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治疗的价值.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4 487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统计不同年龄组、发病月份抗体阳性率.结果: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 451例(32.34%);>1~5岁,>5~10岁,>10~15岁3个年龄组阳性率高于0~1岁,>15~20岁和>20岁3个年龄组(P<0.05);10~12月,1~3月阳性率高于其他月份(P<0.05).结论:被动凝集法可精确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敏感度高,操作简单,可作为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251-4252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的阳性率。90例患儿中,总阳性率35.6%。其中,男性抗体阳性率为32.1%,女性中抗体阳性率为42.5%,男女比例差异明显(P<0.05);夏季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21.7%,冬季为50.1%,两者差异明显(P<0.05),春、秋季为33.3%及35.1%,差异不明显(P>0.05);3岁以下组的阳性率为23.8%,3~5岁阳性率为50.0%,5岁以上组阳性率66.7%,可见年龄不同阳性率有所差异(P<0.05)。运用被动凝集法对肺炎支原体抗体进行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中肺炎支原体(MP)抗体效价检测和MP-IgM、MP-IgG抗体分型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及其在M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被动颗粒凝集法(PPA)、ELISA法检测527例成人呼吸道感染者的MP抗体效价、MP-IgG和MP-IgM,对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经配对χ2检验发现,PPA法与ELISA法所测得的MP-IgM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结果缺乏一致性(Kappa=0.256).而PPA法与ELISA法所测得的MP-IgG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02).如果将MP-IgM和(或)MP-IgG阳性的患者均认为ELISA法检测阳性,与PPA法所报告的MP抗体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两种报告方式之间具有更好的一致性(Kappa=0.746).结论 在成人患者中,诊断MP感染不能仅依靠检测MP-IgM,而应动态检测MP-IgG或MP抗体效价,并结合患者病史、发病时间、用药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患者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探讨其在该院临床上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生产的肺炎支原体试剂盒(被动凝集法)检测半年1 293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 293例患者中阳性为583例,阳性率45.09%;男性患者阳性率为39.13%,女性患者阳性率为52.96%;0~1岁阳性率为15.68%,1~3岁阳性率为34.03%,3~14岁阳性率为60.05%,大于14岁阳性率为23.68%。结论 1~14岁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发年龄;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可以半定量的检测抗体的滴度,敏感度高、特异度强,可以作为临床筛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被动凝集法(PP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在肺炎支原体(MP)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儿科2015年1~12月疑因MP感染的2 517例住院患儿采用PPA和IIFA检测血清MP-IgM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检测MP-IgM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PPA和IIFA各检出MP-IgM阳性976例和614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8.77%和24.39%,PP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IIF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法的阳性符合率为80.29%,阴性符合率为74.61%,总符合率为76.00%。同时采用两种方法检测MP-IgM,阳性检出率可达到43.58%,敏感性明显高于任一单一方法。结论 PPA检测MP-IgM较IIFA敏感,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MP感染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被动凝集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1 218例高度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均给予被动凝集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临床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 MP-Ig M阳性率。结果:1 218例患者中,采用被动凝集法阳性例数为476例(39.08%),而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阳性例数为304例(24.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方法联合检测阳性符合率为79.93%(243/304),阴性符合率为74.51%(681/914),总符合率为75.86%(924/1 218);间接免疫荧光法304例阳性例数中,被动凝集法有61例阴性例数,间接免疫荧光法914例阴性例数中,被动凝集法有233例阳性例数;两种检测方法联合检测阳性率为44.09%。结论:被动凝集法检测Ig M灵敏度更高,可作为早期诊断有力依据;但两种检测方法联合检测阳性率更高,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颗粒凝集法(PA)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在近期感染中的最优诊断界值。方法对260例以干咳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160例及非肺炎支原体感染100例,采用颗粒凝集法(PA)检测疑似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判断抗体效价的最优截断值。结果抗体效价水平>1∶160为最佳的阳性截断值,即在判断近期感染时的最优临床诊断界值。此时的灵敏度为67.5%,特异性为95%,阳性预测值95.6%,阴性预测值64.6%,ROC曲线面积为0.868。