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具有典型的发病症状和心电图改变者,及时诊断一般不难。但由于AMI的临床表现差异极大,而心电图检查在梗死的最初数小时可能正常或呈非诊断性表现。早期诊断主要靠临床判断,或动态ECG追踪,但易被临床医师所忽略,以致影响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公永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2):1702-17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时,由于心脏传导系统的缺血或梗死,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心脏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AVB)是老年AMI患者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了解老年AMI时AVB的发生和转归,本研究对162例老年AMI中合并AVB的发生率、梗死部位和AVB的转归进行分析,比较老年AMI合并AVB与否在心力衰竭、病死率、休克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以了解AVB对老年AMI患者病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食管源性胸痛(ECP)指由食管自身疾患而并非心脏疾患引起的胸痛,因此又称非心源性胸痛。ECP在临床上相当常见,由于ECP的临床表现酷似心绞痛,因缺乏上腹灼热、反酸、反胃等胃食管反流(GER)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RE),难与冠心病(CAD)引起的胸痛鉴别,均被长期误诊。现就其32例ECP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临床容易误诊的颈椎增生举隅太原市北城区中医院(030002)要丰年太原中西医结合医院屈跃丽由于骨质增生的一些特殊临床表现,常易误诊为其它疾患,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以下几种类型,现分述如下。误诊类型一、颈性吞咽困难例1:女,46例。1991年9月16日初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评价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为AMI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41例不典型AMI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改变以及治疗与转归进行分析。结果41例患者以消化道及呼吸道症状为主者居多。有9例未见明显的ST段变化,仅见病理Q波;10例仅见ST—T缺血变化或损伤型抬高,未见病理Q波;4例延缓见梗死图形,全部为下壁AMI;3例为常规12导联无梗死图形,属于正后壁AMI;4例原梗死图形消失,V1与V2导联Q波消失,可见小r波;2例死于心力衰竭。结论AMI的临床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及心肌酶学指标变化,并结合心电图的动态改变进行综合诊断,避免发生误诊。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为冠心病急性发病的临床表现,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因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所致,临床类型包括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以及无ST段抬高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后两者常被称为无ST段抬高ACS。ST段抬高AMI约80%~90%最终演变为Q波性AMI,无ST段抬高AMI中约80%演变为非Q波性AMI。ST段抬高AMI1.溶栓治疗在无条件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医院,溶栓治疗仍是首选治疗,在AMI发病3小时内行溶栓治疗,其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高,死亡率明显降低,其临床疗效与直接介入治疗相当。因此发病在3个小时内到…  相似文献   

7.
刘存华  尤夫利 《淮海医药》2004,22(4):302-303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临床危重急症,死亡率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典型的AMI诊断并不难,不典型AMI极易误诊,现将我院1996年~2002年10例误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老年人的多发病,95%以上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一些少见的原因也须注意,包括冠状动脉脂肪栓塞,冠状动脉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由于老年人生理特点和并发各种疾病,故老年人AMI的临床表现常缺乏典型症状[1],易误诊和漏诊而贻误治疗。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68例老年症状不典型AMI,其首发症状、误诊情况及防止对策加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急症,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及时、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典型AMI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结合心电图及心肌酶学、心肌肌钙蛋白的测定诊断并不困难.而临床表现不典型是导致误诊的常见原因.一般在AMI患者中不典型心绞痛达16.7%-33.3%,老年AMI患者中不典型心绞痛发病率可达30.2%,说明在老年人AMI中,非典型性心绞痛是一较明显特点之一,更易误诊.笔者现将老年人不典型AMI的临床与心电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程艳 《华夏医药》2003,7(3):37-38
