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医德人道主义的特征和意义 (一)医德人道主义的特征 第一,医德人道主义具有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属性。人道主义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一是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两方面有联系,又有区别。医德人道主义属于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人道主义,因此具有一般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属性。  相似文献   

2.
医学伦理法规建设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伦理法规包括医学道德规范和伦理法律规范.医学道德规范包括理念性医德规范和实践性(可操作性)医德规范;高层次、中层次和低层次医德规范;德法统一的承诺制规范.文章在归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医学伦理法规建设的责任者,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促进医德建设车学洪医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年“文革”破坏了国家经济建设,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严重影响了医德建设。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一些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现象...  相似文献   

4.
孙思邈的医德理论对医德规范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道德规范是医务人员在各种医学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医学家孙思邈以德修身、以德养性,非常重视医生的品德修养,在其《备急千金要方》中,就有《大医精诚》和《大医习业》两篇文章,文章从两个方面告诫医者:一是“精”,即技术要精湛。二是“诚”,即品德要高尚。这篇专门论述医德修养问题的文章,为当时和后世行医者的医德建设树立了榜样,制定了规范。  相似文献   

5.
关于现代诊疗仪器冲击传统医德观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德观念与社会变革不发生同步变化,但正在受到先进诊疗仪器的冲击,传统的生命伦理观念及医患关系在悄然变化,从事先进诊疗仪器工作的医务人员的医德规范必须增添新的内容。因此,探讨含有鲜明专业特征的道德规范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6.
探究自然经济条件下“普同一等”医德观的历史形成、意义,联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德建设,提出“普同一等”指导下的“适当差别”伦理原则,把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解决和谐医德实践中的伦理二难。  相似文献   

7.
《大医精诚》对医者应具备的道德规范和人文素养提出了相关要求。通过追溯《大医精诚》的形成背景,探析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并以《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为基础反思当代社会对医学道德的需求,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和医改背景,以及医疗环境中存在的道德困境,提出当代社会应以“道德自律”的内在要求和“道德他律”的外在约束相互结合作为医德建设新路径,旨在为完善当代医德建设体系、提高医务人员的道德品行及构建良好医疗环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具体化和必要补充.目前,我国医学伦理学者认为“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原则是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因此,防病治病,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医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德是比其他行业的标准更高、要求更完备的道德规范.医务工作者对病人和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是义不容辞的,对病人的疾苦和安危医务人员必须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要有精湛的技术和优良的服务态度.如果医务工作者都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粗心大意或技术不熟练,往往在诊治和护理等方面出现偏差,给病人造成痛苦和不幸,所引起的医疗纠纷,其根源与缺乏或违背医学道德有关.  相似文献   

9.
杨慧艳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3):110-111
本文着重探讨了美容医学伦理学教学模式,使美容医学生学习后能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关爱精神,提高美容医德修养,增强美容伦理决策能力;有能力识别医疗美容实践中的道德问题;了解现代医学美容科技发展和医学美容管理等方面所面临的主要伦理问题,并能作出正确的伦理选择。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医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诱导需求;冷漠对待病人;收受“红包”和接受吃请;“回扣”风盛行;过度医疗消费;防御性医疗等。影响新时期医德建设的主要因素有:医疗卫生体制的因素;市场经济负面的效应的影响;道德评价尺度出现多重标准。医务人员价值取向偏颇;部分医院领导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医德建设。提出加强新时期医德建设的对策;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德教育和培训;完善医务人员道德规范;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利益分配中注意医德因素。真正体现医务人员的全面价值;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和医德评价体系;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相似文献   

