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和脑脊液(CSF)中兴奋性氨基酸(EAA)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LYJ-1型颅内压监护仪动态观察了30例重型颅脑 损伤病人不同ICP对血浆和CSF中谷氨酸(GLU)和天门冬氨酸(ASP)含量变化。结果 创伤早期重型病人血浆和CSF中EAA含量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ICP的升高EAA与之平行上升,二呈正相关。结论 颅脑损伤病人持续的ICP升高是引起EAA过度释放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36例脑瘤术前颅内压(ICP)监护结果,发现高原波与基础ICP水平有密切关系,高原波的发生是ICP升高、颅内顺应性下降的结果。B波与压力容积指数(PVI)有密切关系,而与ICP水平无直接联系。B波与高原波类似,最常发生于0-6a.m,其次是6p.m-12pm。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例不同原因引起的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法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例患者以不同方式起病,病因各有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都伴有颅高压症状,腰穿压力增高,脑脊液细胞学可见数量不等的红细胞,2例患者脑脊液中还可见红细胞吞噬细胞和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结论观察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变化有利于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尤其对于症状不典型且MRV上未显示明确颅内静脉异常及脑深部静脉血栓病人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脑脊液分流术引起的颅内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综述了脑脊液分流术后引起的颅内感染,颅内出血、缝隙样脑室综合征和导水管狭窄、颅内积气和癫痫等的发生率、发生机制和临床处理经验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颅高压中脑脊液脉动压的变化及其规律。方法:14条狗安置硬膜外球囊并注液制成颅高压模型。通过改变球囊内液体量改变颅高压程度和颅内容积。通过压力传感器持续记录脑室内压力、腰椎管内压力及体动脉压。结果:随着颅内压的持续增高,脑脊液动脉压也相应增高,两者间呈正性线性关系。当排空球囊内液体后再次注入液体时,颅内压和脑脊液脉动压增大的幅度较首次球囊内注液时更加明显。颅内压高到一定程度后,颅压描记中持续出现≤0.2 Hz的波动(M波)。出现该波动时,颅内压和脑脊液脉动压增大的幅度较未出现该波时更加明显。结论:脑脊液脉动压随着颅内压的增高而增高,两者间呈正性线性关系。同一观测对象如果出现脑脊液脉动压变化趋势改变,提示颅内顺应性改变。M波的出现可能提示颅内压代偿机制受损。  相似文献   

6.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造成脑组织损伤的机制非常复杂,其中主要包括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后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降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sm,CVS)、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elayed ischemic neurological deficit,DIND)和脑积水等.针对以上发生机制进行脑脊液引流的辅助治疗对降低aSAH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和 《中国卒中杂志》2018,13(11):1186-1193
正George Burrows(1801-1887)(图1)是英国医生,1874年被授予皇家男爵(Baronet)爵位。Burrows对卒中做出两大贡献:一是在1846年出版了《脑循环障碍》(On Disorders of the Cerebral Circulation)一书,对卒中尤其是卒中与心脏和其他外周器官的关系做出  相似文献   

