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干细胞移植在缺血性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相继从胚胎和其他成体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分离培养成功,“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不能再生”的传统观点被打破,这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NSC的研究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NSC能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参与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修复,还可作为基因修饰载体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2.
基因工程神经干细胞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引起新生儿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新生儿HIBD的方法如高压氧疗法、亚低温疗法等都仅局限于对症、支持治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尚难从根本上恢复神经系统功能.大量研究[1-3]发现,通过移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 neural stem cells,NSCs)能减少HIBD新生大鼠由于局部缺血而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使之运动和学习记忆能力均得到提高.将经过基因修饰的NSCs进行移植,有望为HIBD的治疗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陈盛  何念海 《重庆医学》2003,32(4):450-452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 ,HIBD)是新生儿常见疾病 ,目前对其治疗均立足于抑制其脑细胞死亡 ,并应用多种脑细胞活性药物促进其功能恢复 ,但对已死亡的细胞则显得力所难及。干细胞移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干细胞能根据周围微环境诱导而增殖、分化成形态、功能与附近的宿主细胞非常类似的细胞类型 ,因而能部分补偿损伤和死亡脑细胞的功能[1] ,近年来随着对神经干细胞 (neuralstemcell,NSC)研究不断深入 ,发现NSC移植后不仅能增殖、分化为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 ,且易于基因操作 ,可作为载体转染神经营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丰富环境刺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injury, HIBI)大鼠脑神经丝(neurofilament, NF)蛋白的影响.方法 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缺氧缺血非干预组及丰富环境干预组各20只,干预组予早期抚触和丰富环境刺激共28 d,行为学测定后,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海马神经丝蛋白的染色情况,并借助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非干预组左侧脑组织NF表达较干预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左侧与右侧脑组织NF-H积分光密度值之比(L∶R NF)非干预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及干预组(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Morris水迷宫测试表明远期学习记忆能力非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干预组(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早期抚触和丰富环境刺激有助于促进缺血缺氧脑损伤恢复,促进脑组织神经网络重建是其可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类因脑局部血液循环中断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发病率约占脑卒中总发病率的60%-80%,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目前,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除一般治疗方法外还主要包括溶栓治疗等。溶栓治疗是通过使用溶栓药物来及时恢复患者脑内血供、改善组织代谢以抢救梗死周围仅有功能改变的组织,从而避免或减少脑组织坏死。但研究表明,此方法并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起到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正>缺血性脑损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存活者因神经元丢失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支持与对症治疗,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临床上采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缺血性脑损伤患者治疗后的临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7例缺血性脑损伤患者,对其制定规范的用药标准,并进行健康教育。最后对其临床指标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调查患者的血糖、血压以及血脂和参加治疗之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压高压等和参加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少患者缺血性脑损伤危险因素的存在,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可以进一步提高缺血性脑损伤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神经干细胞在脑内移植后可存活、迁移、分化,从而使受损的脑组织得到修复,神经干细胞在脑损伤修复的研究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神经干细胞移植是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而增加有利于受损的脑神经细胞恢复的蛋白表达起作用,还是以其替代作用起主要作用尚不明确,本文介绍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损伤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成果,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应用于临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离体细胞水平下高压氧(HB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时新生SD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Rice-Vannucci法制成HIBD模型,分别制备正常及HIBD时SD大鼠脑组织匀浆,将传至2~3代的SD大鼠NSCs根据处理的不同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与正常脑组织匀浆共培养组(NC+N组)、与HIBD脑组织匀浆共培养组(NC+HIBD组)、与HIBD脑组织匀浆共培养1h后给予HBO处理组(NC+HIBD+HBO组)和与正常脑组织匀浆共培养1h后给予HBO处理组(NC+N+HBO)5组。