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c—myc基因和p53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蔡德巍  高长泽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23(2):100-103,T020
应用光敏生物素标记c-myc基因探针在石蜡切片上进行原位杂交,p53蛋白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肝癌高发区4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作定位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c-myc基因和p53蛋白的表达均位于细胞核内,在PHC中异常表达阳性检出率c-myc为76%,p53为55%。而PHC中异常表达的分布和强度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癌周肝组织中阳性检出率及其强度均低于癌组织。  相似文献   

2.
p53基因蛋白异常表达在胃癌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p53基因表达异常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p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结果:72例胃腺癌中36例阳性,高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P53阳性率明显高于粘液,不同浸润深度的癌细胞与癌细胞P53阳性程度有关,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间P53阳性率和阳性程度均无程度差异。病人的生存时间与P53阳性我明显的相关性,癌旁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腺体全部为阴性。结论.P53异常 表达是细胞癌变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p53,c—erbB1,c—myc中p16基因蛋白产物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了探明癌基因c-erbB1、c-myc,抑癌基因p53和p16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上述基因蛋白检测对胶质瘤诊断、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种癌基因蛋白产物在65例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并分析与胶质瘤病理分级间的关系。结果 p53、c-erbB1、c-myc过度表达率随胶质瘤级别升高而逐渐升高,前两者在胶质瘤良性组和高度恶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中DEK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DEK蛋白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92例HCC和58例癌旁肝组织标本中DEK的表达,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组织芯片检测结果中实际有效146个,其中HCC组织88例,癌旁肝组织58例.HCC、癌旁肝组织中DEK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8%、5.2%,HCC组织中DEK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P=0.000);HCC组织中DEK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是否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HCC组织中DEK蛋白的表达对其诊断及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 (HCC)中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的表达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P5 3基因的关系 ,探讨其在HCC发生、发展及预后复发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 4 2例HCC组织中hTERT、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 3蛋白的表达 ,并对hTERT与HC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PCNA、P5 3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HCC中hTERT、PCNA和P5 3蛋白的阳性率 ,分别为 71.4 % (30 / 4 2 )、76 .2 % (32 / 4 2 )、73.8% (31/ 4 2 ) ;而hTERT在正常肝脏组织中不表达。hTERT在Ⅰ、Ⅱ和Ⅲ级HCC组织中的表达率 ,分别为 4 0 .0 % (4 / 10 )、70 .0 % (14 / 2 0 )及 10 0 % (12 / 12 )。HTERT的表达率与疾病复发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hTERT表达的异常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hTERT与PCNA和P5 3无明显的相关性。检测hTERT的表达可作为预测肝癌预后复发的潜在指标 ,并提示HCC为由多基因参与的疾病  相似文献   

6.
肺鳞状细胞癌中p53蛋白表达及p53基因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Li S  Liu H  Wang D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8,27(2):123-126
目的 通过检测肺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P53蛋白积聚及相同癌组织中P53基因的突变,探讨P53蛋白积聚及P53基因突变在肺鳞癌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120例肺鳞癌及癌旁肺组织中P53蛋白的状况及相同鳞癌组织中,P53基因5、6、7、8外,显子突变的情况。结果 P53蛋白了性率为52.5%,P53基因突变率为56.7%,突变便数在第5、6、7、8外显子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EMS1蛋白表达与肝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78例肝癌组织、其中68例附癌旁肝组织和8例正常肝组织中EMS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EMS1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的胞质,着色呈黄色至棕黄色.肝癌中阳性表达率89.69%,高于癌旁及正常肝组织30.26%(P<0.001);无肝硬化肝癌阳性表达率73.91%,低于伴有肝硬化95.56% (P<0.05);伴静脉内癌栓组94.12%与无静脉内癌栓组70.59%差异有显著性 (P<0.05);随着组织分级的增高(分化程度的降低),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其差异有显著性 (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EMS1蛋白高表达与肝癌发生、肝硬化、静脉内癌栓及组织学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cG相关蛋白RYBP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HCC及癌旁组织中RYBP的表达,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RYBP在HCC中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33.3%(25/73)、65.3%(49/73),RYBP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数目、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肿瘤直径及血清AFP水平有相关性(P<0.05)。结论 PcG相关蛋白 RYBP 表达降低可能与 HCC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p53基因的分子病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0.
肝癌组织中ras,c—myc,c—erbB—2和p53的蛋白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癌的发病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46例肝癌细胞组织及其38列癌旁中癌基因ras,c-myc,c-erbB-2和抑癌基因p53基蛋白达作定位研究,结果:在癌组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8.7%,67.4%,47.8%和20.4%,癌旁组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4.2%,47.4%,42.1%和7.9%,rasp21蛋白位于肝细胞和肝细胞的胞浆内c-erbB-2蛋白位于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的胞浆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测定了肝癌和肝硬变细胞中的p53和c-myc蛋白。结果表明:肝癌组的突变p53和c-myc基因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而肝硬变组中p53和c-myc的表达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肝硬变组的c-myc表达明显低于肝癌组。以上结果提示,p53基因发生突变、失活以及c-myc基因激活,导致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人原发性肝癌间质胶原及其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益民  王要军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23(3):151-154,T029
用ABC方法对29例人肝细胞癌和2例胆管细胞癌组织及癌旁肝细胞I型胶原、Ⅲ型前胶原进行免疫组化定位。结果显示两种胶原在细胞外分布是一致的。作者将胶原在肝细胞癌中的分布类型分为两大类:血管样分布和非血管样分布。癌组织内胶原呈血管样分布者,肿瘤易浸润生长及门静脉转移,其肝内转移灶发生率也显著高于非血管分布者,预后较差,推测胶原的分布形式可作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我们还用cDNA-mRNA原位分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测定了肝几肝硬化细胞中的bax和c-fos蛋白。结果表明:癌组的bax和c-fos基因表达均显著增高,提示,c-fos基因激活,导致肝癌的发生,同时,促细胞凋亡基因bax表达增强,细胞凋亡剧烈。  相似文献   

