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华新区预防接种门诊设置现状,为政府制定免疫规划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深圳市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试行)》,对龙华新区42家预防接种门诊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该区共设预防接种门诊42家,接种场所面积大于40 m2的接种门诊占83.33%;预防接种门诊平均服务人口62 023人,平均服务面积4.35 km2;接种人员配置为服务人口的0.91/万,但90%以上是兼职人员;接种人员均持证上岗,其中初级职称占70.04%;接种场所配置冰箱2台及以上的占97.62%;接种天数为平均每周3.45 d;2013年接种人员的接种量平均为9 257.99剂次从.结论 龙华新区预防接种门诊设置偏少,且部分预防接种门诊的规模偏小与服务人口不匹配,建议通过增设预防接种门诊、扩大原狭小的预防接种场所、设立专职预防接种人员、增加接种天数或增加接种人员及提高接种人员的技术水平等方法来保障新区的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河南省儿童预防接种门诊设置及人员配置现况,评价预防接种服务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9年河南省儿童预防接种门诊资料,描述性分析儿童预防接种门诊的数量、接种周期、服务半径和人员配置情况。结果 2019年河南省共设有儿童预防接种门诊2 743家。接种周期以日接种为主,2 146家占78.24%;豫中地区日接种门诊比例高达92.25%。最大服务半径10 km有1 993家,占72.66%;豫南和豫西地区较低,分别为59.49%和52.94%。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330家,占12.03%;豫北地区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占22.56%。河南省有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13 553人,平均每家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为4.94人。每1万名服务人口中,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中位数为0.943 1人,仅豫西和豫北地区人员中位数超过1人。其中接种报告人员3 651人,占26.94%;预防接种人员6 587人,占48.60%。接种报告人员和预防接种人员学历以大专为主,5 218人占50.97%;专业技术职称以初级为主,7 061人占68.97%,其中豫东地区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分别为19.38%和6.98%。结论河南省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服务基本满足接种需求,但专业人员数明显不足,且地区分布不均,中高层次技术人才占比较低,亟需进一步加强免疫规划服务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深圳市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现状,为政府制定免疫规划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广东省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对2011年深圳市499间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进行调查,并与2005年深圳市249间预防接种门诊的免疫规划基础年报进行比较。结果 2011年达标率为100%,2005年达标率为8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199,P<0.01);免疫接种人员配置由2005年的服务总人口的1.50/万下降到2011年的1.31/万;取消了按月、按旬接种,2011年主要是按周、按日接种;平均每个免疫预防人员每年接种疫苗的人次数由2005年的2 832人次增加到2011年的3 474人次。结论深圳市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建设正逐步完善,为适应免疫规划新形势的需要,仍需加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现状,进一步规划完善门诊建设,提高接种质量。方法结合日常预防接种门诊督导工作开展调查。结果至2011年底,张家港市共有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23家,其中数字化门诊9家;其中专职人员50名、兼职人员63名,与服务人口配比0.72/万。19家预防接种门诊单独设立了建卡建证窗口,占总数的78.26%。接种用房面积平均为91.74 m2(最小的为40 m2,最大的为200 m2)。单独设置预检登记室的15家,占65.22%;单独设置留观室的有5家,占21.78%,其余设置留观区,占78.22%。结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既要注重硬件建设,也要注重内涵建设。要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努力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素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和人性化的接种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云浮市基层预防接种门诊设置和服务现状,为规范化预防接种星级门诊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广东省统一制定的《广东省预防接种门诊评审表》,对云浮市69间预防接种门诊进行评审。