结论 PA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抗体水平能反映患儿的近期感染或既往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007年本地区儿童各年龄组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方法用被动(明胶)颗粒凝集法(passive particle agglutination,PPA)对2007年来我院就诊的1 94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测定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结果 1 94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阳性622例,总阳性率为32%。其中0~1岁组、1~3岁组、3~5岁组、5~14岁组各组MP抗体检出率分别为24.1%、36.9%、38.1%和26.9%。结论 MP是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各年龄儿童普遍易感,尤其是1~3岁、3~5岁组儿童感染率高,经统计学x~2检验,1~3岁、3~5岁组儿童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3岁组,3~5岁组儿童感染率与0~1岁组、5~14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岁、3~5岁组儿童要注意预防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儿童中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情况,比较肺炎支原体核酸(MP—DNA)和抗体(MP—Ab)检测结果。方法收集2011年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及住院呼吸道感染患者2781例,利用实时荧光PCR和颗粒凝集法分别检测MP—DNA和MP—Ab。利用McNemarg和Kappa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利用妒检验比较不同季节和年龄段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结果①MP—Ab阳性率(19.17%)明显高于MP—DNA(5.57%)(χ2=257.0,P〈0.001),两法间的一致性较差(kappa=0.115;95%CI,0.076~0.154);②MP—Ab滴度为〈1:40、1:40、1:80、1:160及≥1:320组中MP—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2%、6.2%、9.2%、10.0%及22.2%,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99.48,P〈0.001);③儿童MP冬季的感染率(31.01%)明显高于其它三季(P〈0.001)。④不同年龄段患儿MP感染率存在差异(χ2=378.209,P〈0.001),〉16岁年龄段最高(59.66%)。结论①MP—Ab检测MP感染的阳性率高于MP—DNA,MP—DNA的阳性率随抗体滴度的增高而增加;②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季节性及年龄段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抗体滴度在判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85例疑似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同时进行被动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比较2种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明胶颗粒法和ELISA间接法在检测MP抗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2例MP感染患儿中,轻度MP感染237例(41.4%),中度感染192例(33.5%),重度感染143例(25%);MP抗体滴度1∶80有182例(31.8%),滴度1∶160有85例(14.9%),滴度1∶320有178例(31.1%),滴度1∶640有37例(6.5%),滴度1∶1280有90例(15.7%)。经统计学分析,血清MP抗体滴度与MP感染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78,P0.01)。结论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敏感度高,操作简单;MP抗体滴度的测定有助于判断患儿的病情,为临床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检测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抗体和血清总IgE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614例住院肺炎患儿及50例非肺炎患儿,进行血清MP抗体和总IgE检测,并以MP抗体结果将肺炎患儿分为阴性组、低滴度组和高滴度组,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炎患儿各组及对照组总IgE阳性率和检测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肺炎患儿各组总IgE阳性率和检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肺炎患儿各组总IgE阳性率和检测水平随着MP抗体滴度的增高而增高,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肺炎患儿MP 抗体滴度与血清总 IgE 阳性率和检测水平均呈高度正相关(R2=0.957,R2=0.918,P 均<0.01)。结论血清MP抗体和总IgE联合检测能为临床MP肺炎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酶联免疫法( ELISA)抗体分型检测与被动颗粒凝集法(凝集法)检测结果间的一致性,并探讨两种检测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间,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集19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疑似患者的血清.采用凝集法检测标本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滴度水平,ELISA对肺炎支原体IgM、IgG、IgA抗体进行分型检测.Kappa检验评价两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各抗体哑型在凝集法滴度组间和患者年龄组间的分布差异.通过抗体分型分析各滴度组标本所处的病程,并结合临床诊断评价凝集法高滴度标本中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诊断价值.结果 191例患者中,两种方法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测总符合率为84.3%,Kappa =0.642,P<0.01.凝集法不同滴度组间IgM及IgA的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IgM在幼儿及青少年患者中检出率较高,而IgG及IgA在老年患者中检出率较高.抗体分型结果提示,凝集法阳性组中75例(58.1%o)为现症感染,其中高滴度组中27例(96.4%)为现症感染,与该组的临床诊断相符.结论 凝集法与ELISA法的一致性较好;ELISA法检测IgM、IgG、IgA亚型可提示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  相似文献   

13.