11.
网络社会以其独特的信息技术范式和网络化逻辑建构了当代高校德育的崭新语境,直面高校网络社会问题,积极寻求网络伦理教育上的多维路径突破,是当下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重要命题。我们认为,充分吸收借鉴传统伦理规范建构网络伦理规范是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培育网络道德主体是根本、理性驾驭网络伦理教育技术是关键、努力为网络社会提供网络安全技术是保障。应数者兼备,齐头推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医务职场语言所处的道德环境及凸显的伦理问题的分析,积极探索关于构建医患良好道德关系的伦理对策:一是从道德教育层面,关注道德的品塑功能,建立个体性与共性相结合的道德教育体系。包括树立“人性丰满”的教育,注重“医学人文”的教育,秉持“职业终身”的教育;二是从道德习惯的培养上,医院应关注道德的表达功能,注重“习惯成自然”的职场道德语言的养成。三是从舆论评价上,媒体应为医患交往营造“善”的氛同,促使医患双方建立尊重与信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医学职业规范,西方医学道德标准,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三者构成了我国当代医学职业道德的来源,《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则是对医学职业道德的现代要求。当前公立医院的医德医风总体情况乐观,但由于原有政策设计偏移、医患利益冲突,职业道德观念存在误区等原因,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从医改政策跟进落实机制、医德医风监督审查机制、职业道德长效教育机制、先进典型示范引导机制等方面完善公立医院医德医风建设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网络的特点及其在医学生中的广泛普及使得医学生道德培养问题显得重要而紧迫,在深入剖析当前高等医学院校网络德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如何利用网络这一载体,搞好新形势下高等医学院校的德育工作,将医学生培养成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关于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德教育是社会公共道德教育和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总称。现代医学教育告诉我们,面对守望生命的神圣事业,完善医学生的医德养成教育是医学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对医德养成教育的价值、价值分析、价值冲突、价值导向以及构建医德养成教育的约束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刻的、积极的哲学思考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加强民族地区医学院校伦理道德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兴民族地区医药卫生事业的必然要求,其核心是建立完善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伦理道德教育体系,包括伦理道德教育内容、伦理道德教育途径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法律虽然从道德中分化出来乃至与道德分离成为独立的学科 ,但是由于两者都属于社会公共规范体系 ,所以在很多方面有交叉点和重叠点。法律的前提和基础离不开道德观念、道德标准 ;对法的解释和实施以特定历史阶段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为范围 ;判决、辩护、推理、程序设定等全部过程都与伦理价值观有一定的联系 ;法的权威性、稳定性和可信度也受道德标准的影响。研究中外历史上法律与道德兼融的思想资料 ,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道德伦理是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 ,所有违反法律的行为都不合伦理规范 ,因此 ,对社会成员进行法制教育必须与道德伦理教育并行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兼融并用。道德伦理的生命在于知行合一 ,道德伦理首先是对自己言行的约束 ,不是用来对付别人的 ;而个人是否遵守道德伦理 ,需要整个社会的监督。道德强调自觉性 ,道德教育应避免枯燥的说教方式 ,应将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事例 ,提到理论的高度加以阐述 ,使道德成为可爱可亲的东西 ,成为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须臾不可离开的精神养料  相似文献   

18.
医患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重构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受社会、伦理道德,特别是法律因素的影响,各种医患矛盾正成为阻碍和谐社会构建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诚信是病人权利让渡契约的伦理基础,是社会伦理公平正义的基本表现,是医患经济利益调整的必然要求,也是医学人文精神回归的体现。医疗活动中应引入体现伦理道德要求的诚信理念,加强诚信教育,健全信用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张浩  房玫 《实用全科医学》2008,6(2):160-161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的建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与此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型的道德体系还不健全,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也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挑战。其中,临床实习期间的学生医德教育,显得尤其突出,也较易被忽视。这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这阶段是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是专业理论第一次系统的和临床实践相结合,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教育走向实践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阶段教育效果好,就能很好保持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同时,能够辨别社会上特别是医疗上的不道德行为,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医疗人员。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职医德教育停留于低水平的重复。教育对象往往重视医生护士,忽视行政管理、总务勤杂人员;教育内容浮于服务态度的表面,以服务态度教育代替医德教育;教育形式陈旧、单调、刻板、教育考评缺乏可靠指标。医德教育亟待突破上述难点,向新的广度和深度拓展。要从医院到社会广泛开展医德教育;要认真组织、系统学习医德理论;要由浅入深,学习研讨医学伦理新课题;要以医德为中心结合传播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在加强医德教育的基基础上,还应采取培养医德情感,制定医德规范、强化医德行为等措施,以全面推进医德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