结果 对云浮市的69间预防接种门诊通过评审表进行评审,评审表共四大项目满分100分,其中预防接种门诊设置情况总分28.5分,等级为好(得分≥22.8分)的有41间,占总数的59.42%;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管理总分54.5分,等级为好(得分≥43.6分)的有45间,占总数的65.22%;儿童接种情况调查总分12分,等级为好(得分≥8分)的有62间,占总数的89.86%;预防接种门诊服务满意度总分5分,等级为好(得分≥4分)的有62间,占总数的89.86%。星级门诊评审情况:A级5间,占7.25%;AA级14间,占20.29%;AAA级50间占72.46%,云浮市暂无AAAA以上接种门诊。结论 云浮市免疫规划基层预防接种门诊总体水平较好,但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一般;应进一步改善和优化预防接种门诊软硬件设施,加快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儿童预防接种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预防接种门诊设置和运行的合理性,为浙江省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选择浙江省有代表性的17家预防接种门诊,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进行服务成本及相关信息收集,通过理论测算、焦点小组访谈法对预防接种门诊经济运行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浙江省内的城区、城郊、山区、海岛预防接种门诊服务人口数量、工作量、人员配置、平均每针次服务成本差异较大。从调查的17个预防接种门诊投入预防接种服务的总成本来看,人力成本占投入总成本的主要部分(平均占91.78%)。山区、海岛门诊开设频次较少,工作成本较高;按日接种的门诊平均每针次工作成本(不含人力成本)为1.92元,按周为2.93元,按旬为10.16元。海岛、城区预防接种门诊人员配置水平最高,平均分别达到1.25人/万服务人口和1.23人/万服务人口,城郊地区预防接种门诊人员配置水平最低,仅为0.25人/万服务人口。结论:浙江省预防接种门诊设置和人员配置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运行模式和开放周期应根据当地服务人口数量和接种工作量进行改善,保障科学性和经济合理性,并满足群众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深圳市社区居民针对预防接种服务的方便性、舒适性和满意度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接种门诊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深圳市各区随机抽取32间预防接种门诊,每个门诊随机抽取50名儿童家长,调查他们对预防接种服务的评价,采取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8.5%儿童家长距离接种门诊所需时间都在步行15 min以内,31.8%的儿童家长在门诊等候接种的时间在15 min以内。65.3%的家长认为到预防接种单位方便,48.5%调查儿童家长认为预防接种门诊环境较好,45.2%的家长认为接种流程简单,儿童家长最不满意的接种流程依次为登记、交费和接种,分别占50.8%、37.8%、11.4%。85.7%的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服务表示满意,影响满意度因素是父母的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越高,满意度越高。结论深圳社区居民对预防接种满意度评价较高,但政府在加大预防门诊建设力度的同时,应注重门诊环境的改善和接种流程的简化。  相似文献   

8.
温州市流动儿童区域分布及免疫服务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温州市流动儿童来源、分布特征、变动趋势和预防接种服务提供情况,为改善预防接种服务,制订有效的流动儿童免疫预防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温州市2005-2009年流动儿童调查资料、预防接种服务人员和服务形式进行分析;调查19个乡镇、159个村,了解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服务情况、流动人口管理人员参与预防接种服务情况。结果温州市流动儿童以外省户籍为主,占总数的76.5%~80.5%;分布广泛,除海岛、山区外8个县(市、区)均为流动儿童聚集县。免疫规划人员配置与结构不合理,2009年底人员配置比为1.1/万,专职人员占79.7%;专业技术人员占55.3%,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人员分别占0.2%、5.3%和49.8%,无职称人员占44.7%。通过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逐步推行按日、按周接种,建立常规查漏补种等措施,有效改善了预防接种服务,但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不容乐观。结论温州市免疫规划服务能力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新形势。应加强免疫规划服务体系建设,改善预防接种形式,加强部门配合,逐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华彪 《预防医学论坛》2014,(12):935-936
