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腰骶段SPR手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2006年12月采用改良腰骶段SPR手术治疗的279例病人下肢痉挛状态的病例。结果:全部病人平均随访18.8个月。98.6%患者术后立即感到痉挛状态缓解,术后发生下肢麻木56例(20、1%),肌力下降51例(18.3%),随访期间均见好转。随访期间缓解率为92.1%。术后2个月步态功能改善率为68.7%,随访期间为87.8%。术后一过性尿潴留5例(1.8%),术后无尿失禁,随访期间均无发生。术后体温一过性升高21例(7.5%),无1例椎管内感染,随访期间无椎体滑脱病例。结论:改良腰骶段SPR手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一改传统手术创伤大,时间长的缺点,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吴光月  布庆侠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2):121-121,126
我国脑瘫(cp)发病率为1.8~6‰,先天性痉挛性双侧瘫患儿占65%,患儿肌张力高,不能端坐、站立和行走。自1991年徐林幢0在我国开展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SPR术)取得满意效果以来,SPR术在我国广泛开展。腰段SPR主要目的就是改善患儿的行走功能,为了行走提供了锻炼条件,功能恢复需要配合功能锻炼。我们自1996年以来开展腰骶段SPR术并配合行为康复,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和方法: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可有效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本文总结了静吸复合全麻在16例SPR术的临床应用,描述了痉挛性脑瘫患儿的全麻操作、麻醉用药、术中注意事项以及麻醉与手术的配合。结果:16例全麻气管插管顺利,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无麻醉并发症。结论:静吸复合全麻用于SPR术安全有效,术中呼吸管理与手术配合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本人在临沂市一四六医院工作期间曾对40例脑瘫患者手术前后实施康复训练,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5岁~23岁,平均8.2岁。单下肢瘫5例,双下肢瘫21例,三肢瘫3例,四肢瘫11例。按Ashworth评定标准,肌张力IV级28例,V级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髌阵挛、踝阵挛。肢体肌力均在Ⅳ-V级之间,不能站立4例,不能行走9例,需他人搀扶行走27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后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 对98例SPR术后患儿施行康复训练,观察疗效并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显效80例、有效17例、无效1例。结论 SPR后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是提高脑瘫患儿运动机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脑瘫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吴光月 《吉林医学》2008,29(16):1342-1343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患者护理配合。方法:对31例脑瘫实施SPR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配合。结果:31例均手术顺利,术后肌紧张均得到缓解,症状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结论:术前、术中、术后全程护理配合,增强了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儿肢体功能的康复,避免了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脑瘫是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综合征 ,以痉挛性肢体瘫多见 ,约占 6 0 %以上 ,肌张力增强以下肢为重。 1978年意大利学者Fasano[1]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进行治疗 ,取得明显疗效。之后 ,国内许多学者也相继对此有所报道 ,并对方法进行了改进[2 ,3 ] 。自 1997年 8月~ 2 0 0 0年 8月 ,作者采用开窗式SPR手术 +局部矫形手术 +康复训练的程序化方法治疗此类病人 2 8例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2 8例 ,男 19例 ,女 9例 ;年龄 5~ 15岁 ,平均 9.6岁。有窒息史者 14例 ,有早产史者 7例。肢体…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是目前治疗小儿痉挛性脑瘫较为有效的方法。我院从1994年以来治疗48例。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术前护理1.1功能训练指导:SPR术后肌力平均下降1~1.5级,因而术前应强化下肢肌力尤其是股四头肌的训炼。我们采用给予玩具诱导,方法为:压腿1h→膝跪1h→跪爬0.5h→交叉压腿或双大鹏分开0.5h→按摩0.5~1h。指导大龄患儿习惯用便盆大小便。术前清洁演肠,以降低投腔压力,减少术中椎静脉丛出血。对有员沈史的患儿子各米那。2术后护理2.1保持气道仅畅,防止窒息:SPR手术均采用种脉麻帮,术小冷冻生理…  相似文献   

