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比较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留置导尿管不同拔管方式的临床意义。方法:60例子宫广泛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留置导尿10-14天后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实验组(30例)拔管前3天,夹闭尿管,当患者有尿意时放尿。对照组(30例)拔管前夹闭导尿管一次,有尿意情况下拔出尿管。监测膀胱功能恢复的有效指标。结果:实验组拔管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留置导尿管拔管前夹管,有尿意时放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拟“玄参天冬汤”,治疗本病28例,每获良效。介绍如下。一、处方:玄参204克天冬60克公英60克地丁60克二花60克桃仁30克甘草60克。二、煎服法:每日一剂,两煎合一,混合匀约3000毫升,分4~6次喝完,一般连服6~10剂可愈,老弱幼小者可酌情减量,若热盛体实者亦可加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用黄芪防风汤合升陷回阳汤加减,治疗顽固性脱肛18例,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8例中,男15例,女3例,均为50岁以下的患者.病程半年~1年的5例;2~5年的10例;10年以上的3例。其中因患肠炎引起脱肛的9例,慢性肠下血引起的4例,单纯性肛道及直肠脱出的5例.最多用药10剂,最少用药5剂。治疗方法内服黄芪防风汤和升陷回肠汤.处方黄芪60~120克,党参30~60克,升麻10~15克,防风3~6克,甘草6~1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过滤取汁.再加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二次药汁混合,早晚2次分服.以上为成人量,体质瘦弱的可用大剂量,体质  相似文献   

4.
青海西钢医院吴悦华介绍,自拟乌梅甘草汤治疗牛皮癣10例,效果良好。处方,乌梅200克、甘草10克、以水1500毫升、久煎400~300毫升、加白糖适量,分3~4次,一日内服完。该方经济简便,老少皆宜,服九剂即见显效。  相似文献   

5.
柔肝益脑汤     
组成:炙甘草9克淮小麦30克炒枣仁5克丹参24克白芍15克辰茯神12克当归15克石菖蒲9克枸杞子15克郁金10克天麻12克功能:柔肝安神,涤痰通瘀。主治:癫痫、癔病(精神忧郁症)、更年期综合征、不寐症。用法:冷水适量浸泡上药40分钟.加温煎沸后,再经文火煎30分钟.取汁50毫升.每日一剂.每剂二次.早、晚各服一煎。  相似文献   

6.
柳枝汤:取鲜嫩柳枝10斤,加水30斤浓煎至10斤,加白糖适量,备用。用量:周岁以下每次服10毫升,2岁每次15毫升,3~4岁每次20毫升,5~6岁每次25毫升。每日二次,服6天,停药1天,共服一个月。  相似文献   

7.
1986年~1988年,我们采用加减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荨麻疹59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临床资料59例中,男,39例,女,20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0岁,病程最长者10余年,最短者3天,其中急性荨麻诊37例,慢性荨麻诊22例。治疗方法1.基础方组成麻黄、连翘、银花、胡麻、蝉衣、蛇床子、牛子、赤芍各10克,赤小豆50克,小蓟30克,浮萍草20克。加减:风寒袭表加荆芥、防风各10克,风热加菊花10克,麻黄5克,腹痛加白芍30克,瘙痒难忍加地肤子、白藓皮各10克,反复发作的慢性荨麻诊加防风10克,黄芪30克。上药加水500nl,文火煎15分钟,取汁…  相似文献   

8.
三根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从1969~1986年,用中草药三根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00例,与用西药治疗的4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前者较后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一、组成及用法 三根汤药物组成:六月雪根60克、白茅根30克、山楂根30克。如用鲜品,则药量加倍。小儿剂量酌减。用法:每日一剂,每剂煎两次。第一次加水1000毫升,煎成500毫升,早上和中午各  相似文献   

9.
处方丹参100克牛膝12克甘草10克用法加水800毫升,煎至300毫升.每次150毫升,早晚各服一次.疗效共治疗24例,治愈22例,无效2例.治愈22例中,服药2剂者9例,3剂者3例,5剂者10例.另2例服8剂疗效不显而改用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10.
百日咳     
正方一荷叶、红柚子皮各15克;白糖9克。水煎服,每日1剂。方二天门冬15克,麦门冬15克,百部根4克,瓜蒌仁6克,法半夏6克,化橘红6克,净竹茹6克。用水300毫升,煎取药汁100毫升,再用水400毫升,煎取药汁100毫升,2次煎取药汁,合为200毫升。1~3岁,分6次服;4~6岁,分4次服;7~10岁,分2次服。方三沙参10克,百部(蒸)5克,天冬5克,枇杷叶(去毛蜜炙)1.5克,制半夏4克,橘红1.5克,冬花(蜜炙)5克,冰糖末15克。上药除冰糖外共煎,加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过  相似文献   

11.
郑世田 《大家健康》2014,(11):74-74
红薯200克、大枣50克、蜂蜜25克,将红薯切碎入锅,放入大枣,加水500毫升,用武火煎至约300毫升时,加入蜂蜜,再用文火煎5-10分钟出锅,冷却后服用。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空腹服用,连汤带渣一起服光,一般服3-5天即可见效。  相似文献   