14.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erbB-2、p53及p16 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织中p16、c erbB 2和p5 3蛋白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 75例膀胱癌组织中p16、p5 3及c erbB 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75例膀胱癌中p16、p5 3及c erbB 2的阳性率分别为 41.3% (31 75 )、44 .0 % (33 75 )和40 0 % (30 75 ) ,p16和c erbB 2蛋白在膀胱癌中的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显著意义 (P<0 0 5 ) ,p5 3和c erbB 2阳性率与肿瘤临床分期及转移有密切的关系 (P <0 .0 1)。 77.3% (5 8 75 )肿瘤有上述蛋白的阳性表达 ,其中 5 3.3% (40 75 )的肿瘤同时有多个蛋白的阳性表达。结论 肿瘤的多因素分析比单因素分析更有价值 ,癌基因c erbB 2和抑癌基因p5 3、p16蛋白的表达异常及协同作用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兔抗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Protein,C/EBP)多肽抗体,用ABC法对18例人正常肝组织、5例新生儿肝组织及79例肝细胞肝癌(其中40例带有癌旁肝组织)中C/EBP进行免疫组化定位,同时运用C/EBPcDNA探针对3例人正常肝组织、1例新生儿肝组织、10例肝细胞肝癌(其中8例含配对的癌旁肝组织)进行Northern杂交分析。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EBP弥漫分布于分化成熟的肝细胞浆及肝细胞核中(胞浆含量更丰富),在肝癌分化差(或分化低)的组织细胞中含量低或检测不到,并和癌的分级存在一定相关性。所有增生的胆管上皮细胞也呈阳性。C/EBPmRNA丰度(表达量)和免疫组化结果基本相符。以上结果进一步证实C/EBP在维持肝细胞分化状态中担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c-myc、p53和p16蛋白在骨的纤维结构不良(FD)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检测FD中GNAS1基因第8外显子突变,探讨FD的病变性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5例FD(包括1例FD恶变,1例Mazabraud综合征)及20例对照组(10例骨痂、10例骨肉瘤)中c-myc、p53和p16蛋白表达.采用基因组DNA抽提、PCR扩增及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35例FD中GNAS1基因第8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 91%(32/35)FD中检测到c-myc蛋白表达,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53阳性表达仅出现于1例FD合并骨肉瘤变病例中.p16蛋白在34例FD中阳性,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5例FD中,12例GNAS1基因第8外显子DNA扩增成功,其中2例(1例Mazabraud综合征的FD;1例单骨性FD)检测到GNAS1基因突变.结论 c-myc可能是除c-fos外的又一FD相关的原癌基因,p16基因的异常表达在FD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53蛋白过表达有助于FD恶变的预测及预后的判断.FD中存在有GNAS1的基因突变.FD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骨成熟障碍的肿瘤性病变.  相似文献   

17.
DukesC期大肠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p53基因突变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肠癌转移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用PCR-SSCP检测73例DukesC期大肠癌及40例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灶p53基因第5至第9外显子的突变。结果73例原发灶有27例(37%),40例淋巴结转移灶中有19例(47.5%)检测到p53基因突变,总突变率为44%。在原发灶和转移灶同时检测的40例中,有21例(52.5%)两者均未见p53突变;另12例(30%)两者均可见完全相同的突变条带;余下的7例(17.5%)两者PCR-SSCP的结果不一致。这7例经DNA直接测序确定了p53基因突变位点。其中5例原发灶未见p53突变,而转移灶p53有明确突变;7例中2例转移灶可见p53有二个外显子突变,而原发灶仅一个或无突变点。结论多数p53基因突变发生在转移之前并持续存在于大肠癌进展至转移的整个时期,大肠癌的转移可伴有p53基因的新突变,或转移对p53基因突变有一定选择,提示p53基因突变可能与大肠癌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8.
P53 tumour suppressor gene expression was estimated immunohistochemically using DO-1 monoclonal antibody (recognising both wild-type and mutant p53) in 88 human renal tumours.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SSCP) analysis of possible mutations within exons 4–8 of the p53 gene was performed in 29 of the tumours (mostly immunostaining-positive cases). Obviously elevated p53 content was detected with DO-1 antibody in chromophobic cell carcinomas and most clear/chromophilic cell tumours (in chromophilic cell populations). In contrast, clear cell carcinomas demonstrated either complete absence of p53 expression or the presence of single immunopositive nuclei. Oncocytomas were completely negative. Additional immunostaining of the positive samples with mutant p53-specific Pab240 monoclonal antibody failed to detect immunopositive material. No p53 mutation was found in any of the samples analysed by SSCP.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levated p53 content in human renal cell carcinomas does not result from gene mutation and that p53 gene alterations are probably not an important mechanism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enal cell carcinomas. Accumulation of the wild-type p53 protein may be a useful prognostic marker indicating neoplastic progression and maligna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