目的了解仪征市预防接种门诊运行现状,探讨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模式,达到预防接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目的。方法 2014年1-3月依据江苏省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验收和督导表内容,采取现场查看、查阅资料和随机走访群众等方式,对全市18个预防接种门诊进行现状调查。结果全市18个预防接种门诊共有工作人员77名,平均年龄42.3岁,与服务人口配比1.31/万;实行大厅式服务且功能区域分隔明显的门诊占22.22%;没有一个门诊在开诊期间播放预防接种知识电视宣传片;群众对门诊环境满意的占77.50%,对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满意的占80.00%,对疫苗接种知识知晓率83.75%。结论建议加大经费投入,稳步推进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切实改善预防接种门诊内外环境;合理增加人员编制,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督导;广泛开展预防接种知识宣传活动,提升预防接种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体现真诚服务群众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福建省扩大免疫规划后预防接种服务现状,以调整策略推进扩大免疫规划工作。方法设计调查表,逐级培训调查员进行填报,省级派调查员到现场随机抽查复核;调查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用EPI 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省1 144家预防接种门诊中,省级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占98.60%,比扩大免疫规划前增加7.69%。全省平均每万人口1.03名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中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扩大免疫规划前(P〈0.01)。城镇(或乡镇)接种门诊、村卫生室接种和入户上门接种三种服务形式的接种单位数分别占总接种单位数的82.00%、17.49%、0.14%,城镇(或乡镇)接种门诊数所占比例比扩大免疫规划前提高12.96%。扩大免疫规划后全省所有接种点每年均提供12次以上的免疫接种服务。按日接种、按周(旬)接种所覆盖人口的比例分别增加16.65%、6.56%。结论福建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预防接种服务机构数量、服务频次有所增加,本科以上学历、高中级职称比例的免疫规划服务人员有所提高。但免疫规划服务人员的总体数量无明显增加,农村预防接种单位每万服务人口工作人员数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许昌市预防接种单位和工作人员现状,为科学配置接种单位和人员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年报收集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许昌市156个预防接种相关单位,接种单位、接种+报告单位分别占31.41%、68.59%;城镇接种门诊、乡接种门诊、产科接种点分别占17.31%、51.28%、31.41%。预防接种相关工作人员共812人,接种人员、报告人员、接种+报告人员分别占66.01%、25.00%、8.99%;城镇接种门诊、乡接种门诊、产科接种点工作人员分别占20.07%、54.06%、25.86%。本科及以上、专科、专科及以下接种人员比例为20.34%、51.12%、28.17%;初级、中级及以上、无职称接种人员比例为77.61%、18.84%、3.17%。结论许昌市预防接种以门诊化接种为主,已取消村级接种,产科接种点正逐步城区化。接种人员学历、职称偏低。今后许昌市应加强预防接种单位和人员管理,合理配置接种人员,以满足工作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沙市区预防接种门诊运行现状及满意度,分析影响满意度因素,为提高该地区预防接种工作服务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前往接种门诊的适龄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家到接种门诊距离在5公里以下占79.32%,打针时排队等候时间在10分钟以内的占80.94%;调查对象总体满意度78.96%.家到接种门诊的距离、打针总共花费时间、打针前是否签知情同意书、是否仔细阅读同意书内容、医生是否询问孩子健康状况为家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在今后工作中,应适当增加偏远地方接种门诊数量,缩短打针总花费时间,接种疫苗时医生规范操作,从而提升接种门诊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未提供预防接种服务的医疗机构开设成人预防接种门诊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探索成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67家未开展预防接种服务的医疗机构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就医疗机构运行情况、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开设意愿及对门诊的预期和构想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疗机构开展成人预防接种服务意愿较低(30.65%),其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医疗机构空间、人员、设备、激励机制不足,以及没有规范化管理标准等。开设成人预防接种门诊能同时提供相关科研资源与人才培养建设资源是医疗机构开设成人预防接种门诊的促进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机构认同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需要规范化管理标准。结论北京市未开展预防接种服务的医疗机构开设成人预防接种门诊意愿较低。开展成人预防接种服务的同时为医疗机构提供科研资源与加强人才培养建设可有效促进医疗机构开设成人预防接种门诊。