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套管针直接穿刺桡动脉 (RA)、股动脉 (FA)或足背动脉 (DPA) ,作为监测每次心搏的血压 ,已成为围手术期或危重病人重要的监测手段。然而 ,不同部位的周围动脉压是否相同 ?监测血压时以那一个部位的动脉压为准 ?它们之间是否需要校正 ?是临床工作中尚未解决的课题 ,现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桡动脉与足背动脉的脉压变异度的一致性。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择期开颅手术患者25例,全麻气管插管后,记录麻醉诱导后20min、去骨瓣即刻、剪开硬膜即刻、上骨瓣时的桡动脉脉压变异度(PPV1)与足背动脉脉压变异度(PPV2)。VT设置为8ml/kg,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PPV1与PPV2的一致性。结果 Bland-Altman分析显示:PPV1与PPV2麻醉诱导后20 min平均偏差0.5%(-1.9%~2.8%);去骨瓣即刻平均偏差-0.5%(-3.8%~2.9%);剪开硬膜即刻平均偏差-0.1%(-3.2%~3.0%);上骨瓣时平均偏差0.1%(-2.4%~2.6%)。结论与桡动脉脉压变异度一样,足背动脉脉压变异度对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中的容量监测及容量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作者自1965年以来应用深低温麻醉在婴儿心内直视手术的经验及临床结果。方法和结果病人进手术室前45分钟肌注阿托品,体重每10磅用0.1毫克。用Roche动脉插管1010型血压计,间接测定收缩压和舒张压。在用环丙烷——氧诱导和气管内插管前,于心前区安放听诊器并用心电图监测。利用导管持续测量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测量食管及直肠温度。在体表降温期间仅用乙醚和氧维持麻醉。用一块塑料薄膜包裹病人,放于冰水浴中,四周加  相似文献   

4.
病人女 ,6 8岁。因便血行结肠镜检查 ,经病理活检提示为直肠中段高分化腺癌。既往有严重的吸烟史 (每天 1包 ) ,有轻度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术前双侧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无杂音。手术前置入硬膜外导管 (L4~ 5)以术后镇痛。病人截石位 ,下肢于Allen脚蹬上 ,各受压部位保护良好。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结肛吻合、保护性回肠造口术。手术时间 2h5 0min。收缩压保持于 12kPa以上 ,平均动脉压波动不超过 2 0 %。失血量约 5 0 0mL。尿量约2 0 0mL/h。术后硬膜外麻醉镇痛。术后当晚 ,病人进行性衰弱、双下肢感觉功能下降。开始考虑与硬…  相似文献   

5.
直接动脉压与血管扩张药在严重休克病人麻醉处理中的应用杨玉萍,刘桥义严重休克病人麻醉期间往往难用袖带式血压计测得真实血压。为此,我们对9例严重休克病人在麻醉开始就建立桡动脉测压(RAP)、中心静脉压(CVP)及尿量监测并应用小剂量扩血管药治疗,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6.
全身麻醉下患者坐位实施后颅窝手术具有出血量少、手术野暴露清晰及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但全身麻醉抑制机体的正常反射,导致自我调节能力低下,患者体位由卧位变为坐位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及心血管调节功能低下,可引起血液动力学剧烈波动,表现为动脉压下降、CI降低、HR加快. 尤其是老年患者,坐位手术时还可诱发空气栓塞,心前区采用多普勒监测时,肺静脉空气栓塞发生率达40%,采用TEE监测时达76%[1].本院于2006-2007年在全身麻醉下患者坐位实施后颅窝手术30例,麻醉过程顺利,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休克病人的监测不仅越来越重要,而且越来越复杂。然而,医师的观察及检查是最重要的监测方法。作者通过对29例严重休克病人的研究,发现其仅有的共同点为毛细血管灌流量的减少。作者叙述了休克监测项目的临床意义,并讨论了它们的实用价值。动脉压是一个重要的参数。休克时脉压一般减小,脉速微细,脉压极小时甚至听诊器不能测得血压。桡动脉或肱动脉插管测压  相似文献   

