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调查石龙社区患有慢性病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和护理服务的需求,为开展有针对性地社区护理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1—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石龙镇选择5个社区内居住5年以上的空巢老人264例,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32例,另选择132例非空巢老人作为对照。采用整群抽样法,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和社区护理需求问卷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对石龙社区患有慢性病264空巢老人进行入户调查。将264例空巢老人和132例非空巢老人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将264例空巢老人分为对干预组132例和对照组132例空巢老人,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并对比护理干预后两组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及就医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64例空巢老人中,对社区护理服务需求量很大。空巢老人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非空巢老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各种常见慢性病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患者就医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社区慢性病空巢老人生活不尽如人意,生活质量较低。对社区慢性病空巢老人进行一系列的社区护理,显著减少其就医次数,大大减少其慢性病的并发症,有效地提高其生活质量,节约了大量社会和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2.
郑娟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2):245-247
目的:通过对杭州市老年人老年护理服务需求现状调查,为完善老年护理工作提供策略和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杭州市1 503名老年人的老年护理服务的需求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杭州市1 503位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31.67%)和健康满意度(20.89%)总体评价较高,对健康的满意度比对生活的满意度更低(10.78%);居家养老仍是老年人的主要选择,占87.43%,赴老年关怀医院的意愿率为55.49%,而目前希望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仅占11.91%;老年人希望提供的社区服务需求主要有健康咨询(76.25%)、家庭护理(73.19%)、家庭康复(68.66%)、帮助配药(68.60%)、电话探访(64.07%)等,但对社区所提供服务的满意度仅为29.47%。结论:应加大投入建设医养护一体服务机构,积极宣传改变老人养老观念,推进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4.
段青梅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1):141-142
目的总结分析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主要方法和体会,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患者伤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急诊科120急救中心工作期间对所出诊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护理资料,总结出实施院前急救的主要方法及护理体会。结果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及时恰当有效地院前急救护理,对维持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甚至减少医患纠纷都至关重要。结论院前急救护理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及时、恰当、有效地护理措施在院前急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丽秋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10):389-389
目的:探讨分析社区护理服务站对留守老人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由高年资护士与乡村医生共同建立社区护理服务站,对80名留守老人开展健康教育,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留守老人对疾病防治知识、电视疾病治疗广告识别、健康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结果:通过建立社区护理服务站,对留守老人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留守老人对疾病防治知识、电视疾病治疗广告识别、健康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结论:社区护理服务站对留守老人进行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改善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还可以提高教师与护生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质量,防止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度院前急救病人958例,通过随机抽查结合患者投诉举报记录,对其或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通过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使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明显提高,3分钟出诊率达100%,危重病人处置率达100%,患者及家属满意率达98.12%。结论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可明显提高院前急救质量。有效避免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10.
11.
12.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院前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49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研究。结果有33例患者护理显效,14例护理有效,2例护理无效,护理有效率为95.9%。结论对出现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良好的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获取更对的抢救时间,使患者尽快回复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院前急救中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为完善院前急救的护理管理工作作出探索。方法:通过总结本人在多年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经验,与现代国内外关于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最新进展相结合进行分析。总结院前急救物品的准备和管理,院前急救护士的素质要求,护理纠纷与防范和知情同意权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结论:护理管理在院前急救中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突发事件时急救对人员伤者的院前急救进行总结,加强院前急救能力,为需抢救的伤者赢得宝贵的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年中,重大突发事件院前急救护理的过程,形成合理的流程,快捷安全的将患者转运到医院。结论合理的流程,准确及时的救护,为伤者赢得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16.
60%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死亡者均发生在起病1h之内,常常在未送到医院时就死亡了,原因几乎都是严重的心律失常,而到医院后则多为梗塞面积继续扩大、心衰、心源性休克等原因而引起死亡.这些严重的并发症出现与早期是否得到正确处理有重要关系.所以,发病后早期处理与减少AMI的死亡者有重要意义.我科自1995年10月至2000年12月对AMI实施院前急救78人次,由于救护及时,无1例在院外死亡,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层社区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为院前急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院2009年10月-2012年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8例,其中接受基层社区院前急救的患者有68例(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未接受院前急救的患者70例(对照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68例患者抢救成功61例(89.71%),死亡7例(10.29%),其中转运途中死亡2例,院中治疗时死亡5例;对照组70例患者抢救成功56例(80.00%),死亡14例(20.00%)。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3.227,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院前急救,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创伤是指机体受到外界某些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致伤因素作用后所引起的组织结构的破坏。随着工业、交通、农业机械的发展,创伤的发生日益增多,在我国创伤已成为城市的第5位死因,农村中的第4位死因。创伤早期的处置与处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与愈后,创伤死亡有3个高峰,第二高峰在伤后数分钟至2h内,有人称之为抢救危重患者的“黄金时间”,而组织的创伤护理一般在第二高峰实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交通伤院前急救特点及急救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急救登记记录资料.结果 交通伤331例,占19%.结论 可根据交通伤特点制定相应护理措施,提高院前急救中交通伤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仇冬雯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8):96-98
目的 为提高老年人吞咽功能的恢复,分析康复护理对社区半失能老人吞咽障碍误吸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7月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的92例半失能老人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各46例,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实施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老人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困难评分、吞咽功能评分、营养状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康复护理组洼田饮水试验中I级的百分比高于常规护理组,III级的百分比低于常规护理组;护理后,两组吞咽困难评分高于护理前,且康复护理组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EAT-10、SSA评分低于护理前,FOIS评分高于护理前,且康复护理组各项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护理后,Alb、TRF、PAB、Hb高于护理前,且康复护理组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组不良情况发生率为4.35%,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7.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P<0.05)。结论 康复护理对社区半失能老人吞咽障碍有积极影响,可提高老年的吞咽功能,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