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综合介入治疗护理效果。方法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经导管溶栓及患肢足背静脉加压溶栓和全身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认真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 35例患者痊愈27例,显效6例,有效2例,有效率100%。未发生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综合介入治疗及护理,效果良好,能有效溶栓并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在我院实施髋部手术老年患者共93例,上述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同时给予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应护理干预.结果 本组93例患者中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明确诊断,确诊后给予抗凝处理及溶栓治疗,同时抬高患侧肢体,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4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缓解,4例患者在治疗3周左右后完全再通,均在出院后3个月内扶拐行走,且无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结论 做好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干预至关重要,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发生及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条件,探讨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5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所进行的特殊的抗凝溶栓护理、下肢深静脉护理等。结果 35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都能早期发现,并及时采取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充分认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条件后,所制定的护理措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 6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骨科下肢手术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下肢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护理过程中注意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记录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围手术期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3%);对照组围手术期出现6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0.0%),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4.7±3.6)d、(18.6±3.1)d;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定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师闻 《中国实用医药》2012,7(7):212-2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制定了围手术期的预见性护理程序,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阶段,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结果通过护理干预我院的30例患者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现象。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剖宫产常见并发症之一、在妊娠期及产褥期,妇女静脉血栓栓塞(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率为0.5%~7%。。中牟县人民医院为了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通过对3068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采取预防性护删措施,并对8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抗凝、溶栓等治疗及有针对性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剖官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方法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患者予以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鼓励早期活动,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11例患者,9例临床治愈,2例转院失访,无1例肺栓塞发生。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42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对患者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护理效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2例患者经相应治疗与护理后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治疗后10~15 d经造影检查发现患者均恢复正常。6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及复发等事件发生,均恢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结论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为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在为患者展开抗凝、溶栓治疗的同时应给予患者精心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11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采用溶栓、抗凝、中药等治疗,配合护理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6例完全再通,ⅡA型再通2例,ⅡB再通3例,随访1~5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已形成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溶栓、抗凝、中药等治疗,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再通率高,保证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党利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388-138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患者予以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鼓励早期活动,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脱察,严格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结果:12例患者.10例临床治愈,2例转院失访,无一例肺栓摩发生.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与预防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因剖官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对2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形成患者给予心理疏导,采取头低足高位,抗凝溶栓时,合理安排饮食,加强康复训练,2例均临床治愈,无1例肺栓塞发生.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预防,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研究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骨科手术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情况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缓解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手术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具有良好的临床缓解效果与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观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56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预防护理程序在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结果56例患者术后均未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支宝梅 《海峡药学》2011,23(10):161-162
目的探讨采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作用及治疗过程的监测与护理。方法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38例采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溶栓前做好心理护理并检查凝血功能,溶栓治疗过程中做好监测及护理。结果治愈25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37%;在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2例出现皮下出血,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并使用药物溶栓法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加强监测和护理,可有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神经外科收治的需要手术的患者共16例。总结分析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 1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均经过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痊愈出院,没有并发肺栓塞,没有出现死亡病例。结论了解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对于高危手术患者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对于已经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则做好溶栓等治疗和护理工作,提高患者术后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1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穿刺护理、使用弹力袜、康复护理、加强病情观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结果 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PICC置管术后并发导管阻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代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3):286-287
目的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形成导管阻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106例行PICC置管发生导管阻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并发导管阻塞的5例患者及时给予导管内溶栓治疗,4例再通,效果较好。2例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给予及时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及护理,1例早期再通,2例均未发生肺栓塞。结论肿瘤患者行PICC化疗过程中,其发生导管堵塞和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患者自身原因及护理有关。通过对管道堵塞患者的溶栓通管护理及血栓患者的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护理,保证了管道和血管的再通,使患者治疗得以顺利进行,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6月-2009年6月非手术治疗的5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溶栓、抗凝、祛聚治疗的效果。结果对于病程2周以内形成的血栓的治愈率明显高于2周以上者。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早期进行溶栓、抗凝、祛聚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制的可控式压力压脉带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60例经下肢血管彩超确诊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压脉带,实验组采用可控式压力压脉带。结果应用可控式压力压脉带以高出外周静脉压的压力,可以最佳阻断下肢浅静脉,使溶栓药物直接从深静脉输注,同时患者输注时无不适反应。结论自制可控式压力压脉带明显优于普通压脉带,患肢加压输注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好,护理操作简单,易掌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32例剖宫产患者术前及术后采取一系列联合护理措施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 32例患者除一例术后24h出现下肢肿痛,经溶栓治疗及护理后缓解,其余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