细化成人预防接种门诊的设置标准、落实保障措施是推动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有利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儿童接种率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儿童接种率高低的因素,为控制相关传染病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在深圳市随机抽取115间预防接种门诊,共调查2572名8月~4岁的儿童,入户调查儿童免疫接种状况及相关信息。结果儿童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基础疫苗接种率分别为94.0%、93.8%、94.6%、93.6%、94.3%、93.1%,"六苗"基础免疫的全程接种率为89.4%,影响"六苗"全程接种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婴儿的出生地点、户口性质。结论通过实施住院分娩政策,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不断提高儿童的接种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麻疹流行的特征和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5-2006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深圳市盐田区1995-2006年麻疹的年平均发病率为9.60/10万,在所有的报告病例中,以20岁以上的外来青壮年人口为最多,占发病数的61.84%;其次为1~4岁的儿童,共计26例,占发病总数的17.11%;在所有的确诊病例中只有1.97%的病例有麻疹免疫史。结论要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加强对新入托、入园、入学者的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工作,督促其及时补种;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落实新进厂工人的麻疹疫苗接种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加大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移民城市农民房居民区儿童麻疹疫苗(麻苗)漏种特征与发病的关系,为制定麻疹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抽样调查和对麻疹病例电话调查的方法,对深圳市19个社康中心辖区内的553名儿童的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553名儿童中麻苗漏种率高达22.78%。1针漏种率为20.61%,2针漏种率为2.17%。在深圳居住时间〈3个月外来儿童的漏种率高达30.99%,而深圳户籍的常居儿童麻苗漏种率仅为6.67%,艘为4.65,P〈0.01。全部漏种儿童中的无证率为19.84%。其中,在深圳居住〈3个月儿童的无证率为50.00%。麻苗漏种率最高的大浪街道,其儿童麻疹发病率也显著地高于其他漏种率低的街道。〈8月龄未到麻苗初种年龄儿童,麻疹发病数占全部儿童病例数的36.36%。结论移民城市农民房居民区外来儿童是麻苗漏种的高危险人群;其漏种原因与其移居深圳时间短,未能及时获得预防接种证有关。因此认为,提高农民房居民区儿童,尤其是提高来深圳居住时间〈3个月外来儿童的预防接种证及时办证率和加大麻苗查漏补种的频率,同时对妊娠前妇女进行一针麻苗强化免疫是有效降低这一高危险人群麻疹发病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江苏省预防接种门诊服务能力现况,为提高预防接种工作水平与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江苏省不同地区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基本设置、工作人员配置、信息化建设与冷链装备情况。结果 江苏省所有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均实现以周门诊(40.1%)或以日门诊(59.9%)为周期开展疫苗接种服务,大多数门诊接种人员门诊日人均接种量在80剂次以下。79.4% 的预防接种门诊只有1~2名专职工作人员。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覆盖率达到82.4%,2岁以下儿童预防接种APP/微信绑定率达到70.0%。25.4%的预防接种门诊配备了医用冰箱。结论 江苏省儿童预防接种门诊目前能够满足辖区适龄儿童疫苗接种服务,信息化程度较高。但应加强免疫规划专职工作人员配置,同时加快医用冰箱与电子温度监控系统薄弱地区的冷链装备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了解天津市预防接种门诊疫苗冷链事故发生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 收集整理2014年天津市预防接种门诊冷链设备档案资料以及冷链事故发生情况,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市预防接种门诊冷链冰箱使用年限在6~10年的占31.80%,≥11年的占12.55%。全年共发生疫苗冷链事故15次,涉及冰箱22台,造成疫苗损失8166支(粒),其中第一类疫苗7295支(粒),占89.33%;第二类自费疫苗871支,占10.67%。事故发生时间主要在5-10月份,占86.67%。事故原因中冰箱机械故障、电源断电、温度超标、雷击发生率分别为2.13%、1.77%、1.06%、0.12%。结论 我市预防接种门诊冷链运转情况整体良好,但仍存在部分设备老旧、运行稳定性不足、缺失有效管理措施等问题,未来应重视冷链设备的更新维护以及配套管理机制的制定与落实,并可逐步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冷链监测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