8.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脑脊液置换治疗颅内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下安全运用脑脊液置换治疗颅内感染。方法分析持续颅内压监测下3种脑脊液置换方法治疗的42例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中治愈40例,占95.2%;自动出院1例,占2.4%。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下行脑脊液置换治愈率及安全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严重脑外伤后血和脑脊液酸碱平衡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14例脑外伤病人血和脑脊液PO_2、PCO_2、pH、HCO_3~-水平,我们观察到严重脑外伤后出现脑脊液代谢性酸中毒,动脉血呼吸性碱中毒和低氧血症。脑脊液pH值与颅内压水平呈密切的负相关关系。脑脊液pH值是较敏感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脊液C-反应蛋白(CRP)与颅内压变化的关系。方法颅脑损伤患者65例,按GCS评分分为轻型组15例,中型组20例,重型组30例。腰椎穿刺检测脑脊液压力,同时采集其伤后1 d内至4 w的脑脊液,以免疫比浊法测定脑脊液中CRP的含量,将脑脊液中CRP的含量与颅内压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伤后轻、中、重型各组脑脊液CRP与颅内压变化存在组间差异(P0.01);CRP含量的变化与颅内压变化呈正相关。结论脑脊液中CRP的含量是反映颅脑损伤急性期脑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能反映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体重指数、腰穿压力、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以及随访的结果。结果1例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痊愈。7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有2例患者接受了2次手术,5例1次性手术成功。8例患者术后随访6月-15年,均无复发。结论手术结合综合治疗自发性脑脊液鼻漏可取得较满意疗效,准确的术前定位、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及术后对颅内压的控制是治疗脑脊液鼻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内压监测对颅内血肿术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55例颅内血肿患者进行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监测指导临床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55例患者在颅内压监测结果的指导下44例正常或轻度增高者减少脱水剂用量,11例中重度增高者及时采取了加大脱水剂或再次手术等处理,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持续动态ICP监测在颅内血肿术后的临床处理上有重要指导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脊液鼻漏合并颅内压增高的治疗经验。方法 6例脑脊液鼻漏合并颅内压增高患者,其中3例直接行漏口修补术,术后1个月内都复发,置腰大池引流管控制脑脊液漏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同时对漏口进行修补;另3例在置腰大池引流管控制脑脊液漏后只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结果 6例患者脑脊液鼻漏都愈合,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脑脊液鼻漏合并颅内压增高时,单纯修补漏口而不解决颅内压增高问题,不能根本上治疗脑脊液漏,对于颅底没有大面积骨质缺损者,单纯解决颅内压增高就可以治愈脑脊液鼻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关脑血管病患者的内分泌变化受到关注,本研究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脑脊液(CSF)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生长激素(GH)的变化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1年6月~2001年11月间苏州大学附属  相似文献   

16.
17.
颅内压(ICP)密切影响着脑血流及脑自动调节功能。ICP增高使颅内压力容积发生变化而引起脑病理生理改变。ICP监护是控制颅内压,积极防治高颅压低灌注的可靠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幕上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评估该治疗方法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12月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幕上脑出血患者,观察患者手术前后颅内压变化及早期预后情况。 结果  共入组53例患者,术后14?d/出院Glasgow意识障碍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7(12(9,15) vs 7(5,11),Z=-5.057,P<0.0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于术前[14(11,18) vs 19(15,23),Z=-4.210,P<0.001]。终点血肿体积较基线减小[17.2(11.8,25.8)ml vs 67.5(48.2,82.2)ml,Z=-6.048,P<0.001]。其中29例患者行颅内压监测,结果显示术后颅内压较术前颅内压降低[14(9.5,21.5)mmHg vs 30(21.5,40)mmHg,Z=-4.705,P<0.001],但颅内压降低率与首次血肿抽吸率之间无相关性(r=0.162,P=0.401)。行颅内压监测的患者早期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的术前颅内压、术后颅内压、颅内压降低量、颅内压降低率无显著差异。 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幕上脑出血有效,可改善早期神经功能预后,减轻血肿占位效应,并显著降低颅内压。术前后颅内压及术中颅内压变化对于脑出血早期预后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脑脊液鼻漏主要表现为鼻腔间断或持续性流出清亮、水样液体,多数为单侧,其主要危险在于可继发严重的颅内感染等[1]。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与如东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1年至2006年期间采用腰穿持续引流方法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在儿童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中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儿中的应用,为以后的临床诊疗提供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6例重型颅内损伤患儿,按照是否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其中监测组21例,对照组25例,记录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颅内出血类型、甘露醇使用量、钠代谢异常发生率、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次数以及ICU住院时长,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质量、GCS评分及颅内出血类型方面均无明显差别(P>0.05),监测组甘露醇使用量(4.43±2.63)g/kg,对照组甘露醇使用量(10.76±3.21)g/kg;钠代谢异常发生率,监测组为6/21(28.6%),对照组为15/25(60%);监测组患儿CT检查次数及ICU住院时间分别为(2.52±0.60)次和(7.28±1.9)d,对照组分别为(4.24±0.97)次和(10.44±3.18)d,两组患儿在甘露醇使用量、钠代谢异常发生率、CT检查次数及IC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