8.
多种心血管、呼吸和体温监测对小儿麻醉是必须的,监测项目多样化有利于麻醉工作。尽管有许多昂贵的尖端仪器,但某些简单的设备如心前区听诊器仍有较大的使用价值,它能即刻反映心率和呼吸变化,也能根据心音强弱粗略地估计心排血量的变化。儿童可应用食道内听诊器。心血管监测设备:除胸前听诊器外,小儿麻醉期间常应用心电图及动脉压监测,特别在大手术和预计有大量出血的病人。数字显示心率可迅速监测心脏变化,是心血管监测的一个重要进展,它能监测轻微的心律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FloTrac/VigileoTM系统监测在重度妊高症患者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7例行剖宫产术的重度妊高症患者行FloTrac/VigileoTM系统监测,分别在入室、麻醉后5min、手术开始、胎儿娩出、清理腹腔和手术结束等6个时间点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排血量(cardiac out...  相似文献   

10.
控制性降压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7年,Cushing最先阐述了麻醉手术期间控制性降压的优点。1944年,P hemister证实家兔失血性降压比神经阻断低压的生存率提高,开创了控制性降压的实验研究。1946年,Gardner首先在临床应用控制降压,从足背动脉放血1600ml,使收缩压从140mmHg降至100mmHg。1948Gielies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进行降压,指出动脉压虽低,而血管扩张和血容量正常时比血管收缩、血容量不足下虚假的较高血压安全。1948至1951年,神经节阻滞药三甲季铵类化合物相继问世,用于治疗高血压,还可产生低血压状态,防止手术野严重出血。1953年,Boyan对一组癌根治术患者使用六甲季铵,使其平均动脉压(MAP)降至50mmHg,  相似文献   

11.
17次猪原位肝移植手术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5年9月至12月,我们共施行猪原位肝移植手术17次,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上海白猪54头,由上海郊县收购,平均体重20~30kg,供、受体体重相当,雌雄不限,来自同一母系。供、受体各17头,另20头供血。术前24小时禁食,6小时禁水。2.麻醉与监测:供、受体均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气管插管。左颈内动脉插管监测动脉压;左颈横静脉插双腔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同时监测心电图、体温、呼吸等。3.供体手术:腹部正中切口。游离自腹腔动脉根部至肝固有动脉的肝动脉,结扎沿途各动脉分支。远离肝脏,游…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七氟烷在老年胃肠道肿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手术治疗的120例胃肠道肿瘤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七氟烷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显示,麻醉穿刺前,两组患者的MAP和HR水平无明显改变,麻醉完成后10 min、手术开始和手术结束,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睁眼时间和气管插管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长,术后VAS得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尿潴留和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七氟烷在老年胃肠道肿瘤手术麻醉中有较好的效果,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影响较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有创血压测量(IBPM)与无创血压测量(NIBPM)值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61例,行IBPM和NIBPM配对监测,分别行3 977例次血压测量,并行配对t检验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在3 977例次血压测量中,经桡动脉IBPM 1 828例次,经足背动脉IBPM 2 149例次。桡动脉组和足背动脉组IBPM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NIBPM值(均P0.01);舒张压显著低于NIBMP值(均P0.01)。IBPM与NIBPM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IBPM与NIBPM存在相关性与差异性。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进行IBPM同时间断辅以NIBPM,有助于确认和排除部分误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在下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唤醒时间。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下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病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照组给予可乐定麻醉。研究两组病人不同时间段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情况以及Ramsay镇静评分、唤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病人心率和给药后15 min的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1和P=0.033),其他时间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人不同时间段Ramsay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病人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病人(P0.05)。研究组病人唤醒时间、BIS达90所需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病人[(37.3±2.4)min、(39.1±5.1)min和(3.2±1.1)分比(57.3±4.1)min、(58.2±3.2)min和(4.2±1.2)分,P0.001],术后疼痛发生时间显著迟于对照组病人[(198.2±33.2)min比(150.1±28.5)min,P0.001]。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缓、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及呼吸抑制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下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中具有较好的镇静和镇痛效果,且唤醒时间短,未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肝脏和麻醉     
一、肝脏血流量(LBF) 手术与肝功的关系关键在于麻醉用药、麻醉技术和手术操作对LBF的影响。心输出量的25%进入肝脏,大部分间接通过门静脉,仅50%直接来自肝动脉,而两者供氧却各占30%。肝脏本身调节血管运动的作用甚微。LBF的变化取决于:(1)体循环的动脉压(肝动脉);(2)内脏血管阻力(门静脉压);(3)中心静脉压(肝静脉压)。麻醉和手术对这三项都可能有影响,从而使LBF减少。因此,麻醉过程中应仔细处理,尽量减轻这方面的作用。吸入氟烷、安氟醚、异氟醚往往出现与剂量相关的动脉压下降,从而减少LBF。缺氧、高或低碳酸血症等兴奋交感神  相似文献   