目的:了解非梗死性异常Q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心电图有异常Q波而排除心肌梗死的患32例。分析其异常Q波的发生导联及与原发病的关系。结果:非梗死性异常Q波可以慢性肺源泉性心脏病、冠心病、预激综合征、心肌病、高血压病等疾病中出现。结论:临床上异常Q波应密切关注其发生导联及动态观察,以防误诊为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时,由于心脏传导系统的缺血或梗死,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心脏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AVB)是老年AMI患者较常见的临床表现[1-3].为了解老年AMI时AVB的发生和转归,本研究对162例老年AMI中合并AVB的发生率、梗死部位和AVB的转归进行分析,比较老年AMI合并AVB与否在心力衰竭、病死率、休克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以了解AVB对老年AMI患者病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非哺乳期乳头溢液在乳腺疾患中较为常见,由于它可见于多种良性或恶性的乳腺疾患,因而误诊者殊不鲜见。本文将我院收治的42例有乳头溢液的乳腺疾患进行分析,就其诊治情况及其可能吸取的教训,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MI)时,由于心脏传导系统的缺血或梗死,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心脏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AVB)是老年AMI患者较常见的临床表现[1-3].为了解老年AMI时AVB的发生和转归,本研究对162例老年AMI中合并AVB的发生率、梗死部位和AVB的转归进行分析,比较老年AMI合并AVB与否在心力衰竭、病死率、休克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以了解AVB对老年AMI患者病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内科常见急症,其病死率和致残率相当高,随着溶栓治疗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应用,病死率较过去已明显下降,及早发现、及早住院治疗成为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根据典型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及实验室检查发现,诊断本病并不困难.但部分病例缺乏典型症状,易造成误诊.我们自1992~2002年共收治AMI278例,误诊36例,误诊率12.99%,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刘焱  周晓东  刘刚  刘超  籍振国  刘坤申 《河北医药》2006,28(12):1140-1142
目的 探讨螺内酯和氯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早期愈合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6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2)与AMI组(n=48).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AMI大鼠模型.再将术后72 h存活大鼠随机分为AMI组、AMI 螺内酯组(S组)、AMI 氯沙坦组(L组)、AMI 螺内酯 氯沙坦组(SL组),用氯胺T法观察梗死区与梗死周围非梗死区的胶原含量,观察各组梗死周围非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利用逆转录-PCR技术的方法,观察AMI早期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mRNA的表达.结果 组间梗死区与梗死周围区胶原含量差异并无显著性;AMI用药组梗死周围区毛细血管密度均高于AMI组;螺内酯和氯沙坦及2者合用组在心肌梗死后2周时MMP-13mP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论 螺内酯和氯沙坦及2者合用并不延缓心肌梗死后早期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相关的危险因素及误诊原因。方法选择有CT和MRI检查资料的58例病例,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脑干梗死的危险因素除高血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外,与apoA降低可能也有一定的相关性。脑干梗死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较高,误诊原因主要有大脑半球中央支动脉闭塞、脑干网状结构不完全损伤等,特别是对突发倦睡的病人应引起高度重视,结论 减少误诊率,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对预后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非交叉性脑干梗死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探讨其诊断特点。方法对25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绝大多数患者有中风危险因素,脑干梗死的症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仅少数出现典型大脑梗死的交叉体征,而貌似大脑半球梗死的非交叉性瘫的症状也出现不少,脑桥是脑干梗死最常见的部位,,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脑干病变的诊断价值优于CT。结论脑干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行MRI检查可提高脑干梗死的确诊率,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8.
肠系膜动脉非阻塞性梗死(Nonocclusive mesenteric infarction NMI),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该动脉血供不足,而非动脉开放障碍所引起的梗死。临床少见,极易误诊,死亡率可高达100%。我们最近收治1例,术前误诊为“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现将本例诊治情况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慢性甲状腺炎包括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氏甲状腺肿)和硬化性甲状腺炎(又称Rieder氏甲状腺肿、木样甲状腺炎)。为甲状腺疾患中较少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不易鉴别,故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死亡的原因。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死亡患者16例,对其临床表现,合并症,家族史,梗死部位,梗死面积,梗死时心功能,平均溶栓时间,梗死血管的再通率和一周内再梗死率,平均死亡时间,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论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源性休克及泵衰竭。在临床上,如患者病情危重、心肌梗死面积过大伴低血压状态时,在进行溶栓治疗前或同时必须积极改善临床症状,纠正低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