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该院肺炎支原体(MP)感染者血清学情况。方法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MP抗体检测试剂,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怀疑为MP感染患者进行血清MP抗体检测(被动凝集法),对不同年度、不同季节及不同年龄MP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2009年MP抗体阳性率为40.4%,2010年为57.4%。0~1岁婴儿期MP阳性率25.9%;>1~3岁组幼儿MP阳性率为44.5%;4~6岁学龄前期MP感染阳性率为55.1%;7~14岁学龄期MP感染阳性率为60.3%;20~40岁阳性率为55.2%;>60岁阳性率为28.3%。说明阳性率的高低与不同的年龄段有关。通过观察发现支原体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2010年秋季开始呈流行上升趋势,尤其在12月达最高峰,为73.7%。结论支原体肺炎的发病与年龄、季节和年度有密切关系,尤其是MP感染引起的肺外表现,可使病情复杂化,应引起高度重视,从而做好控制及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检测2 22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 .方法 日本富士肺炎支原体检测试剂SERODIA(R)-MYCOⅡ被动凝集试验.结果 2 22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出阳性841例,检出率为37.78%,并且该病全年均有发病,以春季发病较多,无男女性别差异,儿童发病高于成人.结论 SERODIA(R)-MYCOⅡ被动凝集试验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速的特点,可作为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客观指标,适合临床实验室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和被动颗粒凝集法(passive particle agglutination,PPA)在儿童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双份血清PPA和IFA检测 MP-IgM的结果,分析不同病程中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差异。结果:388例血清标本中总MP-IgM检出率为32.5%(126/388)。2种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受发热天数的影响有所差异,发热0~3 d时PPA与IFA 2种方法间的MP-IgM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发热天数增加,两者出现差异,发热天数4 d以上,PPA法检测MP-IgM阳性率为25.14%(119/388),高于IFA法的检出率(18.0%,70/388),2次检出结果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乏一致性(Kappa=0.126)。结论:对于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诊断,在无发热及发热1~3 d的病例中PPA与IFA测得的MP-IgM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发热4 d以上病例中,2种检测结果间有差异,此时进行联合检测有利于MP-IgM的检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G)和血清总IgE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80例儿科住院肺炎患儿进行血清MP-IgG和总IgE检测并以MP-IgG结果分组。结果研究组各组别肺炎患儿血清总IgE阳性率和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组组间血清总IgE阳性率和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IgE阳性率和浓度与MP-IgG滴度呈良好的正相关(R2分别为0.957 1和0.917 7)。结论血清MP-IgG和总IgE联合检测能为临床提供MP肺炎的诊断依据和相关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P-IgM抗体检测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60例MP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进行MP-IgM抗体检测、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以及PCR法+测序法检测MP,并比较检测结果与诊断效能。结果260例患儿中采用PCR法+测序法检测出155例阳性,105例阴性;MP-IgM抗体检测出真阳性144例,真阴性87例;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出真阳性116例,真阴性77例。MP-IgM抗体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结论MP-IgM抗体检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优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两种实验室检测方法-被动颗粒凝集法(凝集法)和ELISA法检测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91份MP感染疑似患者血清,采用凝集法检测各样本中MP抗体的水平,同时采用ELISA法对各样本中的MP IgM、IgA、IgG特异性抗体进行分型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为88.4%,阴性符合率为75.8%,总符合率为84.3%.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Kappa=0.642(P=0.001),且检测结果存在相关性(r=0.642,P=0.025).随着凝集法中抗体滴度由低到高,IgM、IgA亚型阳性的样本比例增加,且各滴度组间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凝集法阳性样本中既往感染比例为26.4%,现症感染率为58.1%.特异性IgM抗体在幼儿组(43.3%)及青少年组(36.1%)患者中检出率最高,而IgG(100.0%)及IgA(66.7%)在老年组患者中检出率最高.结论 凝集法与ELISA法检测结果的符合性较好;较之凝集法,ELISA法检测IgM、IgA、IgG亚型可提示病程,区分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对不同年龄段MP感染都具有诊断价值.建议同时参考抗体各亚型的检测结果来确定现症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及分析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Ig M 抗体,探讨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ELISA原理定性检测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采用χ2检验对不同性别、季节及年龄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患儿标本930例,阳性例数为334例,总阳性率为36%。其中男性患儿阳性率为30.7%,女性患儿阳性率为43.9%。春夏秋冬四季的阳性率分别为33%、34%、36%及40%。0~1岁、1~3岁、3~6岁及>6岁患儿阳性率分别为19%、33%、43%及51%。结论女性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患儿(P<0.05);秋冬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较高,但四季之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0~1岁的患儿阳性率最低,6-14岁的患儿阳性率最高,且年龄分组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