5组细胞在同一时间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进行NSE、GFAP、O4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计数各组NSCs分化为NSE阳性细胞、GFAP阳性细胞和O4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并进行比较。结果与CON组相比,NC+N+HBO组、NC+N组、NC+HIBD组分化为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其中HIBD组增加最多,在此基础上再给予HBO处理,NSCs向神经元的分化会进一步增加,向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也相应增加;与CON组相比,NC+N组、NC+HIBD组、NC+HIBD+HBO组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离体细胞水平,HBO可促进HIBD大鼠NSCs分化为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而抑制其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损伤的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线拴法制作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e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0例,随机分成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和MSCs移植治疗组。在1w后分别经颈外动脉将标记5-溴脱氧尿嘧啶(Brdu)的2×106MSCs悬液和等体积PBS液植入脑缺血大鼠体内。术后每天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大鼠神经系统功能,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1w、2w、3w、4w分别取受损伤脑组织,HE染色,并在不同时间点行体感诱发电位与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MSCs移植治疗组在移植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W:9.77±2.54;2W:7.31±1.88;3W:6.97±2.46;4W:4.89±1.14)均明显低于PBS对照组(1W:15.78±2.65;2W:14.42±3.23;3W:11.42±3.30;4W:9.82±2.19)(P<0.05);与PBS对照组相比,大鼠脑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MSCs治疗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的数量减少,水肿明显减轻,体感诱发电位在各时间点恢复显著(P<0.05);MSCs治疗组各时间点在梗塞半球有大量Brdu阳性细胞,对侧半球仅可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主要存在于大脑皮质、皮质下和海马等处,在血管内皮细胞处也可见到Brdu阳性细胞;MSCs治疗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在2W、3W、4W明显高于PBS对照组(P<0.05)。结论:经颈动脉移植MSCs可在大鼠脑内存活、迁移,分泌BDNF等神经保护性因子,减轻缺血性脑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探讨宫内感染致脑损伤仔鼠脑神经髓鞘改变及丰富康复训练的影响和机制。方法:连续2天对孕第17天的脂多糖(LPS)组孕鼠腹腔注射LPS(450μg/kg.d),制备脑损伤模型;对照组孕鼠腹腔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LPS组仔鼠随机分为非干预组和丰富康复训练组,丰富康复训练组于第2天开始进行干预,用电子显微镜观察d14、d28各组仔鼠脑神经髓鞘厚度情况,并应用体视学技术测量和计算脑神经髓鞘厚度平均值,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仔鼠脑皮质区BDNF表达情况。结果:非干预组、丰富康复训练组仔鼠脑神经髓鞘厚度平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丰富康复训练组仔鼠脑神经髓鞘厚度平均值高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丰富康复训练组仔鼠脑的皮质区BDNF阳性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非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1)宫内感染可致脑损伤仔鼠脑神经髓鞘厚度平均值降低。(2)丰富康复训练可提高脑损伤仔鼠脑神经髓鞘厚度平均值。(3)丰富康复训练可增强脑损伤仔鼠脑组织BDNF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胚胎干细胞(ESC)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内后,在海马的迁移和分化。方法小鼠ESC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制作小鼠HIBD模型。术后第2~3天,将细胞植入损伤侧侧脑室。对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聚合酶链反应(PCR)、X-gal和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等检测。结景小鼠ESC在特定条件下,能成功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细胞移植后,经PCR检测和X-gal染色发现能长期存在于脑内,并迁移、分布于受损海马,构成海马结构,经进一步免疫荧光检测发现可分化为神经元;同时病理学检测亦发现细胞移植后受损海马内的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结论体外经过特定的诱导分化后。ESC被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植入HIBD小鼠脑内后,能迁移至损伤海马,分化为神经元,替代损伤或坏死的神经细胞。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胚胎干细胞(ESC)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内后,在海马的迁移和分化.方法小鼠ESC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制作小鼠HIBD模型.术后第2~3天,将细胞植入损伤侧侧脑室.对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聚合酶链反应(PCR)、X-gal和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等检测.结果小鼠ESC在特定条件下,能成功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细胞移植后,经PCR检测和X-gal染色发现能长期存在于脑内,并迁移、分布于受损海马,构成海马结构,经进一步免疫荧光检测发现可分化为神经元;同时病理学检测亦发现细胞移植后受损海马内的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结论体外经过特定的诱导分化后,ESC被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植入HIBD小鼠脑内后,能迁移至损伤海马,分化为神经元,替代损伤或坏死的神经细胞,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毛波 《当代医学》2014,(35):18-19
