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索大中城市长江外滩流行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对策。方法 以健康教育为先导,采取平滩垦殖、吹沙抬套、改造防浪林,林间套种,城建硬化滩面,硬化有螺沟渠等方法综合治理有螺江滩,并采用WHO推荐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评价效果。结果 病情下降100%,钉螺面积下降93.73%,黄石城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国家标准,并取得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结论 有螺江滩综合治理是城市外滩型疫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科学,可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长江沿岸一些大中型城市的江滩相继发现有大面积钉螺孳生并造成危害。为探索城区有螺江滩综合治理方法及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效果 ,1 996~ 1 998年在黄石市的黄石港、石灰窑两城区江滩 ,采取平滩垦植、吹沙抬套、改造防浪林、硬化渠道、修建公园及码头等综合措施 ,进行灭螺防病效果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疫区概况黄石市地处长江中游南岸 ,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试区有螺江滩全长 7km,分上下两段。上段江滩长度 2 .8km,最宽处 50 0 m,平均宽 1 50m,面积 41 .2 7万 m2 ,在黄海高程 1 8~ 2 2 .7m之间 ,植被以野生芦苇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目的 评价南京市栖霞区江滩地区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 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3年南京市栖霞区血吸虫病疫情及综合治理资料, 分析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10年来的疫情变化, 评估江滩地区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 结果 结果南京市栖霞区通过实施10年的综合治理, 居民血吸虫感染率逐渐下降, 2007年后未检出血吸虫感染阳性病人; 家畜血吸虫感染率逐渐下降, 到2006年沿江地区所有耕牛全部被淘汰。2013年江滩地区钉螺面积和活螺密度分别较2004年下降42.25%和82.56%, 自2009年起未再查出感染性钉螺。2010年全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结论 结论 综合治理是栖霞区江滩地区快速实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消灭钉螺是控制、消灭血吸虫病的一种重要措施[1]。我国多年的血防实践还表明,消灭钉螺要坚持以环境改造为主,以药物灭螺为辅的原则,不仅能提高灭螺效果,也减少药物污染,节约灭螺费用[2]。因此,我市自“九五”初期执行世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由单纯的以防治传染源为主调整为灭螺与防病并重的防治策略以来,在城区有螺江滩实施大面积环境改造,使江滩有螺面积大幅度下降,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城区“九五”期间实现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工作进程。现报告如下:1 螺区概况受长江流域血吸虫病疫情的影响,我市城区外滩1…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江滩兴建船厂后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为制定控制以至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血吸虫病流行区2个镇作对比研究:下游十二圩江滩兴建船厂,上游青山镇江滩无船厂,2个镇均按常规进行血吸虫病防治,进行7年回顾性调查。分析江滩兴建船厂与血吸虫病传播关系。结果 螺情:十二圩和青山2镇钉螺面积分别下降84. 46%、74. 59%。病情:人群粪检阳性率十二圩明显高于青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 38,P2=32. 25,P<0. 01)。结论江滩兴建船厂后,沆动人口增加,船厂生产和生活条件简陋,短期内可造成血吸虫病疫情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6.