9.
陈刚  石文剑  伍湘伊 《新疆医学》2007,37(5):147-148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可以明确而永久地缓解小儿,脑瘫的痉挛状态,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我院从2003年3月-2007年5月共施行腰骶部SPR手术126例,现将SPR术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痉挛性脑瘫患者行腰骶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与圆锥部SPR术后腰椎稳定性的改变。方法对行腰骶部SPR治疗的45例、圆锥部SPR治疗的38例痉挛性脑瘫患者,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7年(平均19个月)拍摄腰椎正、侧位与40。双斜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观察术后腰椎失稳畸形和神经症状发生率及手术前后腰骶角、侧位腰椎Cobb角、弓顶距离及前凸指数、Posner指数等指标。结果①行腰骶部SPR患者腰骶角、侧位腰椎Cobb角、弓顶距离、前凸指数及第1~2腰椎(L1~L2)、第4~5腰椎(L4~L5)、第5腰椎~第1骶椎(L5~S1)Posner指数,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圆锥部SPR患者只有第12胸椎~L:间Posner指数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腰骶部SPR患者术后发生各种腰椎畸形共6例(13%),伴腰椎不稳的神经症状者3例;圆锥部SPR患者术后发生腰椎畸形2例(5%),伴神经症状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3,P〈0.05)。结论痉挛性脑瘫患者SPR术后中短期腰椎稳定性变化不大,圆锥部SPR影响相对很小。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37例疗效观察苏州铁路四院疗养院韩宝兴小儿脑瘫(下简称脑瘫)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尚不满意。笔者采用“靳三针”针刺、推拿及药物穴位注射,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37例中,男21例,女16例。双下肢瘫24例,单瘫2例,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有限度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 LSPR)联合内收肌松解术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 :对 30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 ,选择性切断 L5、S1脊神经后根 ,同时行内收肌松解术治疗。结果 :术后患者下肢痉挛均完全解除或明显缓解 ;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步态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该方法可有效地解除下肢痉挛畸形 ,缩小脊柱上的手术范围 ,减小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治疗痉挛性脑瘫所致双下肢痉挛 ,降低肌张力 ,为康复训练创造条件。方法 :应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方法 (即SPR手术 )。结果 :应用SPR手术治疗 40例近期优良率 95 %。结论 :证实SPR手术有解除肌肉痉挛 ,降低肌张力作用 ,能为术后康复训练创造条件。强调应严格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肢体痉挛是脑瘫等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常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站立、行走及日常生活能力。1978年意大利学者Fasano[1]首先报道了电刺激法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手术(即SPR)治疗肢体痉挛,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1995年10月以来,对3g例下肢痉挛患者施行了腰骶部SPR手  相似文献   

15.
刘琴仙  邹光莉 《重庆医学》2005,34(12):1909-1910
脑瘫是出生前、生产中及出生后1个月内造成的非进行性脑部损害,为中枢神经系统部分或全部失去控制脊神经能力所表现出的中枢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四肢痉挛、肢体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运动障碍和步姿、步态异常、平衡失调,尤以双下肢多见。目前,多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v.SPR)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下面是对69例脑瘫患者SPR术后并发症预见性护理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施行选择性脊神经后跟切断术(SPR)治疗痉挛型脑瘫,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该手术对麻醉有一定要求。本文总结了107例,以探讨麻醉选择与管理。资料与方法脑瘫患儿107例,男63例,女44例,年龄2.5~12.5岁。ASA Ⅰ级,9例患儿存在不同程度智力障碍,符合 SPR 手术适应证。手术时间60±25min。麻醉前20min,肌注咪唑安定0.1mg·kg~(-1),阿托品0.02mg·kg~(-1)。麻醉诱导:异丙酚2mg·kg~(-1),芬太尼2μg·kg~(-1),司可林2mg·kg~(-1),插管后接北美 Orger 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自主呼吸恢复后改为自主呼吸模式,间歇人工辅助呼吸,术中不使用肌松药,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在30~35mmHg。监测 ECG、HR、NIBP、SaO_2及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整异丙酚用量,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观察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改善脑瘫SPR术后脊柱稳定性。方法 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痉挛型脑瘫SPR术后患儿38例,用量化指标对患儿进行评分,以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1个月时显效率为13.16%,有效率为89.47%;治疗2个月显效率为18.42%,有效率为94.74%;治疗3个月显效率为26.32%,有效率为94.74%。结论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SPR术后患儿脊柱的稳定性,提高平衡功能。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同时还发现疗效与患儿智力水平有关,智力低下者进步缓慢。  相似文献   

18.
SPR及下肢矫形同期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计腰骶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及下肢矫形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1995年10月-1999年10月在进行腰骶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同时对下肢关节因软组织挛缩畸形者行下肢软组织松解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97例,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结果:SPR及下肢矫形同期进行较单纯SPR,二期行下肢矫形,具有减轻病人痛苦,减少病人经济负担及能及时康复训练,缩短康复训练时间等优点,对解除痉挛,改善步态效果明显优于单纯SPR手术。结论:SPR及下肢矫形同期进行是一值得提倡的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术中电生理监测下于脊髓圆锥段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并观察手术效果。方法:全麻下行(T12-L2)椎板完整切除,在脊髓圆锥段进行(L1-S1)SPR,共治疗12例痉挛性脑瘫病人,随访2~8个月,观察病人术后相应肌群痉挛及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病人下肢多组肌群痉挛改善明显,多项运动功能得到提高,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术中电生理监测下于脊髓圆锥段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手术效果良好,且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评定脑瘫髋发育畸形,并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脑瘫髋关节的影响。[方法]收集自1992年10月至2000年12月SPR手术治疗的脑瘫患者共195例,男142例,女53例,年龄3~22岁,平均6.9岁。其中29例患者术前测量髋关节的Sharp角和头骺外移百分比。[结果]术前行X片检查而证实有髋关节半脱位或脱位者6例;术后复诊的61例中,又出现患者髋半脱位或脱位有3例,分别为术后1年、7年及7年时出现。术前髋关节的Sharp角的异常百分比为29.8%;头骺外移百分比(MP)大于33%有3例。[结论]脑瘫存在髋关节发育不良,可表现为Sharp角和MP值的增大;部分患者存在髋关节的半脱位或脱位。SPR术后髋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的可能性仍存在,需要临床早期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