目的探讨丰富康复训练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大鼠40只,预训练后随机均分为缺血组和假手术组(n=20)。其中缺血组制作脑缺血模型后再次随机均分为丰富锻炼组和正常喂养组(n=10),同时将假手术组随机分为假手术正常喂养组和假手术锻炼组,每组10只;分别于锻炼后3天、1周、2周、4周时行神经功能评估,比较脑损伤功能恢复程度。结果造模缺血丰富锻炼组四个时间段神经功能评分依次为(1.82±0.67),(1.69±0.74),(1.05±0.6)和(0.97±0.21),假手术正常喂养组四个时间段为(1.85±0.38),(1.76±0.48),(1.55±0.42),(1.56±0.39);假手术锻炼组四个时间段为(1.95±0.48),(1.92±0.52),(1.62±0.57),(1.40±0.41);缺血正常喂养组四个时间段为(2.05±0.82),(1.88±0.67),(1.53±0.34),(1.24±0.39)。因此丰富锻炼组数据明显优于其他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复测肢体放置试验和足失误试验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丰富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提高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脑组织中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7周龄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SCs移植组,每组18只。从15只E14大鼠胚胎分离NSCs,进行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对NSCs进行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培养的NSCs及其分化为神经元的表型进行鉴定;采用改良的Feeney法制备TBI模型;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和微量注射泵进行NSCs脑内移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印迹技术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在移植后不同时间脑组织损伤区Cx43的表达。结果在培养基中,NSCs呈球团状悬浮生长,神经上皮干细胞巢蛋白表达阳性。NSCs体外诱导分化第2天,多数细胞伸出突起,以后突起逐渐延长,分支增加;分化后第5天,部分细胞βⅢ-微管蛋白阳性。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无论有无NSCs移植,在移植后第1、2和4周受损脑组织中,均可见Cx43在细胞膜上、膜旁的细胞质及突起中呈棕黄色表达。NSCs移植大鼠的Cx43染色在各个时间点均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在移植后的4周内,NSCs移植组移植点及其周围脑组织中Cx43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移植NSCs至TBI大鼠损伤脑组织,在移植点周围脑组织中Cx43的表达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麻醉剂量异丙酚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体重在250~300g的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改良Longa法制作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对照组于造模缺血前10分钟腹腔注入生理盐水,治疗组于造模缺血前10分钟腹腔注入麻醉剂量的异丙酚。两组大鼠术后24小时,分别以Longa 5级评分标准评定各组大鼠神经损伤,并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结果治疗组Longa0级大鼠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LDH与NSE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麻醉剂量异丙酚可降低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神经损伤因子的表达,具有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损伤是国内外致死率极高的疾病,备受学者的广泛关注。在缺血性脑损伤中会出现缺血级联反应,除给予溶栓抗凝治疗外,还需神经保护治疗。葛根素是中药葛根中提取的异黄酮类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应激、抗炎、抗凋亡、调控自噬的作用。临床研究显示,葛根素在治疗缺血性脑损伤上显示出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抗炎、抗氧化应激和调控自噬有关。本文就葛根素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现状予以综述,以期为缺血性脑损伤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脑损伤是人类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治疗的关键在于挽救缺血半暗带濒死亡的神经元和促进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脑损伤的修复与神经干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再生非常困难。传统观点认为,“神经组织损伤不能再生”,“成年动物神经细胞不能分裂”、“哺乳运动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只产生于胚胎期及出生后不久的一段时间,其后神经元的分裂即告结束”。因此,当中枢神经系统由于创伤、缺血及变性疾病等原因造成大量神经元缺失时,因不能产生新的神经元,建立新的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20.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外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报道表明神经干细胞移植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受损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1,2],其治疗机制是通过移植入宿主体内的神经干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部位定居、增殖并分化成具有修复神经损伤功能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等,同时这些分化的神经元应能与周围神经系统建立起正确的突触联系[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