仪征市江滩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仪征市地处长江北岸,沿江6个乡(镇)为血吸虫病流行区,历史有螺面积1 680.39万m^2,流行区总人口11.80万余人,历史查出血吸虫病患者21 209人.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治,于1974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但1980年后,由于长江大水,灭螺工程大都被冲毁,江滩有螺面积不断增加,至1993年已达170多万m^2,急性感染时有发生,血吸虫病疫情回升,如继续采取以灭螺为主的防治对策,将会直接影响长江的蓄洪、防洪和生态平衡.因此,为了寻找适合现阶段江滩地区防治血吸虫病的对策和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从1993年起,按分类指导原则,因地制宜,先后对4个有螺江滩实施了综合治理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鹤庆县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应用性研究的成绩和经验。方法收集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基本情况和1980-2010年在不同时期血吸虫病防治过程中开展的防治对策、防治措施的有关应用性研究资料和取得效果。结果 1987年鹤庆县开展《大山区消灭传染源以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研究》课题,采用化疗加感染性螺点灭螺的防治措施,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15.23%下降为2.61%。2004年以来通过开展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实施控制传染源的策略后,2009年全县以行政村为单位实现了血吸虫病的传播控制,2010年全县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为0.01%,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为0.08%。结论鹤庆县开展的血吸虫病应用性研究对防治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对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如何通过进一步努力达到传播阻断尚缺乏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有必要大力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的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目的 评价江滩型流行区实施血防中长期规划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 探讨进一步巩固血防成果的对策, 为江滩 地区阻断和消除血吸虫病提供有效路径。 方法 方法 采用前瞻性现场研究方法, 选取江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镇江市丹徒 区, 根据其血吸虫病流行程度, 实施渐进式的 “重点村→重点环境→重点水域” 血防综合治理。连续开展居民病情、 家畜 病情和环境螺情调查, 并收集防治措施实施情况。分析比较实施中长期规划前后病情和螺情控制效果, 并绘制居民感染 率、 家畜感染率和钉螺感染率的变化图。 结果 结果 2005-2014年丹徒区共实施河道混凝土硬化护坡16.84 km, 修建沉螺池 9个, 改建涵闸10座, 建设家畜圈养畜舍3.85 hm2 , 开展家畜查治2.95万头次, 淘汰耕牛170头, 养鱼灭螺4 930 hm2 , 整理 与涝渍改良土地1 560.00 hm2 , 建设抑螺防病林376.00 hm2 , 开展钉螺调查19 364.80 hm2 , 药物灭螺4 694.60 hm2 , 查、 治病 20.79万人次, 建造三格式无害化厕所6.91万座, 发放血防宣传材料28.22万份, 防护用品1.97万人份, 树立血防警示标志 958个, 张贴或悬挂血防宣传标语5 425条。血防中长期规划项目实施后居民感染率、 牛感染率和钉螺感染率呈逐年下 降态势, 分别由2005年的0.08%、 1.28%和0.13%下降为0; 钉螺面积和感染螺面积由2005年的284.34 hm2 和55.10 hm2 下 降到73.60 hm2 和0, 分别下降了74.12%和100%。2005-2014年羊的感染率呈波动状态, 2005年粪检阳性率为1.13%, 2007-2008年为0, 2009-2012年回升到0.25%~0.95%, 2013-2014年为0。2005-2010年牛的存栏数逐年减少, 2011年后 小幅增加, 总体平稳; 2006年后羊的存栏数逐年增加, 到2010年达最高峰, 2011年起呈下降趋势, 与当地羊的血吸虫感染 率波动基本一致。 结论 结论 江滩地区采取持续、 渐进式的 “重点村→重点环境→重点水域” 血防综合治理是控制血吸虫病 的有效路径, 但这类地区疫情极易反复, 要进一步巩固血防成果, 必须加强防控羊和滩地野生动物等传染源对血吸虫病 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江滩地区是安徽省血吸虫病流行的重点地区。为了进一步摸清该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各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我们于1994年对东至县江滩型重疫区稠林村进行了血吸虫病流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调查村概况稠林村位于东至县长江江外滩与七里湖垦区交汇处。该村总人口1 789人,433户,20个村民小组,耕牛197头。外滩总面积985 050m~2,其中有螺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铜陵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 ,为湖沼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至 2 0 0 0年底 ,全县 18乡镇 135村流行血吸虫病 ,流行区人口 2 3万人 ,耕牛 836 3头 ,累计有螺面积6 937.7万 m2 ,累计血吸虫病患者 4.1万例。有 6乡 (镇 )血吸虫病传播阻断 ,5乡 (镇 )传播控制 ,尚有 7乡 (镇 )未能控制 ,占流行乡的 38.9%。未控制乡数与 1995年 (8乡镇 )相比较 ,下降了 12 .5 %。为掌握血吸虫病疫情动态 ,我们对 1996~ 2 0 0 0年血吸虫病进行了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钉螺2 0 0 0年 ,有螺面积比 1995年下降 6 .6 % ,但内陆、江滩及洲滩分别增加 6 0 .7%、 12 …  相似文献   

11.
12.