16.
探讨麻醉深度监测在老年患者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我院符合标准的住院患者共7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试验组术中采用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进行监测,对照组仅行生命体征检测。记录两组患者术中8个规定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及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及手术时长、麻醉恢复时间等指标。两组各时间点MAP、HR及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血流动力学均平稳。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麻醉恢复时间、PACU观察时间明显缩短(t=6.79,P0.01;t=12.10,P0.01);试验组丙泊酚、瑞芬太尼及去甲肾上腺素均明显减少(t=6.71,P0.01;t=5.53,P0.01;t=16.47,P0.01)。对于老年患者,应用麻醉深度监测可以明显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及PACU观察时间,利于老年患者麻醉后管理。  相似文献   

17.
氯胺酮复合雷米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的麻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雷米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ASAⅠ或Ⅱ级择期手术病人60例,随机均分为芬太尼组(F组)、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雷米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组(RK组)。依据病人对手术刺激的反应强度调节用药量。观察术中循环功能、麻醉苏醒及停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R组在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期间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显著低于F组与RK组。RK组在麻醉维持期间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低于F组。RK组病人术毕呼吸恢复时间(7.2±3.6)min、呼唤睁眼时间(10.1±3.4)rain、拔管时间(12.9±7.1)min、定向力恢复时间(14.9±4.6)min,均比F组明显缩短,与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K组苏醒期质量优于R组和F组。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雷米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麻醉时,术中循环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小剂量氯胺酮可提高雷米芬太尼术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颅脑外伤手术麻醉中保留病人自主呼吸和使用肌松剂控制呼吸两种情况下病人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气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颅脑外伤手术60例,分成A、B两组,A组病人术中不用肌松剂,保留病人自主呼吸。B组病人术中应用肌松剂,机控呼吸并适当过度通气,分别于切皮、手术进行1h、2h、术毕四个时刻点采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各时刻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四个时刻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氧分压、PH无统计学差异。手术进行2h及术毕A组病人PaCO2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颅脑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肌松剂控制呼吸较自主呼吸更科学、更合理。  相似文献   

19.
我院ICU自1985年5月启用以来,对15名危重病人应用了有创性持续动脉压监测。15例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5~86岁。病种:心肺复苏后病人3例,重型中毒性休克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1例,重大手术病人5例。监测时间24~264小时,平均71.7小时。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材料及方法  相似文献   

20.
探讨胸段硬膜外麻醉对病人血浆神经肽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1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胸段硬膜外麻醉前后血浆NPY的含量。结果麻醉后平均动脉压较麻醉前显著下降,血浆NPY则无显著变化。结论:病人处于硬膜外麻醉状态下体内NPY含量的变化与交感神经系统调节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