12.
处方:蝉蜕、桑叶各10克,苇根30克,生石膏20克,甘草6克。 咳嗽加百部15克,头痛加花粉 20克,欲呕加淡竹茹 10克。 用法:先将生石膏碾散成粉状,与上药合并,加水600~700毫升,煎沸后15~20分钟即可,煎药时间不宜过长,滤出药渣,加白糖适量,徐徐温服。2~4岁分4次服,5岁以上者分3次服,此方退热迅速,而且稳定无副反应,一般1~2剂即愈。药物价格廉而无苦味,易被小儿接受,可把它作为  相似文献   

13.
一、神经性尿频王某,女,79岁,居民。1972年10月5日初诊:病起一周,尿频量多但不痛,每日尿量可达5000毫升,经检尿糖阴性,尿常规无明显异常。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尿频。刻诊舌淡脉软,形体肥胖而憔翠,腰膝酸软,步履不稳,渴喜热饮,四肢欠温,尿多,小腹下坠感,语低气短。此乃中气不足,肾气不固所致,以补肾益气固涩为治。别直参另煎代茶3克,附子先煎5克,肉桂后下3克,生地15克,萸肉15克,山药12克,茯苓12克,丹皮5克,泽泻10克,党参30克,黄芪30克,升麻3克,柴胡3克  相似文献   

14.
张某,男,63岁,退休工人。1985年5月26日就诊。因膀胱结石术后七天,小便突然中断,少腹拘急胀满,需留置导尿管才可排尿。动员再手术,患者不同意而要求服中药。证见腰腿酸软,排尿困难,涩痛,舌质紫暗夹淤点,苔白,脉细涩有力。证属气化不利,州都失职,淤血内阻兼肾阳不足。以行气活血,化淤通络,佐温肾助阳利尿为治。处方:泽泻20克,云苓12克,猪苓9克,桃仁12克,五灵脂15克,川芎9克,海金砂30克,熟附子9克,生黄芪20克,白术9克,丹参15克。服药一剂,小便即通并随尿排出淤块。服药三剂后,膀胱气化已恢复,乃拔除导尿管,以原方加党参9克续服七剂,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5.
药物组成:苦参30克,百部15克,川椒15克,蛇床子30克,土茯苓30克. 用法:以上药物加水3000毫升,煎沸后5-10分钟,去渣﹪药渣备作第二次用,一剂药可分二次用﹪.  相似文献   

16.
胶艾汤,又名芎归胶艾汤、胶艾芎归汤、胶艾四物汤。组成:阿胶9克、艾叶12克、当归5克川芎3克、干地黄9克、白芍药12克、甘草3克。剂型及用法:多作汤剂使用,也可用酒剂。阿胶宜另包烊化,余六味加水约1000毫升,煎至六成,分三次兑阿胶服,每次约服200毫升,清酒适量为引。源流:本方始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篇。治疗妇人妊娠的出血证。后世在此基础上加减化裁,衍化为多种方剂,广泛用于多种妇科病  相似文献   

17.
参芪地黄汤     
<正>参芪地黄汤源于清代医家沈金鳌编撰的《沈氏尊生书》。方剂组成:党参15克、生黄芪30克、熟地黄10克、山萸肉10克、淮山药12克、菟丝子15克、丹皮8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制首乌15克、丹参15克、川芎10克、玉米须30克。用法:每剂用水浸泡20分钟后,水煎两次,合并两次煎液,约500毫升,分2~3次,一日服完。参芪地黄汤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利水的功  相似文献   

18.
本科于1977年8月至1979年3月用止血汤治疗肺结核咯血16例,收到初步效果。16例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5岁。属浸润型13例,慢性纤维空洞型3例。药方:茅根30克,藕节15克,侧柏炭9克。加水煎两次共取汁约400毫升,分两次温服。每日一剂,每次不超过200毫升。  相似文献   

19.
一、癃闭黄某,男,70岁。1984年6月因前列腺肥大,小便闭涩而入院。西医虑其年高,不宜手术治疗,靠插管导尿而邀余会诊。息者虽年高七十,但体气壮实,小便滴沥不畅,小腹胀满,大便干燥如羊屎,数天一解,舌暗少苔,脉沉弦。此为枯血败精,淤阻水道,洽宜通淤逐水。给服大黄甘遂汤加味:大黄10克,甘遂5克,阿胶15克,桃仁10克,木通10克。服药1剂,解黑色大便2次,导尿管被小便冲出尿道,但小便仍短。继以原方减量:大黄6克,甘遂3克,阿胶10克,桃仁10克,木通10克,服药3剂,患者已能自行排小便,小腹胀满缓解。后以六味地黄汤加王不留行、桃仁、木通善后调理。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拟祛湿止痒汤煎汤薰洗,曾治愈多例患者,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就药物组成及煎疡薰洗方法介绍如下: 祛湿止痒汤方药组成:土茯苓45克、苦参30克、地肤子30克、蛇床子30克、防风15克 煎汤薰洗方法:将上药置罐内加水约1000毫升、煮沸、浓缩至500毫升即可,然后将药液置入小盆内,令患者暴露会阴部蹲于其上,乘热先薰后洗,每次约10~15分钟;每日3~4次。轻者一剂即可。重者二剂立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