1表达阳性率均较明显低于B组非癌胰腺组织(P≤0.05);C组胰腺组织4种修复蛋白均阳性表达;A组或B组非癌胰腺组织MGMT、ERCC1、hMSH2和hMLH1阴性表达者胰腺导管上皮均呈轻至重度不典型增生.结论 较大剂量DMBA置入胰实质内可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的胰腺癌发生率,TSA能干预胰腺癌的发生和生长;在DMBA诱导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DNA损伤修复蛋白失活起较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和微血流的变化。方法 Otsuka-long-evans-tokushima fatty(OLETF)2型糖尿病大鼠33只,对照组long-evanstokushima otsuka(LETO)非糖尿病大鼠7只,全麻状态下,使用带电脑图像处理装置的微循环活体观察电视显微镜对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对照组大鼠作活体肠系膜微循环观察。检测微血管分支数目、微动脉及微静脉口径、微静脉中沿壁滚动与贴壁黏附的白细胞数、微动脉边流和轴流的宽度、内皮细胞厚度等。实验结果经电视录像记录后用图像处理系统定量测定。结果 糖尿病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分支数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减少24.5%(P〈0.01),微血管分支数与血糖水平呈负相关(r=-0.44,P〈0.05);糖尿病大鼠微动脉边流宽度小于对照组,边流与管径的比值显著减少(P〈0.01),沿壁滚动与贴壁黏附白细胞明显增加(P〈0.01),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糖尿病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出现明显的微血管与微血流形态、结构和功能障碍,这些变化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和各种并发征发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大明胶囊(Daming capsule,DM)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胰腺microRNA (miRNA)表达谱的影响,预测miRNA的靶点并进行分析.方法 将45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及DM组.DM组大鼠灌胃给予200 mg/(kg·d)的DM,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2次.2周后,模型组及DM组腹腔注射STZ 65mg/kg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注射STZ后DM组大鼠按上述剂量继续给予DM,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2次.STZ注射后3天、7天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并于STZ注射后7天取大鼠胰腺组织.microRNA芯片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胰腺组织mi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验证miRNA芯片结果.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NA靶点.结果 大鼠腹腔注射STZ 3天和7天后,大鼠空腹血糖值由(6.1±0.6)上升至(21.9±3.1)和(24.6 ±2.4) mmol/L(P <0.01).DM组大鼠的空腹血糖为(6.5±0.8) mmol/L,STZ后3天和7天的血糖分别为(14.1±5.1)和(12.4±4.8)mmol/L(P <0.01),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血糖水平(P<0.01).在STZ大鼠胰腺,有47个miRNAs表达上调大于2倍,32个miRNAs表达下调大于2倍;DM大鼠胰腺组织,有35个miRNAs表达上调大于2倍,34个miRNAs表达下调大于2倍.其中在STZ大鼠胰腺组织表达上调的21个miRNAs及下调的8个miRNAs的表达被DM逆转;随机选择miR-200b、let-7b和miR-375进行RT-PCR验证的结果显示,这些miRNAs的表达与芯片结果一致;对DM纠正的miRNAs靶点分析发现这些靶点参与了胰腺β细胞胰岛素的生成、分泌和葡萄糖代谢及胰岛细胞凋亡.结论 DM降低了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并改变了大鼠胰腺组织miRNA表达谱;miRNAs通过调节胰岛素生成、分泌、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细胞的凋亡参与了DM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罗格列酮治疗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以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60 mg/kg)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者于血糖稳定第2周开始每日给予罗格列酮灌胃(1 mg/kg),连续8周。第8周末,各组大鼠在2.5%戊巴比妥腹腔注射麻醉下,心脏取血经ELISA法检测血清经典炎症通路上游炎症因子磷脂酶A2(PLA2)水平;取胸腹主动脉,观察血管壁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壁PLA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血管结构破坏严重;局部PLA2蛋白表达增加,血清PLA2水平上升。糖尿病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血管病变明显轻于糖尿病组;血管壁组织PLA2蛋白表达和血清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血管结构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外周和局部炎症因子PLA2表达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罗格列酮治疗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以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60 mg/kg)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者于血糖稳定第2周开始每日给予罗格列酮灌胃(1 mg/kg),连续8周.第8周末,各组大鼠在2.5%戊巴比妥腹腔注射麻醉下,心脏取血经ELISA法检测血清经典炎症通路上游炎症因子磷脂酶A2(PLA2)水平;取胸腹主动脉,观察血管壁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壁PLA2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血管结构破坏严重;局部PLA2蛋白表达增加,血清PLA2水平上升.