溴氰菊酯和三氯杀虫酯现场灭蛉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2.5%可湿性溴氰菊酯和国产三氯杀虫酯(7504)进行现场喷洒灭蛉结果表明,每平方米墙面使用溴氰菊酯37.5mg、25mg和12.5mg剂量,可使白蛉数量比对照区降低13—19倍,削平季节高峰。当年的灭蛉效果超过50%的可湿性DDT。在模拟土墙和泸纸药膜上,残效至少可达50天以上。建议以每平方米12.5mg作为灭蛉喷洒剂量推广使用;7504每平方米1g的剂量可使白蛉数量降低8.9倍,值得进一步试用,但其剂型应研究改进。连续观察证明,在当地条件下,于喷洒后第三年白蛉密度可恢复到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14.
旋毛虫感染小鼠IgG、IL-2和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小鼠感染旋毛虫后 Ig G抗体水平、IL - 2分泌量和 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 分别于旋毛虫感染后第 7、14、2 1、2 8和 35天 ,采用 EL ISA方法检测血清特异性 Ig G抗体水平和 IL- 2含量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CD4+、CD8+T细胞百分率。结果  Ig G抗体水平在感染后逐渐上升 ,感杂后 35天达最高值 ;T淋巴细胞的变化表现为 CD4+T细胞减少、CD8+T细胞增多 ,CD4+/ CD8+细胞比值下降 ,以感染后第 14天最为显著 ,直到感染后第 35天仍未见恢复。IL - 2分泌量以感染后第 7天达高峰 ,然后迅速下降 ,到感染后第 35天低于正常组。讨论 旋毛虫感染的急性期 ,小鼠出现免疫抑制现象。抗旋毛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是由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协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c—myc,c—erbB—2等原癌基因在人甲状腺癌中的高水平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2)P-dATP标记的c-myc、c-erbB-2、v-sis DNA探针,与15例人甲状腺癌、3例甲状腺瘤、1例甲状腺癌旁组织及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的细胞总RNA打点杂交表明:所有标本均有c-myc、c-erbB-2基因的表达,其中9例甲状腺癌c-myc RNA较正常组织增高3~11倍,7例甲状腺癌c-erbB-2表达增高10~50倍,未检测至v-sis RNA。c-myc、c-erbB-2探针与上述组织DNA Southernblot杂交表明:4例甲状腺癌出现c-myc重排,其中1例伴有明显扩增。未发现c-erbB-2扩增与重排。提示:c-myc、c-erbB-2的激活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用50%四氯化碳油剂腹腔注射6周(2次/周)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用16,16—二甲基前列腺素E2(DMPGE2)、秋水仙碱和硫酸锌治疗,观察和比较其效应。结果表明:DMPGE2(100ng/Kg,皮下注射6次/周)显著减轻了肝纤维化、降低了血清PⅢNP、脯胺肽酶活力和ALT,该组动物无死亡;秋水仙碱(50μg/kg,皮下注射6次/周)也有类似作用,但效应在次之;硫酸锌(3.5mEq/L溶于饮水中)仅轻度减轻了肝纤维化,效应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下丘脑精氨酸血管加压素( A V P) 和其 V2 受体与 A V P 依赖性水通道水孔蛋白2( A Q P2 )在阿霉素肾病综合征大鼠肾脏表达的情况,及中药黄芪对此的影响。 方法:下丘脑 A V P m R N A 检测用斑点杂交法,肾脏皮髓质 A V P V2 受体、 A Q P2 m R N A 检测采用半定量 R T P C R 法。 结果:肾病大鼠下丘脑 A V Pm R N A表达较正常对照增强( A:5359 ±549 vs 2572 ±196 , P< 001) ,黄芪可纠正此种高表达( A:2188 ±125) 。半定量 R T P C R 检查发现肾脏皮质和髓质 V2 受体、 A Q P2 m R N A 表达均呈现有意义的上调,黄芪则可使这些变化缓解( P 均< 001) 。 结论:在阿霉素肾病大鼠中存在下丘脑 A V P 基因表达的增加,肾脏 A V P V2 受体和 A Q P2m R N A 表达的上调,这些变化可能是肾病水潴留的机制之一,中药黄芪能改善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