糖尿病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血管病变明显轻于糖尿病组;血管壁组织PLA2蛋白表达和血清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血管结构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外周和局部炎症因子PLA2表达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联合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等自身抗体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表达,并评价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GADA、ICA和IAA。结果GDM组的血清GADA、ICA和IAA阳性率分别为12.5%、6.25%及2%,其阳性率均较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抗体阳性组在妊娠结局、新生儿体重及胰岛素治疗与自身抗体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抗体阳性的GDM患者易发生妊娠失败及新生儿体重异常,产后发展为1型糖尿病(T1DM)的风险大大增加,尤其是需胰岛素治疗者。尽早发现自身抗体阳性等高危因素,可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减少母体及子代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及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GK大鼠病程进展与组织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随病程进展的病理生理和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选择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为糖尿病动物模型,同源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其血糖、血脂、血胰岛素等生化指标,定期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血糖,HE染色观察心肌和胰腺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生长缓慢,体重随病程延长与正常对照组呈显著差异(P〈0.05);血糖轻、中度升高(P〈0.05)。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亦升高(P〈0.05)。GK大鼠呈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指数也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在病程早期表现为肥大增生,晚期破坏、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Wistar大鼠;GK大鼠心肌横纹欠清晰,纤维排列稍扭曲紊乱,部分可见心肌细胞溶解和间质纤维化。结论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表现为轻中度高血糖、中度胰岛素抵抗,血脂升高,胰岛功能不足和温和的糖尿病心肌病变,且不伴随肥胖,是良好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瘦素和瘦素受体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瘦素和瘦素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 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2只(4、12周各6只)及对照组12只.用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动物模型,分别于4、12周后测体重和血糖,应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组织学变化并检测瘦素及其受体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腺实质趋于萎缩.对照组大鼠下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呈瘦素及瘦素受体免疫反应中等阳性,免疫反应物分布于细胞胞质内,细胞核和腺泡细胞呈阴性.4周糖尿病组瘦素及其受体免疫反应呈较强阳性;12周时呈强阳性.结论随糖尿病病程延长,大鼠下颌下腺组织发生退变且瘦素及其受体表达增强,为探讨瘦素变化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并糖尿病足(DF)患者中血浆前列环素(PGl2)的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DF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62例T2DM并DF患者分为糖尿病足非坏疽组(A组)35例,糖尿病足坏疽组(B组)27例,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记录DF患者的病程,测定DF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体质指数(BMI)、血压(BP)、血糖、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彩超检测DF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踝肱指数(ABI)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6-Keto-PGF1α的含量,并对各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DF患者血浆6-Keto-PGF1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B组明显低于A组(P〈0.01),DF患者血浆6-Keto-PGF1α水平与患者年龄、病程、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血糖、HbA1e血INS及HOMA-IR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P〈0.01);DF患者ABI、EDD较对照组降低(P〈0.01),B组明显低于A组(P〈0.05、P〈0.01),DF患者的ABI、EDD与血浆6-Keto-PGF1α水平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检测血浆6-Keto-PGF1α水平可以早期判断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以及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功能受损的程度.及早采取干预措施防治糖尿病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福辛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胰腺绀织氧化应激的情况及福辛普利干预后胰岛功能及胰腺组织的免疫组化改变.方法 21只大鼠分对照组、糖尿病组、福辛普利干预组,糖尿病组用高脂进行喂养制作糖尿病模型,干预组喂以福辛普利(5 mg/kg),在病程小同时点测定血糖、体质量及胰腺组织中硝基酪氨酸的含量,并观察胰腺组织免疫组化改变.结果 糖尿病组0与正常对照组胰腺硝基酪氨酸含量比较明显增高(P<0.01);福辛普利干预组与糖尿病组胰腺中硝基酪氨酸含量比较明显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亦降低(P<0.05).结论 精尿病大鼠胰腺组织的氧化应激存在异常,福辛普利时糖尿病大鼠胰腺氧化应激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